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的孩子到底該不該送幼兒園?現在很多幼師都不讓自己孩子上幼兒園,是正確的嗎?

世人萬千妳在難遇我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也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之所以說是榮幸回答,因為我就是一名從事10年的幼教工作者,這道問題,可以說是包含了兩個小問題,第一,三歲半到底該不該送孩子上幼兒園。第二,現在很多幼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淼淼(我家寶寶的小名)上幼兒園的過程。

資深幼教,我的孩子兩歲半就上幼兒園

大家好,首先我先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淼淼媽媽,一個90後寶媽,高級育嬰師,家有寶貝連鎖社區幼兒園合夥人,一名從事10年教育工作的資深幼教。

之前我也說過,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全面復出開始工作,和別人合夥加盟了社區幼兒園,主要是以蒙氏教育為主,配有專業的蒙氏混齡班,接受一歲半到五歲的孩子,也有會擔心混齡怎麼上課?大孩子是否會欺負小孩子?混齡是蒙氏教育一個特點,其實混齡教育就像是一個濃縮真實小社會,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孩子進入混齡班,也完成了角色轉變,從被照顧的小孩子,到照顧別人的孩子,會慢慢懂得什麼是相互照顧,什麼是謙讓,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幫助小孩子,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孩子的學習,其實就是來源於模仿,這樣也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我和淼淼爸爸都是雙職工,平常都是由姥姥看顧,因為家裡的原因,姥姥無法看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決定送淼淼入園,在這之後,我開始觀察,發現淼淼已經具備了入園的能力。那麼,孩子入園到底具備哪些能力?下面我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

  1. 準備入園之前,一定給孩子做好心理疏導,我會告訴淼淼為什麼去幼兒園,同時也告訴她,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只是你現在長大了,可以去幼兒園上學了。陪她讀一些有關幼兒園的繪本,比如《幼兒園的一天》 《大衛上學去》等,通過這些讓淼淼對幼兒園引起興趣。
  2. 入園前,一定要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比如可以自己吃飯,大小便可以自己上廁所等。淼淼從一歲左右就是自己獨立進食,一歲半左右就已經不用尿不溼了。
  3. 入園前,一定要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簡單說一些自己的請求,願意和小夥伴進行交流。在語言培養方面,我在早期就開始和淼淼溝通,所以淼淼在語言方面發展很快。
  4. 入園之前,一定要去入園的幼兒園,看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提前半年按照幼兒園作息習慣進行調整。

  1. 入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相信老師,放鬆心情,不要焦慮,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

入園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淼淼

在這裡我要說一下,該不該讓孩子提前上幼兒園?目前我們國家的幼兒園還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要根據自己具體的原因進行分析。

剛剛入園的時候,淼淼也出現了入園的焦慮期,不願意去幼兒園。好在我很有心裡準備,及時引導孩子,堅持下去,大概一個月之後,淼淼開始主動揹著書包,很高興的去上幼兒園。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淼淼。首先,淼淼變得更加活潑開朗,遇到鄰居,開始主導叫人。在沒上幼兒園之前,淼淼是很靦腆,不會主導去叫人。其次,淼淼變得敢說了。週末帶她出去玩,她開始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聊天,一起遊戲,在沒上幼兒園之前,淼淼從來都不是主動和小朋友玩的,都是其他小朋友找她她才去玩。最後,淼淼變得很獨立,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知道要和小朋友分享。在習慣上,知道飯前飯後洗手,排隊如廁,不搶別人玩具,蒙氏工作之後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等等。這些都是在幼兒園,通過蒙氏日常一點一滴養成的。之後來了比她小點的小朋友,淼淼就很自然充當了大姐姐,這就是蒙氏混齡班的特點,也完成了角色轉變,從被照顧的小孩子,到照顧別人的孩子,會慢慢懂得什麼是相互照顧,什麼是謙讓,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幫助小孩子,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孩子的學習,其實就是來源於模仿,這樣也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針對這道問題,我想每一個家庭不一樣,每一個孩子不一樣,可能家長的選擇不一樣。但是家長如果認為,去幼兒園老師照顧不過來,這麼小上幼兒園什麼都不學。作為一個資深的幼教工作者,我覺得這種想法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每一個孩子遲早都是要進入社會,而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上上幼兒園,父母應該學會早點放手,這個放手可不是指什麼都不管,是讓家長學會引導孩子,踏出第一步,學會與同伴交往。根據《3~6歲幼兒園指導》孩子在幼兒園就是以玩為主,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同伴交往等等。

作為一名從事10年的幼教工作者,結合幼兒心理學,認為太晚入園,孩子會因為卻反安全感而恐懼,3週歲的孩子其實已經很懂事了,他們對於很多事情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要不然怎麼說3歲的孩子是一個叛逆的小階段?也通過我們多年來的觀察,2歲半到3歲之間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是一個最好的年齡階段。太早或太晚,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沒有益處。

我身邊這些幼教工作者,沒有說不讓孩子上幼兒園的。但是社會上確實有一些,比如,有的家長帶孩子到處去旅行,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畢竟每一個家庭不一樣,每一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每一個家庭背景經濟也不一樣,所以,具體情況我們可以具體分析。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歡迎關注@阿淼媽媽愛分享 90後寶媽一枚 高級育嬰師 從事教育工作10年 關注我和你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淼淼媽媽愛分享


我家是雙胞胎,現在2歲多一點,出門別人都問怎麼沒上幼兒園啊,我說才2歲啊,他們就說:“哦,感覺孩子挺大了。”所以,偶爾我也會想一下,是不是孩子滿3歲了就要送去幼兒園了?

因為我家娃們,從目前來看:

說話能表達的很清楚,會描述每天發生的事情,跟大人交流沒問題

會自己大小便,衣服鞋子能穿上,就是有時候會穿反

自己吃飯睡覺都沒問題

整體感覺3歲送幼兒園應該沒問題,但是以目前我的想法是等等再送。

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呢?

1.因為我全職在家,家裡也有人幫忙帶,在她們睡覺的時候也會做一些工作賺點錢,反正日常生活的費用肯定沒問題。

2.我會注重她們獨立性和好習慣的培養,從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目前都是挺規律的,她們也知道很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吃完飯會自己收拾小餐桌之類的。

3.我們每天都會有日常陪玩的親子活動,做手工啊,做科學小實驗給她們觀察啊,做了很多生活中物品改造的小遊戲,鍛鍊精細動作的、大運動的等等,網上很多這種陪玩小遊戲,做好分類,針對孩子的年齡和發育來設計,在玩中孩子除了會豐富很多認知,也會更合作。


4.每天親子共讀,從一歲到現在沒間斷過,即使出門旅行都會帶上繪本,孩子也特別喜歡,而且最喜歡。中文英文的都有讀,孩子們聽起來都沒問題。

5.每天至少1-2小時的戶外活動,不管冬夏,除非下大雨,冬天即使下雪了我們也會出去玩上一會兒,夏天了基本會帶她們回鄉村生活,每天就在大自然裡奔跑,時間相對會更長。

6.唯一可能相對差點的就是,沒有幼兒園那麼多小朋友,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可能會差一些,但好在我們有兩個孩子,每天肯定是不孤單的。因為爸爸總出差,我們也會經常跟著出去走一走,這樣可能相對來說也會發展一下她們的交際能力。

就目前來看,我沒覺得現在上幼兒園會對孩子們有什麼太大的優勢,所以我可能會選擇晚些送。但大家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如果家裡沒人有時間有經歷來帶孩子,那孩子具備了送園條件後可以送去,這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很多媽媽們糾結送不送多數是擔心,害怕孩子小不會說不會做,在幼兒園發生危險。再有孩子小抵抗力差,可能三天兩頭就生病,一個月也上不了幾天,或者孩子很牴觸,缺乏安全感等等。



但你就想孩子總得放出去,不可能一直不送園,一直在你的身邊啊,送去之後慢慢就適應了,可能一提到放假你就不爽了哈哈。

我的規劃是這幾年以帶娃為主,送她們上學之後呢可能會在工作上多花一些時間,也會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了,總之,大家也都結合自己情況來看吧,規劃好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帥帥育兒


孩子到年紀時不去幼兒園是家長有什麼顧慮麼?結合我身邊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家裡有老人帶著

樓下有個小女孩三歲多,平時就是她的爺爺奶奶看著她在樓下玩,孩子前面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姐姐。一次有人問她奶奶孩子多大了。奶奶說:三歲多了,又問為啥不上幼兒園,奶奶說:我和她爺爺都沒事我們看著就行,反正去幼兒園也是老師帶著玩。

這種情況真的不在少數,家裡長輩在家就不想讓孩子去幼兒園,自己帶著又放心又省錢。

孩子不願意去

說到這個我要說一下我的小堂弟,他上幼兒園時非常開心,可是第二天去的時候,他竟然說:我還要去麼?昨天不是去過了麼?後來就有一段時間會哭鬧,不過也就是一陣子,之後接受每天要去幼兒園這個事實,他就正常入園了。

家長要明白孩子去幼兒園到底是幹嘛的,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意義?

1.陪伴

入園之前孩子都是一個人,有時會和小區裡年紀相仿的孩子的玩耍。但是並不是每天都能見到這些小夥伴,去了幼兒園,學校會分班。孩子每天都能和同班的找朋友玩耍。更容易建立友誼。

2.習慣

在家裡也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但畢竟是在“家”這個環境,面對的又是“父母”。對孩子來說缺乏相應的“界限”。不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3.規矩

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的世界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尤其是低幼孩子。老師相對於家長來說更容易給孩子立規矩。


大年寶


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多年,我來詳細的談談我的看法。孩子只要滿了3歲,就可以上幼兒園了,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位家長說很多幼師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你有沒有問過原因呢?在我認識的所有人中,家長都盼著孩子能早點上幼兒園,甚至花高價去好點的地方讓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上幼兒園又哪些好處呢?

一、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在家裡的生活模式是4+2式的。也就是4個老人加上2位父母。他們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的。孩子有什麼需求會馬上去滿足他。會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而如果上幼兒園的話,老師是不可能只圍著一個孩子轉的,孩子必須要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會獨立吃飯;自己在想喝水、想上廁所時自己會表達需求。再大一點,要學會自己穿脫衣服。上廁所會自己穿脫褲子。在我們這裡還有3歲的孩子還在用尿不溼,上中班後在老師的幫助下才不再用了。



二、能培養孩子的社會化能力。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孩子就要開始過集體生活了。他們在與人的交往中,會碰到很多問題。如別人不和孩子玩怎麼辦?有小朋友搶孩子的東西怎麼辦?孩子如何與別人合作一起玩?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做,當他們碰到了問題時,他們只會哭。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才能慢慢學會。如果孩子不上幼兒園,家人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他就沒有機會去提高他的社會化的發展。因為孩子是在保護罩下生活的。而孩子在幼兒園當中,他就會慢慢的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並學會文明、禮貌、謙讓的一些優良品質。

三、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如何,並不光光看孩子會念幾首兒歌,會背幾首唐詩。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中是需要使用語言去表達的。他們在家裡不需要表達太多,因為家人對孩子太瞭解了,到了時間就會自動把水杯放在孩子面前;自動帶孩子去廁所。很多孩子是不需要開口的。這樣孩子就會減少很多語言發展的機會。而在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有事情要自己說出來。良好的語言習慣包括:會傾聽他人說話、會使用禮貌用語、在別人說話時不打斷別人、會使用一些連接詞、能完整的說完一句話。而這些語言能力一般只有在幼兒園裡,孩子才能更好的學會。孩子只有在良好的語境中語言能力才能更好的發展。



四、能增強孩子的體質。

既然孩子不上幼兒園,那家裡一定是有人帶孩子了。但是,家長帶孩子很難做到每天都能保證有2個小時的戶外運動的時間。有時孩子會賴床、會耍賴,不能保證每天都是有規律的開展戶外活動。而在幼兒園裡,孩子每天的戶外活動是有時間安排的,是有規律進行的。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有大型、中型和小型活動器械。家長可以為孩子買小型器械,但通常不會在家裡放大型器械。比如:攀爬球等。孩子在幼兒園裡可以充分的發展他們爬、跳、翻滾、投擲等大運動能力,增強孩子的體質。

五、能培養孩子對各種活動的興趣。

在幼兒園當中,除了上午有一節集體教學活動以外,還開設了區角活動。這些區角活動包括小超市、娃娃家、銀行、美容店、圖書角和美工區等等。在這些區角活動當中,老師都會投放各種材料,這樣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如在美工區中,老師會放一些剪刀,各種紙張,還有一些膠水、黏土等等。每一個區角遊戲活動都要佔一定的面積。如果家裡的客廳面積足夠大的話,也可以在家裡給孩子設置區角,他們非常感興趣。



幼師自己懂得如何教學,在家裡帶孩子也是可以的,但是也會有一些侷限性:

1.孩子會缺少同齡的小夥伴。

在正常的情況下,三歲多的孩子都已經進入幼兒園了。因此如果孩子不上幼兒園的話,他是很難找到同齡的小夥伴和他一起玩的。這樣孩子在家裡會感到孤單。而且現在很多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裡,父母較少有時間帶他們出來。如果孩子缺少夥伴的話,對他們良好性格的形成也非常不利。因為他們與同齡夥伴之間缺少溝通。

2.家裡的玩具和孩子的操作材料沒有幼兒園多。

一般來說,父母給孩子買的玩具和孩子的一些操作材料是沒有幼兒園多的。在幼兒園裡,孩子的玩具品種豐富,在孩子的一些操作活動中會用到一些操作材料,有數學活動操作材料、美工活動操作材料、還有其他一些遊戲類操作材料等。但很少有家庭會給孩子買這麼多操作材料的。我個人覺得蒙臺梭利的教學材料還是非常科學的。



3.孩子缺少運動量容易造成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現在我發現有很多孩子都有感統失調的現象。有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視覺感不良、觸覺過分敏感、本體感失調、動作協調不良等症狀。這些症狀表現為孩子有的時候會坐不住、表現為好動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容易與人衝突等等。感統失調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缺少運動,特別是他們的觸摸覺、感覺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家裡給孩子提供的一些運動器械是有限的,因此容易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當然,如果父母特別注意的話,那也不用太擔心。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去大自然走一走,讓他們多跑一跑、跳一跳、爬一爬。



作為一名幼師,在教學上,她是懂得如何去給自己的孩子上課和開展活動的。在教學上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沒有一個集體活動的環境,他們缺少的是人際交往的環境,他們會很難與別的孩子進行相處,還有如何與別人進行合作。因此,孩子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還是有區別的。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以上就是我對孩子上幼兒園的一些看法。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自己的生活狀態決定你送不送幼兒園,有的時候是迫不得以,如果有時間還是三歲半以後再送,今天關於送幼兒園這事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一直以來糾結這個事,今天也算是借平臺和大家討論一下,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我的大寶今年15歲,兩歲左右送的幼兒園,當時想的簡單就是感覺孩子在自己身邊沒有孩子玩孤單,又加上初為人母一個人帶感覺累,送的私立幼兒園,孩子20多個小小班,當時覺得這個幼兒園近,接送方便,條件一般,孩子在進幼兒園一個周就開始哭鬧,免疫力下降身體消瘦開始感冒發燒,停園休息一週左右再送,抵抗入園激烈考慮孩子身體健康就暫停了送園,後來在兩歲半以後,送的公立幼兒園,孩子每天也就是10個左右,三個老師,生活老師50多歲很慈愛的一個大姐,孩子剛去哭過兩天,以後再沒哭過,在這裡才感覺老師很重要,孩子中間因為工作的原因總共換過5個幼兒園,之後孩子就有表達能力和自理能力,完全不用擔心,大寶的幼兒園生活算是平穩,現在二寶3歲半了,送園半年了,剛送園那會可能年紀大了萬般不捨比讓他比哥哥晚送一年,差幾天三週歲,5個老師50個孩子,班主任是男的,剛結婚可以說也很敬業,其餘老師都是女孩子,感覺照顧孩子的話還是有點不放心,二寶抗拒入園三個月之久,就在今天早上還是在抗拒,問題出在哪裡我都懷疑,老師們一致認為孩子入園早了,也能理解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到每個孩子,趕上二胎時代孩子超級多,任性寵溺,體量老師,我的觀點,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就帶到3歲半以後入園,這段時間孩子心智比較成熟了,有足夠的表達能力,自理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能分辨對錯,這樣的他你放進幼兒園會比較放心,不會惹事,太早的話感覺孩子真心累和無助的感覺,早了碰上好的老師也許還好,要不孩子真的要遭罪的


用戶664198523261


很多幼師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我從來沒碰到過耶,我們這邊農村的,大人都是瞪眼查著看孩子到不到年齡,到年齡了(三歲)馬上送幼兒園,晚點的也要三歲半送去的,沒有不上幼兒園的。

我的女兒三歲兩個月送幼兒園的,我女兒性格是那種特內向的那種,一度讓我覺得她是不是有自閉症,所以對她要求不太嚴格,沒去之前不能自己獨立吃飯,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上幼兒園以後這些情況基本改善。我主要從我女兒方面講幾點:

一、自律能力。上學之前,基本上每天都是自然醒,因為我上班奶奶帶著,所以有時候甚至早飯都是在床上解決;剛開始上學有兩個星期都不適應,每天都是拉起來的,兩個星期後就慢慢改善了,半學期以後自己會知道今天星期幾,再有幾天就星期了,每天早上早早起來,扎辮子、洗臉、吃早飯一氣呵成,自己背上書包等著。

二、吃飯方面。三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我感覺我教育有點失敗,以至於我跟她老師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但結果是,她班幼兒老師還表揚她,說吃飯根本就不用喂,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看著姑娘大口自己吃飯的視頻我才發現,她把自己“隱藏”的真深,不是不會,而是不需要,在家有人排著隊喂,就不需要自己動手了呀,從此以後自己吃飯,省了不少事。

三、自己動手能力。上幼兒園以後,閨女明顯變了很多,很多事情願意自己去做,幫奶奶拿筷子,給媽媽遞個紙,自己穿衣服等等,我女兒是上了半年以後開始自己穿衣服的,天氣熱了以後,穿的衣服少了,她就自己主動要求穿,剛開始你的在旁邊指導反正,從小內褲開始,慢慢的褲子,外套,裙子都能自己搞定,還能教妹妹。

四、社交能力,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剛才我也說了閨女性格有點內向,加上在外條件的限制,一度讓我懷疑她有自閉症,剛開始去幼兒園確實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種折磨,小孩哭,大人擔心,但她始終要面對,所以就狠狠心送去了,儘管我當時和她一個園,但還是免不了偷偷去看看,看著閨女成天成天的在那坐著,心裡那個難受呀,第一個星期我就問些今天吃了什麼的話題,第二個星期開始,利用回去的時間問她一些今天有哪些高興的事?你們老師叫什麼?你們班小朋友有幾個這樣的話題,閨女開始慢慢的回應我,在幼兒園也慢慢的和別的孩子一塊做遊戲,一塊說笑,到現在跟別的小朋友正常的交流,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算是徹底落地。

還有一點就是,在幼兒園學的知識。其實我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只要健康快樂就是好的,以至於閨女每次提高對我來說都很驚喜,慢慢的能從一唱到一百、慢慢的能完整的跳好幾首舞蹈、唱好幾首兒歌、可以背三四十首古詩、可以領著妹妹畫畫……真的是一點點在改變,上中班以後還會學更多,這都為以後上小學打的基礎,對於不太聰明的孩子來說,這已經很好了,反正做為家長來說我是很知足了,基礎好比地基,基礎打好,以後才能慢慢往上蓋,也會省事很多。

所以,如果孩子到一定的年齡,我還是建議送去幼兒園,什麼年齡幹什麼事,孩子應該知道家長更應該知道。


huan之胖


我女兒今年4歲了剛過完四周歲的生日,還沒有上學。

我是早就想把她送去幼兒園了,因為現在有了二寶,同時照顧兩個孩子真的太累了,但是家裡人卻一直反對。

反對的理由:1、孩子小,有什麼不舒服的不會表達,幼兒園的老師一個人看那麼多學生,肯定是不能照顧的那麼全面。2、孩子不會學話,被欺負了不知道跟家裡人說。3、在家裡都不好好吃飯,到現在吃飯還要大人喂,瘦的皮包骨頭,到了學校老師不會只照顧你給你餵飯喝水的,在吃不好喝不好,影響了身體發育怎麼辦。

我想說的是,孩子上學肯定要有一段適應期,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大人一直把孩子當溫室裡的花朵,不讓她與外界接觸,會對孩子以後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內向,不願表達,不會與人分享,太自我,脾氣暴躁等。我認為孩子3歲半上學最好。

本來打算過完6.1就送我女兒上學的(因為6.1要表演節目,別人都會她不會,別人都表演節目不讓她表演,她心裡會難過所以才決定過了6.1再去的),又因為孩子們買的學習材料都快學完了,你說現在去上學那學習的書本是買還是不買,所以還是到秋天再去上學吧。




淘氣的小魚仔


幼兒園只接收三歲以上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小寶寶心智初步成熟,有了自我意識。可以進入幼兒園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耍,並接受啟蒙教育。但我仍然建議孩子四歲再上幼兒園。

四歲開始上幼兒園,小中大班結束後,可以實現幼小無縫銜接。三歲上幼兒園卻要多上一年,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復讀”的那些日子裡,重複著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很容易出現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我女兒三歲上的幼兒園,一直都很快樂,各種課程都完成的很優秀,老師們都很喜歡她。

而在第四年,漸漸的悶悶不樂起來,話比往常少了很多。當我發現異常,第一時間和女兒進行溝通。女兒說,老師提問她的次數比以前少了,而且有幾次沒忍住,搶答了幾個問題,好像惹的老師不開心了。聽到這,我知道,我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我裝作不在意的問女兒,那些知識你是不是都會了呀。女兒很開心的點點頭,很開心的說,我上一年就會了呀,那些問題太簡單了!然後我說,你很聰明,多麼難的知識你一學就會,可是其他的小朋友都不一定會,所以老師必須考驗他們呀!你應該有大朋友的樣子,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別的小朋友不是嗎?當時女兒聽了很開心,又恢復了往日活潑快樂的模樣!


可是女兒上小學之後我才發現,事情遠比我想象的更嚴重。語文數學老師都找我談話,女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前半節課聽得好好的,後半節課自顧自的玩耍起來!我聽了之後擔心壞了!

回到家,我很心急的找女兒談話。女兒說,媽媽,那些問題我都會了,可是別的小朋友還不會。在老師提問別的小朋友時,我沒有事情做,就玩兒。

當時心情不好,第一次吼了我女兒,根本沒和女兒講道理,直接說,每一堂課必須認真給我聽講,包括老師提問別的小朋友時!

那之後女兒成績忽高忽低,十分不穩定。有兩次甚至考了60多分。每天晚上,不得不陪著女兒寫字到深夜,好言好語的勸著,鼓勵著,慢慢的成績上來了!

雖然,三歲的孩子已經心智和體格方面已經俱備上幼兒園的條件。但是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是四歲上幼兒園比較好。當然這只是我們家的真實經歷,我只是說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美小護喵喵媽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幼兒園作為學前的教育機構,它所存在的任務是對幼兒進行學前的預備教育,比如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運動鍛鍊等等。按照我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規定來看,幼兒園不是必須上的。因此該與不該,就看家庭是如何來看待幼兒的學前教育了。


首先,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第一堂社會課。他將第一次離開父母,置身於集體的生活環境中,在這裡將學會獨立、社交、規則等等,為今後的社會化打下基礎。


其次,幼兒園的早期教育屬於“啟蒙”教育。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和人格的關鍵時期,幼兒園的啟蒙教育,就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期”,發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育以及機能的協調發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展基礎。

關於年齡,專家建議:孩子一般滿3週歲上幼兒園會比較合適。因為3歲-6歲是孩子智力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尤其是語言表達、運動能力這些方面是最明顯的;同時,3歲以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也較好,相對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所以,如果三歲半的孩子自理能力、身體狀況以及語言表達都有一定基礎的話,是可以很快的完成入園過渡的。但是,因為孩子畢竟還比較小,所以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教育觀念,綜合考量幼兒園的老師、教育理念、硬件設施等,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兩歲多上的幼兒園,老大兩週兩個月,老二是兩週四個月,因為大多數公立幼兒園以3歲為界限,只有孩子滿了3歲,才能上幼兒園,所以,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3歲以後才能上幼兒園,之前我也這麼認為,但是通過我兩個孩子的經歷,我覺得以年齡來界定孩子是不是該上幼兒園,並不是唯一標準。

我個人認為孩子上幼兒園,要滿足兩點:一是否能清楚的表達,比如孩子要尿尿、大便等,能否主動和老師溝通;二是否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喝水等。

此外,如果孩子年齡較小,能力一般,在選擇幼兒園時,要謹慎選擇,儘量選擇小班制的幼兒園。我家老大上幼兒園時,因為剛有託班,人數較少,只有6個孩子,其中5個孩子已經去了幾個月,老大是三月份去的,是唯一一個新生,老師就有精力照顧孩子,所以,讓我很放心。

老二的自理能力強於哥哥,上幼兒園時自己吃飯、穿衣問題都不大,我給他選擇的是一個15個孩子一班的小班制(報名時只有12個孩子),因為剛入園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正常出勤的,每天的出席率能達到10個就不錯了,基本上保持在七八個左右,由3個老師照顧,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了。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過集體生活了,這對孩子將來適應小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孩子讀幼兒園對提高他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我覺得孩子讀幼兒園和讀小學一樣重要,不能因為家裡有人照顧孩子,就不送孩子去幼兒園。,這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