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七裡坡的那一天,有種鄉愁叫籮面,如今還有沒有五年前蹤影?


疫情固步,自封宅家,把近年來掃村的圖片認真規整了一番,拍於2014年4月的一組七里坡影像浮現出來。下七里坡,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王山下一片丘陵溝壑之上,過去是稷麓革命老區。五年前,攝影師走馬觀花來過這裡,曾想另找機會深耕老區鄉土風情,遺憾沒能再次前往。眼下農村振興在即,新農村建設日新,曾經的下七里坡是否還是那樣樸實? 圖為張貼花花綠綠的農家門戶,兩扇大門上打春牛木版畫流露出濃濃的農耕文明色彩。

村頭,大槐樹下,一群中老年人趁著暖陽聚在一起玩撲克牌。遲到的打牌高手,孤獨的小男孩和狗,還有醒目的牆體標語“少生優生幸福人生”,同框在一個畫面裡,回頭看,還真的能讀出點意思。

一根舊電線杆上就是一臺戲,村裡的中年婦女平時喜歡扎堆聊天,那時候沒有抖音,還沒有廣場舞,一旁的小男孩對這一熱烈場面幾乎毫無興趣。

土窯裡,下地歸來的村婦在用籮羅麵粉,籮,一種圓框架和紗網組成的器具,用於分離麵粉中的雜物 。還有存放麵粉的兩個大蒲藍,這些老底子的什物和使用如今即便在鄉村也十分罕見了。

一邊勞作,一邊看孩子,雙重壓力下的任勞任怨,一個隨處可見的鄉村留守老人的普遍擔當。

一面土窯裡,年輕的媽媽過完滿月回到孃家小住,樂的外婆忙裡忙外忙不停,給暖和的窯洞裡平添了許多溫馨。

當上外婆了,能不心上?掏個空就拿起針線活兒,為寶貝小外孫做雙鞋。

窯中窯?其實是兩眼窯洞之間開了一個通道,一是圖方便,二是保暖好。土炕上,閒不下來的老人又開始縫縫補補了。

大門和小門,反差極大的並列,一牆之隔兩個樣,門臉兒容易讓人追朔從前。

村婦剛剛下地回來,望著她家門上的鏡框給來人介紹說,稷王山一帶鄉俗多、好講究,家有添丁之喜,親家掛匾同慶。早先掛的是木質匾額,如今用畫框替代了,寓意是祝福寶寶前程光明,健康向上,平安吉祥。

一家農戶家的圖片牆,紙質的信搭子上面,插滿了兩個孩子結婚生子的喜慶畫面,一眼望盡農家人的幸福與憧憬。

這是一戶農家照壁上設立的神龕,一紙精美的剪紙垂簾其上,心誠則靈,充滿神迷色彩是當地老百姓願景的寄託。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猜猜看,剪紙後面供奉的究竟是那位神仙?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原味記錄鄉土鄉愁,原創圖文盜用必究!敬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老寧攝影”,歡迎點評,感謝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