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擔當與使命

他的名,是風範。他的影響,形成帶動的力量,營造和諧,帶來秩序。他的每一個倡議、每一次大聲疾呼,都推動了文明的進程。


他對社會的一言一行,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反響。他仁愛為懷,但在捍衛正義時,也表現為鐵面無私。非典之後,服務於社會更成為他自覺自願的行為。這樣的事情,每天每時,都在發生。


有一位李先生,是國家機關幹部,老家在廣東順德。2003年非典期間,他回老家探親。他的一位朋友對他說起非典:“羅紅黴素被搶購光了,藥廠都生產不出來了,當衣原體治哪,搞錯啦!要出大問題哦,說不定要鬧成國際災難。”那時,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己經出現非典患者死亡病例。


且不論用羅紅黴素治療非典是錯誤的,單說羅紅黴素價格的混亂狀況,就令鍾南山光火。


鍾南山以羅紅黴素為依據“炮轟”當時的國家藥監局。媒體報道如火如荼,是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在實行藥品招標採購之前,抗生素羅紅黴素曾經是發生在病人和醫院之間的一場鬧劇。


抗擊非典戰役之後的幾年間,羅紅黴素的市場表現更加活躍。品種有30多個,價格從2元錢到30元錢不等。同樣一種藥,換一個牌子又可以去賺錢,而且是賺更多的錢。羅紅黴素一藥多名,廠家巧立名目。


在全國政協分組會上,鍾南山鏗鏘有力地發言時,國家藥監局局長就坐在他的旁邊。


但是,這擋不住鍾南山的義憤填膺:中國光一個羅紅黴素,就如此混亂無序,藥品的質量怎麼可能保證?國家藥監局一年批1萬多種“新”藥,造成藥品的價格增加。藥品換一個名字,價格就可以增加很多。同一個藥,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相關材料往發改委、物價局那裡一報,價格就這樣加上去了。


然而藥品招標,並沒有給混亂的藥品市場帶來規範的秩序。不僅如此,反而出現了另外一個傾向。本來,招標是為了尋找出一些質量更高、價格更合理的藥。結果,招標唯一的標準是,只要廉價就好,越便宜越好。所以,就走歪了藥品招標這條路。


鍾南山痛心地說,我們很多真正的民族企業、很優秀的企業,它們的成本是降不下來的,而那些投機鑽營、亂七八糟的企業就鑽了空子。招標招上來的藥很多是不合格的,真正的好藥通過招標卻招不上來,因此打擊了民族藥業。這樣,一些很好的藥物要從國外進口,但是其高昂的價格又加重了中國老百姓的負擔。


另一方面,招標委員會的專家中有很多根本不是專家。他們既不懂藥,也沒有臨床經驗。


鍾南山的擔當與使命

威望與使命


2009年5月,有一件令鍾南山非常欣慰的事:衛生部和環保部聯合制定了一個標準:把灰霾天納入大氣汙染的範疇。這是他一直大力呼籲的,終於有了結果!


近幾年來,環境保護部門通報空氣的情況時總是說,汙染源越來越少,空氣質量改善了。但是,老百姓感受不到,因為頭上的天總是灰濛濛的。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呢?


以前對空氣質量的衡量標準,是以對降塵——PPM的測定,包括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測定來評定的。而灰霾的成分就不一樣了,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還有臭氧。這些物質遇到紫外線,就形成微小的顆粒並生成臭氧。現在證明,人吸入後就會造成對健康的危害,可以前是不把這個看成汙染的。時代在變化,中國的大氣汙染已經從煤煙型轉變為汽車尾氣型。廣州從2001年至今,一年365天裡,至少有110天是灰霾天。灰霾是汙染,老百姓覺得特別糟糕。


2008年,在北京召開奧運會之前,世界變態反應學會主席布什基教授,邀請鍾南山發表一篇文章,闡述一下中國的空氣質量問題。當時,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一些國家的運動員包括領隊,對中國的空氣質量表示不滿。鍾南山想通過事實證明,中國的空氣質量是符合奧運會標準的。當時,他在工作非常忙碌的情況下,通過秘書向北京奧組委詢問相關的數據,並且親自向曾經採訪過他的記者徵詢有重要價值的資料。


“我們通過很多調查,翻閱了大量資料,從正面做了很多努力,降塵、氫氧化物得到了很多改善,但是灰霾、臭氧還是不合格。”鍾南山的努力,幫助北京奧組委下大力氣,投入對北京空氣汙染的治理。


儘管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北京的天氣仍然是灰濛濛的……


"40歲以上的廣州人,肺都是黑的。”這話是鍾南山說的。


關於這一點,除了臨床的經驗,他還問了很多外科醫生。後來有人質疑,其實不用質疑,外科醫生打開的病人的胸腔,特別是那些有肺部疾病的病人,肺是黑的,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


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空氣汙染情況還是比較嚴重,所以應該大聲呼籲,治理我們的生活環境。


2008年,鍾南山呼籲大、中、小學生每天進行鍛鍊;因為他得知,青少年的體質全面下降。


2008年10月26口,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這是鍾南山參與大力呼籲的結果。


他當時看到教育部的一個資料顯示,2004年、2005年,學生的平均身高,男女都有增加,但是身體素質比以前差多了。什麼叫身體素質呢?它指速度、力量、靈敏度、耐力。這幾樣,男女學生都不行,最突出的是肺活量。比如說,肺活量原來規定是3000毫升,現在可能只有2700毫升。這是教育部的統計。鍾南山看了這個資料,就感覺到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下降問題太嚴重了。他為此憂心忡忡。


教育部的調查還顯示,在過去20年內,雖然中國青少年的身高有了普遍增長,但耐力、力量、速度和靈敏度等指標全面下降,其中,下降特別多的是耐力和力量。


慢跑是鍛鍊青少年心肺功能、增強耐力、提高肺活量的最佳方法之一,其效果是其他活動難以比擬的。


慢跑和快步走,是鍾南山經常鍛鍊的基本項目。體育首先教人不服輸、具備力爭上游的精神,教人重視協作、培養團隊精神,教人講求高效率。


在鍾南山家中,文件、資料佔據了大量空間,可謂緊張,讓他的夫人李少芬也無可奈何。但是,他安排了一個小房間來鍛鍊:跑步機、拉力器、啞鈴一應俱全,牆壁上還安裝了可以做引體向上的單槓。這也是他們一家人共同的快樂空間。


在鍾南山看來,所謂場地受限制等都是逃避體育鍛煉的藉口。“跑步最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了,隨時隨地,在教室周圍、小區裡等都可以進行。”他經常在家中的跑步機上跑,有時也在辦公室原地跑。


學生能否進行和堅持長跑,在於教育的引導。每逢說到這一問題,鍾南山就不禁神情肅然。目前,我們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是分數,是考試成績,與體質無關。表面上說與體育有關,其實不過是走過場的應試教育而已。應試教育之下的體育好,不等於體質好,這實在是反諷。


只有體質好,提早打基礎,才能適應未來社會更多的挑戰。鍾南山總是語重心長地說:“有些身體不好的人,年輕時根本沒有什麼感覺,到三四十歲時才慢慢暴露出來。”


50多年前的1958年,北京醫學院的口號是,培養“紅、專、健”的學生。“紅”,就是思想好;“專”,就是學習成績好;“健”,就是健康。當時學校提出來“紅、專、健”,目的是號召學生們為祖國健康服務50年。


到2010年,1960年大學畢業的鐘南山,為祖國健康服務已滿整整50個年頭!他真正實現了這個目標,始終為祖國健康地工作和服務著。


對比之下,多少醫生早已退休養老,更有不少醫生被疾病困擾。究其原因,在於一生的“健康儲蓄”太少,就是這麼簡單。“當時還沒有那麼高的認識,後來才提高了認識。”鍾南山說,以前,他搞競技體育,競技體育和日常鍛鍊不太一樣。此後,他慢慢不參加比賽、不從事競技體育項目了,但還是喜歡參加體育運動。


因為鍾南山覺得,運動對他來說,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思維清晰,非常有用。後來,他就將體育運動變成了一個習慣,並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視鍛鍊如同吃飯一樣重要。


吃飯是給身體增加營養,但很多人認識不到,鍛鍊也同樣如此。大腦有了氧氣,人才不容易昏昏欲睡。不僅如此,人身體的內臟、血液和骨骼都需要氧氣。


體育運動是相對於腦力活動來說的。身體的主要組織是肌肉,除了水分以外,其比例佔全部器官的80%。肌肉如果不鍛鍊,人的代謝水平就不可能提高。


黨的純潔性、國家的興旺和發展、大事小事,都會牽動鍾南山的神經。其原因,是出於:愛。


“我說的話、做的事,別人高不高興,會不會得罪誰,我在乎得很少。”他也說到腐敗的問題:我們沒有一個相應的監督體制。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新大樓的樓頂是一個直升機的停機坪。


從白雲機場送來的危重病人以及由直升機送來的病人,可以立即得到搶救。“這個也算是我幹了一輩子,了卻的一個願望。”這是鍾南山這位精力過人、遲遲不老的老人穿越50多年的奮鬥史,說出的一句話。


聽不見喧鬧,也聽不見風聲、雨聲,一切顯得那麼安寧。


珠江的夜遊船上,女導遊用手指著屹立在江邊的這座新樓說:“你們知道嗎?抗擊非典的鐘南山院士,已經搬到這座新大樓了!他辦公、給人治病都在這裡。他還在為我們抗擊甲型流感H1N1。”


鍾南山對呼研所傾注了30多年的心血。廣州醫學院,現在的名稱為廣州醫科大學,他曾經擔任過院長;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他曾經是院長。如今,桃李滿天下的他、依然在培養著研究生,培育著一批又一批“南山班”的學生。


廣州醫科大學的北門位於廣州人民北路,在門口就可以看見院內右側近在咫尺的圖書館。這是一座簡樸的平臺和閱覽室相連的建築,坐西面東。整座建築,兩邊為閱覽室,一層和二層的中間部分是軒敞的陽臺。


一層,正中央為老校長的雕像。


二層,是鍾南山的雕像。


這尊傳神的鐘南山雕塑,眼神堅定、無畏,令人信賴。黑黝黝的金屬質感,可以表達力量。雕塑上,眼睛的輪廓之處,折射著陽光,酷似那人們熟悉的、澄澈的目光——陽臺之外,是一個晴朗朗的天空。


鍾南山的嘴角傳達著內心的堅毅。面對困難,他無聲的雙唇只體現堅韌不拔;面對危難,他會開口大聲疾呼;面對病人,他用微笑溫暖人心;面對黨、面對國家,他無聲的話語表達不盡的是忠誠。


“我成古人了。他們搞了這個雕像,原來說要放在醫院的新大樓。”鍾南山笑呵呵的,“我說我不同意,我還在工作,每天走來走去看著這雕像幹什麼呢?後來,他們同意了,放在廣州醫科大學的圖書館,作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


我們這個國家是充滿希望的。我們這個民族是經歷了幾千年滄桑的,特點是有很強的韌性,外國列強的殖民主義統治都沒有把它搞垮。“文化大革命”完全是真假不分、黑白顛倒,也沒能把中華民族分裂。鍾南山這樣說。


我們這個民族有劣根性,但中國人還是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很多華僑家屬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但是他們對祖國的感情是血濃於水,所以,中華民族是不會垮的。鍾南山曾歷經多少磨難!卻是如此的九死一生也不改初衷。


鍾南山的擔當與使命

全家福


雨後的陽光,在樓下樹冠那密匝匝的葉子上閃爍著,像一隻只金蝴蝶。柔韌的清風吹拂而來,花草樹木沙沙地回應,充滿著朝氣和活力。


街上,廣州的市民,步履匆忙、神態安詳。隨處可見相互攙扶、形影不離的老夫老妻……


頭頂的天空上,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的飛機在出徵。那是蒼鷹,凌空翱翔。


鍾南山的擔當與使命

來源 |《鍾南山傳》

鍾南山的擔當與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