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1903—1970


美國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1903生於俄國,十歲時移居美國,曾在紐約藝術學生聯合學院學習,師從於馬克斯·韋伯。他最初的藝術是現實主義的,後嘗試過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方法。以後,他逐漸拋棄具體的形式,於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繪畫風格。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10》1958,2015在紐約佳士得以8192萬美元成交


“我對色彩與形式的關係以及其他的關係並沒有興趣……我唯一感興趣的是表達人的基本情緒,悲劇的,狂喜的,毀滅的等等,許多人能在我的畫前悲極而泣的事實表明,我的確傳達出了人類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畫前落淚的人就會有和我在作畫時所具有的同樣的宗教體驗。如果你只是被畫上的色彩關係感動的話,你就沒有抓住我藝術的核心。”


--馬克·羅斯科


Rothko註定是一個傳奇。

他的畫“Orange,Red,Yellow”(1961)2012年拍出來6.75億港元的高價。

他是喬布斯死前最後一個關注的畫家。

他是唯一一個擁有自己教堂的畫家。

他為了藝術效果拒絕了經濟利益。

他在捐出自己畫作之後自殺。

在探索人類最絕望的情緒之後,他沒走出來...

.

.


NO.1

被排斥的孤獨.Excluded loneliness

1903年,馬克·羅斯科出生在俄羅斯第文斯克(今屬拉脫維亞)的猶太人家庭,那還是個猶太人被視為邪惡化身的時代,羅斯科在被排斥的環境下長大。1910年,他們一家移民到了美國。“你無法瞭解一個猶太小孩穿著第文斯克的服裝來到美國,而且一句英文都不會的感受如何。”這種如同赤身裸體站在眾人面前的羞愧感,讓羅斯科更覺孤立。1925年,羅斯科進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那是歐洲先鋒藝術流派被不斷引入美國的時代,也是羅斯科藝術生涯的萌芽階段。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Rites of Lilith,1945


羅斯科藝術生涯的第二個重要轉折點發生在1947年。羅斯科解釋他的那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色塊的拼接”:“通過表達與事物之間或近或遠的感覺,我們建立起與事物的真正聯繫。”至於他的色彩,則是“一種經驗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線有關,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關。”

可以說,羅斯科的“複合形式”從某種意義上是他對於世界上各種各樣事物的經驗與感受,“形象沒有被清除,也沒有被抹去。那些象徵符號還有後來出現在畫布上的塊面都是對形象的全新替代物。”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 9 1947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 9 1948

.

.


NO.2

精神世界.Mental world

1950 年左右,羅斯科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發現,當色彩的使用純粹到一定程度,由此產生的力量會強於任何具象繪畫。顯然,羅斯科的作品中的顏色並非顏色本身,而是他精神世界的投射。雖然生活仍舊困苦,但找到畢生創作方向的喜悅,非常明確地反映在羅斯科這一時期畫作的用色中:濃烈的紅,鮮亮的粉紅,蘋果綠,和溫暖的土地色系:橙紅、檸檬黃……歡快活潑中又帶著文藝復興建築那樣的端嚴華麗和通透清新。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5/No.22, oil 297 x 272 cm 1949 - 1950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White Center (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oil, 1950

羅斯科《White Center (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2017年紐約蘇富比成交價:7284萬美元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Yellow band 1956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Composition 1958


新畫面強烈的視覺感染力,令羅斯科收穫前所未有的成功。在1953年加盟著名藝術商西德尼·詹尼斯(Sidney Janis)的畫廊之後,羅斯科的第一場大型博物館展覽於1954年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舉辦。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不吝溢美之詞地,並把羅斯科的作品形容為“抽象表現主義的新星”。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Orange,Red,Yellow 1961


羅斯科《Orange、Red、Yellow》在紐約拍出了868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47億)它打破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聯畫在2008年創造的8630萬美元的當代藝術拍賣紀錄。

據瞭解,《Orange、Rad、Yellow》原作尺幅巨大,近乎鋪滿普通人家整面牆壁。如果,想更深入的理解羅斯科的這幅畫就需要將它還原到真實尺寸。對於創作如此大幅的作品,羅斯科自己曾解釋說:“大畫總是崇高偉大的,而我恰恰想畫體現私密感和人性的大畫。面對小畫的時候,人們把他的經驗外化了,用一種俯視的角度觀看,或者像是用縮小的透鏡看;但當你畫大畫時,你就被包涵其中,它不是你隨意可以差遣的。“

近距離看大面積的色塊很震撼,雖然他用了紅黃這樣的暖色,但是顏色的飽和度非常低,明度也低,同時用模糊的邊緣和筆觸,模糊的邊界確實讓人能夠在看畫的時候沉浸其中,仍然給人一種陰鬱沉悶壓抑的感受。以此喚起人類潛藏的熱情、恐懼、悲哀、以及對永恆和神秘的追求。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1(Royal Red And Bule)288.9 x 171.5cm 1954


羅斯科《NO.1(Royal Red And Bule)》 2012年紐約蘇富比成交價:7512萬美元

然而,“轉型”後的巨大成功並沒有帶給他快樂。羅斯科迷戀尼采,這位飽經流亡和生活之苦猶太人對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提到的“人生的悲劇本質”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正是因為這種對於人生的悲觀態度,使他認為作品是本質的、“宗教性的”,但市場上的成功卻使作品不可避免地變成了上流社會的裝飾品。


..


NO.3

西格拉姆壁畫.Seagram Murals


1958年,正值事業巔峰的羅斯科,代表美國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同年,通過MOMA館長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H·Barr)舉薦,羅斯科獲得35000美元(這筆錢相當於現在的250萬美金)的佣金,開始為西格拉姆釀酒公司位於公園大道新總部的“四季餐廳”創作壁畫。

雖然這是當時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獲得了頭號大單,但對向來反對藝術用作商業性的裝飾的羅斯科而言,這樣的委託無異於褻瀆。不過羅斯科還是接受了這筆訂單,不是為了豐厚的報酬,而是出於一種憤怒,他說那是“一群紐約最有錢的混蛋會來吃飯和炫耀的地方”。他使用深色的色系,並計劃使用巨大的繪畫,十分壓抑地高掛在空中,想讓觀者感覺到他們被困在了一個所有的門窗都被磚牆堵上的空間裡,所以他們能做的事情只有永遠面壁。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以羅斯科創作“西格拉姆壁畫”為原型,曾榮獲2010年的託尼獎最佳戲劇的話劇《紅色》劇照

在為四季飯店的訂單連續工作了三個月之後,羅斯科在一次演講中最後一次闡述他對藝術的理解:“當我創作的時候,一種悲劇性的感覺時常伴隨著我。”為了表達這種憤怒和悲劇性,羅斯科採用了前所未有的黯淡色調,將內心的壓抑和沉重一層一層傾倒在畫面中。雖然項目只需要提供9幅壁畫,但羅斯科最終為此創作了30幅作品,而且一組比一組顏色更深,最終在佛羅倫薩米開朗琪羅修建的美第奇圖書館的影響下,完成了著名的“西格拉姆壁畫”。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Red on Maroon 1959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Black on Maroon 1958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Black on Maroon 1958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Black on Maroon 1959


然而實在無法忍受作品成為富人餐廳點綴的羅斯科最終還是退回了訂單。1969年,他將這組壁畫捐贈給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專門為羅斯科設立了一個獨立的空間展出這9幅巨型壁畫,並且不會展出其他任何作品。另兩組壁畫目前收藏在日本川村美術館,以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羅斯科嚴格的控制他的畫作展覽的環境,要求必須在昏暗的燈光下,成組的展示,與觀眾保持非常近的距離,並且決不能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穿插在一起。他這麼做並不是為了故意刁難,而是因為他十分在意觀眾是否能獲得沉浸的,超然的體驗。你不是在看著畫,你是與畫同在,身在畫中。羅斯科極其希望能讓人感受到什麼,能遭遇一些不可名狀之物,能凝視虛空,能面對普遍的人類悲劇。這不是無關世事的繪畫,這正是關於一切的繪畫。

“一群人觀看一幅畫是一種褻瀆,我相信一幅畫只能單獨和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直接交流。”

--馬克·羅斯科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Kawamura Art Museum, Japan日本川村美術館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Tate Modern Gallery 泰特現代美術館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退回訂單的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但這並未影響到羅斯科的聲名。在從商業訂單中解脫後,羅斯科開始為1961年的MOMA大型回顧展做準備。往日的鮮豔色彩重回他的畫面,但色塊邊緣隱約的微光逐漸被黑色吞噬,黑暗彷彿在裡面紮了根,即便是最明亮的橙色,也開始帶上了宿命般的悲劇感。

可以說,此時,羅斯科的風格才完全成熟,他真正實現了他傳達“悲劇、狂喜、毀滅”等人類原始情緒的目標,他不必再大聲呼喊,人們只用站在畫面前,濃烈的情緒便會撲面而來,吞沒所有。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No. 14》1960年 舊金山美術館藏

.

.


NO.4

人類最基本的情感.The most basic human emotion


藝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它與愛情和悲傷有相似之處嗎?

它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世界嗎?


羅斯科生命最後的創作成就—羅斯科教堂

The Rothko Chapel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梅尼爾家族收藏的美術館公園內,有一座小小的羅斯科教堂(The Rothko Chapel)。它是這位悲情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受到梅尼爾夫婦的邀請後,專門設計和建造的一座小教堂。梅尼爾夫婦一直想建造一個空間,成為人們在藝術世界裡追求真理時的精神避難所。而羅斯科那些巨大的單色畫伴隨著相互融合的顏色,賦予了人們最深沉的想象與解讀,破除了繪畫的再現與敘事功能之後,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完成了直白而真誠地傳遞人類情感的功能。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教堂內部有羅斯科的14幅巨幅畫作,他的繪畫作品,其創作初衷並不是為了妝點教堂牆壁和提高建築的格調,他想要的是一個整體性的空間和非宗教的宗教性體驗。

這14幅深色油畫,都是典型性的羅斯科單色漸變油畫,繪畫形式屬於他晚期的憂鬱風格 “暗油畫”(dark painting),顏色在黑色和深紫色之間。第一眼看和看久了之後看到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但是給人凝重和壓抑的情緒。羅斯科的作品一向以追求精神性著名,他的繪畫就像是在邀請我們去發散自我認知的可能。

剛進入教堂時,你可能先感到一片漆黑,但是漸漸的黑暗會褪去,然後開始吐露出彷彿黎明之前的曙光。如果你能領受到這種充滿詩意的過程,那就如同被某一宗教啟迪的經驗。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羅斯科教堂名為教堂,卻沒有聖像。這樣“無圖像”的無主題的呈現方式卻顯得比任何一座教堂都更具有包容性。

羅斯科的深色抽象畫,只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情感的模樣,製造出宛如夜晚的審美環境。如同上帝所說:“夜晚是我最美麗的創造物”,羅斯科的這些室內壁畫也是如此,仔細看去,宛如繁星點點的夜空,最為真誠,也最為美麗。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羅斯科教堂歷時七年才完工,然而,羅斯科本人並未親眼見到教堂落成的樣子。1970年2月25日,羅斯科選擇以割腕的方式,結束了一生。


羅斯科曾說,希望他為教堂所作的繪畫最好能讓人們“不會想看。”一方面是希望觀眾不被傳統的藝術欣賞方式所侷限,最好能夠忽略形式與色彩等構成條件,另一方面也不願觀眾把過多的關注放在作品身上,用參觀美術館的角度來審視這些繪畫,而是把體驗的能量儘可能多的放在自己的內心感受上。


多米尼克·得·梅尼爾說:“羅斯科的繪畫喚起了我們凡人終有一死的悲劇謎題——上帝的無聲,上帝那讓人難以忍受的無聲。”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小貼士:羅斯科禮拜堂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機構,每天都免費向所有人開放。這一個神聖且安靜的地方,它的功能的目的只有兩個:那就是沉思和聚會。羅斯科教堂在精神上尤其支持各種人權活動的組織活動形式,它關注世界和平、自由平等、人文主義、人道精神。


羅斯科教堂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博物館區中心的Sul Ross街拐角處的3900 Yupon Street街,在蒙特羅斯大道以西四個街區,西阿拉巴馬街以南一個街區。


人活一輩子,不能只關注生活周圍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滋味很重要,夢想也很必要。通過他人的經驗和描述,在藝術史和文化印記中找尋一場屬於心靈的旅途。


..


NO.5

人類的悲劇性.Human tragedy

1968年,被診斷出主動脈瘤的羅斯科開始離群索居,他的抑鬱逐漸加重,最後獨自逃到畫室,用一整年的時間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批作品,畫面只剩黑和灰,預示著死亡。

面對這樣的一片黑暗,我想任何人都不會感到輕鬆和愉悅。看著眼前的畫面,你會覺得畫布上的色彩正通向一個深淵。此時,我們凝視的不再是一幅畫,而是羅斯科旨在傳達的人類全部的悲劇性,這種悲劇通向最後的死亡。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Untitledoil,》paper,1969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Untitled (Black and Gray),1969


1970年2月25日,羅斯科選擇以割腕的方式,結束了一生。

羅斯科目前的拍賣紀錄由《橙、紅、黃》保持,2012年這件作品在紐約佳士得以8688萬美元成交。無疑,羅斯科是眾多藝術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前輩,是藝術史上的一段碎片記憶,這段記憶鑲嵌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但如果羅斯科看到了他身後的輝煌,或許會鄙夷地說:“這與我毫不相關。”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 馬克·羅斯科

《自畫像》 1936


“我年輕時藝術是一條孤獨的路,沒有藝廊,沒有收藏家,沒有評論家,也沒有錢。但那卻是一個黃金時期,因為我們都一無所有,反而能更肆無忌憚地追求理想。今天情況不同了,這是個累贅、蠢動、消費的年代,至於哪種情況對世界更好,我恐怕沒資格評論。但我知道許多人身不由己地過著這種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紮根、成長。我們得抱著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

--馬克·羅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