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孩子玩耍與學習之間的矛盾?

馭水客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孩子玩耍與學習之間並沒有矛盾。成人所說的玩耍就是孩子的遊戲,遊戲是包含了多種認知成分的複雜的心理活動,是兒童的最佳學習方式。《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老舍先生曾說:“生活是一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睛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而孩子的遊戲生活也應如這般,須有動有靜、有張有馳,有進有退。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也應順應孩子的發展需要,努力成為孩子游戲中的支持者,參與者、合作者,有人形容:主動探索和積極學習是開發智力的金鑰匙,而這把金鑰匙就是遊戲鑄造出來的。

      一、遊戲提高記憶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成功與失敗、榮耀與屈辱,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遊戲是由兒童自發、自由、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滿足兒童需要的活動,由於大多數遊戲反映兒童經歷過的事件,因此需要兒童不斷地有意回憶或追憶過去的事件。兒童在遊戲中,是以記憶表象的方式保持過去的經歷的。

     二、遊戲促進思維發展。

遊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怎樣確定主題玩什麼、怎麼玩、和誰玩,多個角色之間如何共同行動,如何把過去的經驗與當前的情境結合,這一切需要兒童積極思考,不斷解決問題。由於兒童遊戲包含想象成分,因此遊戲中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特別明顯。當然,兒童思維具有極大的情境性,受到遊戲環境的制約,成人需要給予最大限度的幫助。

     三、遊戲增強觀察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縱然是複雜的,但普遍的特點之一是觀察力差。”兒童在遊戲活動中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和事物,豐富感性知識,使遊戲順利開展。事實證明,幼兒記憶自己觀察的事物,要比記憶成人直接教給他的知識要深刻得多,在生活中,成人要注意引導孩子多觀察,讓遊戲成為發展孩子觀察力的有效手段。

      四、遊戲提高想象創造力。

在遊戲中,想象的主要表現是聯想,兒童所產生的新穎聯想,能幫助兒童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孩子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長,也是自主性、創造性的成長。遊戲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自然地融為一體的,它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機會,幼兒在實現遊戲意圖的過程中會不斷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其中樂趣,使遊戲得以繼續下去,願望得以最終實現,從而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

       所以,為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讓我們進行科學的兒童教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遊戲。





幼兒教師Lily


遇到這樣的問題,的確是頭大,我來談一下自己個人觀點,一玩耍與學習並不矛盾:玩耍與學習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一般而言,作為孩子很難兩者兼顧,兩者之間看似予盾,但是處理好了就不矛盾了。關鍵是如何處理這個度,孩子要玩耍,家長們要他學習?玩耍孩子們都喜歡,學習又苦又累,大多數孩子不太喜歡,甚至是不喜歡,怎麼樣平衡?我通常是這樣教家長的:用玩耍來獎勵學習,學習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就獎勵孩子較長的玩耍時間,否則就縮短或不讓玩耍。有的家長說孩子一玩耍起來,就把學習任務全忘了,完全沉迷於玩耍了,這個還是要家長督促。這裡還存在與你孩子平等溝通的事情,如果你孩子和你不能溝通,那麼先還是解決了溝通問題再說了。

二是看你孩子玩什麼?孩子玩耍的項目如果是文藝,體育或益智遊戲,作為家長更應該是多考慮一下孩子的全方位的發展。加拿大心理學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人的發展不僅僅是邏輯理性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面的能力有待開發培養,而且這些能力之間又是互相促進的。一般而言會玩的學生都不傻,只要習慣好,學習都不會差。相反,不會玩耍,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反而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前途。因此,既要搞好學習,又要培養孩子的特長才是正道,不宜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三是在不同時間段,平衡孩子玩耍與學習的度也不同,上學期間肯定是傾向於學習,放假期間可以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多玩會下。週末與週一到週五情況類似。

總之,如何平衡孩子的玩耍與學習是一個非常現實又棘手的事情,需要家長智慧地對待!希望能對你有啟發,歡迎你關注我的數學課堂!




上善若水的數學課堂


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如何平衡孩子玩耍與學習之間的矛盾”。我是這麼理解的。

首先,玩耍與學習,這兩者並不衝突,是可以相繼進行的。比如,人勞動,做活久了,會感覺到乏,會感覺到身心疲憊。學習也是一樣,書看久了,眼睛會感到疲勞,長期下去,眼睛會變得越來越近視,為了保護自己的眼睛,過一段時間,就要讓自己眼睛放鬆一下,可以向遠處看看,綠色的植物,緩解一下疲勞,避免用眼過度,損傷眼睛。

手寫字寫久了,也會感到累,這時,也可以停下手中的筆,活動活動一下筋骨,放鬆放鬆一下。玩耍一下,有助於更有效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其次,孩子如果死活不想學習,想玩的話。家長可以先讓他玩一夥,但必須說好時間,時間一到,就必須讓他去學習。

所以說孩子玩耍與學習,本身並不矛盾,就要看你是怎麼調節的了。不能一味的玩而不知道學習,也不能一味的學習而不知道放鬆自己。所謂,勞逸結合才是學習的最佳辦法。





藍雨頤


不知道這裡所說的“玩耍”和“學習”具體的界定是什麼。在我看來,學習不僅包括知識的獲取,還包括各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孩子是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體驗、探索和感悟的。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嘛!

如果狹義的界定為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的話,要做到平衡,首先得抓孩子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句名言說:“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強調的就是習慣決定命運。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靠學科成績來體現,其實行為習慣更是最直觀的體現,個人行為習慣好的人,正能量的傳遞更強。


敏心自在


如何平衡孩子玩耍與學習之間的矛盾,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有家長抱怨孩子,“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學習”,有些家長甚至粗暴干涉孩子玩耍,催促孩子去學習。

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應該剝奪和粗暴干涉。馬雲說過,“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有出息。”玩耍,也是孩子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玩的時候動腦和動手的機會更多,能力更強。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應該成為每個家長的共識。

從我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有些孩子學習很刻苦很勤奮,但學習成績卻比不上那些愛玩的學生,排除個人智商的差異,我覺得跟他們不會玩,沒玩好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們都知道要勞逸結合,一味埋頭學習,效果未必好。從某種意義講,學習成績的優劣和所用時間的多少並不一定成正比。

怎麼樣讓孩子該學時專心地學,該玩時盡興地玩?其實這就涉及到時間管理問題。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該學習。我們可以幫孩子做個時間表,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與玩的時間分配也是不同的,因人而異,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作出合理的安排。年齡小的時候玩耍的比例稍微高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的加重,可以適當減少玩耍的時間。孩子該玩多久,該學多久,可以給他一個界限,學和玩都應該有度。必要時,可以採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讓孩子嚴格執行。

綜上所述,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加強自律,養成“該學時專心地學,該玩時盡興地玩”的習慣,玩耍與學習的關係自然得到了平衡。





我情你愛


玩耍和學習確實是一對矛盾,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說說我的看法。

玩耍和學習有衝突地方法,但也有互補的地方。

孩子天生好玩耍,但缺乏控制力。玩耍可以學會和人相處,玩耍可以去研究事物,玩耍可以讓身體靈活協調。玩多了,就會玩物喪志,傷身體影響學習。所以對小孩的玩耍,要有控制,比如看電視的時長,比如幾點前睡覺,抖音只能用青少年模式。

孩子天生好學習,但對枯燥的內容沒有興趣。小孩問題很多,一天會問個不停,因為他們好奇;繪本、故事、科學視頻,往往很感興趣,因為他們的求知慾很旺盛。但如果重複讓孩子做類似的題,看他不喜歡看的書,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往往就不樂意。我在想也在實踐,學習任務分解每天做一部分,提供他感興趣的書,對於辛苦的任務完成有獎勵,效果就好很多。

總而言之,玩耍有節制,學習有樂趣。


耕雲教育


其實這個點要根據不同的人來定,如果學習能力強的話自然可以增加玩耍的時間,以前我有個同學就是看著經常玩考試就是第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如果學習能力欠佳,那就只能犧牲一些玩耍的時間,有句話說得好,會玩才能會學,能把玩和學分得開,兩件事都能做好且不干預彼此,才是高手。

玩耍有時也算是一種手動試驗,對學習也是有一定的幫助,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減壓的運動方式.只要不是玩的過火與無聊,也是有益身心的.

學習條件和學習好壞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即使有優越的學習條件,但如果自身不努力,學習成績也未必會好;反之,如果學習條件很艱苦,越是在這種環境中,才越能磨練人的意志,才可能有優秀的學習成績. 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 環境好當然好,有利的環境能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但是個人自身的努力也很關鍵,自身努力加上好環境就太好了,將成就一個人.自身努力加上不好的環境也還可以有提高.自身不努力,好的環境有可能影響一個人向好的方向發展,也能提高一些.如果自身不努力加上不好的環境就沒救了,只能一直向上帝求助了!








全國一級二級建造師


首先,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是動手操作能力,可以是思維方式等。孩子可以適當玩耍。

其次,分清主次。先學習,這個重要。學習完成後,在玩耍。這也是延遲性滿足。當然,如果學習內容比較多,需要很長時間,那麼,可以把學習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完成一部分,就可以適當玩耍,玩耍一會繼續學習。


靜思2019


與孩子友好相處,千萬不可盛氣凌人。等爺倆成為敵對狀態可就真把孩子害慘了。最後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完整的日程表,約法三章,有獎有罰。學玩結合,會玩的孩子很智慧,智慧的孩子學習能差?


設計慄Li


這確實是一個矛盾,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想著玩耍,但是在玩耍的過程中肯定不會想到學習。

但是話又說回來,玩耍和學習本身也是有交叉點的,中國不是有一句古話叫做寓教於樂嘛,在玩的過程中其實也可以在學習。這個時候家長就要伴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了,首先再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娛樂場所,玩什麼樣的東西,這就很是一門學問。其次,作為家長甚至老師。要給學生定一個目標,定一個原則,比如說,你應該考多少分才能夠讓你去玩,你應該寫多少字才能讓你去玩,而且數量不是保證,還要保證質量,這樣的話也能吊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