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特殊時期,請對快遞員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編者按:快遞已全面復工十餘天,為啥我買的東西還沒到?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很快,快遞走得很慢。“數日曆,盼快遞”成了很多小夥伴蝸居生活的真實寫照。2月10日,在國家郵政局宣佈主要快遞公司全面復工之後,頭髮都“盼白了”的網友們喜極而泣,紛紛表示已備好精緻妝容,準備迎接“失散”多天的快遞。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週過去了,很多小夥伴發現:自己的快遞依舊“沒到”。是快遞企業偷懶不負責任?還是另有難處?大象新聞記者到多家快遞公司進行了深入調查。

大象新聞記者 李晨昊

我的快遞去哪了③ | 記者手記:特殊時期,請對快遞員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2月10日,國家郵政局發佈消息稱,包括三通一達在內的13家寄遞企業已自當日起全面恢復,一時間各大快遞企業迅速響應政策全面復工。但截至目前來看,即使政策已經施行了十幾天,鄭州快遞行業人員復工率仍然不高。

如果說防疫期間複雜的物流環節進度緩慢,那人手短缺和小區封閉管理更是造成了快遞配送雪上加霜。經過對鄭州幾個小區實際觀察,記者發現,很多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不允許快遞員進入,更不能投遞到快遞櫃和快遞驛站。儘管快遞加盟商和站點都普遍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但快遞依然“難進家門”。

我的快遞去哪了③ | 記者手記:特殊時期,請對快遞員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對於廣大的市民來說,讓快遞進小區,無疑是提高投遞效率最現實、也最為力所能及的辦法。幾乎所有的快遞自提箱都建在小區內,若快遞能進來,小哥們不用在風中苦苦等待,雙方不必接觸就能完成交接。而把快遞阻擋在小區門外的做法,空耗了人力和時間,使“最後一公里”的投遞,難上加難。

我的快遞去哪了③ | 記者手記:特殊時期,請對快遞員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目前,鄭州大部分小區都是暫時禁止快遞進入小區,初衷是降低感染風險。雖說在小區外設置快遞接收點,由居民自行取走,或許能最大限度將病毒擋在門外。

但換角度來講,快遞無法進入小區,既給快遞投遞效率帶來嚴重困擾,也給小區防疫安全帶來新的隱患。由於送取快遞的時間集中,不同公司的快遞人員、取件居民排隊聚集,反而增加了疫情傳染的風險。

申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在與記者溝通時表示,每一個行業都不容易,都需要大家的諒解。快遞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復工難,特殊時期快遞配送更需要公眾的體諒,保持電話暢通就是對快遞員最大的尊重。他也呼籲社會各界,雖然快遞較多,但快遞小哥從未退縮。他們克服困難,穿梭在街頭巷尾,希望大家在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後,儘快將快件取走,儘可能不讓快遞小哥在風中等待太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