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三口之家應如何配置保險?

初夏的彩虹


一般三口之家的家庭成員是:爸爸、媽媽、孩子。

我們先按照這樣的三口之家分配保險。

買保險可以按照保險重要順序購買:首先意外--醫療--養老--理財

首先解決小孩的意外和醫療

如果夫妻雙方都上班,那麼社保已經把大人的:意外、醫療、養老都解決了。現在只缺少孩子的意外和醫療,也就是說,首先要決絕孩子的基本保障。

提示:購買孩子意外和醫療保險的前提是:首先大人必須要有相對於保險。

資金還有結餘的話,再考慮理財保險

年輕的夫妻,如果過早購買養老,資金利用率太低,讓錢靈活運轉起來,用錢去賺更多的錢。

購買理財類的,不要購買年限太長,建議10年封頂。如果有3-5年的最好。

商業險的話,按需購買

購買商業險的順序也是一樣,首先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保險是一份保障,一家人最需要得到保障的就是經濟支柱。

不過國內這種思維意識的很少,特別是農村,認為孩子是天,什麼都要給孩子最好的。而自己卻什麼保險都沒有。這樣的家庭抗擊風險的能力太弱,大人一旦出現意外,一個加基本也就散了。

孩子教育險,留學險有必要買嗎

對於普通家庭,沒必要

  • 教育險:社會已經足夠發達了,還擔心將來孩子會沒有錢讀大學嗎?如果真擔心,為什麼現在有錢買保險?以後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好。

  • 留學險:不要想著靠一份教育基金就可以將孩子留學的錢攢下來,說不定今天辛苦攢一年的錢,十幾年後,可能只是一個月的生活費。


總結:合理分配保險資源,才是最重要,孩子保留意外和醫療足以。

財經攻城獅


保險應該這麼買!!!

前段時間,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路過北京順道來看我。飯桌上,略作寒暄後,朋友點燃了一支香菸,猛抽一口:“兄弟,真羨慕你還沒結婚,你是不知道,自從有了孩子,就一個字,累啊。“我看著朋友盡顯疲態的眼睛,不知道說什麼好。

是啊,朋友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還有房貸的壓力,像一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他的肩膀上,每向前走一步都是沉甸甸的。

而像他這樣的家庭,又何止千千萬。生活的壓力逼迫著他們不斷蹣跚前行,甚至不敢向後看一眼。這樣的家庭,真的容不得有一點閃失。

很多家庭也是在有了孩子後,才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對於他們來說,保險可以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但是大部分家庭並不懂得如何配置保險。保險是一輩子的事情,千萬不能盲目配置。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三口之家如何利用保險為美好生活護航、為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重擔減壓。

三口之家的保險規劃原則

01 優先購買保障型產品

有些家庭買了不少保險,把保單拿出來一看,全是理財型產品,錢花了不少,但一點保障也沒有,這一點是非常不理智的,尤其是剛剛起步的家庭。

保險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一定是在保障做好的基礎上才可以考慮資產的增長和收益。

02 優先保障家庭經濟支柱

很多家庭會先給孩子配置保險或者只給孩子配置保險,這一點是不對的,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才是最大的保障。

尤其是單引擎家庭(爸爸賺錢,媽媽全職),更需要注意這一點,一旦家庭經濟支柱出現問題,對這個家庭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03 合理規劃保險費用

保險雖好,但不要過量購買。一般來說,配置保險的費用不宜超過家庭年收入的20%。如果配置的產品太多,嚴重超出了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對生活造成了壓力,那保險的意義就喪失了。

同時,要注意保險費用的劃分。一般情況下,家庭經濟支柱所佔保費比例最高,孩子的保費所佔比例最低。

案例分析及方案設計

我虛構了一個案例:

路先生居住在某二線城市,已婚,夫妻二人均30歲,有一個3歲的男寶寶。路先生的年收入為20萬,夫人的年收入為10萬,有一套小房子,貸款60萬,無其他負債。三個人的身體都很健康。

家庭情況分析:

1、家庭年收入30萬元,如果按照10%的預算來購買保險,那麼每年就是3萬元;

2、夫妻二人均有收入,但先生的收入佔大頭,因此在配置保險時要更加側重於先生;

3、寶寶剛3歲,選擇定期消費型產品為宜,既能獲得全面保障,又能減輕繳費壓力;

4、具有房貸60萬,在做方案時要把這部分負債考慮進去,不會因為夫妻任何一方收入中斷而造成壓力。

基於以上4點,給出方案如下: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在上述的方案中,家庭總保費支出為:26801元,大概佔家庭年收入的9%。

我們看一下獲得的保障

路先生

意外身故:重疾50萬+定壽100萬+意外100萬=250萬;

疾病身故:重疾50萬+定壽100萬=150萬(60歲錢),50萬(60歲後);

重大疾病:100萬(70歲前),50萬(70歲後),最多賠3次;

醫療保障:100萬(惡性腫瘤200萬);

路夫人

意外身故:重疾50萬+定壽60萬+意外50萬=160萬;

疾病身故:重疾50萬+定壽60萬=110萬(60歲錢),50萬(60歲後);

重大疾病:50萬,最多賠3次;

醫療保障:100萬(惡性腫瘤200萬);

寶寶

重疾保障:50萬,8種少兒高發重疾100萬,保障30年;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傷殘10萬,意外醫療2萬;

醫療保障:100萬(惡性腫瘤200萬);

在這個方案中,保費所佔比例以及獲得的保障:路先生>路夫人>寶寶,嚴格遵守的前面的保險規劃原則,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但這並不代表寶寶的保障不全面,寶寶的保障已經非常全面了,不管是疾病還是意外,都能獲得足額的保障。

重疾險選擇的是一些”小保險公司“的產品,性價比很高,對於長期重疾險來說,不用擔心續保問題,性價比才是王道。

醫療險則選擇了”大保險公司“的產品,因為百萬醫療最大的弊端就在於不能保證續保,選擇具有專業健康險管理的公司,停售的風險會相對小一些。

我們可以看到,每年只需要花費家庭年收入的9%,路先生一家就獲得了非常全面的保障。這個時候,路先生就可以悠哉遊哉的去上班賺錢了,再也不需要有後顧之憂。

寫在最後

最後說一下,沒有一套方案是適用於所有人的,這個方案雖好,但並不一定適合你,所以不要盲目拿去用。

但是這個配置保險的思路還是可以學習的,尤其對於預算有限的家庭來說,合理的搭配真的可以為家庭節省很多保費。

所以買保險的時候一定不要偷懶,隨便買一份就完了,一定要做到買的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為什麼買,買的是什麼,買了有什麼用。

還是那句話,保險是一輩子的事,千萬不要隨便。

希望能幫到你~


格慕森森


保障方面分析:

[左上]主要的風險保障必須充足,重疾險和意外險是生者有可能需要的;次要風險保障可以逐步完善、量力而行。

[握手]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那個人保障要充足,雖有穩定的收入(和存款) ,但後期家庭生活及寶寶撫養(贍養父母)都是一筆大的開支,所以未來20年至退休前是整個家庭的關鍵期,既要保證之後的家庭生活(家庭責任) ,又要防範未來的風險。

[左上]建議保障額度的配置會有所不同,自己和太太的保險配置為意外險、重疾險、定期壽險、醫療保險。

[握手]寶寶所需保障:意外傷害是兒童的"第一殺手”,另

外,兒童重大疾病的發生會嚴重影響家庭,某些風

險雖發生幾率很低,但一旦發生,卻是我們無法承

受的,即便承受也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創傷,這類

產品必須擁有。

醫療保險:醫療費用的報銷和住院補貼,寶寶半歲

後免疫力下降,醫療費用必不可少。

意外保障:意外傷害(傷即傷殘,按殘疾比例賠

付;害即身故,按實際購買保額賠付) ;意外醫療,

因意外傷害引起的醫療費用。

重疾保障:重大疾病的保障,少兒特定重疾,這類產品有返還型,保費較多,最終返還;消費型,保費低保障高,如果平平安安,最後所交保費消費掉。

有了這些基礎的保障,資金充裕的情況下考慮寶寶

教育金的準備。

[左上]一份最佳的保障方案一定是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而來,問題內提供的資料有限,上述只是一個大的方向,具體的方案會牽扯到很多細節問題:如保額的

設置、保險期限的設定、保費預算等等相關方面。

提主考慮保險目的就是為了給家庭多一份保障,首先考慮下什麼樣的保險及多少保障才能讓您安心,再通過設置的保障方案是否能夠解決您所擔心的保障問題。

[握手]建議提供詳細資料,設置適合的保障方案。

沒有分析,推薦產品就是賣保險的推銷。


楊蕊保險經紀


家庭保單配置保險有5個基本原則,這5個原則把握清楚了,應該基本不會掉坑。

原則一:先做基礎保障,後做儲蓄理財。

基礎保障包含重疾,壽險,意外,醫療;儲蓄理財包含教育金,養老金和財富傳承。基礎保障和儲蓄理財都很重要,只不過在配置的時候有個先後順序,我的建議是先做基礎保障後做儲蓄理財。

原則二:先保大人,後保小孩和老人。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能創造經濟收入的人群,小孩和老人是不創造經濟收入的,所以他們的保障放在次要位置。一定要先保大人,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一家人統一規劃,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那就先保大人,後保老人和小孩。

原則三:先保大風險,後保小風險。

保險是風險轉移的工具,所以買保險一定是首先考慮大風險,即這種風險一旦發生,將導致家庭收入中斷,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這種大風險一定先要轉嫁出去,比如重疾身故全殘,尤其是財而不死的情況,老齡化這都屬於大風險。至於小風險,比如普通的疾病醫療,就醫門診,這些都屬於小風險,一年花不了多少錢,風險自留就可以。

原則四:先保家庭第一經濟支柱,後保家庭第二經濟支柱。

這個原則就很清,兩個大人,有個掙錢多,有個掙錢少,掙錢多的一定要先保,掙錢少的後保,如果同時投保,掙錢多的保額高一些。這就叫保險,一定要和客戶的收入身份相匹配。

原則五:先看條款後看公司。

這是很多初次買保險的人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如果先看公司,後看條款,情況還好,最怕的是很多客戶在投保的時候只看公司不看條款。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我們消費者經常會有的誤區,金融保險產品和我們熟悉的實體制造產品是不一樣的,比如電子產品,公司品牌大,一般意味著產品的質量就好,但金融產品不一樣,它的標準基本上是一樣的,和保險公司的品牌沒有多大關聯。真正和客戶有關聯的所有保障都寫在條款裡,這才是真正關乎客戶利益的地方。

以上為個人建議,我是明亞保險經紀人二師兄。有信息可加我微信號【zhuhuaimin557】詳細諮詢


保來險去


配置保險就從幾個方面吧:

1、健康保險,這一條當然就是合理飲食,注意運動了。

2、財務保險,要有積蓄錢財,留有應急款的習慣;另外也要有理財投資的意識,根據比例大小及可承擔風險意願,合理分配投資、股票、基金、存款的比例,以錢賺錢。

3、安全保險,家裡的安防設施,比如傢俱尖角容易磕碰,電器電路損壞老化,門磁窗磁等安全防範,一鍵報警,煤氣防洩漏等一系列的家庭安全。

4、人身保險,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給經常生病或外出的人訂購一份保險,小孩子訂購安全險等。

5、意識保險,只要出出注意防範,一般還是可以杜絕風險隱患的。


設計0白小悠


1.先大人後小孩。也就是父親和母親的保險,如果父母發生風險,收入中斷,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失去依靠,因此,誰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誰對家庭的貢獻大,就應該優先保誰。

2.先保障後理財。保障最好是純保障的消費型保險(包含四類:意外,醫療,重疾,壽險),而非儲蓄型的(即保障期到後有資金返還)。

3.先需求後產品。簡單來說,即認清險種,按需購買,首先要明確保險風險的弱項,找到自身目前最需要滿足的部分,確立保險需求。針對需求尋找相應的產品,逐漸增加險種和保額。





克隆贏家許夢瑤


個人覺得配置保險要滿足兩方面:保障全 、保障足

1、保障全:4大險種(壽險+重疾+醫療+意外)全面配置(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具體來配置),每個險種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

男主人:4大險種儘量都要配置;女主人:同樣建議4大險種儘量都配置;寶寶:建議 重疾+醫療+意外 就可以了,壽險一般不怎麼建議。

2、保障足:保障買全了並不代表,保險就“保險”了,保額足也很重要。假如說A生了大病需要30萬的治療費用,而A的保險只保障5萬,杯水車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以上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雷克頓


一般保險也類似於看病抓藥,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家庭保險規劃的具體方案也因人定製,一家一方。但是基本的原則是相同的。原則上遵守老有所養,親有所護,病有所醫。

也應以自已經濟條件購買適合的保險,二三線城市,一般普通家庭,年收入20萬。但每月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費用(學費+興趣班費用)、每月固定的日常生活開支以及雜七雜八等,一個月至少支出1.2萬,那每年剩餘的結餘最多是5.6萬。

如果按年收入的20%也就是4萬來買保險,你會不會覺得壓力太大了?

另外你可能在瞭解一些保險知識甚至在有些保險大V的文章裡也常常看到一句話:保費的預算大約應該是家庭年收入的10%。

不要以太多壓力去購買,首先要保證生活必須為條件,保險其實也就是保證風險來臨時讓你有隻手託著你,更好的生活。


容易152564895


年輕的三口之家應如何配置保險?

第一配置保險應遵從先保障後儲蓄的原則。

保障型保險包括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

那為什麼要先保障後儲蓄呢?因為保險保障的是當我們發生意外風險,疾病風險,身故風險時,轉嫁這些風險給家庭經濟帶來的打擊。如果先配置了儲蓄型保險產品,以上提到的風險發生時,我們的儲蓄可能最終的歸屬是醫院了,沒有起到轉嫁家庭經濟風險的作用。所以先保障後儲蓄。

第二配置保險首先需要了解想通過保險解決什麼問題,其次需要清楚各險種的功能和作用,測算保險額度,然後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身體健康情況,職業屬性,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根據需求與經濟情況去選擇保險產品

第三溝投保前仔細閱讀健康告知的內容和免責條款以及各產品合同。確認後投保。

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諮詢我,為您答疑解惑


家庭保典


需要結合: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結構,家庭支出,負債,身體狀況,消費習慣進行評估,對未來的打算,綜合進行評估。

但是基礎保障必須要有,每個人必須都配置意外險+醫療險。根據每個家庭成員的情況再配置相應保額的重疾險,壽險,以及其他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