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說的是什麼意思?

魯北小肖


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

別事可以推,隨禮不可怠。

不論紅白事,當日把錢帶。

標準是二百,不能少一塊。

家有錢很好,沒錢就借債。

你要不去出,以後斷往來。

說你沒良心,短禮太不派。

關係再和好,可能到下代。

總結一句話,人情不能賴。


老同志8298


俗語"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的意思是急需幫助的時候,有人來幫助你要記得感恩。對方有困難的時候,要第一個給予幫助,就是還人情。



記得小時候,弟弟是在大姨家生的,每次大姨來我家都會說弟弟出生的時候是她去我產婆的。媽媽說:"人情大於債"以後大姨家有什麼事要幫忙,我們要先到″。



以前家裡開學時錢會週轉不過來,村裡的張奶奶是幫過我家,她年紀大非常和藹可親。我們姐妹會幫她乾點家務。有一次生病了,媽媽趕緊把借的錢還給她看病,說即使家裡煮飯的鍋賣掉,一家人無法吃飯,也要將這個人情先還上。



在農村誰家有難處別家都會主動去幫忙,因為誰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鄰里互幫互助淳樸的農風。"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是這個理嗎?有不一樣的解釋嗎?


榕樹下的山裡妹


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人情不但大於債,還緊於債呢,債可緩一緩,拖一拖再還也沒大問題,也有可諒解的,但人情卻是緩不得,拖等不得的,是頭等大事,寧可頭頂鍋兒去當掉買掉還人情,也不可不還情不感恩。寧可不還債,不可不還人情,不念恩情。念恩還情是天大的事,不然,就會被人認為是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的狗東西,會被瞧不起,在社會很難立足做人。

為人處世做事,要明理,有情有義,會分先後主次輕重緩急。在處理人情與債上,人情是大於債重於債急於債的。債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講的是誠信,人的誠信固然重要,但與人的恩情,感情,情面,情義一比較就遜色許多了。人的恩情義,在許多人看來,是重於急於誠信的。情要急還,恩要早報,滴水恩,圖湧泉報,一分情,十分報,如此才會做人,得人心盡人意處好人事。做人不可忘恩忘情,忘恩忘情不講恩情義,是會被人指著鼻樑罵的。

人生社會中,總要與人交相處,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都是大成問題的,做人處事,不但要講原則,更要有恩情義,只講原則,不講恩情義是行不通。人總有要幫忙的時候,也要情義撫慰,人有紅白事就要有請必到,不可推託不近,人有初一,你就要做初二,如此才是會做人做事。





樹德漢碩


這句俗語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理解就是,所欠的人情還要比所欠的債大,就算是你頭頂著你家的做飯鍋,去當掉,去賣掉,也要把你所欠的人情還了。尤其是在農村裡面這種現象與思想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農村裡面的人情有哪些呢?

一、紅白喜事:

這是我們村子裡面全村必須要去的一種事情,這次張三去了李四家,那就是李四欠了張三的人情,那麼下次李四一定要在張三家的紅白喜事上面要去,這樣的話,才算是一個“人情債”還掉了。

二、借錢的人情債:

這在農村裡面不單單是欠別人的錢了,更重要的是還欠人情了。比如張三年初的時候借給李四5000元,李四答應在年底給張三還,那麼到了年底李四不單單要給張三還5000元,而且還要給張三做一件能夠幫助到張三的事情,這種事情當然和金錢基本上沒有關係,比如給張三介紹了一個偏方、給了自己家的特產、給了張三一份禮物,這些都是把價錢的人情債還了。

三、瑣碎小事的人情債:

比如今天張三去省城辦事,剛好李四開著自己的私家車也去,於是李四就把張三拉上去了省城,打這兒起,張三就欠了李四的一個人情債,雖說這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農村裡面的人就是這麼較真,非要想盡辦法給你把這個人情債還了,回到村子裡面張三叫了李四來他家做客喝酒吃飯,這就算是把人情債還了。

其中前兩種人情債比較難還,尤其是第二種,可謂是給你解了圍,幫了大忙,有時候甚至搭救你與為難當中出來,所以說這就是很大的人情債了。農村的俗語也說的好:“借錢,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是喜歡和這樣的人來交朋友的,尤其是完美農村裡面的人更是如此,有時候這樣的事情能夠催生出來好多的喜事兒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俗語往往來自於生活,生活中很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悟出的道理,用俗語來告誡下一代。農村俗語“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其實不難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人情大於債,就算把吃飯的鍋賣了,也要還這人情債。

說起人情,在農村確實比城裡講人情味些。古人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農村生活中最常見的人情就是:1、借錢,2、農事,紅白喜事相助,3、幫忙照顧老人孩子。

有的人情債是可以用錢來彌補的,但是有的人情債就是日常的禮尚往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小的時候沒有人帶,爸媽忙著農活,家裡沒有爺爺奶奶,小的時候我三外婆帶過我,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每次過年過節回家,我爸媽都會提醒我給我三外婆帶點禮物,農村的禮物就是一點水果點心,小小的心意,說起這個事,我爸媽就一直跟我說“你小的時候沒人帶,你三外婆帶過你,你要記得這份恩”。

農村的生活比較密切,老一輩的俗語也是為了告誡我們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但是現在也有一句話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打人情關係的越來越重,有的人情倒成了生活的負擔。

不管什麼時候,人情哪些該還,怎麼還,都是沒有規定的。小編要說的是,不要被道德綁架,認清自己的情況,哪些人情該還,要有個度,懂得區分,不要被一些所謂的人情困住了。


囉嗦毛毛蟲


中國乃是禮儀之邦,是個人情味極重的國家,如果你說欠銀行的錢可以還得清的話,那麼有一種債可能你是還不清的,那就是人情債。農村有句老話,叫“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什麼意思呢?是說如果我欠了別人的人情債,就算是把我們家吃飯的鍋給賣了,我也得給人家還上,足見人情債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

欠什麼也不能欠人情債,一旦欠了人情債,就像是一根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越勒越緊。那麼人情債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西方國家少見這種所謂的人情債呢?

中國自兩千年前儒家學說出現以來,就一直提倡以德治國,以仁治國。有能力的人幫助沒有能力的人,沒有能力的人將來一旦發達了,就要反哺社會。

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化社會,這種人情味讓整個中國變成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自己未來會遭遇一些什麼樣的麻煩,今天你可能是個富翁,明天就可能因為地震而失去一條腿。今天你一毛不拔,明天你遇到了困難還能指望別人來幫你嗎?

正是這種對生活不確定因素的理解,使得每個中國人在生活中是處處留有餘地,能夠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主動出手。誰知道自己未來是不是有求於人呢?人情債大於天,就是這樣來的,而中國農村人對於人情債看得更重,甚至於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父母一輩還不完,就讓自己的兒女來還,直到還清為止。而西方國家則不然,他們從建國的初始階段,靠的不是以德治國,而是以法治國。法治精神貫穿其間,不講人情。

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在我們看來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有人莫名其妙地接到了法院的傳票,細細一看,原來是鄰居把自己給告了。而鄰居告自己的原因只是因為某一天晚上自己家的音響開得太大,吵到了鄰居休息。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中國,可能只需要鄰居敲一下門,提醒一句就沒事了。

但是在西方國家,卻非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解決,很神奇吧。這就是人情化社會和非人情化社會的典型區別。人情債的種類數不勝數,最高級的當然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真是一輩子都還不清的。一般的,例如你在因難的時候,別人借給你一點錢,之後你稍帶著加點利息,連本帶利還給人家。

“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這種思想觀念直到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欠什麼也不要欠人情債,一旦欠了,無論如何短時間也要想辦法還清。例如你在生意上幫我解了困,那麼未來我在選擇生意夥伴時就會考慮你。

這種相互往來凸顯了中國人情化社會的特點,相對於西方社會人與人之間略顯冰冷的法律關係,中國人情味現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以後就不再想走,其中中國社會濃濃的人情味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小小嬴政


所謂“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說的就是,欠了人情債,不要不當一回事,即使家裡窮到要把吃飯的鍋頂在頭上拿去賣了,也要還。什麼叫做人情債呢?說白了就是每個人因為生日、結婚、親人過世、升遷、喬遷、孩子滿月……,總之家中所有的紅白喜事收到別人的人情之後,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以後遇到有送過自己禮的人,要記得及時多添上一點還回去,否則就是極為失禮而讓人看不起的舉動了。有可能讓別人認為你藉機斂財,或者為人刻薄、無情不知感恩,影響你在人家心中的形象,也會影響你的正常人際交往。人是社會生物,因此禮上往來總是難免的,哪怕是在鄉間,人們也同樣為一年到頭有送不完的人情而感到頭疼,這幾乎都成為家家戶戶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可是又不能遇到事情不送人情,因此當自己家中有事的時候,別人也自然會記得來送份禮,一來還下人情債,二來也是大家聚到一起熱鬧熱鬧,中國人自古就是這種性情,因此也形成了民間送禮成風的傳統。只不過,這種禮不能只收不還,就是遇到家中發生大的變故,沒有錢應付,只要是到了需要還人情債之時,再苦再難,不管是借貸還是典當也要及時還清。除此之外,一些社會交往之中所利用的資源與關係也在此列。長輩們最後一再叮囑,只要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隨便動用人情了,欠了債好還,欠了別人人情,就沒有那麼好歸還了。有時候,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而且搞不好還有可能造成非常麻煩的局面。“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你明白它是什麼意思了嗎?


快樂老家的小云


其實這句話也是指上禮等各方面的人情世故

我們這上禮是給【錢】看,錢決定一切,我們身體是錢的一部分,錢沒了我們也活的沒意義也死了,起碼我們與錢聯繫很緊密,錢死我死,錢活我活,因為生活,家庭,社會所逼,我們在一個【錢】為標準的世界裡,說是錢是身外之物,那是針對有錢有權所說的,老百姓還不是【錢】

的奴隸嗎,也還有文藝書生多錢有的不敏感,但是夢想也會被生活所擊碎。

行門戶有何意義,主要有三點:一個就是溝通關係,一個就是圈錢,一個就是維護市場經濟之下【感情】的標準。

我就行門戶與吃飯,以前怎麼樣現在怎麼樣說一說:

現在來說行門戶與吃飯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吃飯已經變質了,只不過是一個【圈錢】的【道具】而已,這些【吹打手】【拱門攝像】完全是一個市場經濟的產業鏈。

小時候我以為吃飯就是行門戶,因為禮金就是幾塊,或者有個什麼暖壺,鏡子等等,那時候我估計權力的作用大於錢財,那時候普遍錢不是很多,社會地位也是實實際際的東西,現在我認為吃飯只不過是附屬品,禮金才是實實際際的東西,估計是權力被市場經濟所稀釋了吧,所以說一說一些事:

1.行門戶在以前基本上是政治站位,家庭出生,一起同事,一個本村,一個工廠,大家普遍不富裕的時候,權力就是一切,所以說以權就是特權,有點大。

現在來說,市場經濟作用下,都有一個流通貨幣作為了標準,不管你是山南的海北的,四海一家人了,以貨幣作為標準也是一樣的,打破了政治界限,限制,做個【事月】一切都是一條龍服務,目的就是一個【圈錢】,好比【白事紅事】一條龍。

2.以前行門戶是個宣傳片,家族同事朋友面前宣揚一下我們要結婚了,基本上一輩子不離婚的,起碼是封建道德束縛。

現在來說行門戶是個驚涑片,結婚離婚都同兒戲,正因為是市場經濟之下錢的流動速度快,感情流動速度也快,今天結婚明天就離婚,明天離了,後天就結了,換來換去簡簡單單,看的讓人直感覺跟不上時代。

3.以前行門戶的彩禮就是自娛自樂,買個花生瓜子什麼的,熱鬧一下就行了,讓後就是爬窗的爬窗,鑽床的鑽床。

現在彩禮一半送給了飯店,有的一些【谷地】送給領導,賬本記得清清楚楚,你給他行五百,不敢讓他行了三百,哪個沒有行門戶,記得一清二楚,都要把那賬本扒爛,活的個那是累啊,同事感情,朋友感情,親戚感情都用錢來度量一番,然後來在社會上做事,活的個那是麻煩呦,本來就累了一天掙不下多少,幾個門戶下來,家裡買米的錢也沒了,你說這是什麼事呢,有錢的有權的人家只掙不賠,可就苦了這些跟風的,擊鼓傳花而已,但是如同高利貸,終有斷的那一天,但是今天你必須行,就怕你死了,死了沒錢行門戶,他還要搶救你去行門戶呢,呵呵。

總之,這個扭曲的社會,這個扭曲的門戶,這個扭曲的人性,還人們一個扭曲的靈魂,這樣的社會,出來的人,如此勢利啊,人人變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直到這個社會道德信用破產,還說【他們沒道德沒素質】,但是人人都是在往【游泳池裡撒尿】,爛了誰管,傷害的都是自己,呵呵呵,又是一個弔詭的命題,柳林人,您們準備好行一輩子門戶嗎,祝您生活愉快,呵呵!【圖片】


農娃子


“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說的意思就是債有還完的時候,人情則是還不完的。

其實還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還完的債,從來沒有能還完的人情!

大家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債務是好償還的,因為債務畢竟有一個數字。所以說,有時候可以聽到有人在別人問他要欠錢的時候,往往會說:你講,你講,我欠你多少錢,你說個數,我還你就是了!這就說明,只要有個數字,債是好還的。

人情則不一樣了。人在社會中,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欠別人一個人情。不信,可以算來看看:你生病了,別人知道啦,帶點水果來看看你,說上幾句寬心的話,就是這樣,你也就欠他一個人情;鄰居家來了客人,請你同去吃頓飯,你欠了你鄰居一個人情。有人可能說,這都是小事,能這麼計較嗎?如果是這樣認為,那麼,就是你錯了!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不一定有著什麼驚天動地、兩肋插刀等那樣的事情,人情其實就隱在這些雞毛蒜皮之間。只要你還在一天,這個人情就會發生。你說,你能還完嗎?

至於說,頭頂鍋兒賣,只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哪怕把做飯的鍋給賣了,也要還別人的人情。是為了烘托人情大於債的。還人情債,也不一定非得賣掉自家的鍋。


一株吊蘭


謝謝,在農村,人情不是債,頭頂鍋兒賣,說明了很多問題,也說明了中華民族上下5千年的文明史,也說明了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很多現在的傳統禮儀在城裡已不存在了,有很多傳統的文化,禮儀在農村還很風光的流傳下來了,農民是最純樸的社會底層人,十里八鄉有個紅白喜事都不能不參加,所以把人情世故看得比命都重要,為了人情世故,為了禮儀,所以農民認為鄰里之間可以借貸,但不能少了人情世故,就說了人情不是債,頭頂鍋兒賣,我希望廣大的朋友不要去傷害農民,不要看不起純樸的農民,個人觀點,如果你喜歡請你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