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說歷史的女人——第1151期)

文字,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它也是文化的載體。做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它在保存和傳承中華文化上,起到了其他任何方式和工具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在古代,漢字還曾是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但自上世紀以來,漢字也受到了不少中國甚至世界著名學者的質疑,認為它阻止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發表過類似觀點。還有英國大哲學家羅素,他曾提出,相對於字母文字,漢字有3大缺陷。那麼這3大缺陷具體都是指什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世界哲學經典著作《西方哲學史》的作者,英國人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1970年),不僅是著名哲學家,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學和政治學家,他還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羅素於1950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羅素的觀點往往被認為是很權威的,在上世紀初期,他在中國也曾有眾多的擁躉者,比如梁啟超和徐志摩等人。

1920年,羅素應梁啟超先生邀請,來到中國,在北京大學等地講學。在中國一年多的時間裡,他一邊接觸社會,熟悉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一邊閱讀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文獻,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以及當時的社會現狀做了充分的瞭解和精闢的分析。1922年,羅素在英國出版了《中國問題》一書,將他對中國的各種問題的思考做了全面的論述。

這本書的主旨是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優劣,以及相互借鑑、共同繁榮的可能性。羅素稱,不管對於中國還是世界,文化問題都是根本。他提出,中國傳統文化有3個問題,即文字問題,儒學問題,科考問題。

今天咱們著重來看看羅素眼中的第一個問題,即漢字的問題。他把漢字定義為一種使用表意符號的文字。語言學上,一般稱西洋字母文字為“音素文字”,漢字為“詞符文字”,所以羅素的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不過他認為,相對於世界多數國家的字母文字,中國的漢字有三大缺陷:

其一是,字符繁多,識讀、書寫都很困難,不像西文二十幾個字母那樣容易掌握;

其二是,漢字在字典、案卷、目錄等等方面不易排序,更無法使用新式的萊諾排鑄機;

其三是,無法準確記音,不便表達外來詞,特別是專業名詞和科技術語。

這三個果真是漢字的缺陷嗎?咱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先看第一條。他說的是漢字的結構、構造問題,說漢字的字符太繁雜,導致書寫和閱讀的困難。是這樣嗎?這得對比來說。咱們就拿西方最典型的文字英語來做比吧。比起英語,漢字似乎更復雜一些,英語只有26個字母便能組成所有的文字。但是漢字並非那麼繁雜的,其實基本筆劃,比如點橫豎撇捺提折等,也只有32種,32個符號就組成所有的漢字,這比英語其實沒有複雜多少。

先說單字。比如“人”字,就撇、捺兩劃而已,而英語的“人”字要複雜得多,不管是“man”還是“people”都更加複雜。再說複合詞。比如“早上”一詞,僅有9劃,而“morning”則有7個字母組成,而且一個字母並非只有一劃,“m”就至少得劃三下,“i”得劃兩下,哪個更容易寫出來?地球人都知道。

就讀音來說,“人”和“早上”讀起來也並不比“people”和“morning”音節更多。而且,說這些漢字時,口型變化比英文小得多,也更省力。

再比如,“龍飛鳳舞”一詞,漢語僅27劃,發4個音節;英語則是“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竟然有36個字母,發十幾個音節。這豈不是漢字完爆英文嗎?

當然,羅素來中國時,漢字還是繁體字,若按繁體字,“龍飛鳯舞”是要複雜些,但讀音還是不變的。即便在字形上太繁雜,但誰說我們不會進行文字簡化?在這一點上羅素還是短視的,他沒有看到我們的文字改革的前景。相比之下,英文在字形上則幾乎無法改革,“man”這個字,在一千年前和一千年後,你別指望它會簡化。這就限制了它的發展。事實證明,或者說,以今天的事實證明,羅素所謂的漢字第一個缺陷,是站不住腳的。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再說第二條。羅素說漢字用在字典、案卷、目錄等方面不易排序,更無法使用新式的萊諾排鑄機。是這樣嗎?其實我們早就有字典了,只是我們的字典中,字的排法跟字母文字不一樣,並非不好排。現在的漢語字典至少有三種排法。即拼音、部首和四角號碼排法。即便在上百年前,漢語拼音沒有發明出來之時,漢字也可以靠部首和四角號碼來編排的。在漢語拼音出現之後,我們的字典功能更加強大,筆畫檢索法、拼音檢索法、四角號碼檢索法和新部首檢索法等等,一點也不比英語等文字差。

第二點,這裡要說明一下,萊諾排鑄機是19世界末,德裔美國人麥根塔勒發明的世界第一臺機械排字機,它曾使西文排印技術大大領先於中文。因為當時,漢字在這個機器上無法排版。不過你得明白,中國的印刷術是曾經領先世界的。不久這個問題就給我們解決了,漢字照樣可以用在打字機上。再後來,電腦出現,期初漢字無法輸入電腦,因為電腦的鍵盤默認是英語字母。這曾一度讓我們陷入困境。

但不久,我們也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一是用漢語拼音來轉換,漢字就順利進入電腦;後來“漢字全息碼”和“王碼”(即五筆字型)發明以後,漢字的電腦輸入更加快捷,再後來又有了激光照排法等,使漢字的電腦輸入、打字等問題完全解決。這也是羅素始料不及吧,所以他所謂的漢字第二種缺陷也是不攻自破。

至於羅素所說的漢字的第三個缺陷,即不方便表達外來詞,特別是專業名詞和科技術語,這個更加不是問題。我們有多種方法解決外來詞彙。比如音譯、意譯和音譯加意譯。

音譯的很直接,比如足球明星Messi,譯為“梅西”;美國總統Abraham Lincoln,譯為“亞伯拉罕·林肯”。意譯的也好辦,比如science譯為“科學”;democracy譯為“民主”,我們還可以把科學和民主說成是“德先生”和“賽先生”。更絕的是音譯和意譯的結合,比如vitamin意譯是“維生素”,而音意結合則譯為“維他命”;CocaCola譯為“可口可樂”;chocolate譯為“巧克力”等。

還有直接把外來詞挪過來用的,比如“NBA”“WTO”等,我們來個簡寫,直接解決。所以對於外來詞彙,漢語對付它們簡直小菜一碟。這個羅素所謂的漢字缺陷也不是問題。

不過羅素當時提出漢字的問題還是很有意義的。至少在當時,漢字在這三個方面,跟西方表音文字相比,是有一定缺陷的。所以當時中國的平民教育就不普及,這一點魯迅先生也認識到了,他跟羅素一樣,也曾一度認為漢字應該拼音化。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如今看來,羅素或者魯迅當年的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不過在當時,羅素先生指出來漢字的問題,正是為了我們好,讓我們反思,從而進行文字改革。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進,才能去發展。於是,我們有了漢語拼音的發明,有了簡化字的推行,這給我們的平民化教育帶來了福音。

其實羅素當時也指出了漢字的優點:即漢字字形的穩定性,從古到今,漢語口語變化很大,而漢字形體基本不變,因此古典作品今人仍能讀懂;中國地域廣闊,各地方言都不相同,往往不易溝通,但利用字形穩定的漢字,即解決了(至少在書面上)各地之間的交流,甚至日本等周邊國家也使用漢字,用於書面交流。漢字的這種超時代、跨地域的功能,使中國文化得以保留、穩固和統一,並且沿承至今。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大缺陷,事實證明,他全錯了,為何?

​存在就是合理。漢字能存在數千年而不衰,本身就說明它很有魅力。所以,某種意義上,漢字不滅,則中國文化永存。

參考資料:《中國問題》《說文解字》《現代漢語詞典》等。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