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蘊含什麼道理?對現在有什麼啟示作用?

鄉村關中


老輩講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正月打雷代表著這一年人會遇上很多疾病。二月打雷麥堆堆,意思是小麥豐收的一年,具體是不是這個意思我也不知道,小時候常聽爺爺奶奶講。


用戶278248918824向金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們家這邊也是農村的,正月裡面也打了雷然後我爸就說正月裡打雷不見得是個好現象,因為“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甕堆”,說的是正月裡打雷的話,那麼今年收成會非常不好,如果果放在舊社會的話餓死的人非常多。如果二月份在打雷的話,糧食多的就會連給牛裝飼料的甕裡面都用來裝糧食,象徵著是大豐收。我現在把“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的道理原因總結下。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正月打雷實際上指的是一種氣候現象,說直白點就是暖氣流的迴流。因為我國絕大多數的地區都處於溫帶,因此氣候主要受到西伯利亞寒流和太平洋暖流的影響,冷暖氣流的交匯必然會引起颳風現象。而打雷現象恰恰是由於天空中不同雲朵被風吹動撞擊在一起而發出的巨大響聲,同時伴隨著放電現象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閃電。而正月裡面打雷,就意味著在正月裡面太平洋的暖氣流就開始北上,並且表現得比較強勢,和冷氣流的交鋒就比較激烈。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主導了我們一個冬天,等到暖氣流來了的時候,田地裡面種的莊稼都會生長速度比較快,甚至像油菜還會提早開花,但是這一切剛好是災難的開始。隨著西伯利亞寒流在蒙古高壓聚集的能量越來越大,等冷空氣再次強勢來襲,同時擊退暖空氣,就會形成農民最怕的倒春寒!因此也就是說正月裡面越暖和,意味著之後出現倒春寒的概率越大,並且倒春寒引發的農作物凍害越嚴重。而以前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靠種地謀生,一旦發生嚴重的倒春寒讓莊稼減產或者絕收,所以會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的話,冷暖氣流正好相反會促使植物生長,物草豐美就會大豐收麥堆堆。

給我們的啟示是雖然時代不同了,現在很多人已經不靠種地為主要的謀生手段了,但是我們國家還有差不多一半人口在農村,因此正月裡出現頻繁的打雷現象,終歸來說,對於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是非常不利好的,因此我們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一定要提早的做好打算,把農業保險買起來,並且要提高警惕,密切關注天氣變壞,做好農作物防凍害準備。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共同進步】


土生土長農村娃


“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字面意思就是:

正月裡打雷不是件好事兒,會死人,而且會死很多人。而二月裡打雷呢,對於農民來說,就會有個好年景了,莊稼尤其是小麥會獲得豐收。

陌上花以前呢也聽村裡的老人唸叨過類似的俗語“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雖然字眼上並不完全一樣,但意思是一個樣的。


為什麼老百姓會認為正月裡打雷會“人堆堆”呢?原因就在於:

老百姓認為冬季打雷是不正常的。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應該對劇中紫薇的那句誓言印象深刻: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話呢,出自漢樂府《上邪》,文中明確提到了“冬雷震震”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可見,古代的老百姓,早已認定冬天打雷,這就是個異數。

那不可能發生就不可能發生唄,怎麼冬天一打雷,就認為會大量死人呢!那是因為,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老百姓們對自然現象認知有限,普遍認為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山川河流都是有專門的神仙管理的。

正常年份,這些自然現象都會按部就班,遵循一定的規律。可一旦出現異象,必定是老天爺發怒了,或哪路神仙要降禍人間了,這時候,老百姓們就要遭殃了。正月還處於冬季,此時打雷,是不正常的,或者會出現天氣極冷的現象,凍死一大片;或者是當年糧食欠收,餓死一大片;或者是出現瘟疫,病死一大片……


很明顯,這種有關於“老天爺”的說法,顯然是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無非是人們對自然現象不理解的一種虛幻的精神寄託而已。但冬季打雷,確實是很少見,這倒是沒錯。

因為,雷電是雷雨雲中的放電現象,只有具備了充足的水汽和劇烈的對流運動時才會產生雷雨雲。而冬天,由於空氣寒冷乾燥,加之太陽輻射較弱,空氣中不易形成對流,因而很少會產生雷電。等到春夏季,太陽輻射變強,地面氣溫上升,上層冷空氣下降,冷熱空氣相撞,就容易形成強對流,所以雷電就多了。

但是,這並不是說冬季就絕不會打雷了。有時,冬季氣溫偏暖,當遭遇較強冷空氣時產生較強對流也會形成雷雨雲,就會出現雷電。而且,即使冬季溫度不高,只要上下溫差達到一定值時,也能形成強對流,產生雷暴。雖然很少見,但也是正常現象。


而當冬季出現雷電時,往往會伴隨著暴雪,甚至冰雹,所以在民間還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一說,意思是冬季打雷是出現暴雪的先兆。

而在古代,一來老百姓生活條件普遍差,一旦遭遇暴雪寒冬,諸如一些體弱多病者、年長者、無以避寒者往往就捱不過去了,病死、凍死的也就較之往年多了。二來原本正月之後,天氣就該逐漸轉暖了。可是一旦出現冬雷,尤其是“雷打雪“天氣,就預示著將會出現“倒春寒”,這是非常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當年很可能就是個災年,那麼餓死者也就不計其數了。

所以,從上述角度來說,“正月打雷人堆堆”也是有其道理的。


“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一說法就比較好理解了:

春雷始於驚蟄。驚蟄,是我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這個節氣在農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古代老百姓普遍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這個節氣是在公曆3月5-6日交節,即干支歷卯月的開始,古人認為卯月(二月)是個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

驚蟄之後,天氣回暖,冷暖空氣激烈對峙,強對流天氣明顯,打雷下雨也就多了起來,萬物開始復甦、煥發生機,正所謂是“春雷響,萬物長”。

老百姓也開始忙於春耕生產,此時不管是越冬農作物還是剛栽種的莊稼,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正所謂是“春雨貴如油”,如果春天水分充足,那當年的莊稼豐收就有望了。所以這二月是否打雷下雨就尤為重要了。


陌上花開且緩歸


這句話很早就聽說過,特別是農村的老人會這樣感嘆!剛開始以為是迷信話,但是隨著知識和年齡增長,慢慢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正月打雷,說明氣候變化較快,從氣象學上講,氣流對撞劇烈,乍暖還寒的時候,忽冷忽熱,老人容易受不了,容易生病😷😷😷,因此去世的老人也就比較多,野地裡平添幾座新墳,給傷感的老人留下了無法所說的陰影!等到農曆二月,天開日暖,幾聲春雷,驚動風雲,雨水💦💦💦💦💦就會滋潤乾涸的大地!春雨貴如油,麥苗返青,急需春雨,一場及時雨,今年大豐收,自然會說麥堆堆啦!幾千年來,我國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老農一句話,一生經驗談!其中人生和生活道理,請大家好好品味!



報紙廣告守望著


一半泥沙一半水,去粗取精淘汰誰?個人覺得,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在精華與糟粕之間,各佔50%。前者是糟粕,後者是精華。

之所以說“正月打雷人堆堆”是糟粕,只是因為“風、雨、雷、電”都是自然天氣現象。正月打雷雖然少見,但在適宜的氣象條件下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能把正月打雷想象成什麼不吉之照,看做是災年的前奏聲音。雷電說起來不過就是閃電和雷鳴相伴相生的自然現象,只要雲層能夠積累大量的電荷,並且放電的途徑和通道相對通暢,雷電天氣便免不了出現。

少雷的正月嚴冬,之所以少雷,都是因為缺少上升氣流,使電荷的累積相對於夏季來說少之又少。再加上冬天的空氣溼度相比於夏天也會低上不少。因此,也就難以形成雷電天氣。不過,要是有北方的冷空氣不合時宜地急著侵擾到南方地區,冷暖空氣相遇後,同樣會產生雷電現象,出現“雷打冬”。儘管“雷打冬”屬於個別偶發,但也沒必要臆想什麼自然災害而使“人堆堆”。

二月打雷麥堆堆,相對好理解一些。農曆上的二月,正是公曆的3月底或4月初。此時正是北方冬小麥返青之後開始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小麥會孕育花芽,增加有效分櫱,形成更多的麥穗和穗粒小花,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假如老天開眼,適時降下春雨,必然對小麥的生長非常有利。小麥的花芽分化好,有效分櫱多,籽粒數增加,也註定會讓小麥的產量有所增加。這也便是“二月打雷麥堆堆”的道理。


鄉村螢火蟲


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從經驗中總結出的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也可叫黴堆堆 、墓堆堆。預兆今年有瘟疾,天災人禍,大災大難,病人多,死人也多形成了墓堆堆。

二月打雷麥堆堆:是好兆頭,是說今年風調雨順,麥子豐收,五穀豐登,是個特大豐收的好年景,所以叫麥堆堆。


用戶歲月流失陳生輝


正月打雷人堆堆我們這裡稱墳堆堆,是凶兆,預示這一年大災大難,死人多。戰亂,瘟疫,水災,旱災,蟲災。

二月打雷麥堆堆,是吉兆,預示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是好年景。

所有俗語是古人經過長期積壘的經驗和教訓形成的,有一定科學道理,提醒人們早準備。


白兆山下是我家


正月打雷人堆堆,是說正月打雷,絕不是好事,而是壞事。正月一般不打雷,一打雷就預示著人們有天災人禍,疾病盛行,病人多,死人多。二月不打雷,一打雷,預示著今年收成好,麥子穀物玉米大豐收,又是一個很好的豐收年。


中國美6220


過去的人們根據幾千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裕語有很多是很實用的,正日打雷人堆堆,有的地方說是,墓堆堆,就予示著這是一個災荒年,戰亂災荒,死人多。二月打雷麥堆堆,予示人們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收成好,是豐收年人們衣食無憂。


用戶1684083840400443


這個話你回家問你祖公,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