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來臨,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蛋雞產蛋率下降?如何改善?

禽病課堂之小田講畜禽


你好,我是老梁。

關於春季引起的產蛋率下降,主要有物理因素,應激,疾病因素三大原因。

首先物理因素: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溫度持續上升,但是溫差比較大。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保證通風,平衡溫度是春季的管理要點,建議每天的11點到下午兩點開窗通風,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天氣不好時可取消通風

其次是應急因素:

天氣的變化,疫苗的接種,都會造成產蛋率的下降,建議在飼料裡面添加抗應激的一些複合維生素,同時春天陽氣上升,萬物復甦,容易造成肝陽上亢,破壞雞體的正常機能運行,從而引起產蛋率下降,建議在飼料裡面添加維生素的同時再添加一些保肝藥。

最後疾病原因:

蛋雞的產蛋期是很嬌貴的,任何一種疾病都會造成產蛋率下降,只是下降幅度不同。例如新城疫,蛋雞腦脊髓炎,大腸桿菌病,傳染性鼻炎。呼吸道病等。以上疾病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產蛋率下降。關於治療方案我們不過多的講解,關鍵是探討如何讓產蛋率回升,建議分兩步走,飼料裡面先添加魚肝油和亞硒酸鈉維生素e,連用一週後。再添加蛋氨酸或雞蛋散等中藥,成蛋率下降嚴重的雞群,10-14天即可恢復。



獸醫梁


第一:飼料原因,到了產蛋期的蛋雞,只要營養均衡都能產蛋,特別是高峰期的蛋雞,如果出現產蛋率下降,有可能是飼料的原因,蛋雞每天產一個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蛋白,同時它自身也需要能量,如果所提供的飼料不能滿足他的產蛋需求,它就會減少產蛋,特別是飼料蛋白不足,雞蛋就不容易形成,所以產蛋率就低,產蛋高峰期飼料的配方特別重要,一定要注重蛋白,能量和鈣,磷的平衡,蛋白要在18個蛋白以上,同時一定要添加石粉或貝殼粉等物質,滿足蛋殼的需求。

第二:疾病原因,養蛋雞就是養腸道,由於產蛋高峰期的蛋雞生產量大,自身損耗也比較大,免疫力差,就容易產生疾病,從而影響產蛋,這個期間需要添加一些保健藥物,以維護蛋雞的腸道健康,同時也要做好疫苗,防止傳染疾病的發生。

第三,環境因素。春季到來以後,氣溫逐漸升高,室內不需要再額外加溫,對蛋雞產蛋有好處,但是春季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忽冷忽熱,所以一定要注意養殖場的保溫防寒工作,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蛋雞應激反應,從而影響產蛋率,所以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的平衡。



飼料小哥洛克先生


主要導致產蛋雞不同程度上的減蛋應該是雞的日齡原因佔大部分,200日齡以上產蛋雞可從90%減至80%、而有的則可能減蛋60%甚至更低(黃羽種蛋雞可能至減至40%)。所以這些取決於雞的雞齡!因為籠養和平養的不同,飼料營養水平和各階段飼養管理的差異,也會使高峰期產蛋的變化,有時周圍的氣溫環境變化也會有影響!

再一個就是雞是否生病,由於蛋雞種源複雜,不同批次有差異,因此不同個體免疫後的抗體水平差異較大,由此產生的對疾病的抗病能力也有差異,所以也會導致產量銳減的原因。

想要改善可以餵養胡蘿蔔哦,把胡蘿蔔添加到蛋雞的日糧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胡蘿蔔粉碎後添入日糧中 ,比例佔總日糧的四分之一即可。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蛋雞的採食欲、減少疾病,最重要的是能夠有效的增加蛋雞的產蛋率。

而水分方面可以餵養一些豆漿,對,沒錯,每天給雞喂一到兩次的豆漿水也可以有效的維持蛋雞的產蛋量。

還有蕎麥粉,蕎麥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從醫學方面來講,蕎麥粉被納入到了中藥的範疇。在蛋雞突然停蛋的時候,日糧中添加些蕎麥粉,可有效恢復產蛋量。日常的話對增蛋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反正要讓產量正常就要多維護蛋雞周遭環境,合理餵養和飲水,只要周遭環境和雞群的飲食適宜那麼在產蛋方面自然會恢復正常!所以歸根結底要想讓雞產蛋得到改善就要增加飼料營養、創造適宜環境、適時淘汰年齡較老的雞,也要多觀察雞群得精神狀態。以上就是一些對雞產蛋率的改善與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田園小影


隨著寒冷的冬天過去,春季也如約而至,咱們養殖蛋雞的目的就是多產蛋,多產優質的蛋,從而給我們養殖戶帶來高的收益,隨著春季的來臨我們又該如何保證蛋雞的出蛋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飼料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飼料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冬天溫度較低,蛋雞對能量的需求也比較高,而隨著春天的到來,溫度開始上升,蛋雞對能量的需求也會變得低,如果我們飼料配方不變,就會導致蛋雞體況過肥,進而影響蛋雞的出蛋率。

溫度

在一個就是雞棚的溫度把控,春季溫度變化大,晝夜溫差大,溫度的變化對蛋雞的下蛋率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一點也要特別注意。

病毒

春季溼度較大,飼料容易發黴變質,雞長期吃變質的飼料容易慢性中毒,也能造成產蛋下降。

說完了影響產蛋的主要原因,我們來聊一聊如何改善。

首先在日常的餵養中,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做到合理餵食,保證蛋雞始終處於正常的體況當中,保證蛋雞的一個下蛋率。

在一個雞棚溫度調整好,給蛋雞增加光照時間,保證蛋雞始終處在一個合適的溫度當中。

增加蛋雞的抵抗力,給蛋雞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及時對雞棚進行通風,防止病毒,進一步防止產蛋率下降。

另外多觀察,及時淘汰病雞,絕產雞,減少損失。


小夥的趣拍生活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春季也如約而至,但是在春季的來臨之際,我們又該如何保證蛋雞的產蛋量呢?咱們養殖蛋雞的目的就是確保蛋雞能夠安全的生產出多量的優質雞蛋,但是在飼餵中經常會出現產蛋率下降的情況,這讓我們養雞人真的是非常頭痛。

最近和一位養殖朋友聊天時,他提到自家的蛋雞最近總是莫名產蛋下降,破殼蛋軟殼蛋也比較多。其實這種情況在每年的早春時期都有發生,造成原因也比較多樣,今天呢禽博士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造成春季產蛋下降的幾種因素和改善措施:

1、飼料配方

蛋雞在冬季氣溫較低時對能量的需求量較高,而春季轉暖後則不需要這麼多的能量供應,否則會使蛋雞的體況過肥,導致產蛋率下降。另一方面春季溫度適宜產蛋,雞對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尤其是對鈣、磷的需求量增加,如果蛋雞飼料中的鈣、磷含量不足,會導致蛋雞產軟殼蛋、無殼蛋,或者蛋殼的質量較差,易破損,甚至還會出現雞啄食雞蛋的情況。

改善措施

所以要適量減少玉米等穀物類能量飼料在蛋雞飼料中的比例,另外在蛋雞產蛋量最多的時期,可以提高飼料中鈣、磷的含量,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龍昌膽汁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轉化,提高蛋殼質量。

2、應激因素

由於春季天氣變化大,晝夜溫差大、飼料變化等外界刺激,均會引起蛋雞產蛋下降問題。在這個季節,特別要注意氣溫溫差不定造成的環境應激。

改善措施

在做好通風的同時,一定要控制好舍內溫度,另外做好安全防控,禁止野貓、野狗等進入雞舍造成應激。

3、嚴格免疫

做好雞群的疫苗接種,使雞群產生足夠的抗體,增強雞群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要制定免疫計劃,春季正是集中免疫期,要加強禽流感、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白血病、雞網狀內皮增殖症、雞傳染性貧血、雞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工作。另外,要加強監督,準確診斷,合理用藥。

4、黴菌毒素

春季溼度大,玉米極易發黴變質,使的黴菌含量高,引發蛋雞黴菌毒素慢性中毒,使其發生肝臟破裂、出血、卵泡壞死、腸道潰瘍等問題,造成產蛋下降。

改善措施

建議日常飼餵的過程中,在飼料中添加脫黴劑使用,但是脫黴劑只能吸附飼料中一部分黴菌,還是會有少量的黴菌毒素進入雞體內造成傷害,對此可以使用龍昌膽汁酸進行排毒保肝,龍昌膽汁酸作為排洩液,可以消除抗生素和非常規原料使用所產生的毒素、重金屬和黴菌毒素等,以減輕肝臟負擔,保護肝膽健康,延長產蛋高峰期,提高蛋雞產蛋率!

綜上所述就是引起蛋雞春季產蛋下降的幾種常見原因,雖然蛋雞春季產蛋率下降易發,但是如果能夠進行科學的養殖,積極的防控措施來幫助蛋雞,那麼這些問題也就大大的減少了它的發生率,讓我們養殖朋友獲得更多的利益了。


禽病課堂之小田講畜禽


一般受天氣變暖。

下面是增加產量一些辦法,希望對你有用

提高雞蛋產量,就要多給雞添加維生素c,有數據表明,如果雞舍維持在32℃的溫度,然後每1公斤的雞飼料裡面都給添加60毫克左右的維生素c,一般成效很快,大概10個星期左右就能提高蛋雞產量在12%左右。一般32℃的溫度最為適宜,如果太高或者太低的話,產量雖然也會增加,單這個比較明顯。

提高蛋雞產蛋也可以給加喂膽鹼,一般只要加喂0.05%膽鹼的話,蛋雞產的蛋就會增多,平均一個蛋的重量在61.5克左右,不僅提高了產蛋率還提升了雞蛋的重量。

還可以適當地給雞飼料裡面加點花粉,比如在雞飼料裡面產點玉米花粉,不僅雞蛋產蛋量升高,海爾蛋色也很漂亮,蛋黃要比不加花粉的雞蛋要大。

還可以在雞飼料裡面加點色氨酸,據說加了色氨酸的蛋雞產蛋率要比不加的蛋雞產蛋量高出9%左右。

雞飼料加紅辣椒麵並且再放點少量的植物油攪拌均勻餵雞,不僅可以提高產蛋量,還能讓蛋黃的顏色會比不加的雞蛋要深。

飢餓法,在蛋雞進入產蛋期的時候,第一週開始慢慢的給其減少飼料量,大概一星期以後就控制在平時飼料量的1/20,讓雞多喝水,處於一個高度飢餓的狀態,大概一個月的時候也就是正式進入產蛋期的時候慢慢恢復到之前的食量,促進蛋雞的雌激素的分泌而提高產蛋量。




小賀808


雞蛋是蛋雞養殖過程中主要的經濟品,雞蛋的產量高低直接影響蛋雞養殖的經濟效益,也是當前蛋雞養殖行業關注的首要問題。

春季是蛋雞的產蛋旺季,當產蛋率達80%以上時即進入了產蛋高峰期,最高峰時可達到90%以上。因此,產蛋高峰時應要採取措施,以保證產蛋高峰期的正常產蛋。

  1產蛋下降原因分析

  1.1管理因素

  1.1.1營養不夠:日糧不足;斷水或缺水;能量、蛋白、維生素等不足。

  1.1.2環境控制: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超標;飼養密度大;光照不足;溫溼度控制不合理。

  1.1.3應激因素:天氣變化;驚嚇;突然斷電;更換飼料不當;疫苗免疫操作或投藥不當。

  1.2 疾病因素

  1.2.1 禽流感H9:產蛋率下降10%~20%,雞群有呼吸道,黃綠糞便,蛋殼品質下降,零星死亡,治療後很難恢復到原來產蛋水平。

  1.2.2 傳染性支氣管炎:產蛋率下降20%~40%,雞群有呼吸道,蛋殼品質下降,單純感染死亡率不高,治療後很難恢復預期。

  1.2.3 新城疫:目前以非典型新城疫為主,產蛋率下降20%~30%,雞群輕微呼吸道,綠便增多,蛋殼品質下降,死淘率0.5%~5%,治療後不能完全恢復到發病前水平。

  1.2.4 減蛋綜合症:一般發生於產蛋高峰期,產蛋率20%~50%,雞群未見異常,偶糞便稀,蛋殼品質下降,很少死淘,很難恢復到發病前產蛋水平。

  1.2.5 禽腦脊髓炎:一般發生於產蛋高峰期,產蛋率下降10%~40%,雞群未見異常,發病週期20~30天,可恢復到原產蛋水平。

  1.2.6 傳染性喉管炎:產蛋率下降10%~45%,呼吸道嚴重,嚴重咳血,綠色或白色稀便,蛋殼品質下降,死亡率高,很難恢復預期。

  1.2.7 傳染性鼻炎:產蛋率下降10%~40%,有呼吸道、腫臉,糞便稀,蛋殼品質下降,死亡率低。

  1.2.8 其他:雞痘、腫頭綜合症、寄生蟲(絛蟲、蛔蟲、球蟲)等。

  2產蛋下降預防措施

  2.1加強飼養管理

  2.1.1建立良好衛生制度:及時清掃雞舍地面灰塵和雞毛,及時清理雞舍糞便,一天至少一次。

  2.1.2建立良好環境控制體系:適度通風保證雞舍氨氣濃度低於15ppm,硫化氫濃度低於10ppm;合理的飼養密度;溫度控制在18℃~23℃之間,儘可能減小溫差;適度控制在50%左右。

  2.1.3減小產蛋期應激:關注氣候變化(收看天氣預報),尤其是季節交替;減少噪音、儘可能不換料、良好的免疫操作、關注水線防止缺水或斷水、斷電等

  關注營養:提供舒適環境同時加強營養,從玉米、豆粕等原材料控制,保證雞群營養全面。

  2.1.4關注營養:提供舒適環境同時加強營養,從玉米、豆粕等原材料控制,保證雞群營養全面。

  2.2疾病預防

  2.2.1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體系:做好消毒工作,關注人流、物流、車流、雞流。

  2.2.2重視疫苗免疫:選擇優質疫苗,優化免疫程序,良好的免疫操作,建立完善的免疫評估體系;流感H9,建議開產前免疫三次,根據雞群實際情況3~4個月補免一次;傳支,做好前期活苗免疫工作,同時建議前期免疫一次新支流,開產前可以免疫新支減+新支52,開產後間隔50~60天免疫一次新支120;新城疫,建議活加死的免疫方式,開產前活疫苗至少四次(包含新支活苗),滅活苗開產前3次,開產後50~60天免疫一次新城疫活苗,3~4個月免疫一次滅活苗;減蛋綜合症建議110日齡左右免疫新支減;禽腦脊髓炎近年來有發病增多趨勢,流行地區建議開產前免疫一次禽腦脊髓炎疫苗;傳染性喉氣管炎,流行地區建議免疫兩次,非疫區不建議免疫;雞傳染性鼻炎,建議免疫兩次,首免40~50日齡,二免80~100日齡。

  2.2.3其他:重視開產前驅蟲工作;球蟲高發日齡注意預防投藥;關注黴菌及黴菌毒素問題


晟鑫蛋禽指導


造成春季產蛋下降的幾種因素和改善措施:

1、飼料配方

蛋雞在冬季氣溫較低時對能量的需求量較高,而春季轉暖後則不需要這麼多的能量供應,否則會使蛋雞的體況過肥,導致產蛋率下降。另一方面春季溫度適宜產蛋,雞對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尤其是對鈣、磷的霈求量增加,如果蛋雞飼料中的鈣、磷含量不足,會導致蛋雞產軟殼蛋、無殼蛋,或者蛋殼的質量較差,易破損,甚至還會出現雞啄食雞蛋的情況。

改善措施

所以要適量減少玉米等穀物類能量飼料在蛋雞飼料中的比例,另外在蛋雞產蛋量最多的時期,可以提高飼料中鈣、磷的含量,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


浩哥創業生活日記


現在我們蛋雞養殖戶經常會碰到蛋雞莫明其妙的產蛋量下降,現在本文就蛋雞產蛋量下降有哪些原因給大家總結一下:

1、疾病方面

雞群感染傳染病後會引起產蛋量突然下降,如遇產蛋下降綜合徵侵襲時,雞群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主要是產蛋急劇下降和蛋殼變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產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會達10%左右,嚴重的會達到50%左右。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馬立克氏病,傳染性腦脊髓炎,雞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還有各種細菌性疾病,黴形體以及寄生蟲病都會引起產率下降。 對病毒性疾病,預防是關鍵。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根據當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並建立相應的免疫檢測機制,根據雞群的抗體水平,正確及時的預防。發病時,除緊急接種外,還應在飼料中添加營養性藥物,以利於雞體迅速恢復健康。細菌性疾病的防制應側重於淨化,衛生管理和消毒,發病後及時診斷並進行對症,對因治療,可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   

2、飼料方面

2.1 蛋白能量比例失調,經常更換飼料原料品種,使用劣質飼料 例如:飼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餅;熟豆餅突然更換生豆餅;進口魚粉突然更換國產魚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質魚粉,假氨基酸等,都會使飼料的營養成分發生很大的變化或使飼料的適口性變差,導致雞群產蛋下降。

2.2 飼料發黴變質或放置時間過長 遇有陰雨天氣,原料或飼料在運輸或貯藏過程中,易淋溼或吸溼結塊,發生黴變。另外,飼料加工結束後均有一定的保質期,如果飼料放置時間過長,尤其在夏季高溫高溼季節裡,飼料中的多種維生素很容易發生分解失效,同時其它原料也容易發生黴變,這樣勢必影響飼料的質量,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2.3 飼料加工管理不完善 在飼料加工過程中,往往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致使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過剩或不足,導致營養性疾病的發生。另外,有時由於機組出現故障,使飼料的粒度發生變化,這樣飼料的適口性大大變差,雞隻不願採食,營養達不到需求量,從而導致產蛋下降。 因此,在飼料方面,應首先科學配制飼料,保證產蛋雞的營養需要。注重原料品質,做到不發黴,不變質,保證原料品種豐富、穩定,嚴禁飼餵發黴變質飼料。此外,應保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給,飼料中鈣比例應適當,變更飼料應有3-5d的過渡期,防止雞群發生消化不良,引起產蛋下降。   

3、飼養管理方面   

3.1 供料不足 有的客戶給料時雖然加到了標準料量,但由於沒有考慮飼料能量水平、環境變化、雞群開產時體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給不足。有的由於人為原因計算料量或稱料不足失誤,也會引起少給料。另外,新老工人交換或一次喂料過多、過滿等,使飼料浪費較多,均能引起雞群採食量不足,產蛋量下降。   

3.2 供水不足 當停電時,飼養人員忘記打開飲水閥門;水壓低、供不上水;水線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產蛋量下降,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對雞的危害更加嚴重。   3.3 溫度的變化 產蛋雞最適宜的溫度為10-25度。溫度過低,特別是初冬時,寒流突至,雞群受冷風刺激引起脫羽,進而停產。溫度過高,特別是炎熱夏季的連續高溫,使雞隻採食量銳減,營養達不到需要,引起產蛋下降。另外,一天之內的溫差不應超過8度,否則也會影響雞群產量的變化。   

3.4 光照不合理 農村夜晚停電次數較多,停電時間較長,來電後又不能及時補充光照,造成光照時間忽然縮短。有時由於飼養人員的疏忽忘記關燈,光照時間猛增。另外,只注重光照時間而忽視光照強度,燈泡(管)長時間不擦,光強度減弱,這些均能導致產蛋雞生理機能紊亂,影響了產蛋性能的正常發揮。   

3.5 通風不良 通風設施差,設計不合理或遇冬季為了保暖關閉所有通風口,致使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蓄積,不僅影響產蛋量還可誘發呼吸道疾病。另外,夏季溫度高,溼度大,如不加大通風量,就會引起產蛋雞中暑。   

3.6 免疫、用藥不當 產蛋期接種疫苗或連續數日投土黴素、氯黴素、磺胺類等抗生素或驅蟲藥,由於應激和藥物的毒副作用會抑制產蛋量的上升,同時,如果飲水中消毒劑的濃度過大,也會使雞群發生中毒反應,致使產蛋量急劇下降。   

3.7 應激因素 飛鳥及老鼠進入雞舍,使雞群受驚,造成應激。同時有的雞場頻繁更換工作人員、在舍內外造成大的響動、強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雞群受驚,導致產蛋下降。此時投餵龍昌杜仲葉提取物,可以有效緩解應激症狀,在炎熱的夏季對於延緩產蛋下降,抗菌抗病毒作用明顯。在飼養管理工作中,應針對以上原因,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並切實加強管理,定時培訓人員,儘量保持飼養人員的穩定。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嚴格執行獎罰制度,以提高工人的積極性,確保生產的正常進行。雞舍儘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風換氣,嚴格消毒措施,加強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小時,不隨意增減。防止人為驚嚇,儘量給雞群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生產環境,以保證產蛋雞體況良好,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




吳世煒


春季來臨,影響產蛋雞產蛋量的因素有很多,根據我們農村散戶養殖經驗,春季因氣候變化多是造成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春季,溫差大,早晚溫差更大,特別是颳風下雨天,對雞都會造成不可逆的反應。以至產蛋下降是在所難免的事。

為了保證雞的產蛋量不下降,必須人為的控制早晚溫差,可對雞舍採取堵風眼,墊乾草,增加增強光照時間,減少室外停留時間。

飼料上,多喂高能量飼料,如玉米,大米,米糠等適當喂些青綠飼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