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帶娃手冊】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有安全感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現在疫情尚未過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便是最好的禮物”。北京兒童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崔玉華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研究表明,積極的信念、平和的心態能提升人體的免疫力,這種來自於內在的生命力才是最好的健康防護。崔玉華說,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每一個焦慮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更加焦慮的媽媽。”他說,特殊時期,建議家長特別是媽媽們,要保持一種平和樂觀的心態,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和強化親子關係。另外,更好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和情緒管理的能力。

  崔玉華說,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要懂孩子。“懂孩子,就要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崔永華說,這樣家長的話孩子才愛聽,也才愛和你說心裡話。“父母與孩子之間要相互尊重。當然,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彼此的心理需求。”

  崔永華認為,家長首先要情緒穩定。“家長情緒穩定是孩子情緒穩定的前提,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教給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而我們家長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強調,家長要儘量少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諸如此類這樣的話。假如你正煩惱時,孩子來“打擾”你,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兒心情不好,所以先自己待一會兒,等情緒好了就跟你玩兒。崔永華說,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有不良情緒時自己先冷靜一會兒,有助於鍛鍊其自我管理情緒。

  崔永華還提醒家長,孩子性格的形成,1/3與遺傳因素有關,2/3與環境因素有關,所以家庭和教養的環境因素是影響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他建議,家長們不妨利用這段特殊時期,更好地培養和強化親子關係,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在與孩子平等溝通的前提下,幫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生活、學習計劃,並督促孩子嚴格履行。“切記,任何行為習慣的養成,任何成長中的自由,都要以良好的約束為前提。”崔永華說。

轉自:中國婦女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