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中華第一神人

通過種種史料記載表明,鬼谷子確有其人,不是神仙,不是外星人,不是穿越者。但為什麼現在一提起鬼谷子,總讓人覺得他是中華第一神人呢?


鬼谷子中華第一神人

始作俑者大概是三國時期蜀國人譙周,他寫的《古史考》中說,鬼谷子是世外高人,與鬼神相交往。也可能這只是譙周的一種形容而已,說明鬼谷子博學,洞悉世間萬物。但有些人卻抓住這句話加以放大修飾。

西晉風水學者郭璞寫的《遊仙詩》和東晉人王嘉寫的神話志怪小說《拾遺記》,就將鬼谷子描述為仙風道骨的道家神人。

到了南北朝時期,鬼谷子的神人地位進一步“坐實”——道教建立神仙系統,鬼谷子被位列仙班。甚至還得到了官方認證,南朝梁元帝撰寫的《金樓子》將其列為戰國時期的神仙,陽壽有幾百歲。現在老有人說鬼谷子活了幾百歲,大概就是從梁元帝而來的。


《金樓子》中還編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說秦始皇之所以派徐福出海求長生不老藥,就是因為聽了鬼谷先生所言。這個鍋鬼谷子可不想背!

唐末五代道人杜光庭寫的《錄異記》,將鬼谷子的故事編的更加宏偉博大奇異。書中說,鬼谷子生於軒轅黃帝時代,後來隨著老子西出函谷關消失了幾百年,戰國後期回到中原開始傳道授業。主要教授什麼呢,教長生不老修仙之術。但蘇秦、張儀不想當神仙,鬼谷子才授他們縱橫之術。


這個故事分明就是在寫靈異志怪小說嘛,沒想到很多人竟然信了,還當成鬼谷子神性的證據。一個縱橫家就這樣莫名其妙成了神仙。《鬼谷子》到底是本什麼書?說鬼谷子是縱橫家其實是一種貶低。“縱橫家”——現在聽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在古代的語境中卻是“九流”貨色,說得好聽一點他們是政治活動者,說的不好聽他們就是一群事無定主、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小人,通過所謂權謀達到自己的某種政治目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看不起縱橫家的,鬼谷子寫的《鬼谷子》更是長期揹負著異端邪說的罵名而遭到封建統治的打壓。皇帝們都希望子民學習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愛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鬼谷子》揭露了人性的弱點,教你權謀套路,教你審時度勢,這是皇帝很擔心的,擔心老百姓都學了去,然後造他的反。


《鬼谷子》其內容晦澀難懂,文字雋永綿長,常常成為我們閱讀的巨大障礙,首先它就設置了一個門檻,使得我們普通人越發對這本書感到神秘。


要我說,其實《鬼谷子》並不是講什麼縱橫之術,它的最最本質是一本心理學和教人說服術的書籍。


無論你如何“縱橫”,首先是要知己知彼,要知道對方的心態是怎樣,知道對方的心裡預期是什麼,知道對方的弱點是什麼。怎麼看?倆人一見面交鋒,通過觀察他的神態舉止、身體動作、說話語氣等等來觀察。


為什麼縱橫家們在遊說別人時,總是那麼自信滿滿,甚至說出很“過分”的話?因為他們就是把握了對方的心態,我說的每句話就是要直戳你心窩子,在外人看來是口出狂言性行為比,其實他是勝算十足。


我可以這樣說,蘇秦、張儀在他那個時代,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心理學家。他一眼就能看穿人的心理活動,這樣當他在去遊說別人時就變得十分簡單了,開卷考試一般。

《鬼谷子》教你成為心理學家後,再教你如何說服別人。只要在揣測到對方內心世界後,才能“對症下藥”施展說服指數,這本身就是一種套路。


對於那些心理閉塞,不易窺見其內心深處的情況,《鬼谷子》主張“釣語”,也就是說引誘對方在不經意間說出心裡話,這也是一種套路,往往比“抗拒從嚴”效果更好。


《鬼谷子》還認為,說服之術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同樣一套說辭,如果時機不對,可能就會適得其反。所以要知道什麼是好的時機,並且把握住。然後說服也要適度,落點剛剛好。因為《鬼谷子》的說服術主要針對人群是統治者,時機不對、落點不適度可能會遭來殺身之禍。


《鬼谷子》的說服術對說服者本身也有要求。說服者要重視自身的修養,並且不失時機為自己揚聲,主要才能提高人們對自己的信任評價。你想想這個道理,一個道德高尚的名人所說的話,是不是更能使人信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