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金華市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八詠老街夜景 圖片來源:住建部

一、城市概況

金華市地處浙江省中部,“南扼括蒼,西控贛湘,北唇嚴杭,東屏杭紹。”為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歷名東陽、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金華市現轄金東、婺城2區,蘭溪、東陽、義烏、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

2007年3月18日,國務院批准列金華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保寧門廣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全景 圖片來源:住建部

二、歷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分吳越地置會稽郡領縣二十四,而烏傷隸焉(烏傷因顏孝子而名)。西漢興封劉濞王吳地,(烏傷縣)在封內。濞誅,(烏傷縣)仍隸會稽郡。新莽時,改烏傷曰烏孝。東漢初平三年(192年),分烏傷縣西南置長山縣(以縣東北長山為名)。設西部都尉治所。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始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而長山為附郭之縣。南朝陳天嘉三年(562年)為金華郡(郡以山名),郡治長山。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東陽郡,又分吳州置婺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復曰東陽郡,領金華、義烏、蘭溪、武成六縣。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東陽郡為婺州。五代、吳越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升婺州為武勝軍。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改武勝軍為保寧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甯越府,設江南行中書省分省與此。至正二十二年又改甯越為金華府領縣七。明成化七年(1471年),又割縣西南界白沙鄉五都之地屬於湯溪,金華府轄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故有“八婺”之稱。清沿明制。1912年廢府。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

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併入。1968年4月,改為金華地區。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2000年12月31日,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歷史建築-老火車站 圖片來源:住建部

三、歷史文化價值

金華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建制歷史久遠 秦始皇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會稽郡烏傷縣。東漢初平三年(192年)置長山縣治。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為東陽郡所在地,南朝梁時改置金華郡。

文化遺存豐富 境內上山文化已有1萬餘年的歷史,將長江下游史前文明再度前移。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4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2項。

古街區保存完好 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是金華城市之根,仍保持著歷代延續的傳統風貌,唐子城遺存,南朝始建的八詠樓,全國現存太平天國時期建築規模最大、藝術品最豐富的太平天國侍王府,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臺灣義勇隊舊址,為全國現(至2017年)存唯一的見證海峽兩岸共同抗日的抗戰文物;雅畈歷史文化街區依然保持著歷史上作為水陸交通要道、繁華古鎮的格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家廳等。

名城保護紮實有效 金華市現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0個(含國家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6個(含國家級)。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雅畈歷史文化街區上街街景 圖片來源:住建部

四、歷史文化街區

(一)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

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為東至東市街、南至飄萍路、西至勝利街、北至石榴巷,面積37.1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22.7公頃。

金華子城始建於漢末三國時期。城牆周圍九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八尺,並築有子城(今東市街以西、八詠路以北,酒坊巷以東,將軍路以南的坡地上),週四裡。有四門,南為保寧門,東為熙春門,西為桐樹門,北為金華門。經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修築後,有“兩浙城池唯婺為首”之稱。金華府城為唐宋州衙、元宣慰司署、明巡按御史行臺、金華府署等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所在。

古子城仍保持原有格局,子城四至的東市街、八詠路、酒坊巷、將軍路較為完整地提供了作為古城的社會、政治、軍事、生活形制和格局的佐證。

(二)雅畈歷史文化街區

雅畈歷史文化街區座落在金華市區南郊雅畈鎮,保護範圍總面積41.7公頃,核心保護範圍以上街-下街-長街-后街為核心骨架的歷史風貌片區,面積13.6公頃。

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葉氏族人依每年雨季河水暴漲的地理環境變化,圍繞高臺門定居,始建雅畈村。雅畈歷史文化街區基本保持歷史風貌,是以金華傳統民居為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雅畈歷史文化街區內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及民國初期的古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的宅院府第、祠堂、殿廳、古井等明清建築19處,其中有國家級文保單位七家廳、市級文保單位將軍殿。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五、重要文物和歷史建築

(一)重要文物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4 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18處,文物保護點1240 處。其中屬於金華市本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 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8 處,文物保護點207 處。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國保單位天寧寺大殿 圖片來源:住建部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天國侍王府 侍王府原系唐宋時州衙所在地,元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璋曾駐此,明時為巡按御史行臺,清朝為試士院。太平軍攻克金華後,召集工匠對此大加修茸,並在原“千戶所”舊址構屋數重築成西院。整個建築分為宮殿、住宅、園林、後勤四部分,毗連寬廣的練兵場,總計佔地面積達63000多平方米。侍王府是我國太平天國時期壁畫、彩畫保存最多的地方,已發現壁畫119幅、彩畫407幅,木雕526件及磚石雕等。

天寧寺大殿 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區飄萍路。據《光緒金華縣誌》《金華府志》等文獻記載,天寧寺舊名大藏院,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間(11l1-1118年)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元延佑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天寧寺原有山門、天王殿、石浮屠,大雄寶殿、大悲閣、古柏廳、和尚房和東西廂房等建築組成,民國時為中山公園。五十年代損毀現僅存為大殿。天寧寺大殿是中國南方現存"官式"作法的元代木結構建築之一,樑架結構上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築的風格和特點。根據國家文物局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測定,大殿有的柱於距今已有千年,這對研究江南從宋代到元代這一過渡時期建築結構的演變,具有極為珍貴的實證參考價值。

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是婺州窯系具有代表性的窯址之一。分佈於浙江省金華縣琅琊鎮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1981年發現,現存窯址三處,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和乳濁釉瓷器,以乳濁釉瓷器為主。乳濁瓷器是鐵店窯最具特色的產品,種類不但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還有三足鼓釘洗、鬲式爐和花盆等。鐵店窯乳濁釉瓷器與北方同時期的乳濁釉瓷器有明顯的區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還是外銷瓷器之一。

法隆寺經幢 俗稱金錢寺。位於金華市開發區江南街道金錢寺街39弄,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寺早毀,僅存經幢一座。康熙《金華府志》《兩浙金石志》記載:“法隆寺在縣南三里,寺前經幢...…唐大中十一年立。其幢累石為之,幢下石隙周匝有大金錢,徑二寸許,以杖舉之,宛轉其中,竟莫之得(今錢無存)...…”。是金華現存最早的佛教藝術品,也是浙江現存的唐代著名建築物之一。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雅畈七家廳 七家廳俗稱“七間廳”;明代建築。位於婺城區雅畈鎮雅畈二村,根據相關史料傳載由葉氏鄉紳興建。該建築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廳、後堂(樓上廳)和左右天井、廂樓構成,呈“日”字形佈局。整個建築佔地面積為780平方米。其樑架結構、斗拱、柱礎、雕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歷史價值顯著。是一個既有外接廳堂又有樓上廳屋、自立門戶又互相呼應的江南民居為典例的婺派民居建築。

寺平村鄉土建築 寺平村位於金華市開發區湯溪鎮。村落坐東朝西,東靠小山丘,西臨蘭源溪,南面約3公里處為九峰山風景區,北邊璇湖水。該村是戴姓氏族自元末明初聚族居住而形成;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據《蘭源溪東戴氏宗譜》記載,戴氏家族先祖第八代庚三公者,從元末遷居於此;至今村落環境風貌依舊,留存有明、清及民國時期的鄉土建築尚約千餘間,建築面積總計2萬2千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百順堂(戴氏宗祠)、崇德堂、崇厚堂、立本堂、敦睦堂、百順堂、五間花軒等建築還有娘娘井、金泉堰遺址,集中了婺派建築藝術的精華。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2.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7年底,金華市本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八詠樓、漢灶窯址、湯溪城隍廟、金華府城隍廟、鹿田書院、東村橋、滕氏宗祠、白沙堰、石楠塘徐氏宗祠、方梅生故居、宏濟橋碼頭、通濟橋、永康考寓、北山摩崖題記、邵飄萍舊居、臺灣義勇隊舊址、明月樓、古方洞山塔、葉店葉氏宗祠、下章章氏宗祠、上境古建築群、蕭家小龍橋、嚴氏宗祠、瑣園村鄉土建築、傅村傅氏宗祠、蒲塘王氏宗祠、艾青故居施復亮、施光南故居、省立實驗農業學校舊址、向陽惟善堂共計30處。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省保單位通濟橋夜景 圖片來源:住建部

3.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保點

位於古子城核心區及周邊範圍內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含一覽亭、赤松門古城牆、《浙江潮》舊址、通遠門古城牆、蓮花井、將軍樓、何氏三傑陳列館、福音醫院、真神堂舊址、滿堂書院、侵華日軍鐵路橋遺址。

(二)歷史建築

出臺公佈《金華市古民居保護管理辦法》和《金華市區歷史建築及遺存認養保護方法》。金華市區歷史建築主要集中在古子城歷史文化區及延伸區域、雅畈歷史街區內。其中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建築主要分佈於八詠街和酒坊巷兩條傳統街巷兩側。

歷史建築建檔掛牌保護情況:2010年掛牌公佈“金華市區近現代十大優秀歷史建築”。2016年啟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目前已完成歷史建築普查及登記入冊工作,2018年1月公佈65處歷史建築(未掛牌)。

六、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華市區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包含黃大仙傳說、婺劇、金華道情、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婺州舉巖茶製作技藝、金華火腿醃製技藝及婺州窯陶瓷燒製技藝。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七、地方特色

婺州窯 婺州窯具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商代燒製原始瓷開始,婺州窯以乳濁釉、黑褐瓷最具特色。宋元婺州窯曾是主要的外銷窯之一。婺州窯在金華市琅琊鄉的鐵店村一帶。已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華酥餅製作技藝 金華酥餅歷史悠久,始見於南宋婺州浦江吳氏所著的《中饋錄》。金華酥餅是金華地區知名傳統食品之一,獨特的製作技藝和酥鬆、香脆的的口感特點,在我國地方食品中獨樹一幟,成為名揚大江南北的休閒食品和送禮佳品。其製作技藝是一個精細和繁複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發展完善的。由最初的髓脂、蜜和麵、烘烤到現在的十幾道工序,製作技藝經歷一個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的過程。2013年,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婺劇 婺劇有近五百年的歷史,有高腔、崑腔、亂彈、徽戲、攤簧、時調等六種不同的唱腔,並有大小劇目五百多個,是浙江省第二大劇種,婺劇素有“徽戲的正宗,京戲的祖宗,南戲的活化石”之譽。2008年,婺劇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為牛與牛鬥,歷史悠久,唐代以來畫家多有描繪,積習相沿,經久不衰,是帶有東方文明獨特魅力的民間遊樂活動。其節日氛圍可與西班牙鬥牛相媲美,被稱為“東方一絕”。

浙江之心兩浙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浙江金華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