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歷史上,文武雙全,真正可以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英雄,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宋太祖趙匡胤,再者是辛棄疾,當然還有一些,這裡只說說這三個英雄。

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曹操的文章詩歌,那是足以激動人心、讓人感佩的。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高山大海,壯闊無邊,體現了他博大的胸懷。他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遠大的人生理想躍然紙上。

曹操,郎尉小官出身,在平定黃巾軍叛亂中嶄露頭角。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實行了一系列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是那個時代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人物,故名士許劭評價他:“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趙匡胤武將出身,不但打仗勇猛,寫起詩來也豪情萬丈,如他寫的《詠初日》一詩曰:“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趙匡胤文才不如曹操,但他做人和德性卻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趙匡胤與很多奪權稱帝的武將不一樣,當時,皇帝柴宗訓只七歲,趙匡胤作為殿前司都點檢,掌握了後周的兵權,他於960年通過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他奪取政權,沒有無法無天,而是表面上接受柴宗訓的禪讓,並立下誓言,善待禪位的皇帝和太后,以及他們的後人,奪權相對溫和,反映出做人的圓通。

他收兵權也是。以往的帝王,包括之前的漢高祖劉邦和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們收兵權、收相權,都是通過興冤獄,殺掉功臣來取得,但趙匡胤不殺功臣,他直接對功臣說,我要收你們的兵權,但我會給你高官厚祿,讓你們沒有後顧之憂,他還與這些功臣聯姻,結成兒女親家,消除他們的疑慮。他做事經常迂迴曲折,為的是不開殺戒。

古之書劍合璧、文武雙全至於高峰絕頂者,曹操、趙匡胤外,辛棄疾是更為突出的一個。當然,辛棄疾沒有曹操的機遇,所以他走得不遠,也走得不高,但其武力和抱負,比曹操有得一比。當年,他在河北義軍首領耿京手下效力,他引薦的義端投靠金兵,他得知情況後,提劍上馬,奮起直追,3天后就提著義端的人頭而歸。

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後來,義軍將領張安國和邵進殺掉了耿京,並投靠金兵,辛棄疾聞之,千里奔襲,進行“鋤奸”,洪邁《稼軒記》描述說:“餘謂侯(辛棄疾)本以中州雋人,抱忠仗義,章顯聞於南邦。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與辛棄疾同朝為官,是事件的見證者,辛棄疾“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真是豪氣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