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搶救病人,我們是不計一切代價!


對醫護考慮換防,願繼續的我們更支持


記者: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醫護人員堅守一線很辛苦。市人民醫院和市第九人民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醫護人員更加辛苦。保護和關愛醫護人員,保持長久的戰鬥力非常重要,目前對在最前線堅守近一個月的醫護人員有沒有換防的計劃?


張平:疫情襲來,全國的醫護人員勇敢應對,成為“最美逆行者”。這種精神,可歌可泣。


張平:搶救病人,我們是不計一切代價!|核心訪談⑥


同樣的,我們九院所有的醫護人員,忘我工作,舍小家、顧大家,精神可嘉。我們從穿上白大褂開始,就始終牢記“醫者仁心”。給患者治病,原先只穿一個白大褂,現在多穿一個防護服,但為患者服務的宗旨一點都沒有變。


所以,在九院工作的同事,說怕累、怕風險是沒有的。大家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就跟平時工作一樣。並且,大家都覺得這是國家的大事,每個人更加盡心盡力地想做好,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你看大家的積極性,高昂的勁頭,說疲累啊這些是不存在的。


但是,確實也要想到,他們所有人這段時間都要在酒店隔離,不能回家;一些年輕的骨幹家裡孩子還很小。接下來,一些確實有困難的、疲憊的,局領導和整個專家組已經考慮可以給他們換防。但是如果說有些醫生、護士很堅定信心繼續做,我們也支持這種正能量的事情。


05臨危受命,我沒有任何可以推脫的理由

記者:作為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肩負重任,您這段時間壓力一定很大。新冠病毒這麼狡猾,治療工作不好做,風險又這麼大。能講講這一個月您是怎麼度過的嗎?


張平:我本來定的是1月21日的機票,要回內蒙古老家陪老人過年。1月18日按市和局裡面的安排,我臨危受命任組長,我是黨員,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我沒任何可以推脫的理由。


張平:搶救病人,我們是不計一切代價!|核心訪談⑥


我老公和孩子回老家,我一個人在東莞。從年三十開始就投入到工作中。市九院一下子要擴大收治病房、重症監護病房,剛開始時候面臨很多困難,每個人都想盡辦法,就想著一定要把病房安置好,儘快能收治病人,應對疫情。

病人入住以後,我們對照國家的指南進行培訓。我還要對全市其他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別說過年了,年三十中午,開會到了下午1點,奪了一個盒飯趕緊就吃,吃完下午還要去佈置。


要說每天晚上忙到多晚,我只能說,連想一下一個人過年孤單的時間都沒有。這段時間,我手機使用率高到什麼程度?一天到晚各個醫院的電話打進來,各個病例的資料發過來,所以每天要帶一個很大的充電寶不停地充電,幾乎就在手機上辦公了。我們的一切努力,就是要積極救治病人,控制疫情,保證百姓平安工作、生活。


訪談手記


“英雄的母親,又送孩子上戰場”


對於張平的訪談進行得很倉促,她很忙,忙得沒有多餘時間分心坐下來跟記者暢聊。這次訪談,與其說是訪談,倒不如說是她“一個人的新聞發佈會”:提問,回答;下一個問題。她語速極快,中間不加停頓。


她外表冷峻,似乎拒人於千里之外。直到“訪談”結束,要給她拍幾張照片時,她才難得地笑了。去走廊口的路上,她罕見地談到了自己為過年買了個小馬靴,想起來就心裡美,她竟然唱起了歌。這還是張平嗎?


我想,她手下的醫生、護士一定很怕她,光看她的眼神,光聽她說話,你就知道這一定是個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但是,我也能猜到,她手下的醫生、護士也一定非常敬她、愛她。她就像一個不苟言笑的母親,但孩子們的每一分成長,她都記在心裡。


張平:搶救病人,我們是不計一切代價!|核心訪談⑥


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管是在東莞兩家定點收治醫院中,還是在東莞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中,陳為民、周柳如、李勝利、方錦龍、徐汝洪、郭映婷等醫護骨幹都曾受她言傳身教。這位“英雄的母親,不但自己上戰場,又將孩子送上戰場!”


張平不喜歡提到“壓力”,她渾身充滿了鬥志;她不願述說醫護人員的艱辛,在她看來,“醫者仁心”,這一切不都是該做的嗎?對於東莞治癒患者出院率低,她說,“那是我們標準執行得嚴格,看天我們要看高一點,不要看那麼近。”


說什麼好呢?

只有向她致敬了!

只盼望疫情過去了

她稍稍輕鬆了,我們能坐下來談談

鍾南山院士團隊

與危重症醫學科可能帶來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