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大的穩定

(一)


2019年的寒冬,加上一系列公司的裁員縮編,讓蕭條感更加強烈,年初王興說,2019年可能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而一整年的變化,讓越來越多人認可了這個觀點。


這一年國內GDP持續下滑到6%的增速,雖同比美國的1%-2%仍算較為快速,但適應了長期的高速增長,增速的下降,已讓人非常的不適。


但站在2020的起點,2019的終點,當我們回顧2019年的時候,細細想來,其實並沒有發現什麼強烈的變化,這一年依然過的挺快,在不知不覺中溜走。


或許恐慌、焦慮的原因,並不是具體遭遇的事,而是由於未知的不確定性。


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大的穩定


(二)


唐代陸象先的一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頗有幾分道理,在職場裡,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一點小事都能遐想出是周圍的惡意迫害,這種患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不在少數。


在人生不同階段,適當的焦慮,極為正常,恰恰說明自身不在舒適區內,還在向上生長,但一些太過的念想、擔憂則毫無意義,相反會因為心態不佳,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生活。


前幾年創業圈裡,“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很火,核心就是找到用戶需求、商業模式的本質,拆解到最底層的元素。


而作為職場人而言,我們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時刻關注自身的核心能力。一邊抬頭看路,一邊低頭不斷修煉自己的“手藝”,讓自己增值,這才是最大的穩定。


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大的穩定


(三)


目前國內創業公司的平均壽命不足兩年,十年、二十年的企業佔比不足1%,作為個體而言,職業生涯的時間比99.99%的公司壽命要長。


更換一家公司,一個平臺,早已是極為正常的現象,而自身的核心能力,則是保障我們在多個組織裡自由切換的核心要素。


接受過一些諮詢後,我發現絕大部分職場人焦慮的核心原因為,意識到當下自身能力不足,而公司給予的福利待遇又不錯,從而畏懼老闆、害怕自己被公司幹掉之後,無法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上帝給予的饋贈,早就暗地裡標好了價格。由於某種原因,獲得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收益,戰戰兢兢的害怕失去,這極為正常。


但每天花時間七想八想,各種擔憂,遠比不上多投入點時間去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當自身能力不斷提升,具備獲得當下一切的基礎,我們自然也就不會過於焦慮。


而當自身能力優勢進一步放大時,我們則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大的穩定


(四)


昨天在武漢,做完核心學生團隊的培訓,我反覆強調一句話,做有價值的事,不要做無用功、不要太顧及其他人感受。


在學校期間,我們可能會跟室友之間格格不入,所做之事不被理解;在職場裡,我們同樣會受到諸多看似緊急但卻不重要之事的干擾,影響我們的工作主線推動。


但當拉長時間軸的時候,我們才會知曉,堅持做正確、有價值的事,這是多麼的重要。


讓自己增值,才是最大的穩定


平庸沒有什麼好,但需要我們主動去安於平庸;娛樂遊戲沒有什麼不好,但需要我們主動去選擇,而不是在遊戲過後,發出一陣懊惱。


而許多不安於平庸,卻最終平庸的人,基本都是由於被情緒、被瑣事影響,而無法讓自己專注於做有價值的事。


我相信量變可以引發質變,但需要在正確的點上積累、刻意練習,最終擊穿閾值,帶來明顯的突破。


不知道對2019年覆盤,你覺得自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渾渾噩噩,無可圈可點之處,還是有不錯的亮點湧現,取得了一定突破,歡迎一起留言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