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半月寶寶嘴裡老是吐泡泡,流唾液咋回事兒呢?

丫頭育兒經


桐桐前幾天給我發信息問道:“女兒糖糖3個多月,最近總是吐泡泡,是不是生病了?”,這讓我想起剛懷孕時,有一天突然想吃螃蟹,我讓老公去買,老公對我說:“懷孕的人不能吃螃蟹,不然寶寶出生後就會吐泡泡,”這當然只是玩笑話。

3個半月寶寶嘴裡老是吐泡泡,流唾液咋回事兒呢?

1、吞嚥功能不成熟

寶寶3~4個月的時候開始,口腔唾液腺開始發育,唾液的分泌量開始增加,但是這時寶寶吞嚥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無法將多餘的唾液吞嚥,很容易有流口水和吐泡泡的現象發生,這種屬於寶寶正常的發育過程,隨著月齡增大,這種情況會逐漸消失。

2、牙齒萌發期

4~10月齡是寶寶第一顆牙齒的萌發期,因為剛開始長牙,寶寶會很不適應,不僅會出現流口水、吐泡泡等情況,還會用手摳嘴、咬東西等情況,慢慢適應了出牙的過程後,這種情況會逐漸好轉,這種情況也不需要干預治療。

寶寶經常流口水如何護理

  • 寶寶經常流口水或者吐泡泡,很容易把脖子和貼身衣物弄溼,如果不及時處理,寶寶嬌嫩的皮膚很容易患溼疹等皮膚病,一定要及時把弄在皮膚上的口水擦乾,弄溼的貼身衣物和枕巾進行更換。

  • 寶寶萌牙期可以準備一些磨牙棒或者磨牙餅乾,緩解由於出牙給牙床帶來的不適感,流出的口水自然也就變少了。

  • 鍛鍊寶寶口腔肌肉,6個月左右可以嘗試用吸管喝水了,用吸管喝水可以鍛鍊寶寶口腔的肌肉,還有輔食添加後,通過咀嚼也可以鍛鍊口腔肌肉,解決流口水的問題。

寶寶出現這3種情況,媽媽要注意

寶寶患肺炎也可能會出現吐泡泡的現象,如果出現下面的情況,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診斷是否患上肺炎等疾病。

  • 精神狀態變差,煩躁不安、易怒、哭鬧無力,噴射式吐奶。

  • 體溫發生變化,發燒38.5度以上。

  • 咳嗽、呼吸異常,抱起來耳朵趴在寶寶後背上,可以明顯聽出“雜音“,呼吸明顯加快。

所以,寶寶吐泡泡本身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身體同時出現其他不適的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孕嬰育兒經


我家二寶3個月左右的時候,也有段時間會吐泡泡,當時我帶著他在老家,媽媽還說,這孩子跟你小時候一樣,就喜歡吐泡泡玩!

小區有位媽媽還半夜跟我打過電話,說自家孩子口吐泡泡,是不是喝了肥皂水?要怎麼治療才好?其實,3個月大小的寶寶,口吐泡泡、流口水,是很常見的現象,和自身發育特點有關,也可能和一些疾病有關係。

3個半月寶寶嘴裡老是吐泡泡,流唾液咋回事兒呢?

《兒童行為心理學》的作者認為,寶寶吐泡泡這一動作,並不完全表示,寶寶生病了。在不同情況下,可能傳遞不同的信息,家長要學會區分。

嬰幼兒期寶寶的各項生理機能還不完善,而唾液腺分泌量逐漸增多,寶寶口腔相對淺,有些唾液來不及吞嚥,又不斷的分泌出新的唾液,就會有流口水和吐泡泡的現象發生了。

寶寶口腔的唾液有消化功能,在它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的時候吐泡泡,還有利於胃液消化和吸收。所以,當寶寶口腔出現的唾液較多或有吐泡泡的時候,媽媽們不必太過擔心,只要注意口腔衛生就可以啦!

但也有些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家長還是要重視下。如果是疾病的原因,還會伴隨一些症狀,拿捏不準及時諮詢專業的兒科醫生,進行干預。

寶寶吐泡泡,流唾液如何應對?

《讀懂嬰語:1歲前孩子的行為心理學》中寫道:如果寶寶一邊吐泡泡,一邊玩弄舌頭,且沒有咳嗽、拒奶、煩躁哭鬧現象,那麼,這只是寶寶打發無聊時光的一種方式罷了。

首先,做好口水護理工作。寶寶經常吐泡泡,會對口腔周圍的皮膚造成刺激,嘴角可能出現紅腫現象,需要及時的擦拭。

而且,有些寶寶流口水可能把衣服弄的髒兮兮的,到處都是口水。建議給寶寶戴上圍嘴,或者經常用輕柔的手帕給他擦拭嘴角以及有口水的部位。晚上睡覺前,也可以給寶寶適當塗抹嬰兒護膚霜,幫助護理臉部、頸部,保持乾爽。有條件的話,儘量每天至少2次清洗面部、頸部。

其次,觀察寶寶有沒有其他症狀。如果寶寶不光吐泡泡,還有發燒、咳嗽、頻繁哭鬧的現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由於身體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腦神經發育不全、腦癱、肺炎等。這些就需要去醫院確診後進行醫學干預。

再次,保持周圍環境的衛生。寶寶需要在相對健康的環境內生長才會更好。平時媽媽們要注意,檢查周圍環境的溫度,避免室內空氣太過乾燥、溫度過高,這些都會影響寶寶生長髮育的。同時做好衛生檢查,多擦拭寶寶經常接觸到的地方。

最後,檢查飲食狀態。寶寶如果還在吃奶,儘量多母乳餵養,母乳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容易消化和吸收。媽媽的飲食中,也要儘量少吃脂肪豐富以及辛辣的食物,這些都會讓寶寶流口水的現象加劇。同時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

總之,寶寶有流口水、吐泡泡的現象,排除是疾病引起的,平時注意護理。或許寶寶只是調皮,覺得找到了有趣的事情。家長也不要過度關注或指責,吐泡泡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的。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IF枕邊育兒


新生兒唾液腺不發達,所以分泌的口水就比較少,只夠溼潤口腔。寶寶從三個月以後唾液分泌會增加,但咀嚼能力和麵部肌肉收縮能力還沒有發育好,嘴巴合不上,他們無法吞嚥口水,也無法像大人一樣吐掉口水,所以口水總是滴滴答答的。


大部分的寶寶從三個月往後都會出現大量流口水,吃手指的現象,往往臉上,手上,衣服上都能蹭到寶寶的口水。在六到七個月寶寶長乳牙時,牙齦腫脹會刺激牙齦神經導致唾液腺分泌口水,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乳牙的萌出,寶寶的吞嚥能力變強,口腔變深,流口水的現象會漸漸消失。

寶寶流口水時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寶寶保持口腔周圍皮膚的衛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並圖上潤膚乳,保持皮膚乾燥,避免口水疹。

同時幫寶寶勤換口水巾和被口水浸溼的衣物。口水巾要選擇純棉吸水的。及時幫寶寶擦去口水,不要用粗糙的毛巾或紙巾,這樣會損壞寶寶嬌嫩的皮膚。選擇寶寶專用的面紙。如果寶寶的皮膚已經出現了疹子,應該及時塗抹藥膏,保持皮膚的整潔與清爽。


伊呀伊呀呦


正常,如果寶寶吃奶、睡覺、玩的狀態都好,你就不用擔心。

我家老二比你家寶寶大一個多月,到現在還是吐泡泡、流口水[捂臉]

每個孩子不一樣,老大幾乎不吃手,不流口水,但老二超級愛吃手,吃著奶,她都能把手塞也塞進嘴裡,豎抱著的時候,口水嘩啦啦地流~


蟲媽佛系育兒


寶寶唾液腺沒發育好,再加上咀嚼功能也沒發育好,自然不會把口水嚥下去,也不會吐,只能隨性流著,所以不要去捏寶寶的小臉蛋,容易捏壞,長大了想不流都不行,等過段時間長牙齒了也會流,學說話了也會流,不用擔心,別捏臉蛋就行


王小樂的麻麻


你好,小寶寶吐泡泡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由於在新生兒期唾液腺還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新生兒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流口水的寶寶較小時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的咀嚼能力和麵部肌肉收縮能力都比較弱,以致嘴巴總是合不上,才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