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歌舞片興起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末的好萊塢,在30年代開始盛行,併成為30、40年代的流行時尚。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題材層出不窮,那個曾經輝煌過的“歌舞片時代”也就離我們漸行漸遠。

迄今為止,在奧斯卡的歷史上只有10部歌舞片奪得過金像獎,且大多是上個世紀70年代拍的,而這部上映於2002年的《芝加哥》則是時隔多年,再次以歌舞題材奪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芝加哥》是改編自同名百老匯劇的音樂歌舞片,由羅伯·馬歇爾執導,蕾妮·齊薇格、凱瑟琳·澤塔-瓊斯、理查·基爾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兩起發生在芝加哥的案件,經過律師比利炒作後聲名大噪的故事,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芝加哥不擇手段求出名的世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裡面的大多數歌曲具有敘事性,而且內容的含量很大,歌舞非但沒有和劇情相割裂,反而是緊密相關在不斷推動故事發展的。主演團隊們貢獻了非常精彩的歌舞表演,這些歌曲對應不同的劇情發展,令人看後久久不能忘懷。

《Overture/And All That Jazz》——紙醉金迷的芝加哥

故事的開始伴隨著這首片頭曲緩緩拉序幕,在爵士樂的愉悅氛圍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燈火輝煌、紙醉金迷的芝加哥。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維爾瑪(凱瑟琳·澤塔-瓊斯 飾)

故事背景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恰逢“一戰”結束,“經濟大蕭條”尚未到來,“享樂主義”成為一時的主流。

作家菲茨傑拉德對這個時代有著自己的解釋:“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這就是“爵士時代”。

芝加哥這座華麗的城市,就是當時社會風氣的縮影。

這裡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各界人士,有冒險也有機遇,也有著洛克西(芮妮·齊薇格飾)的願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成為像維爾瑪(凱瑟琳·澤塔-瓊斯飾)那樣萬眾矚目的歌舞明星。但造化弄人,洛克西因為謀殺情人遭到指控被關進監獄,明星維爾瑪則因為謀殺丈夫和妹妹沒能逃脫法律制裁,也被關進了監獄,在這裡,洛克西終於有機會與自己仰慕已久的明星維爾瑪相處一室了。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維爾瑪和洛克西(蕾妮·齊薇格 飾)

澤塔·瓊斯演唱的這首序曲,不僅將當時芝加哥的享樂至上、人們對浪漫的渴求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電影的情節更是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交代妥當,洛克西的夢想、為何謀殺情人、如何入獄都伴隨著歌曲向觀眾呈現了出來,並且也向我們展示了在這浮華背後隱藏著的罪惡與空虛,這也為後面的故事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When You're Good To Mama》——牢獄生活的潛規則

電影中一個重要的人物出場,她就是女舍監莫頓(奎恩·拉提法飾)。

莫頓看起來是一個和善友好的人,她在《When You're Good To Mama》這首歌中唱道“有付出就有回報,記住一句格言,只要你對媽媽好,媽媽也會對你好”

莫頓在監獄中是一個掌握實權的人,這看似友好的歌詞和態度實則非常內涵,想要在監獄裡好過,那就要給點好處,這就是她歌裡唱的“愛與回報”。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女舍監莫頓(奎恩·拉提法飾)

這一段的歌舞表現十分精彩,莫頓的登場通過電影精妙的剪輯手法,表現了一個重磅登場的歌舞演員在向各位觀眾介紹自己,邊唱邊從衣服裡拽出綠色的手帕(象徵美元),這一段的表現極具張力富有內涵,僅僅是一個歌舞片段,大家對莫頓的人物形象就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這是一個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人。

一開始洛克西並不這麼想,她心思單純天真,以為“媽媽”莫頓真的有求必應會對她們付出真心,於是,艱苦的監獄生活開始了。

《Cell Block Tango》——華麗的監獄群像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Cell Block Tango》可謂電影中最為精彩絕妙的一段演出,這首歌介紹了六位已婚殺人犯的罪行,六位演員有各自的唱段和表演風格,有充滿力量的探戈,有溫柔悽婉的芭蕾,有象徵罪惡的紅手帕,有象徵無罪的白手帕,她們唱著“他們罪有應得,你們有什麼理由說我殺了人?”來為自己辯證開脫,她們認為這犯罪是正義的,因為自己的丈夫有錯在先,是自己在當時的情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女演員和男演員僅僅是在舞臺上通過歌舞表演,就把所有人物故事交代得一清二楚,並且人物的舞蹈動作和劇情都是相關聯,不得不感嘆這藝術般的視聽水準。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律師比利(理查德·基爾飾)

洛克西聽了這些女囚的故事,尤其是親眼看到明明無罪卻被處以絞刑的那位女囚後,她知道了只有錢才能替自己擺平一切,為了出獄,她學聰明給了莫頓好處,才得以約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律師比利(理查德·基爾飾),比利是芝加哥遠近聞名的律師,他的一張嘴能把黑的說成白,在律師界保持著不敗的記錄。

為了提升知名度,比利接下了洛克西的案子。而接下來,導演同樣通過精彩的歌舞,來向大家展示,洛克西是如何一步一步脫離了女罪犯的身份,迴歸清白。

《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如何從有罪到無罪

這一段歌舞同樣是影片中非常出彩的片段,我們越發能感受到,歌舞是如何推動劇情發展,讓觀眾在這美妙歌舞中感受到多層次的內涵。

這場戲中有重要的幾個角色,記者,律師比利,洛克西。

比利和洛克西面對記者的尖銳問答,簡直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因為一個言論引起軒然大波,之前的所有行動就付諸流水了。所以,這場戲和過往的不同的是,它安排成了一個木偶戲形式,洛克西、記者團全都化妝成了木偶,比利是操控所有木偶的人,從洛克西到記者,無一例外,而操控了媒體,輿論則盡在掌控之中。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經過比利的炒作,洛克西不再是遭人唾棄的殺人犯,而成了令人憐惜的受害者,她的名氣一發而不可收拾,反倒之前備受矚目的維爾瑪遭到了冷落。

以洛克西的形象製作的娃娃一經上市就銷售一空,報紙上到處都是她的新聞,洛克西逐漸沉醉於名氣所帶給她的光環,而她也忘記到底這些榮耀是如何得來的,可芝加哥就是芝加哥,這個城市從來不缺新聞,不缺明星,洛克西面臨著和維爾瑪一樣的情形——又一個女罪犯因殺人被捕入獄,成為媒體的新焦點。

洛克西,也被人遺忘了。

來自“芝加哥”背後的一些思考

最後,當以無罪釋放的洛克西和維爾碼出獄相見後,芝加哥再沒人能記得這兩位曾經轟動一時的女罪犯,她們回到了歌舞行業,並決定聯手成為一對姐妹花組合,結果,這兩位唱著“誰說殺人不能成為一門藝術”大獲成功,再度成為芝加哥的新寵。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兩個女人的成名爭奪戰——奧斯卡影片《芝加哥》的“喧譁與騷動”

看完這部電影,不禁感慨,深度原不是歌舞片的特長,而《芝加哥》能把現實、諷刺的主題結合歌舞表演,塑造瞭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物,實在是歌舞片中的翹楚。

這些歌曲就像是疾馳的列車,帶動著劇情快速順暢地駛向前方,讓即使不熱愛歌舞、不習慣這一題材的觀眾也能很快地沉醉其中,感受到歌舞片的魅力所在。而這一具有現實意味的主題即使現在看來也發人深省。

芝加哥其實也是現如今大千世界的一個縮影,雖然藝術的表現更誇張,但這個大舞臺上從不缺演員,不缺名人,不缺爆炸新聞,浮華、空虛的背後,我們則更需要在洪流中沉下心來,做好該做的事,切不可為了追名逐利而喪失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