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為什麼單獨把獨克宗古城列出來寫一篇,是因為我是在火燒獨克宗古城之前就去的,本來獨克宗古城就在中旬旁邊,應該帶著說一下就行了,後來的那次火災,讓人心痛。

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 位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城,曾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區經濟貿易的紐帶。

近年來,隨著當地旅遊事業的發展,香格里拉縣加強對獨克宗古城的保護和修繕工作,重現古城的歷史風采。 唐儀鳳、調露年間(公元676-679年),吐蕃在這裡的大龜山頂設立寨堡,名“獨克宗”,一個藏語發音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為“月光城”。後來的古城就是環繞山頂上的寨堡建成的。與此呼應的是在奶子河邊的一座山頂上建立的“尼旺宗”,為“日光城”,其寨堡已經沒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獨克宗古城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年的馬幫給時間留下的信物了。對於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說,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這算是相當舒服的一段路。2001年,獨克宗古城被批准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以下的圖片都是原始的,沒有被燒之前的。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多為木製結構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這路是真的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了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這條路你要細品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這些都已經不在了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茶馬古道重鎮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從山上望中旬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我跟著藏名在轉經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藏民在轉經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藏民轉寺廟


2014年1月11日凌晨1時27分,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迪慶州消防支隊119火險急救中心接報,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隨後香格里拉縣第一時間啟動火災應急救援預案,消防、駐地武警和解放軍、當地民兵及幹部群眾等2000多人及時投入群眾疏散和抗災救災中。

截至2014年1月11日17時46分,古城內明火已經被撲滅,消防官兵還在搜尋是否有人員被困,但起火原因不明。

據初步統計火災燒燬房屋100多棟,初步測算已造成經濟損失達1億多元人民幣。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二十一篇-獨克宗古城


開始沒想到的是中甸也有古城,至於為什麼叫獨克宗古城。我專門查了一下,是藏語:意思是白色石頭城。古城有點像麗江古城,但是很明顯有藏試風格,更多是木製結構,我發現一個事,就是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的古城,都有個四方街。不知是巧合,還是古人喜歡這樣建。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重鎮,在古代很出名,古城不大。一會就轉完,但我還是去轉了三次。上午去轉了一下藏區最大轉經筒,轉經筒很大很高,很多藏民都在哪轉,我也去轉了幾圈,那些藏民一邊轉,還一邊唸經。轉經筒上被人寫了許多祝福語,有些藏民繞著寺廟轉,我也打算轉一圈,結果轉反了,被幾個藏民告之,叫我要順時針轉,我這才發現,不管是轉經,還是轉廟都是順時針。感覺他們真的很潛程,一上午就那麼轉,天天轉。也不感覺無聊。

因有個網友給我介紹了一個開店的老闆。下午我去找了他一下,本打算在古城做幾天義工。順便等一下後面來的網友。可老闆說他那不用了,他問一下他朋友要不,再給我電話。到現在還沒給我電話,應該是不用了,那明天就又要上路了。

如今古城什麼樣子也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