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曹操生前並非沒有稱帝的實力和機會,但他一直沒有那麼做,反而多次公開反對稱帝,這與曹操的出身、經歷以及受教育的情況固然有關,也與各個時期局勢發展有很大關聯。

曹操前期反對人稱帝

在徹底統一北方之前,曹操至少3次堅決反對過所謂的廢立之事,對劉漢朝廷公開表示支持:第一次是反對許攸和王芬等人另立合肥侯的圖謀。中平四年(187)前後,曹操擔任都尉一職,有一次突然接到好友許攸寫來的一封密信,許攸告訴他一個秘密計劃,他們打算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借漢靈帝出巡的時機將其扣押,之後另立新帝。

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這件事的背後主使是袁紹,他身邊有一個秘密小組織,稱為“奔走之友”,許攸是該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他們打聽到漢靈帝要回冀州河間國老家,於是讓王芬出面向朝廷要求擴充軍隊,待漢靈帝一來就發動政變,另立劉氏宗族的合肥侯為帝。

曹操當即表示反對,他給許攸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引用了霍光和伊尹的例子,說明廢舊帝立新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勸他們不要做此打算。後來這件事敗露了,許攸逃亡,王芬自殺。

  第二次是反對袁紹另立劉虞為帝。董卓挾持漢朝廷,關東聯軍以袁紹為首與之對峙,為化解政治上的被動袁紹準備另立一位新皇帝,候選人是幽州牧劉虞,袁紹給各路聯軍首領寫信陳述他的想法,並派人攜擁戴書幽州。這時候曹操剛剛經過汴水失利到南方募兵,回來後袁紹就徵求他的意見。據《魏書》記載,曹操直接表示反對,他說董卓之罪暴於四海,我們合大眾、舉義兵,天下莫不響應,這是因為義的緣故。現在幼主微弱,制於奸臣之手,但還沒到亡國的地步,一旦改易“孰其安之”?

曹操表態,如果袁紹執意要另立新帝的話:“諸君北面,我自西向!”袁紹不死心,派人私下裡去說服曹操,對曹操說現在袁公勢盛兵強,二子已長大,天下群雄,誰能超過?曹操仍然不應,從此之後對袁紹更為反感,甚至“圖誅滅之”。

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第三次是反對袁術稱帝。建安二年(197)春天,袁術突然在壽春稱帝,震驚全國。在曹操看來,袁術的行為不僅是對漢室的叛逆,也是對自己的挑戰。許縣新朝廷運轉不到一年袁術就公然分庭抗禮,不給他點教訓,勢必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袁術冒出來。曹操利用袁術與孫策、呂布之間的矛盾,拉攏他們共同討伐袁術,後來又親自東征,讓袁術最終夢斷江亭。

應該說,直到這時曹操都旗幟鮮明地站在劉漢朝廷一邊,不是曹操對劉漢朝廷有多麼忠心,而是這麼做與他的總體戰略相一致。

赤壁之戰讓政局複雜

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建安十三年(208),統一了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這一戰如果順利,天下基本可統一。從當時各派的實力對比看,曹操的勝算更大。在曹軍進入荊州前夕,荊州牧劉表病死,繼任的兒子劉琮表示願意投降,曹操在統一的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緊接著,曹操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地區。

但是劉備很頑強,孫權也很有魄力,他們聯手與曹操打了一仗,曹操意外失利,被迫退出荊州中部和南部,曹操、孫權、劉備從三分荊州逐漸發展為三分天下,曹操的統一進程徹底受阻。赤壁失利後曹操更不再提廢立的事,不過他在政治上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59歲時進爵為魏公,62歲時進爵為魏王。如果說曹操直到這時仍完全不想當皇帝,完全沒有過念頭,那是幾乎不可能的。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赤壁失利,曹操很順利地統一了南方,以曹操當時的年齡和實力,行廢立之事並非不可能,甚至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是歷史沒有給曹操這樣的機會。

曹操晚年強調不稱皇

淺析曹操不稱帝的原因

曹操本人從沒有表示想當皇帝,並且反對任何人廢漢自立,但是大家不相信,有人說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有人說他“欲廢漢自立”,對於這些謗議曹操無法辯解。

建安十五年(210),漢獻帝執意要為曹操增加封地,曹操於是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的文章,向外界解釋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一些謠言進行澄清。曹操一方面說自己絕不會稱帝,另一方面也解釋了他為什麼不能放棄權力,這篇文章寫得真情真我,是一定程度上曹操內心真實想法的體現。

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襲殺關羽,之後害怕劉備報復,主動向曹操稱臣,派人送來一封信,“稱說天命”。曹操把孫權的信給大家看,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但是,侍中陳群、尚書桓階以及夏侯惇等很多人都認為漢祚已終,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曹操功德巍巍,天下矚望,所以孫權都自願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曹操應正大位,不要再猶豫。

可曹操卻說,如果上天真有此意,我也只願當週文王。曹操一生多次提到周文王,他對周文王的功業及品德很景仰。曹操明確地告訴大家,他在世時不會稱帝,如果曹氏有代替劉氏承祚天下的那一天,也是在他兒孫輩手裡完成。

在很長一段時期曹操都被稱為“奸臣”,原因是他有稱帝的野心。不過奇怪的是,曹操從來沒有表露過這樣的野心,反而一再澄清,至死不悔,這反而又被認為是虛偽。不過仔細考察一下,會看到曹操不稱帝也反對別人稱帝,其心態在各個時期也略有不同:前期“奉天子”是他的口號,反對廢立更符合他的戰略利益,自己當然不會帶頭去做;中期,他已經具備了代漢自立的基礎,或許產生過稱帝的想法,但赤壁之戰打亂了這個節奏;後期,年事已高的曹操徹底放棄了稱帝的打算,決意把這件事留給子孫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