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然能造萬噸驅逐艦為什麼不造巡洋艦?兩者有什麼區別?

凌晨失眠哥


4月23日,對人民海軍意義重大,這天是海軍成立70週年紀念日,在青島外海舉行了盛大的國際閱艦式,055型首艦101南昌艦作為驅逐艦群領銜艦,率領051C型、052C型和052D型全盾化防空驅逐艦乘風破浪而來,而101艦本身則成了閱艦式上最耀眼的明星艦,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和深度報道。

全艦長180餘米,寬20餘米的101艦,其標準排水量就有1.1萬噸,滿載排水量1.25萬噸,官媒統一報道口徑稱其為“新時期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的標誌性戰艦”,055型驅逐艦的服役,對海軍而言意義非凡,其對外軍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002型國產航母的下水。

055型艦服役,是海軍在驅逐艦領域首次實現了對西方同類水面艦艇的彎道超車,高隱形性能、綜合射頻系統、雙波段雷達、大直徑大型深的垂髮系統能將反艦導彈納入其中,領先了西方海軍反艦導彈甲板傾斜發射方式,加上陸攻巡航導彈的上艦,其戰鬥力即便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至於將055型艦命名為驅逐艦,海軍有自身的戰略考量,海軍建設儘管腳步加快,但依然是防禦性質的作戰理念,愛好和平和發展的我兔不會主動去進攻別國,因此,將滿載排水量高達1.25萬噸的055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命名為驅逐艦,也當在情理之中了,因為巡洋艦在外界眼中,就是一型強調遠洋作戰主動進攻的大型水面艦艇。

即便按照二戰時期水面艦艇的劃分標準,055型艦也應該是妥妥的巡洋艦,這一點僅從滿載排水量高達1.25萬噸的體量來看就知道了,但海軍偏偏將其命名為驅逐艦,就顯得不張揚,非常低調,符合中國人對外交流的習慣。

其實,實話實說,對於艦艇的命名,步入海軍建設快車道的軍方,確實非常低調,從縱向和橫向比較對同類艦艇的命名就可窺探,譬如海軍將排水量1400噸級的056/056A型艦,命名為輕型護衛艦,在護衛艦前加了“輕型”兩個字。

而歷史上排水量1300餘噸的6601型艦,以及1200餘噸的65型艦,都被正式命名為護衛艦,是當時海軍絕對的主力水面艦艇,而唯獨量產最高排水量相當或略高的056/056A型艦,卻破天荒地被命名為“輕型護衛艦”,只能說明與對055型艦的命名一樣,海軍不想引發外界對這兩型艦過分的解讀。

伊朗海軍將排水量1400噸級的“薩漢德”號艦,命名為“新型導彈驅逐艦”,僅從字面意思上解讀,是不是感到伊朗海軍同噸位的艦要比056/056A型艦強大許多,畢竟伊朗的艦命名為驅逐艦,而且是新型的;而056/056A型艦僅是護衛艦,而且是輕型的,實際上兩艦艦載武器裝備相當,戰鬥力也相仿,伊朗的新型導彈驅逐艦戰鬥力不可能大幅領先056/056A輕型護衛艦。

由此可見,對於艦艇的命名,也是套路滿滿,不明就裡的非軍迷,真的傻傻地搞不清楚,僅從字面意義上解讀,有時確實容易產生偏差,所以讀者掌握一點軍事知識,也是非常有好處的,至少可以開闊眼界,不易被某些推文所矇蔽。


國平軍史


水面艦艇導彈化和驅逐艦逐漸大型化之後,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界限就逐漸模糊了,同理驅逐艦和護衛艦之間的界限也很模糊了。

二戰結束前那種通過排水量和主炮口徑來劃分艦種的方式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導彈取代了火炮成為了巡洋艦和驅逐艦的主要武器,世界上僅存的三型現役巡洋艦(提康德羅加、基洛夫、光榮級)雖然保留了艦炮,但是口徑只有127-130毫米,這在以前只是艦隊驅逐艦的水平。

進入21世紀以來,驅逐艦和護衛艦大型化的趨勢愈演愈烈,以前海軍中的小字輩護衛艦的噸位都已經突破了7000噸。驅逐艦的排水量更是紛紛破萬噸大關,這其中就包括中國最新型的055型驅逐艦。



本次海軍節活動中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中國055型驅逐艦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1000噸左右,這在以前是妥妥的巡洋艦排水量,這也也高於美國海軍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9500噸左右)。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排水量12000噸左右,但它依然被劃分為驅逐艦。



有趣的是,美國把自己排水量12000噸的朱姆沃爾特級劃分為驅逐艦的同時,卻把中國的055型劃分為巡洋艦。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7年度軍力報告中,除將055型稱為“RENHAI”級外(北約代號,旅海、旅大之類的名字都是北約代號),還將其定義為“CG”(導彈巡洋艦)而非“DDG”(導彈驅逐艦)。

從前的標準顯然已經無法區分巡洋艦和萬噸級驅逐艦了,新的標準也沒有出現。既然現代巡洋艦和萬噸級驅逐艦的功能已經重疊了。那麼叫什麼其實都無所謂了。低調點就叫驅逐艦,高調點就叫巡洋艦。伊朗標準排水量1300噸都敢叫驅逐艦,日本那些排水量2、3萬噸的玩應還叫護衛艦呢。

不是中國現在不造巡洋艦,而是中國萬噸級的055型無論是噸位還是火力,或者是所執行的任務,他都完全可以媲美世界上的現役巡洋艦。至於叫什麼真的不重要。


燃燒島鏈


某種軍艦應當歸納為什麼艦種,世界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看相關國家自己怎麼來分類,就這個意義來說,“萬噸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其實最初曾被歸類為導彈驅逐艦DDG,後來才改為導彈巡洋艦CG)

在現代海軍中,戰鬥性水面艦艇的差異實際上已經越來越小,類似大型驅逐艦(類似我們的“055”型)和巡洋艦(例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不僅體量、排水量接近,其武器裝備的大致樣式也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武器系統都是由艦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為主體構成,都具備強大的反艦、防空、反潛等綜合作戰能力,都能適用於執行遠洋作戰任務。

之所以有的這類大型軍艦被稱為巡洋艦,而類似“055”則被稱為驅逐艦,只是各個國家海軍各自的分類標準的不同而已。比較有趣的是,“055”在人民解放軍海軍中被分類為驅逐艦,而西方一些軍事媒體,實際上則按照其分類的標準尺度,將“055”視作是“巡洋艦”了。


海研會


造艦,造大艦在我國當前是手到情來的事,下餃子已成盛勢。但是,規則是根據國防需求,武器夠用就行,要有勁有適實而定。

巡洋艦,就艦名而言,現存就不多,原來的巡洋艦相比現在的大型驅遂艦,功能缺失,不適合現在戰場需求,武器庫不假,但在反潛各方面比現在大型驅遂艦而言相差不是一點半點。再造新巡洋艦功能也不會少,但沒有必要,只是艦名而己。

國力,技術實力均達國際先進水平,造什麼樣的艦都不在話下,這就是國家強盛像徵,是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證。


張師傅5107


主要是當前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巡洋艦和驅遂艦的主要功能多項重合了,比如防空與反艦,由於導彈彈種的多功能化和多樣化,原先既能防空的導彈現在也能反艦,反艦的導彈通過地形跟綜系統的改進,並匹配衛星導航系統也能參與對陸目標的打擊。過去幾千噸排水量的軍艦有的就稱為巡洋艦,現在上萬噸的軍艦才稱為驅逐艦,由此來看,現今驅遂艦的功能已經基本取代了過去了的巡洋艦,所以,目前除了美俄兩國以外,其它國家已經很少保留有巡洋艦。


南疆軍旗


木帆時代出現了巡洋艦,蒸汽鐵甲時代成為戰列艦之下的第二級戰艦。主要特點是速度快,火炮口徑小,排水量小。主要從事遠洋襲擊商船和為戰列艦隊偵查。

二戰前,經過兩次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巡洋艦分為8英寸口徑艦炮的重巡洋艦和6英寸以下的輕巡洋艦。重心巡洋艦排水量達到1萬噸,輕型巡洋艦排水量低至2000噸。

二戰中航空母艦成為海戰的主力。巡洋艦在航母艦隊中負擔防空和反艦任務,驅逐艦負責反潛。一直延續到戰後。直到現在,反潛還是驅逐艦的主要任務,防空是巡洋艦的主要任務。隨著武器導彈化,防空系統小型化,驅逐艦的防空能力加強驅逐艦,驅逐艦也具有巡洋艦的能力。

055是從驅逐艦發展起來的,加強防空能力,但不是傳統意義上巡洋艦。叫驅逐艦沒有不妥。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不是能不能造的問題,而是符不符合潮流以及海軍發展規劃的問題。就跟你午飯能吃一頓滿漢全席時,你還會去吃快餐嗎?

現在海軍的主流的就是圍繞航母進行超視距作戰,在這個條件下,多功能的驅逐艦肯定符合發展要求,也符合我們突破第一、第二島鏈的要求,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巡洋艦我們能造,但只是不符合主流作戰思維而已,因為有比他更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在呢。

在說說二者區別問題,驅逐艦最初是作為防守、反魚雷出現的,然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多功能防衛艦艇。而巡洋艦,最初就是作為一種很強的火力輸出艦艇出現的,可獨立進行遠距離的活動,只是,現在主流是圍繞航母戰鬥群進行“超視距作戰”,論火力,比不上航母戰鬥群,論戰鬥距離,也比不上,所以位置很尷尬,也就逐漸淡出視野了。


謹浪小郎君


我國服役的055大驅1.1萬噸,整體功能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巡洋艦的一切功能,已明確為航母編隊帶刀侍衛長,應該講,在一段時間,中國無須再去生產新的巡洋艦,會在核潛艇.航母升級上做足文章,095.096攻擊.戰略核潛艇會橫空出世,航母新的彈射系統.新型艦載機.核動力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列兵人


巡洋艦的前景非常暗淡,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有,還是很久以前的事,。隨著科技的進步,隨著導彈的快速發展,以前的按火炮口徑和噸位劃分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沒有了意義,大艦巨炮己經退居次要位置,由此帶來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這三種軍艦的武器逐漸的一樣了,執行的任務也一樣了,海軍又是燒錢的軍種,沒有必要造那麼多種,中等以下國家一般就造一至二型足夠了,逐步變成驅逐艦和護衛艦向大型化發展,成為了一個國家的主力艦型,只有美俄還保留著,也在逐漸退出,。後來,在武器裝備和任務需要一樣的情況下,造什麼只是起名的事。


東龍45


兩種軍艦噸位是一樣的武器配備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