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族”比较特殊,不在56个民族内,连身份证与我们都不一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当年这首歌曲一经问世,便成为大江南北耳熟能详的“神曲”。由是如此,我国有56个民族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即便是稚气未脱的少年,你若问他,他也必然会言之凿凿的告诉你,我国有56个民族构成。


这个“民族”比较特殊,不在56个民族内,连身份证与我们都不一样


但是,事实上我国除了56个民族之外,还有“未识别民族”存在,只不过碍于民族划分特殊,其地位一直颇有争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活在贵州西北部的穿青人。其族群人数,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在六十七万的规模。

对于穿青人的认知、定位,我国也经过了一个从否认到逐步承认(或者说妥协)的过程。在建国初期,得益于民族政策的出台,西南地区很多备受压迫的族群纷纷主张自己是独立民族,与被认定为汉族的穿兰人有矛盾对立的穿青人自然也不例外,也发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但是一个族群要被认定为独立民族,自然要在历史、文化、语言上与其它人群有所区别。在对于穿青人族群的认定上,自然也要考虑历史、文化、语言的差异性。

这个“民族”比较特殊,不在56个民族内,连身份证与我们都不一样


首先便是关于穿青人族群的来源,对于这一点上学术界便已是莫衷一是,各执己见。一说,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贵州的原生民族;另一说,部分学者则认为穿青人乃是汉族的一支分支,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派遣大将傅友德、沐英征讨不肯降服大明、奉元朝为正朔的梁王时,从江西等地而来的随军迁移的军户。后来,在傅友德、蓝玉、沐英平定梁王之后这些随军迁移而来的人便屯驻当地,又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遂形成了这些“喜欢穿着青衣,讲贵州通行官话”的穿青人族群。第三种说法,部分学者则持有穿青人为混合群体说,他们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移民与当地土人通婚形成的团体,它的社会构成介于汉族社会、少数民族社会之间。

这个“民族”比较特殊,不在56个民族内,连身份证与我们都不一样


​在1955年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在前往贵州考察后,在其所作的报告中,他便持有穿青人是混合族群说的看法,他认为穿青人只是特殊汉族,并且穿青人还没有独立语言,与周边人群穿兰人的差异性仅仅体现在衣饰上,并无实质性差异,因此并不能算作新的独立民族。正是如此,也就导致穿青人未被划入少数民族之列;不过,在1986年《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重新考察报告》中则推翻了费孝通的观点,认为“穿青”是一个单一民族,不是汉族。对于这样的认定,贵州给出的理由也是基于穿青人对周边民族而言已经有了识别性,民族传统意识浓厚等原因;但是显然这样的说法并不说服众人,尤其是民族学家们,甚至有专家尖锐的指出,不能因为某些原因就判定为独立民族。

这个“民族”比较特殊,不在56个民族内,连身份证与我们都不一样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关于穿青人的认定上,也便有了“未识别民族”说法。而贵州的态度,也让穿青人在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有了突破,在民族一栏上写上了“穿青人”字样。虽然未被录入独立民族,但穿青人也在一些读书、升学、工作上享受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

当然,作为普罗大众,我们并不会在乎穿青人能否成为确定的第57个民族,我们在乎的是各个民族、族群能否和睦共处,共享繁华盛世。

文末有必要提及的是,关于未识别民族,我国还有 50多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