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財經櫃


說明大家都缺錢,怎麼缺的,個人,企業。說明經濟需要幫助,需要錢。


南天一指禪


投資過熱、債務壓力過大!

前兩天人行發文稱目前我國M2已經達203萬億!是我國去年GDP99萬億的2倍多,是10年前2010年M2 72.5萬億的近三倍。而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達到256.36萬億,相較10年前2010年65萬億,擴大近4倍。

直接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社會當下資金正在以非常迅速的方式發生流通。且投資過熱現象明顯。

都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但是資金多數都在房市、股市內流通,並沒有積極的進入工業生產領域,這種情況不但推高了房市市值,擴大了泡沫,反而造成財富不平衡轉移,富者越富窮者更窮。

且社會債務也逐漸擴大,居民普遍債務壓力較大,且壓力向年輕人傳導,比如這兩年常見的各種社會貸、套路貸、校園貸等。

有錢,誰還會去貸款呢?

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後期還是需要寬鬆貨幣來提振經濟,趕鴨子上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這並非是一條通暢大道,希望國庫智囊們能夠積極的為我國經濟發展尋找新出路。


期貨匠人李瑞


對大家有幫助,我按數據給你回答,這是我早晨寫的,

剛看信息中國M 2已經突破200萬億了,

我特意查了一下中國2019年GDP 接近100萬億,是2倍了,去年中旬才1.5倍,這樣增長明年可能M2可能300萬億了。 美國M2是15萬億美元,他們GDP 22萬億(統計不一樣。有可能不算基建)這傢伙公開統計數字可能有貓膩,壞的很!

這麼多M2咱們簡單分析一下,2000年M2是13.5萬億,20年後現在是200萬,也就是說2000年,你有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5萬元,通賬一直在路上以後不會低於8-10%,這20年如果你買房跑贏通貨膨脹很容易,現在你在試試,政策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樓市這個大的資金儲水池只會慢慢漲,目前的國之命脈絕不會婁底!

弄這麼多M2按理說會通貨膨脹,咱們是有制度的國家可以調控,你見過老百姓的東西漲過沒,在民生裡只見過教育和醫療拍拍的漲,漲的讓人跟不上!國家一直在弄M 2只有一種情況國家要啟動另一個比房地產還要大的資金儲水池A股,政策大家也看了,一年的LPR降息10基點,5年的降5個基點,很明顯就是要給房貸做參考,要房價穩中上升。企業不斷併購,重組,舉牌,科創更不要說了,都會調整為優質企業,讓A股進去一個長期上升的趨勢,利於企業容易,大家有錢了也利於拉動消費,200萬萬億流動站性充足,加上國家加大對外資政策,啟動股市是不二的選擇!純屬個人觀點,認同的2年到10年後見證觀點!不認同就當我刺毛!哈哈


明燈照股


意味著:投資力度增加,社會負債過高

今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的M2已超過200萬億元,是2019年GDP的兩倍,與以往1.5倍相比,增長趨勢明顯。那麼既然社會上的流動資金增加了,這樣的變化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呢?

1、M2增速這麼快意味著人民幣在國內購買力的下降。舉例說明,在2000年的時候時候,我國M2僅為13.5萬億元,現在較當年增長了14.8倍,也就是說那時候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14.8萬元的購買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賺的錢比20年前多了,卻感受不到購買力在增長的原因。

2、M2數字這麼高,錢到底在哪裡呢?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這20年裡,最大的兩個蓄水池就是樓市和股市,錢基本在這裡面轉。再看去年的社會融資總規模為260萬億元,在2010年的時候我國才14.27萬億元,現在是當年的18倍。這充分說明由於投資過熱,極速的拉高了社會負債,且以非常迅速的方式在流通。

3、M2體量這麼大,國家卻宏觀控樓市,但又在2月將LPR下調了10和5個基點。我認為樓市在今年會穩中有進,但要跑贏通貨膨脹估計困難。反倒是大量資金很可能會進去股市,幫助其迎來長期較穩定的股票牛市。畢竟只有股市好了,老百姓才會有錢,消費力才能上升,這對擴大內需,提振實體經濟,幫助民營中小企業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M2也是我們生活的圈的一個縮寫。面對疫情,全民負債的我們,稍微拉長復工時間,就已經捉襟見肘。按揭、信用卡、網絡貸等等,我們已經透支太多。

這就意味著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還將會是近些年的主流。


陳先生談金融


打個比方:

我有一個億,放貸給張三等十人每人一千萬。張三等十人又放貸給李四等100人每人一百萬。李四等100人又放貸給王二一千人每人十萬。由於王二等人因為錢暫時不用,或需放三天五天一個月等等。所以銀行要把錢放出去。

以此類推。一億就變成十億的交流數字。

250萬億也許就是25萬億整出來的數字。

拙見請勿見笑。[大笑][大笑][大笑]


虛懷若谷學無止境


只看250萬億的數字規模,一定會嚇一跳,因為19年GDP也就100萬億,不過要是分類看,就覺得正常了。

把房地產和基建的貸款單獨拿出來,數字立刻就下降一半以上,這就是降準和降息的底氣,當然前提在於房地產和匯率的穩定可控,至於基建,沒什麼好擔心的,都是國企的長期項目。

在這樣的債務規模下,市場的資金流向是最需要關注的,股市是另一個資金池,但不要忘記2015年的暴跌原因,對上市公司的健全管理才能維持牛市,不然結果還是一樣。

通脹已經給每個人帶來壓力,大規模債務的狀況下,資金鍊是絕對不能斷的,如何保證資金進入實體是重中之重,同時需要確保小微企業有活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每個人的收入。


海色民生


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6.36萬億元。這意味著什麼呢?2019年我們的gdp為100萬億。一方面意味著經濟比較活躍,大家賺錢的機會更多。

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債務增加,貧/富差距可能會增大。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從金融部門獲得的融資,包括銀行貸款、證券融資等,這裡面銀行貸款佔一半多。

社會融資增多就意味著在市場上的錢變多了。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圖片。


社會融資總額雖然達到了新高,但是增速最高的是在前幾年大家可以看2014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大家都知道。房價大漲。

雖然那段時間,確實很多人賺到錢了,但是我們看到如果2014-2016年沒有買房的人,賺錢的速度就被落下了。

直到我們開始去槓桿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才下降。

今年一月同比增速是10.7%,和幾年前相比這個速度不算高,從2018年開始算一個比較高的點。

社融存量大、增速高,說明現在經濟處於非常活躍的階段。這對目前的市場來說,當然是一個好事。受疫情的影響,企業復工延遲。全社會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來渡過這次難關。所以這個時候社融總量增加,算是一場及時雨。

當然,及時雨也是有一些缺點的,就是有旱的,也有落的。增加社會融資沒有辦法讓所有人平均受益,只能是讓這個社會整體受益。這就涉及一個公平與效率之爭了。

未來半年甚至一年,我們宏觀貨幣政策的大基調肯定是逆週期調節,也就是說,當經濟有下滑的風險時,政府肯定要加大投資,還要給企業多貸款,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保證經濟增長。



在這個基調下,社會融資量不會下降,還會保持這個高總量。但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也會視情況而定,不會盲目增加社會融資總量。當前總體來說,我們的槓桿率還處於高位,也就是說企業、個人借的錢都比較多了。

後面就要考驗政府的智慧了,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但又不使經濟過熱,還要更加促進公平,讓大家都有錢賺。


莫水宏觀經濟


借貸規模達到這種量級,已是兩倍於國民總值了。此時最怕的就是,信貸鏈條被撕裂,甚至徹底被摧毀,那將會是場災難!

這麼大一筆債,肯定有相當一部分,是用來借新還舊,或是償還利息,實際上並沒有流向實體,而是在金融體系中空轉套利。

如果是在其他時候,這套模式繼續玩下去也未嘗不可。關鍵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受到波及的行業太多,影響太大,損失太重。誰都不知道,這會否是最後一根稻草?

本身國內這幾年,因為資產價格的泡沫不斷放大,導致很多行業,都只是在勉力經營,微利謀生。如今在一年當中最好的光景裡,捱上了重重一擊,它們還能否撐得住,又能撐多久,都是未知數了!


蟄冬至


意味著通縮,天量的社會債務,違約風險大

①整個社會

大部通縮局部通脹,從菜價來說,通脹;從央行M2突破200萬億,以及近期不斷釋放逆回購來說,是通縮的,說明大家都沒錢了。市場上缺乏流動性

②社會借錢規模超過250萬億,說明至少有250萬億的債務,那麼說明真個社會負債的比較多,結合近期恆大75折促銷房子的新聞來看,可以明顯看到債務壓力和風險已經席捲整個社會,不負債甚至少負債的公司和個人,不多。

③天量的借款,意味著天量的債務,在當下新冠疫情影響下,很多公司和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那麼250萬億,所產生的的利息也是天量的,會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


妹子給哥笑兩個


社會借錢規模是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另一種說法,其實在正常的經濟週期當中,社融數量的增加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社融的增加反而對經濟是一種利好。

一般來說社會融資的增加有可能導致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來說就是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了,因為市場上向外借錢的人多了。這種情況對於經濟來說是一種必要的保證,只有社融維持在一定規模,才能讓中小企業有現金流接續的可能性。第2種情況則是社會的槓桿率過高,整體而言對於社會經濟來說是一種危險的隱患,社融的持續高漲可能會推升泡沫,從而對經濟帶來風險。

不過短期之內社融的提升是一件好事,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從2019年開始,我國經濟就一直面臨了持續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日子非常難過,所以我國通過不停的貨幣政策寬鬆來提振社融,就是為了讓中小企業能夠拿到更多的融資。

另一方面現在的社融確實有過熱的傾向,但是在特殊時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讓很多企業的運營狀況很不理想,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很多企業有停工導致破產的可能性。因此我國才會迅速的推升特赦容數量,對這些企業進行更好的融資支持為企業扛過這一輪寒冬。

因此雖然社融大幅度升高不一定是件好事,但是我們還是要分階段分時間的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在目前的情況下來說,社融的上升還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