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真人吳淑度


我們村的真人吳淑度

師兄你好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我們村的真人吳淑度


近幾年來,我們吳五臺村的前輩——清乾隆年間道教真人吳淑度的名聲在海內外越來越大,曾著有一部集武功與養生於一體的氣功養生寶典《五養秘訣》。

吳真人淑度,字咸宜,號表正,直隸(今河北省)大城縣,吳五臺村人也。遜清乾隆時廩生。初時以訓蒙為業,生性好道,曾得《八極真詮》性命雙修之秘,以潛修有年,修成飛縱斬邪之術,後乃離家他去度人,周遊八極。去時留詩云:

“半在靈山半在都,周遊四海遍江湖,

行止不拘任吾意,道號人稱鐵腿吳。”

家人遍覓不得。後於清明日,家人掃墓時,見基前,已有祭莫之紙灰,並樹懸一魚,群相驚訝,不知為何人所祭掃者。後有南方省中族人來信,言於清明日,曾晤真人,見其手持鯉魚,言歸家掃墓,始釋群疑。

(按:南方之省距河北省,最少有數百里,競於瞬息到達,神仙之行,其速如電,非陽神成就不可如此。)後真人忽又歸來,家人慾進食,曰吾飯已來,勿用爾備。適以手指空中,則飛來無數之蝌螂。攫之,去翅而食。食頃,曰吾之坐驥,尚在村外,家人隨往視之,果見樹下系一驢。及至樹下,真人則跨驢騰空而去,家人驚歎久之,始知業已成仙。及返家視蝌螂之翅,乃栗子皮也(河北省盛產栗子)。真人此後不復歸。蓋真人乃肉體成真,形神俱妙者也,與尸解者、往生、舍利等二三乘證果不同,乃是真正之白日飛昇層次的丹道頂尖成就。真人著有《五養秘訣》一書(現由真善美出版社刊行),文淺義深,易於領路。得清淨高道授以《八極真詮》,曾傳授其門人李詁,並勉以勤修勿綴,非特可以輕身,可以衝舉,且能自渡渡人也。

以上事蹟,真人本鄉父老,無不周知,斂不揣淺陋,謹述其大略以垂世不朽雲。

我們村的真人吳淑度


吳淑度真人像

臺灣徐伯英按:吳真人之顯示,與李鶴松真人之顯示略同。李真人於坐化殮葬後,又復歸未,以示其非真死也。兩真人先後輝映,可謂相互媲美矣。此正所以表示,人果勤修,真能成仙得道,而與常人死後杏無消息者固不同也。道成之後,遊戲人間,建功立德, 隱顯莫測。俟功德圓病,然後飛昇天外,不復再見。

-----上文出自中國大連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由洪建林先生編撰之陳攖寧著作文集《道家養生秘庫'近代仙真事蹟》。

相關資料:

吳淑度,與我同村,是我祖輩的舅爺。記得七八歲時,我就聽爺爺說過吳淑度這個名字,每逢春節,村中老人們都有個祈福納祥上供拜祖的習慣,那時我們在正月初一早晨就開始走家串戶,給村中的老輩人磕頭拜年,這大概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吧,不管到了誰家,十有八九都供奉“ 吳君淑度之神位”,當時我並不知道其中緣由,後來老人們給我講起吳淑度的故事,才知道他是一位傳說中的神仙,我們村的保護神。(真人之同村晚輩回憶)

另據村中老輩人講: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來到我們這一帶,燒殺搶掠,周圍的村子都受到過不同程度的騷擾和殺戮,只有我們村倖免於難,後來縣大隊抓到一個日本俘虜,通過翻譯,問怎麼回事,日本人說,我們只要進入吳五臺村邊,就看見一片汪洋,波浪滔天,進不去村,只好撤退。的確如此,老人們講,八年抗戰期間,吳五臺村沒有一個人死在日本人手裡,也沒有一個人當過漢奸。太玄了,大家都說這是先祖吳淑度在暗中施法保護。儘管說的神了些,但有鼻子有眼,事實就是事實,不信服也不行,最終還是信了。

小小的一個村莊,出了這麼一個名人,平心而論,非常難得,這完全是吳淑度個人的修為,行善濟世,有所作為,才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事實也是如此,打開網絡,全世界的道家、道教文化網站都有關於“吳淑度”的記載,就在1996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孫萬章專程到我們村錄製了《高道吳淑度》,詳細察看了《吳氏宗譜》,譜上吳淑度專門有一段文字——《仙釋》,詳細記載了他在村中生活教書的一些情況以及得道成仙的傳說。作為同村的親戚長輩,我完全有理由、有責任繼續研究、瞭解、傳承這位高道的點點滴滴,聽說臺灣和香港也在研究吳淑度和他的《五養秘訣》,但是真正瞭解他最多,最準確的還是我們村子裡的人,因為,關於他的傳說,關於他的身世,關於他的家族,關於他的遺物,我們村掌握的最真實了,吳氏子孫代代相傳,甚至連他的墨寶也只有在我們村能夠見到,吳氏家譜也只能到我們村查閱。傳說歸傳說,事實是事實,吳淑度的確是一位大德高道,也是我們村的驕傲。

又據清代光緒23年修《大城縣誌》處世紀略一文中記載:道教在宋代大盛,明代繼續流傳,清代漸衰。但是乾隆年間,大城吳五臺村教書先生吳淑度久經修煉,成為京城一帶著名的道士,他常駐北京白雲觀,人稱吳真人,因得道在身,往來於北京和大城之間,其“行如風馳雲擁”,“距京城三百里頃刻而至”,至於民間傳說,奇聞更多。

(文章轉自春雨師兄,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