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50天(三):闖關

2月20日晚上,在武漢江夏區方艙醫院隔離的每一位患者都收到了一顆“星星”,上面有手寫的祝福語:“叔叔阿姨晚上好,這是我自己做的許願星,祝願你們早日康復!”

以上是央視新聞中的一個鏡頭。親手為這些患者送上“星星”的,是在此值晚班的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王慧敏。這位可愛的小姑娘希望,自己親手摺疊的這些許願星能夠讓患者在隔離的初春之夜也能“仰望星空”。

若將時間回調一個月,可能很少會有人將收治於方艙醫院的患者、馳援而來的醫護人員以及靜美的“星空”聯繫在一起。

1月20日,是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要轉折點,特別是隨著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各地的防控措施空前提升,但面臨的難關和壓力也隨之出現。

封城之下,武漢必須跨過應收盡收、物資緊缺、醫護感染等幾道現實難關。全國各地的馳援力量也投入到了幫助武漢爬坡跨坎的大戰之中。

紓解堰塞湖”

1月下旬之後,武漢市各區的發熱人員持續上升,中心城區的各大醫院人滿為患。

1月23日,第一財經記者前往武漢市紅十字醫院採訪發現,醫院等待檢測體溫、拍片診斷的人員排起長隊,醫護人員身穿防護服給患者監測體溫,導診臺的護士忙碌地為前來諮詢的患者答疑解惑。由於等不到床位,有的患者就睡在醫院大廳的長條凳上。

武漢隨之出臺了相關政策,試圖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

1月24日,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7號公告稱,為解決發熱門診等候時間長、床位安排不及時等問題,全面實行發熱市民分級分類就醫制度。

彼時,武漢市要求全員排查發熱病人,而這項排查重任就落在了基層社區頭上,“由全市各社區負責,全面排查所服務轄區發熱病人(含已就醫和未就醫市民),並送社區醫療中心對病情進行篩選、分類。”

據7號公告,“對於不需要到發熱門診就診的病人,由各社區落實在家居家觀察,社區負責做好市民居家觀察服務工作。”

由此一來,許多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及疑似病例患者必須回到各自所在的社區,他們只能待在家裡居家隔離治療,並等待社區逐級上報並安排床位等待救治。

這使得人手緊缺的基層社區壓力倍增,更為主要的是,居家隔離實際上也成為了擴大感染的一大隱患。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受制於車輛運力以及基層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救治能力,許多社區內持續增加的確診、疑似患者一時間難以安排及時就醫就診,最終導致社區內患者形成就診“堰塞湖”。

1月25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在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建設雷神山醫院,將新增床位1600張左右。隨後又投建雷神山醫院。

雖然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陸續開建,武漢本地原有醫療資源也極力挖潛,但依然遠遠滿足不了求醫需要。此時的武漢,醫療資源已經遠超負荷極限,不少患者痛苦煎熬。

“我們很揪心、很痛苦的是,已經確診的和很多疑似的病人沒有住進指定醫院救治,無法及時到達醫院得到很好救治,形成了救治的‘堰塞湖’。”2月5日晚間,在新聞發佈會上,武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副書記胡立山回顧並承認了當地收治“堰塞湖”存在的事實。

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推動下,緊急抽調的20個省市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的醫學救援隊趕赴武漢,武漢市的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場館也被改造成方艙醫院,集中收治確診輕症病人。

2月2日,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當晚,武漢市又緊急徵用17家醫療機構作為第四批定點醫院,專門收治從之前三批定點醫院轉出的首次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疑似病例。然而,即使如此,依然難以滿足臨床救治的床位需求。

2月8日,雷神山醫院交付,又進一步緩解了“人等床”的局面。

隨著定點醫院的不斷新增,以及拉網式大排查的展開,許多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以及疑似患者得到有效收治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2月21日下午,據武漢市常務副市長鬍亞波介紹,武漢目前已經有13家方艙醫院開艙,可提供救治的床位達到了13348張,已使用9313張,前期存在的患者收治難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他同時表示,將準備進一步加強方艙醫院的擴容,計劃再建19家,也就是到2月25日,全市儲備的方艙醫院床位達到3萬張。

“裸奔”的醫護人員

在舉全國之力救治武漢乃至湖北的這場戰役中,防護物資緊缺的問題在很長時間都受到極大關注。

1月下旬開始,網上即頻頻傳出各種有關防護物資緊缺的求助信息,其中有不少來自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

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等均通過互聯網對外發布求助信息稱:急需防護服、醫用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離衣和防護面罩等,“這些僅為參考,實際上是越多越好。”一些求助信息顯示,有的醫院由於防護物資緊缺,醫護人員不得不重複使用口罩、防護服等,甚至有一些醫護人員不得不自己改制防護裝備。

第一財經調查發現,隨著疫情的擴大,各大醫院的N95口罩、醫用防護服和護目鏡等防護物資很快消耗殆盡,出現高度緊缺的局面。最開始,防護物資都是優先給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使用,而一些普通科室患者則無法得到充分配置。

1月30日下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協和醫院某科室護士就確認,他們醫院的防護物資已經非常緊缺。同時,普通病房醫護人員面臨被感染新型肺炎的危險,而由於物資緊缺,這些普通科室醫護人員在防護物資的配發上只能排到後面。

事實上,前期一些醫院也收到了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但是有些愛心人士對防護物資的醫用質量標準並不清楚,造成一些捐助物資無法迅速發揮效用。

與此同時,社會上對於物資分配的質疑聲四起:一方面臨床急需的防護物資緊缺,另一方面主管物資捐贈的武漢紅十字會卻未能及時把倉庫內堆積如山的物資及時送到臨床救治一線。武漢紅會方面的解釋是,他們只管發放,無權進行具體的分配。

武汉战疫50天(三):闯关

1月31日,武漢紅二字會倉庫一角 攝影 吳綿強

面對質疑,2月1日晚間,武漢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指派湖北九州通醫藥集團,負責紅十字會倉庫醫療防護物資的分發。

1月30日晚,湖北副省長曹廣晶回應了醫療物資的分配問題,稱將全力以赴組織省內的企業復工、復產,相關企業24小時不停產。

截止到2月21號,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向湖北調撥防護服、隔離衣共計193萬件,N95口罩295萬隻。2月20日,中央各部委、各省調撥支援的高端ICU防護服達到6.4萬件,非ICU醫用防護服4.9萬件,N95口罩達到10萬隻。

在2月20日下午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表示,目前湖北武漢醫用物資短缺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儘管仍然是緊平衡,對一線醫護人員和高危人員所需的防護物資是可以保障的。為強化醫用物資保障,下一步還將做到增加數量、保障質量、應保盡保、特事特辦。

超1700醫護人員感染

但最令人痛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2月6日晚,北京協和醫院多名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確認,武漢中心醫院的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事實上,李文亮並非第一位感染的醫護人員。早在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就披露了有14名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信息。

令人痛心的是,武漢市有不少醫護人員出現感染,並最終沒能熬過這個春天。

2月18日,又一個悲傷的消息出現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月18日10時54分去世,年僅51歲;

2月20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惡化搶救無效去世;

2月23日上午,協和江北醫院(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發佈公告稱,29歲的消化內科女醫生夏思思,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搶救無效,於23日凌晨殉職;

……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其中6人不幸殉職。其中武漢市報告了1102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

即便如此,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伍仍舊毅然決然與家人告別,奔赴一線,馳援湖北。截至2月20日,根據中央部署,全國29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軍隊系統已派出3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武漢)。

2月19日,習近平主席就關心愛護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醫務人員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從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們始終保持強大戰鬥力、昂揚鬥志、旺盛精力,持續健康投入戰勝疫情鬥爭。此後,各地陸續出臺政策,關心關愛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

2月22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與醫院院長座談時強調,“要精心組織醫療資源,全力以赴救治受感染的醫務人員;要強化醫院感染防控,全力保障防護物資;要統籌安排好醫務人員輪休,加強心理疏導、人文關懷;要不斷完善對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對一’服務機制,做好全方位保障。”

武漢戰疫50天(一):警報

https://www.yicai.com/news/100518015.html

武漢戰疫50天(二):封城之慮

https://www.yicai.com/news/100517965.html

武漢戰疫50天(四):曙光

https://www.yicai.com/news/100518193.html

武漢戰疫50天(五):疾控之問

https://www.yicai.com/news/100518169.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