感覺現在為什麼有些人都在問關於復工的事,是真想復工嗎?

此站倖福


疫情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呆在家不出門心情也比較壓抑,也干擾了人們正常生活秩序,再說上有老下有小的,光吃也沒收人,會坐吃山空,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點復工。


大山在湖南


我覺得絕大多數人在問復工的問題時,都是真心想要復工

1、太過充足的假期餘額,導致工作效率和工作動力下降

今天早上在飯桌子上妹妹說感覺我在家待了很久,父親也說我們一家人很久沒有在一起待過這麼長時間了。確實如此,細算一下我已經在家待了整整二十天了,往年都是六七天,這期間還有走親訪友的時間,在家的時間少的可憐。

然而這次充足春節的假期雖然多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但同時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太過充足的假期卻只能待在家裡,大門不能出二門不能邁,一些人既不能在家辦公又沒有副業,便想要早點復工讓自己的日子變得充足起來。

2、 很多人有房貸、車貸壓著,晚復工一天他們的壓力就增加一點

當代年輕人(尤其80/90後)多數都揹負著房貸和車貸,這類人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大,他們不敢辭職、害怕失業,每個月發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支付各類貸款,月月如此。

那麼晚復工對這類人來說就意味著存在停薪的可能性,雖然國家規定企業不得早於2月10開工,但是一旦跨過2月10號這一時間線,很多地方依然不能正常通行,可是企業頂著存貨的壓力卻不得不開工,那麼一些人就要面對請假或者停薪留職的局面,這兩種情況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沒有工資收入,一旦收入切斷靠老本支撐房貸車貸的話,無異於坐食山空。

3、 遲遲不能復工背後隱藏的失業危機,是推動多數人想要早點上班的動力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通知:2月10號復工;通知:2月17號復工;通知2月24號復工;通知:公司沒了,不用來上班了!”一段看似調侃的話,卻也是當前隱藏在延期又延期的復工背後的風險。對於一些大型企業來說可能還可以撐一撐,但是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撐不下去,最終可能就要面臨倒閉或者裁員的困境,在目前這種境況下一旦失業再找工作可就難了,可能會出現企業招不到人,失業者找不到工作的兩難情況。

所以嗅到這種潛在失業危機、又不想失業的人,也是想要早點復工的一類人。

總體來說,能否復工,什麼時候復工是目前職場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且多數人都是真心想要早點復工,早點回到工作崗位上來的。

我是【職說筆記】,聚焦求職面試、職場關係、勞資糾紛。關注我,遠離職場困擾。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


職說筆記


在剛知道可能新冠肺炎可能導致延長假期的時候,心裡面有所期許,假期終於可以從7天變成十天或者十多天了,期待與期許著。


當知道真的延期上班後,突然間有一種熱烈的開心感,終於第一次有這麼長的假期,一年中最長的假期,除了裸辭時候沒辦法的休長假,這一次是有工作狀態有這麼長假期,開心,當然開心之餘也要為武漢祈禱。


當延遲一週後接到通知會再延期一週後,突然有點五味雜陳:有些許繼續開心,不是因為假期延長屙屎有點點習慣了在家早上睡中午睡晚上睡的感覺;也有些許愁雲,看疫情,恐怕復工時間不是一週那麼樂觀,但是手中餘糧不多了,但是車貸房貸卻停不下來還有日常開銷;更有些厭倦,這種假期天天在家如同坐牢,這樣的假期不是心中的那個假期;甚至還有了急切感,希望早一點復工,那心愛的電腦、心愛的同事,就是公司那些槓精們在此刻都覺得是聽美好的。


到盡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復工,昨天的遠程視頻會議上,老闆說爭取2月20號能復工,聽得出來老闆自己也不是很有底氣。作為員工,我們也沒底氣,畢竟生活還在繼續,我們都是被生活驅趕的人。


上班時候還是珍惜上班時光和那些能夠做奮鬥逼的時光,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一切都那麼稀罕。

————————————————————————————————————


職場教練李麟


至少老衲是真的想復工……第一,在家裡極度無聊,都有點煩躁了。第二,不幹活拿著底薪,我也有負罪感。別笑,我說真的。第三,我是靠業績吃飯的,家庭負擔也重,沒有獎金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第四,今年是我事業的拐點,可是今年這情況,我估摸著我是拐了,點是沒有點了。


沒念過書


從我自身角度來說,我確實真心想復工,原因如下:

1、正常情況下,每個月扣了社保工資大概在六千多,這個月不產生課消,所以校長通知只有基本工資(1780)+績效(300元)。注意這績效是留著扣的。

作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每年學費20000左右,4月份就要交費,還有各種補習班的苦逼人,我真快崩潰。

2、從工作量上來說,加大再加大。隨時群裡答疑互動,超過15分鐘不回覆,扣全勤,算遲到一次,扣20。每天發教案,工作總結,不到位扣績效。這是給領導看的,還有給學生的,你得對得起守在手機旁的孩子。對於小學生來說,網課他們坐不住,老師更心累,沒經驗不說,難度也加大。孩子還學不會,晚上改作業到很久,線上改作業,眼睛看的生痛!

3、復工代表疫情好轉,我可以下樓轉轉了,每天小區一家只讓一個人出去,還得辦卡。看著每天的豔陽高照,出不去也是痛苦,我寧願在講臺上站一天,也不要從早到晚對著電腦上課啊😱

(網上上課,學校說是義務,不產生課消,這我沒意見,但是真的不喜歡網絡上課啊)

最後祈禱一切都正常起來吧!所有人有順順利利的!





吾家囡囡初長成


是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人群:

1、中小型企業主、創業者

他們非常關心復工是因為自身有貸款、員工工資支出、場地租賃費等,停工越久他們負債就越大,時間長了就會被壓垮。

2、自身有負債人群

由於車貸、房貸養娃等各方面問題,停工對他們來說可能只能拿基本工資,收入少支持不變,壓力就會非常大,當然希望趕快復工恢復賺錢能力。

3、自身無負債人群

雖然沒有負債,但是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在家裡待著也是閒的慌不知所措,希望儘早復工。

4、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群體。

這部分人相對來說壓力小,但是在家久了家事兒纏身雞毛蒜皮一地雞毛,或者說太無聊了,還是想快些好好工作。更何況白白領工資不做事情這種狀態,時間久了企業也吃不消,到時還是面臨失業問題。

綜上所述,想要復工是大部分人的真實感受。但是疫情當前,國家讓我們休假就是在戰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希望早日打贏這場戰,一切

步入正軌。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趣味兒天津衛


當然想復工了,我們一屁股的賬,年前把手裡錢都還賬了,就留了3000塊錢,以為初六就開工,結果現在還螞蟻花,每天買菜,快花沒了,你說想不想復工


小鵬鵬和小蛋蛋


儘管中國正在產業轉營,但大部分比例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存在著大量務工人員的用工需求。2020年出現了這一次不可抗力的突發事件,原計劃復工日期一拖再拖,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話題,到底是真的想復工嗎?

1、社會生存成本壓力並沒有消失

一個人或家庭要在社會上生存,吃喝拉撒都是現金流,都得花錢,不會因為某些突發事件而出現變化。絕大部分朋友都是按勞分配製度,不上班就沒有工資。沒有工資的情況下,消耗的就是自己的積蓄。儘管每個人的積蓄或有不同,但都是一個數字,總有花完的一天,隨著時間往後拖,越來越多的人會感覺到生存壓力,都關心何時復工,因為只有復工才能恢復現金流緩解壓力。

企業主方面,一家企業就算是不運作,也是需要成本的,房租、稅收,貸款壓力都不會因為突發事件而消失,如果企業的現金流沒有半年以上的儲備,很容易會在突發事件後出現資金鍊斷裂,唯一能夠解決的辦法就是儘快恢復企業運作,所以網上說很多企業主感嘆,要麼等死,要麼耗死。

2、衛生事件已經有減緩跡象

本次突發事件剛好發生在春運期間,人員流動非常大,為了防止事件向不可控的的方向發展,國家用最低的成本來處理,因此大家都宅在家中,過了一個不串門,不聚集的特色春節。大家每天都關注相關數據,自2月4號後,已經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春節期間的隔離效果正在顯現。

在數據每天都在上升的時候,沒有朋友連家門都不想出,就別說復工了,隨著數據的每天下降,大家開始認為衛生事件有改善的可能,已經開始想著外出,當然也在想何時復工。復工的原因有一定程度也是因為在家憋太久了,都受不了繼續宅的日子。

總結:

儘管目前數據還在高位,但已經出現明顯改善,事件總會過去,復工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很多朋友是手停口停,耗不起這樣折騰,因此大部分朋友都是希望儘快復工的。


風雨順德人


可能對於2月10號那天覆工的人來説,應該算是幸運的,因為至少企業開工了,有了一份固定工資可以拿了。而對於2月17日開始復工的人,至少有盼頭了,熬幾天就會有收入了。最憂慮的是,那些無限期,等復工通知的人,他們不知道單位啥時候能復工,但是他們急切想復工的心情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是前幾年,人們待在家裡,最好不要復工,因為復工後又要從原來舒適的環境中,變成了緊張的工作節奏,本來可以天天陪伴家人,現在卻又要開始過上難得一見的日子。但是今年春節假期因為特殊原因過得時間比較長,從原來的7天時間,拉長至20天,那麼大家自然是想急於復工了:

首先,今年由於特殊原因,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特別長,時間短了有新鮮感,而時間長了,大家擠在一起,又不能出去玩,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太無聊,有些人開始懷念起上班時的快節奏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再次回到原來工作節奏中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

再者,短期休息在家,那才是開心的日子,而要是長期待在家裡,就會感到生活壓力巨大了。車貸、房貸、信用卡欠款都要還,如果沒有收入來源,那就是一種煎熬。資料顯示,中國90後有1.7億人,不要説沒有銀行存款,人均欠債就高達12.7萬,而70、80後群體都欠著銀行的房貸。如果長期的休息在家,對於這些人來説,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這些人希望早點開工,這樣有了收入,就可以還清債務了。

最後,不復工就有失業的風險。因為有些企業即使在去年的業績也不好,本來工資就快發不出來,還時不時的拖欠職工工資。再加上這次非常時期的衝擊,如果是大企業倒還能槓一下,如果是小企業,生存能力並不強的,那很有可能面對非常時期就長期的不復工了。而在目前情況下,各行各業的工作都不好找。所以,很多人倒希望現在早點復工,這樣只要企業能正常運營下去,自己就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往年春節假期只有一週時間,大家都期盼長假能再長一些,最好遲點復工,而現在大家都待在家中,希望長假能早點結束,因為一直休息在家中,覺得很無聊,又沒有收入來源,房貸車貸壓力又牢牢的壓在了頭頂,更有一些企業,從去年開始效益就不好了,而再遇到今年這個突發事件,恐怕能夠開工的還是幸運的,很多企業復工遙遙無期,而目前形勢下另外找新工作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希望這段非常時期早點過去,更多的企業能夠恢復正常運行。


不執著財經


放假這種事情,是要背後有工作打底,時間又短促,才會有新鮮感的!時間長了,而且是被迫在家,又不能出去玩,還擔心飯碗會丟,當然沒意思了。所以,我們現在都很“關心”復工,注意,關心不等於“想要”。

放假一長,弊端自然呈現:自律的極少,作息混亂,吃睡睡吃,要管三餐要輔導娃還要盯著在線消息,哪樣都做不到位。才發現,原來真正會“休息”也是一門需要修煉過的技術活。人宅在家,銀行卡的數字可沒宅著不動,你日益增重,它日益縮水:今天扣除房貸、明天還花唄,後天還信用卡欠款……如果沒有收入來源,又沒有道家的養生哲學修為,離退休也還很遙遠,那就是一種煎熬。

失業的擔憂每天都在心裡盤旋,一個月不去,如果公司照樣活得好好的,一切運轉正常,那有你沒你又有什麼分別?如果公司活得不好,度日維艱,那省去幾個人的工資更是迫在眉睫了。公司好和不好,正反都是焦慮。

於情於理,如果一直不復工,公司也不能一直白髮工資對不?而且說句不好聽的,有多少公司能聽從國家的安排?國家規定要給工資,企業不給你又怎樣?你不服,以一己之力維權投訴去?維權不要成本的啊!耗時耗力不說,結果也不見得理想,還耽誤重新找工作的節奏和心情。國家還規定必須給員工交社保和公積金呢,還不是有大把的公司不給員工交五險一金,甚至連勞動協議都不籤,愛來不來,咱不缺人!

所以大家關注復工這件事,其實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暫時不復工,更加安全,一方面又希望復工,這樣生活才有經濟保障。現在這種每天懸著的狀態,不上不下,缺乏安全感。

但是啊,復不復工,取決於目前疫情的發展狀態,不取決於老闆,也不取決你對工作的“熱愛”,更不取決於你銀行卡數字的跌跌不休,不是嗎?

等待的日子裡,當外賣的敲門聲響起,當快遞的取件碼亮起,就說明覆工的腳步真的越來越近了,就像春天一樣。

庚子年的前奏裡,我們失去了一些什麼,願大家在後面的日子裡,萬物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