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如果說,1995年的大年初一成龍把《紅番區》帶入內地一舉拿下9500萬票房,是內地「春節賀歲檔」的起源,那麼1992年1月25日上映的《家有喜事》更像是賀歲檔的精神圖騰。

很多觀眾在春節假期還會翻出這部近30年前的老電影重溫一番。但《家有喜事2020》卻直接放棄了內地市場,據悉是因為前作在內地票房不佳,未免讓我感到遺憾。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和內地有春晚不同,《喜事》系列賀歲電影就像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全明星演出。看著屏幕上的明星們齊聲拜年,說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的吉利話,就有了過年的儀式感。

整個《喜事》系列賀歲電影,從1992年高志森執導的《家有喜事》、1993年高志森執導的《花田喜事》,到後期陳慶嘉、黃百鳴執導的各種“喜事”,已有十餘部,陪伴觀眾走過了近30年。

而這當中,以《家有喜事》為名的僅為1992、1997、2009、2020四版。評價更是從經典到不引進一路走低。

這不僅與影片品質有關,更可見中國賀歲檔市場的變遷。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家有喜事1992》:家和萬事興,經典永流傳

香港的影視人一向擅長講述家長裡短。一部部經典的年代戲、家族大戲,都經得起時間考驗,無非是主創們對“人情味”體會得通透。

而1992年,彙集全明星陣容、又用極端誇張的喜劇手法來展現“家和萬事興”主題的《家有喜事》,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家庭喜劇電影,就不難理解了。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大哥常滿(黃百鳴飾)事業有成,但對家裡的“黃臉婆”程大嫂(吳君如飾)心有不滿,在外面養起了情婦。但當妻子和情婦調換了位置,常滿才發現自己看不起的老婆也可以那麼有魅力。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二哥常騷(張國榮飾)是“娘娘腔”的花藝老師,善良卻又害怕“婚姻墳墓”,一心追求真愛未果,卻發現和死對頭“男人婆”表姑媽梁無雙(毛舜筠飾)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老三常歡(周星馳飾)是個花花公子,勾搭妹子無數不願負責,可當他意外受傷後才發現不離不棄的只有何裡玉(張曼玉)。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三兄弟的情感生活,折射了當時香港的三種社會常態,但也仍在對當下社會人們關心的婚戀話題進行靈魂拷打。

<strong>婚外情:丈夫能否懂得家庭責任、珍惜眼前人?全職太太是否要為了照顧家庭湮滅自我?小三上位真的就能擁有幸福生活?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strong>性取向:“娘娘腔”、“男人婆”這樣的個人氣質是否仍在遭受歧視?雖然影片沒有提及同性愛情,卻也打了擦邊球引起人們的思考。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strong>PUA:沒有心的泡妞高手最後真的不會眾叛親離?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除此之外,常家父母這對看起來老年痴呆實則智慧無比的長輩,也是影片的神來之筆。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在這種<strong>大家族式的家庭中,除了小夫妻之間情感和睦,大家長是否明理、民主,會決定妯娌、兄弟間關係是否融洽和睦。

當時,香港的家庭多為大家族式家庭,而內地正直壯年的這一代,剛剛開始脫離大家族,逐漸走向核心家庭。

可以說,這部影片以愛情為著力點,剖析了“家和”的深邃本質,放之四海各地皆能引起共鳴。

而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基於人性共鳴,跨越了時間障礙。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97家有喜事》:人生當立志,平平又無奇

1997年2月6日除夕之夜,《97家有喜事》上映。

這一年也是香港迴歸之年,同樣的三兄弟之家,把立志當做了主題。

這一次是一個老爸三個兒子的故事,老爸是從內地去香港打拼的,一身正氣,儘量給三個兒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大哥老良(黃百鳴飾)是工作狂,老婆賢淑(伍詠薇飾)仍是盡心盡力照顧家庭,卻被老公誤會紅杏出牆。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二哥老非(吳鎮宇飾)是個書呆子,因為個性單純害怕去面對複雜的現實,不停拿學位是為了逃避社會工作,嚮往愛情又遭到傷害。直到遇見從北京來的小蓮(吳倩蓮飾),才慢慢蛻變成有擔當的男人。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三弟老恭(周星馳飾)是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仍舊受傷“發癲”,遇到同樣裝瘋賣傻的小萱(鍾麗緹飾),才算是棋逢對手、敗下陣來。

雖然也有感情戲份,但比起92版,97版更側重“立志”。換言之,三個兒子的成長才是影片的內核。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strong>生活失衡:庸庸碌碌地工作卻忽略家人真的能算是人生贏家嗎?

<strong>逃避現實:真實世界與象牙塔存在巨大差異,逃避真的能一直有用?

<strong>么子紅利:享受么子溺愛,依賴家人的小兒子真能靠紅利過一輩子?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其實逃避現實和么子紅利這樣的社會問題現在仍舊存在。

在社會學中,出生順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個性有極大影響;而“扶弟魔”這樣的熱議話題同樣也與么子紅利有關。

只是影片給出的答案過於平庸,更無法引起跨時空的觀眾的共鳴。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家有喜事2009》:麵包與愛情,尷尬蹭經典

如果說前兩部的關鍵詞分別是<strong>“成家”、<strong>“立業”;2009年的《家有喜事》倒是與時俱進地挖掘了新時代的話題——<strong>愛情與麵包,如何選擇?如何兼得?

這一部的設定有三個明顯的變化:

  • 從三兄弟大家族式的家庭變為一家四口兩姐弟
  • 主角視角從男性落到了女性身上
  • 外人的戲份比重提升

這些設定與香港社會的發展變化是有關的。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1991年香港家庭的平均每戶人口數是3.4人,到200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3。

女性初婚率,從1991年的每千名女性人口14.1宗到2001年的每千名女性人口13宗。

可見大家族式的家庭在逐步向核心家庭變化。和西方發達地區一樣,女性初婚率下降的同時,前兩部中“大嫂”這樣的全職太太也在減少,事業女性增多帶來了婚姻延遲的情況。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於是,天才、能幹、強勢、雷厲風行的女強人餘珠(吳君如飾)成了故事主線。

好像女人一旦擁有了事業,或太過獨立自主,感情就容易受挫,婚姻更是得之不易。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因為長姐未婚不得婚娶的傳統,弟弟餘寶(鄭中基飾)不得已找到愛情治療師曹迪克(古天樂飾)幫姐姐打開心扉。

除此之外還有黃百鳴扮演的偵探柯男、豪放熱情的齙牙珍(姚晨飾)和溫柔可愛的小敏(沈麗君飾),這樣的六人組最後成了三對愛人,和餘家父母湊成四對,呼應了《家有喜事1992》的結尾。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但這一版的《家有喜事》口碑差是有道理的。

關注大齡未婚女性、關心婚育率的影視作品不少。當“家”的概念被削弱後,這一版的《家有喜事》劇情既無亮點也缺少自有特色。再加上主要演員換血,如果不是吳君如出演大姐,即便有古天樂自帶流量,恐怕影片評價會更低。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這一版有大量故事發生在千島湖,對香港觀眾來說跳脫開了港式風情,少了地緣共鳴;而對內地觀眾來說又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2009年,內地家庭基本以“2+1”的核心家庭為主,“2+2+1”的模式也較少見。而女性婚戀話題尚未到當下的熱度。當時與劇中餘珠屬於同輩的30代的內地女性未婚的是極個別,很難引起廣泛而高度的情感共鳴。

雖然初衷是考慮到內地和香港觀眾,卻兩邊不討好,這個教訓值得香港影人深思。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家有喜事2020》:?

事實上我認為《家有喜事2020》不進內地院線是明智之舉。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在港式喜劇“港味”逐漸淡化的同時,內地的賀歲檔影片卻越來越多元化。

<strong>閤家歡式的影片,除了突出家庭元素的喜劇外,另一種思路是打造“<strong>全家都能看”的影片,用皆大歡喜的結局收場就可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賀歲檔。

以今年原定的春節檔影片為例:

《唐人街探案》系列走的是<strong>懸疑+喜劇路線,除了穿插搞笑橋段外,案件本身並不沉重或燒腦。演員的選擇更是兼顧了中青、男女、城鄉的喜好;是一部標準的“全家都能看”影片。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囧媽》除了前作的觀眾基礎,更是著眼在<strong>中年危機+母子和解這更細膩而扎心的普遍矛盾上。這一部是<strong>喜劇+家庭路線,比起《家有喜事》後面兩部更接地氣。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中國女排》的內容與家庭看似無關,卻有更高的“家國”立場。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而2019年,更有《流浪地球》這樣的“以地球為家”的宏大世界觀的科幻賀歲片在前。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內地的觀眾不僅在這二十餘年中提高了影視品鑑的水平,更在春節檔見證了多元化的賀歲片——「家」這個概念可以細緻入微,也可以恢弘磅礴。

而原本充滿“人情味”的港式家庭影片,卻在逐漸失去自己擅長的風格。兩相比較下,《喜事》系列顯得單薄而無競爭力。

對觀眾來說,只要有把家庭親情講透徹了的92版《家有喜事》就夠了。至於後面為了《喜事》而喜事的故事,就無所謂去不去電影院觀賞了。

從《家有喜事》系列的沒落看香港賀歲片,情懷退卻,觀眾卻在成長

據悉,《家有喜事2020》在馬來西亞突破票房紀錄。

其實個人認為,它可以和《肥龍過江》一樣,直接在內地網絡播出,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讓《喜事》系列的忠實粉絲可以在春節看到情懷影片,不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