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長江大橋、華中師範大學、武漢鋼鐵集團……我們常常會為湖北有這些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地標而自豪。

當我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回望歷史,這一張張反映上世紀50年代湖北社會發展和城市變遷的老照片,為我們重拾了遠去的記憶……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洪山禮堂

始建於1954年,2006年動工改建,風雨歷程近60載。既承載了湖北的歷史足跡,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的發展和騰飛。始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洪山賓館

始建於1957年,是中國共產黨八屆六中全會會址,曾多次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國外元首、各界政要。後經多次改造升級,現在更具現代酒店奢華大氣的品質。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長江大橋

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複線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1670餘米。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半世紀來,武漢長江大橋雖然歷經76次撞擊,但是並未傷筋動骨,始終巍然挺立於濤濤江水之上。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昌閱馬場

原為清軍馬隊操練之處,後成為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地方。新中國建立後,這裡經規劃建成一座佔地4.8公頃的紀念性廣場。場內紅樓巍峨,巨像昂然,豐碑卓立,松柏蒼翠,人們多到此瞻仰與遊覽。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於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產,是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後經聯合重組,成為生產規模近40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居世界鋼鐵行業第四位。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解放大道

於五十年代以後形成幹道,建造中蘇友好大樓等建築。現為武漢市區最長的一條主幹道。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華中師範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華中大學經濟系、外語系併入武漢大學,1953年華中高等師範學校改名為華中師範學院。現名華中師範大學,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績效排名中,在直屬師範大學中排名第二。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丹江水庫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漢江中上游,於1958年9月開工,後又歷經多次建設調整。其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是目前中國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庫之一,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國家即將實現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昌南湖機場

始建於1936年,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的軍用機場,1950年8月,新中國開通首條民航航線天津-漢口-重慶航線。一年之後,武漢地區民航飛機開始在武昌南湖機場起降。1995年,隨著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建成啟用,南湖機場也退出歷史的舞臺,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市委大樓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市委辦公樓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省人委大樓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東湖行吟閣(一五時期建)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礄口電影院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昌馬房山幼兒園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青山招待所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解放大道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青山區住宅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昌中南路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珞路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漢重型機床廠


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地標,重拾楚人遠去的記憶

武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