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大勝的情況卻被召回,宋高宗擔心駕馭不了岳飛,還是什麼原因?

娃兒我熱飯


宋室南遷後,可用的人財物力都不多,趙構擔心岳飛名聲暴漲後,有要挾朝廷的危險。北宋本身得國不正,趙匡胤辜負後周世宗柴榮的恩情,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江山。所以有宋300年,一方面強調“不殺文人士大夫”,一方面極力壓低武將的權威、權力和地位。

然而,北宋的意外滅亡使得趙構不得不依賴岳飛、韓世忠、張浚等統兵大將。可是,趙構心中的隱憂就是:岳飛等人久握重兵之後更加跋扈難制。早在張浚和趙鼎為相期間,就一直蓄謀壓制岳飛等人的勢力,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等到秦檜為相後,又私下密報趙構,稱,只有張家軍、韓家軍、岳家軍等,“諸軍但知有將軍,不知有天子。”

岳飛年少成名,32歲就已經是節度使,幾乎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一樣。相比較而言,南宋偏安江南,趙構更加沒有趙匡胤的能力,所以他尤其擔心岳飛跋扈難制要挾朝廷。歷史上,東晉的恆溫、劉裕,通過北伐樹立名聲,打造奪權班子,都是趙構不得不擔心的先例。

岳飛是鐵桿的還都汴京派,然而趙構只想偏安杭州,兩者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在南宋朝臣當中,岳飛是鐵桿的還都派、迎二聖派。紹興十一年,完顏宗弼南下侵略的時候,岳飛給趙構上奏稱,“虜既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的上策。然而,岳飛的提議並不符合趙構的心意:一方面是從私心來講,他並不是法定繼承人不願意回汴京,另一方面趙構本人的氣質就是毫無進取之心,逍遙偏安最符合他的心意。

此外,從客觀實力來講,金國據有當初遼國全部領土人口,又控制北方中原,因此南宋只能守住江南,並不具備恢復中原,繼而守住的實力。就趙構的南宋而言,朝廷手中的資源其實相當有限。因此,他並不願意順從岳飛的願望,而揮霍浪費僅有的資源。其實,不僅僅是趙構一個人,就既得利益階層而言,誰願意放棄剛穩定下來的固有生活去焦土抗戰呢?

南渡,在史書上就是兩個普通的漢字。也許後人說一句死國死社稷容易,但當時的人,可是連子孫家廟都要扔了逃命的,誰願意再去冒著顛沛流離的生命風險再來一次?如果說當時趙構不殺掉岳飛的話,我們大家誰也不會知道當時的岳飛會不會帶領岳家軍造反。這也在歷史上成為了一個謎題,如果當時不是因為秦檜的話,岳飛也不會落到這個下場了。

當時的岳家軍可以說是整個北宋的大半江山,岳飛帶領岳家軍多次擊敗敵軍,保全了北宋的和平。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宋高宗趙構的身邊還有秦檜這個奸臣。他多次在趙構的耳邊說岳飛的壞話,讓趙構越來越對岳飛心起疑惑,慢慢的他就覺得有岳飛的存在,會威脅到他皇帝的位置,所以就聽從秦檜的意思,把岳飛給殺



御前帶刀侍衛


岳家軍一發而不可收,連戰連捷,繼郾城大捷之後,又贏得了臨潁、潁昌大捷。如果趙構是中興之主,一定會欣喜異常,支持岳飛北伐。但趙構是投降賣國派領袖,最大的大漢奸、賣國賊、民族敗類,有著極其骯髒內心世界。聞知岳家軍連戰連捷,一點也不高興。不但不支持岳飛北伐,而且要阻止岳飛繼續北伐。

首先,趙構患有金軍恐懼症。從內心深處恐懼金軍,對金軍恐懼浸入骨髓,認為窮兇極惡金軍是不可戰勝的。趙構擔心萬一岳家軍失敗,金軍南下。不要說,偏安一隅,君臨南中國,不可能;就連安身立命,做布衣百姓,都不可能。在趙構看來,岳飛北伐勝利成果,完全可以安身立命,維持現有統治,躲過統治危機,盜用作為資本,處於非常有利位置上,去推行以淮水為底線投降賣國路線和國策。金軍不可戰勝,見好就收吧!所以,必須阻止岳飛繼續北伐!

其次,趙構患有大將疑忌症。重文輕武、防範猜忌武將是宋國長期奉行傳統政策和制度。不但如此,趙構對大將犯上作亂、專橫跋扈、桀驁不馴、目無君主,有著刻骨銘心親身感受。在趙構看來,大將甚至比窮兇極惡金軍更可怕。金軍可以靠出賣主權、領土、財富、百姓方式遏制。把黃河以北領土割讓金國,不行;還可以把淮水以北領土割讓金國。而大將一旦造反,小則失去天下,大則身首異處。如果聽任岳飛北伐,真的打敗了金軍,收復了開封府,打過黃河去,收復了河東、河北、燕雲十六州,取得了蓋世奇功。這個桀驁不馴、專橫跋扈、涉足立儲、充滿野心,最堅決反對投降賣國路線和國策,志在中興社稷江山的岳飛,勢必功高震主。如果聽任岳飛北伐,岳家軍和忠義軍勢力會進一步壯大,尾大不掉,末大必折,如何還能控制得住?勢必勢大欺主。功高震主、勢大欺主的岳飛,獨步當世,勢必權大壓主。輕則,割據一方,分庭抗禮;重則,倚仗兵權,干預朝政;再甚,舉兵造反,推翻統治。趙構將失去天下,甚至生命。所以,必須阻止岳飛繼續北伐!

最後,趙構患有趙桓歸國症。趙構恐懼金軍、疑忌岳飛同時,還有卑鄙無恥、不可告人思想。那就是,擔心趙桓歸國。假設岳家軍不會失敗,岳飛北伐成功,也不會功高震主、勢大欺主、權大壓主。但淵聖皇帝即欽宗趙桓,勢必要被岳飛迎回。因為從“迎二聖,復還京師”到“奉邀天眷,以歸故國”,一直是岳飛口號。被岳飛武力迎回趙桓命運,趙構有無權力安排,就是個問題了。第一次《紹興和議》有迎還趙桓條款,趙構完全掌控趙桓命運,是安排趙桓賦閒休養。趙構則繼續當皇帝。如果武力迎回了趙桓,萬一岳飛想擁戴趙桓,而趙桓又想重登皇位。那麼趙桓欣然歸國之日,也將是趙構黯然下臺之時。所以,必須阻止岳飛繼續北伐!


滾滾長江萬里長


壹零壹肆來回答。

前言:

紹興十年七月,岳家軍在郾城、臨潁等地大敗金兵,兵臨大宋故都開封城下。然而就在岳家軍大勝的時候,宋高宗趙構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詔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本欲抗命,奈何詔令措辭一道比一道激烈,劉琦、張俊兩路大軍已經後撤,同時又斷絕了岳家軍糧草供應。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班師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軍剛剛收復的河南等地。

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何為在此關鍵時刻急詔岳飛班師回朝呢?

有史學家猜測:宋高宗趙構擔心岳飛收復開封后,迎回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威脅到自己的帝位。

然而事實上:宋徽宗在紹興五年便已逝世,只有宋欽宗還被囚禁在五國城中。宋欽宗作為亡國之君,已經沒有資格再君臨天下了。宋高宗趙構南渡即位後,啟用岳飛、韓世忠、吳玠等人積極抗金。經過十年征討,南方局勢已基本穩定,北伐節節勝利。此時的宋高宗趙構深得民心,眾望所歸,宋徽宗、宋欽宗又豈能威脅到宋高宗的皇位?

還有史學家猜測:宋高宗趙構擔心岳飛功高震主。

然而事實是:岳家軍總數不過十萬,而集結在開封城中的金兵卻超過十五萬,僅憑岳家軍是無法攻下城高牆厚的開封城的,岳飛很難獨佔收復開封的大功的。

宋高宗趙構如果不願岳飛繼續北伐,只需切斷岳家軍糧草供應即可。以宋高宗趙構的政治頭腦,又為何會愚蠢到連下十二道金牌,給後世留下罵名呢?

究其原因:宋高宗此舉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完全是為了他的母親韋太后。開封城破後,金兵將城中后妃、公主、宮女、官員妻女等共六千餘人擄回北方,關在專門供金兵淫樂的“浣衣院”中,日夜被凌辱,其中就包括韋太后。每念及此,宋高宗就痛不欲生。

紹興七年,金國在經過十年南侵後也元氣大傷,於是趁機提出議和,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土地,歸還已經死去的宋徽宗,送還宋高宗生母韋太后。

這些條件是宋高宗無法拒絕的。因此就在岳飛兵臨開封城下時,秦檜代表金國向宋高宗發難,以韋太后為籌碼,威逼宋高宗退兵。宋高宗只得下令岳飛班師,這才有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急詔岳飛班師回朝的事。


壹零壹肆


秦檜謀害岳飛,背後少不了宋高宗的影子,宋高宗為何要置岳飛於死地?原因有以下幾點。

1、猜忌武將的傳統。宋朝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奪權建立的。因此,它的歷代皇帝對武將都比較忌憚,不希望兵變之事發生在自己和子孫後代身上。岳飛是手握兵權的大將,宋高宗自然不放心他。劉光世被解除兵權後,他的士兵強烈要求歸岳飛統領,高宗未滿足後,士兵發生兵變,投降敵國。這件事雖與岳飛沒有關係,但也讓高宗看到了岳飛在軍隊中的威望,使他不得不防備。

2、議和條件之一是殺害岳飛。岳飛是主戰派,宋高宗和秦檜是主和派,政見不同,這也使岳飛成了議和的阻力。大金的議和條件之一也是殺害岳飛。

3、岳飛的政治口號不符合宋高宗自身的利益。岳飛的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二聖是是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宋。宋高宗是二聖被金人擄去後,才做的皇帝,若二聖回來,又將他置於何地。

綜上,岳飛的存在犯了宋高宗的大忌,導致了岳飛最終的悲劇。


若水斑斑


岳飛的死,只能用不識時務來解釋,他雖然有一顆愛國的心,可他要直搗黃龍,迎取欽宗,迎接被俘的皇帝,宋高宗肯定不樂意,他們回來了,我咋弄,他們是我的哥哥,哥哥回來了,我還能不能當皇帝,所以就給岳飛頒發了12道金牌,要他班師回朝,在風波亭就被革去官職,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受酷刑而死。據說岳飛不承認自己的錯,被人用膠衣,就是衣服上塗抹上滾燙的樹膠,要岳飛穿,然後再扒掉衣服,扒衣服的時候連皮一起扒下來。一代名將,一心忠心保國,收復失地,被奸臣秦檜這個金國間諜陷害,英年早逝,留下滿江紅這篇詩詞供後人傳唱。


生活的左和右


正好昨天也答過相關的問題。竊以為高宗召回岳飛有以下五點原因:


一,如你所說,怕自己駕馭不了岳飛,因為岳飛有足夠的實力。岳飛功高震主,不止高宗其實整個宋朝的皇帝都是忌憚武將的,所以對武將都是壓制為主的,因此宋朝的武將的地位比文官差很多。岳飛的岳飛軍,不僅不像以前的軍隊那樣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而是對岳飛很擁護,況且戰鬥力又強,高宗當然害怕了。

二,高宗對岳飛已經賞無可賞了。岳飛官至正一品少保,樞密副使,相當於軍政二把手了,而岳飛這個人既不貪財又不好色,官也快到頂了,要是真贏了用什麼來賞賜他呢?岳飛不像韓世忠等其他將領那樣貪財好色,人設太好了,身外之物啥也不圖,是不是圖點別的什麼呢?皇帝心裡肯定會有所猜疑。

三,害怕岳飛打不贏。高宗以前去過金營,知道金兵的強悍;後來自己又被金兵追的滿世界亂跑,甚至都躲到海上了。南宋建國後,高宋都備好了大船,隨時準備逃跑,可見他對金兵是有多麼的恐懼。金兵這麼強,岳飛說打就能打贏?高宗肯定會犯嘀咕。萬一打輸了惹怒了金國,他們再度打過來,自己豈不是又要亡命天涯了。


四,害怕岳飛打贏了。岳飛的夢想是收復中原、迎回二聖、還於舊京。徽宗、欽宗二帝回來了對趙構的皇位構成了威脅。要不是靖康之難,怎麼也輪不到趙構當皇帝,就算徽宗已死,而欽宗願意禪讓,他們的存在就是一個隱患。另外,當時有的民意也是不太願意收復北方的,因為南方在漢人精英集團的治理下早已經比北方富裕了,打個比方,現在南北朝鮮如果統一的話,南朝鮮的富人們有很多也害怕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去補貼北方。

五,主和派的阻撓。主和派主張跟金人談判和平共處,我們當然沒必要給他們定漢奸的罪名,只能說是政治主張不同,當然還有可能牽扯到其他的利益,以及對皇帝心理的瞭解。總之,主和派對高宗的決定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的。


可以說,北伐的功敗垂成是歷史上的千古憾事,而岳飛的死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我們今人能做的,就是以史為鑑,避免悲劇的重演。


純手打,不足之處,還望斧正。


無涯煙水迷尋


一是當時被收復地區和軍隊只知岳飛不知皇帝,高宗害怕岳飛擁兵自重,劃地為王

二是岳飛打著收復舊都,迎回二帝的名義,但是當時高宗繼位,迎回徽、欽二帝后三個皇帝如何是好,是高宗退位?還是把二位當太上皇供起(二帝輩分不同於禮不和),還有高宗嚐到做皇帝的權力,不可能放下

三是高宗和朝廷大臣們都有了恐金症


冷星魂1


導致岳飛被12道金牌召回,我認為原因有三:1宋朝開國以來一直是重文輕武,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流血政變,武裝奪取政權的動盪分裂歷史,建立了大統一了王朝,此後又“杯酒釋兵權”,以和平的方式解除了開國武將的權利,從此,宋朝一直沿襲著抑武將重文臣的風氣,對武將特別提防,而對文臣確實相當重視,岳飛作為武將,雖功勳卓著,卻難逃被朝廷提防甚至殘害的宿命;2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佔據著朝廷對金政策的絕對上風,也是被宋高宗所認可的,而金提出的投降條件之一就是要岳飛死,這也為岳飛最終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3岳飛一心精忠報國,卻根本沒有思考過宋高宗的梗,岳飛提出的“直搗黃龍,迎回欽、徽二帝”是宋高宗最尷尬,最不願看到的,如果把二帝迎接回朝,對於趙構而言,他將何等難堪?!所以即使岳飛勝利在望,宋高宗懼怕二帝回朝,又擔心岳飛功高蓋主,緊急召回是宋高宗最無奈而又必然之策了!


曹天雨85400459


岳飛是忠臣宋、金都知道,趙構也知道,這也是岳飛屢次北伐他沒有阻止的原因。那麼為什麼黃天蕩之後,一天十二道金牌?笑談渴飲匈奴血不是原因,根本不是,仔細看看下邊這篇;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髪)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餘之願也。河朔岳飛題。

大家品,大家細品,“迎二聖,歸宮闕”。“二聖”是誰?宋徽宗、宋欽宗。此刻他們在哪?北方。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之後,擄掠徽欽二帝及大量皇家眷屬到北方,極盡凌辱,翻遍中國歷史,如此之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另一邊,此刻南宋皇帝是誰?宋高宗趙構,宋欽宗是他親哥哥,趙構一向不為宋徽宗喜愛,所以才被封為康王外放。此刻好不容易當了皇帝,還沒坐幾年,老爸哥哥回來這叫我如何是好?這不行,不能,所以得把岳飛叫回來別打了。不然徽欽二帝一旦被岳飛帶回南宋,皇帝是哪個趙某人就不好說了。此為其一。

其二呢,康王剛被擁立的時候,南宋那叫一個慘阿,康王沿著長江從臨安一路跑到海上,每個地方待下還沒睡多久金兵就又追上來了,要不是兩條腿跑得快,他就要去見他父兄了。最後沿著福建海岸線一路向南,海上漂了兩三年才回了大陸。這幾年的驚嚇、漂泊、營養不足讓康王失去了生育能力。本來就是帝王隱私,好死不死的岳飛最後一次出兵前居然要讓宋高宗立太子!得,你岳飛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吧?你別提了,哪涼快哪待著去吧,北伐?別想了。

這下好了,本來岳飛觸了宋高宗的黴頭,無非就是失寵,影響不大。可是偏偏此時朝中有秦檜、張俊等人,天天煽風點火,再加上假情報,一張遠在天邊的嘴怎抵得上耳邊N張嘴唸經?三人還成虎呢,岳飛就這麼涼了。


過的飛快


岳飛大勝之時被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擔心駕馭不了岳飛的勇氣是原因之一。還有原因之二是擔心岳飛萬一真的大勝,並迫使金國歸還徽、欽二帝,那他就將失去皇位。因此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正取得大勝的名將岳飛,逼他班師回朝直至最終含冤慘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