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篇青少年學習力家庭教育文章 八十五篇 如何提升孩子自控力?

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書時,書上提到“延遲滿足感”,即先處理讓你覺得痛苦,麻煩的事情,再做容易做的,簡單的事情。也意味著重新設置快樂與痛苦的次序,先接受痛苦,解決了問題,再享受更大的快樂。

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就曾經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幼兒園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對孩子們來說,實驗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後按了鈴。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從1981年開始,米歇爾逐一聯繫已是高中生的653名當時的參與者,給他們的父母、老師發去調查問卷,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學的關係等方面提問。

  分析問卷的結果時發現:當年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他們通常難以面對壓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難維持與他人的友誼。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

延遲滿足感既是在培養一個人自律,也是在培養一個人的自控力。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需要讓孩子延遲自己的滿足感,只有這樣他的自控能力才得以不斷提升。

畢竟在人生處世中,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二是要循序漸進,經過時間的打磨,無論是學習、寫作,還是彈鋼琴、或者是跳舞,延遲滿足感,這種能忍受先苦後甜的心靈鍛鍊可能就是拉開他人之間的距離。

生活中,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走到糖果店,就一個勁鬧著要買;還有的孩子走到玩具店,儘管家裡有很多玩具了,看到了新玩具,還想要,如果不買,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還有的孩子有了零花錢,立即就大手大腳花費了,就像有的年輕人常常是上半個月是“爺爺”,下半個月是“孫子”,這種人就是很難延遲自我滿足感,追求一時痛快。

家長在培養孩子提升自控力時,可以從小事情訓練起來,比如孩子在對待家庭作業的時候,可以先把作業做完,然後再去看電視或是玩,去看電視的時候也可以鼓勵孩子,我們試試能不能晚10分鐘開電視呢?如果一個小孩總能養成這種習慣後,那麼在以後的人生處理問題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但不少的青少年缺乏這種習慣,總是玩到忘了做作業,說話做事全憑一時衝動,總是逃避那些讓他們覺得困難的事情,這類學生就很容易成為問題學生。


100篇青少年學習力家庭教育文章 八十五篇 如何提升孩子自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