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宇宙這麼大,我們還會遇見”。


2月21日,國家一級演員杜雨露,留下這樣一句臨別遺言後,徹底離開了世界飛向宇宙,享年79歲。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如果你對“杜雨露”這個名字陌生的話,但那些他塑造過的角色可謂熠熠生輝——《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突出重圍》裡的方英達,《大宅門》裡的白蔭堂……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而在銀幕之外,他幾無蹤跡,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也是毫無聲息地在家逝去。


在公開資料裡,能找到的最新消息是:十天前,他在微博上宣傳《奮進的旋律》,劇中他飾演一位行事乖張,不按常理出牌,但又堅持自己底線的老頑童。


一如他本人一樣。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該劇導演蘇舟評價說:“杜雨露在拍攝過程中,沒離開過攝製組一步,沒串過一部戲,他對角色是極其認真的,一位演員的付出與回報永遠成正比。”


01


杜雨露生在遼寧。年輕時因沉迷話劇,他考入哈爾濱藝術學院。兩年後,他被分配到哈爾濱劇院,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當時正值話劇熱潮,一出好戲演過百場是平常的事。他在《松濤曲》、《死環》、《夜幕下的哈爾濱》中擔任男二號,獲得了露臉的機會。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不過好景不長,哈爾濱話劇院後來倒閉了。杜雨露成為失業閒散人員,他沒像其他演員那樣,選擇一份“體面工作”,而是去當搬運工,原因極其簡單:掙得多,而且說不幹就可以不幹。


20多歲的他,每天搬50噸糧食,睡大通鋪,繩子上掛的都是破棉襖……後半夜只要有火車到來,他就得爬起來卸貨。就這樣,他一個月能掙一百多塊錢……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比錢更重要的是,這段日子是他演藝事業一段重要的準備期。在搬運隊,形形色色的人彙集在一起,給了杜雨露觀察生活的絕妙機會,使他得以瞭解各種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為他日後理解劇本、把握角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本。


幹了一年半後,哈爾濱劇團恢復了,杜雨露又跑回去演話劇。就這樣一晃十多年。1979年,團裡拍了一出大戲《間隙與奸細》,被八一製片廠看中,改編成電影《奸細》,杜雨露飾演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跨界演出”,而這一次,他竟然獲得了百花獎提名。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從這以後,他在排練話劇的同時,每年還會參與拍攝一部電影。不過在話劇舞臺上,他大多數出演反派,而在銀幕上,又以正面的形象出現。在正、反兩種角色中,他熬過了默默無聞的十年時間。


02


1990年《紀委書記》上映,杜雨露這個名字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這部戲最初是一塊燙手的山芋,由於各省書記的“避嫌”心理,杜雨露左右為難。不得已,他只能通過各省市新聞節目,觀察主要領導的一舉一動,反覆品味他們的外在表現,仔細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


一般演員創造角色,容易去挖掘個性。杜雨露反其道而行之,他先抓共性,讓觀眾恍惚覺得紀委書記就應該是這樣。


正是因為觀眾認可,《紀委書記》播出之後,杜雨露就先後碰到兩個觀眾找他告狀,並一口咬定,“你能幫我解決問題,你紀委書記,一定要給我解決問題。”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到了《雍正王朝》,他飾演的張廷玉再上一層樓,被人贊為“中國第一老生”。


最開始時,杜雨露並不想出演張廷玉,畢竟是個配角,戲份不多,說話更少,還在皇上身邊,很容易成為“大龍套”。但製片方提前五個月的誠意邀約,讓杜雨露實在盛情難卻,然後被“架”成了張廷玉。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這部戲之後,杜雨露第一次在大街上被人認了出來,並被索要簽名。他說,他有一種無可抑制的高興,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待遇才表明一個演員真正得到了認可。


對於杜雨露來說,這份虛“名”來得確實晚了些。


拍《天下糧倉》時,因為文言臺詞不過關,整個劇組都在等聶遠,可當時杜雨露一點沒惱,只調笑了一句:“他是皇上,只好等了。”


江湖再無“中國第一老生”


他就這麼平靜地等到了自己的“飛天獎”。


2000年,杜雨露59歲,憑藉《突出重圍》中的軍區副司令員方英達一角,獲得第20屆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演員。


杜雨露是個隨遇而安的人,但機會出現,他一定會拼命抓住。他說,每一個角色順利接演,都是前一部戲認真演繹得到認可的結果。“老來紅”不是偶然的空中樓閣,下面是厚實根基,是幾十年始終不渝的付出鍛造的。


03


沒戲拍的時候,杜雨露喜歡開車,妻子笑稱“車是小蜜”。在視野開闊的高速公路上,將車開到一百八十碼的快感讓杜雨露僅僅是回味都喜形於色,“偶爾撒撒歡”,“那種釋放的感覺特別爽”。


拍戲的時候,只要片場不是太遠,杜雨露都會從哈爾濱自己開車趕過去。事實上,就連買個菜他都恨不得開車去。


好友李文岐導演解釋說,杜雨露默默跟人飆車的經歷,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兒童炫耀心理。


除了開車,他還是個乒乓球高手,最大牌粉絲可能是孔令輝。在電視上見到杜雨露,孔令輝都會說:這是我師爺。這樣說倒也沒錯,杜雨露年輕時就是哈爾濱文化局的乒乓冠軍,而杜雨露的兒子杜剛,則是孔令輝的乒乓球啟蒙老師,輩分上的確沒錯。


如今,斯人已逝,一切都定格在了記憶裡。


臨終遺言——“宇宙那麼大,我們還會再見”,充滿了哲學味道。合作過的導演說:“杜雨露能將生活中極有意思的事情描述得很乏味,讓人失去傾聽的興趣,然而在演戲中,他又能將任何一個平淡無奇的角色演到讓人印象深刻。”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杜雨露完美地用一生講述了這句話的真諦,直到他遁入宇宙當中。


張中堂,後會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