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伍連德做了什麼?

用戶2406066723177


我來解答吧,正好我前幾天也在我的頭條上發過這個事件的文章。伍連德當時是帶領風雨飄搖的晚清成功抗擊了爆發在東北地區的肺鼠疫。


那麼他在疫情期間做了哪些事情呢,且待我一一列與諸君:


一,查找病因


伍連德當時在清朝是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之職,也就是袁世凱新軍的陸軍醫學校副校長,名聲並不大。不過他此前在英、法、德留學進修期間是有研究細菌學、瘧疾等相關科學的。

他到東北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哈爾濱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查訪。幾天後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違抗清朝的禁令,對一名剛死去的病人進行了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例人體解剖,並在患者體內找到了鼠疫桿菌。

當時東北主要的外來勢力有兩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俄國。疫情爆發以後,日本派出的調查員堅持他的老師,也就是鼠疫桿菌的發現者的觀點,認為鼠疫只能通過老鼠傳播,但是他解剖了幾百只老鼠也沒有發現鼠疫桿菌。

伍連德在傅家甸查訪的時候發現,哈爾濱的冬天很冷,並不會有老鼠大規模活動。而且當地門窗封閉,空氣不流通,室內一人染病很快就感染了所有人。經過解剖死者分離來的鼠疫桿菌,伍連德推斷這是一種新型鼠疫,依靠呼吸傳播,跟老鼠沒關第。也就是說,滅鼠並不能控制疫情,防疫的重點應該是阻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隔離和保護是主要措施。

這個觀點與當時的主流觀點是不相符合的,很多人不相信他,結果當來東北支援卻也不信肺鼠疫理論的梅斯尼醫生被感染、去世以後,大家才相信伍連德的觀點,並且開始積極配合。



二,分區隔離。


伍連德將傅家甸分成四個區,每個區裡的居民只能在本區活動,並且派有軍隊管制。每個區每天都會進行檢查,發現病例立即上報,並病人及其有接觸史的人進行隔離。

後來其他疫區也仿照傅家甸的模式進行分區隔離。


三,伍氏口罩。


為了防止飛沫傳染,伍連德設計了一種極其簡單的雙層紗布囊口罩,即用兩層紗布,內置一塊吸水藥棉,戴上它就可以有效隔離病菌。他調動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口罩分發給疫區的人佩戴。


四,隔絕交通。


當時的東北有大量的闖關東的人,春節即將到來,這些人回到關內必定會將疫情帶回關內,這將威脅到整個國家的安全。於是伍連德請示清政府將中國控制的鐵路逐步關閉,在中國的交涉下,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俄國控制的東清鐵路也陸續關閉了。


五,焚燒疫屍。


東北疫情爆發以後,大量的死者屍體得不到及時處理,暴露在荒野的雪地上,成為新的傳染源。伍連德見此頂著中國傳統倫理的阻力,請示政府將這些屍體分批焚燒了。後來俄國也效仿將自己境內的疫屍也焚燒處理了。


總之,如果沒有伍連德的正確領導,當時的那場肺鼠疫會給中國造成無法想象的災難。

這篇回答是我純手打的,把我之前發的那篇文章簡化了一下,如果你想要了解更為具體的細節,可以查閱我前幾天發的那篇文章:一百年前的中國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無涯煙水迷尋


1911年伍連德可謂是對中國最大貢獻的一年,

1910年11月9日,哈爾濱爆發大鼠疫,每讀這段歷史,都讓人觸目驚心。哈爾濱大鼠疫,最後能取得防治成功,就是得益於一個馬來西亞的華僑,這個人就是伍連德,被稱為(國士)。

當時伍連德到哈爾濱防治鼠疫時,他採取隔離,消毒,防護等措施,使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可是到了1911年1月底,伍連德經過調查後,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些染疫而亡的屍體如何處置?總不能扔在一處不管。

清朝設在當地官府,最初還為死者提供棺材安葬,後來由於疫情嚴重,死亡人數迅速增加,官府的人也沒時間收集安葬,有了屍體就直接堆放到墳場。

此時正值哈爾濱冬季寒冷,而且地面冰凍三尺,想要挖坑埋葬根本不可能。即使挖淺坑都很困難,於是伍連德決定用火葬方式處理這些染疫的屍體。

伍連德認為,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染疫的屍體,哈爾濱郊外的這處墳場就會成為一個鼠疫桿菌的大冰櫃。如果屍體被老鼠或者其他動物接觸,這些動物就會再次傳染給城裡人,那麼哈爾濱前期防治工作就將前功盡棄。

伍連德認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全部火葬。這就是伍連德在防治鼠疫最後階段,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想到最好的處理方法。

1911年1月31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春節。伍連德建議防疫部門號召廣大民眾燃放鞭炮,因為鞭炮中的硫磺有消毒功效。

在伍連德有效防治下,從1911年1月31日開始,哈爾濱傅家甸地區死亡人數開始下降,此後每天都在減少。直到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數是零報告,此後多日是零,於是防疫部門宣佈解除傅家甸地區隔離。

伍連德在哈爾濱防治鼠疫成功後,他又去長春,瀋陽進行防治,到1911年4月底,東三省的鼠疫全部消滅。專家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鼠疫,並且取得巨大成功。

伍連德1911年為中國戰勝鼠疫立下大功,值得我們所有人記住的英雄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年僅 31 歲的伍連德帶著自己的一個助手以及簡單的醫學儀器,他和助手兩個人迎著洶湧的逃難人潮,向東北出發。1910 年 12 月 24 日(聖誕節)到達哈爾濱,眼前是一座已經被鼠疫統治的死城。鼠疫可以肆虐多久?伍連德兩個人,如入冰凍一樣的深淵。

但是,他和助手這一次在哈爾濱,僅用 67 天,就將鼠疫扼殺。

這正是:

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經濟殺手659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祖籍廣東臺山。20世紀初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35年因其在肺鼠疫傳播方面的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他是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

伍連德1899年赴英國學醫,研究傳染病和細菌學。1903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回馬來亞開診所。1907年,清朝政府聘請他為北洋陸軍醫學堂副監督。1910年到哈爾濱對抗導致6萬人死亡的中國東北大鼠疫,在三個月內控制住了病情,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有11個國家醫學專家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並當選為主席。在他的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1913年和1919年他又兩次在東北抵抗鼠疫和霍亂1960年1月21日,中國防疫事業先驅伍連德逝世。1960年1月21日,中國防疫事業先驅伍連德逝世。



LHC否極泰來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東北大流行。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龍江兩省死亡達39679人,佔當時兩省人口的1.7%,哈爾濱一帶尤為嚴重。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挾。迫於形勢,經外務部施肇基推薦,清政府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一個鼠疫研究所,並出任所長。當時他年僅31歲,但熟諳細菌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堪當重任。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調查研究,追索流行經路,並採取了加強鐵路檢疫、控制交通、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屍體、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伍連德以其豐富的學識,嚴格按科學辦事的精神與卓越的組織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賴和國際醫學界的讚賞。在當時疫情嚴重的局勢下,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伍連德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的權威。


張珂182


1911年伍連德作為一個年輕人,首先在前人對鼠疫的研究基礎上,採取了隔離措施,並封閉車站道路等設施,組織現代化防疫站和防疫隊,對疫區進行消毒隔離等措施,並大膽組織焚燒屍體,在那個年代焚屍是死罪!

還進行屍體解剖發現了人傳人的鼠疫桿菌,確認東北流行的是肺鼠疫,與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鼠疫和1894年廣東腺鼠疫都有所不同。

他的防疫措施一直延續到今天。有效的遏制了鼠疫病毒的傳播,也有效地控制了死亡人數。更重要的是從那時起東北地區開始了現代衛生醫療系統的發展。


過一天少一天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中國廣東臺山,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189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成為繼林文慶之後第二位獲女皇獎學金的華人,旋赴劍橋大學學習,是首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1905年,伍連德與“纖細、柔弱,異常美麗且有著文學天才的”黃淑瓊結婚,與林文慶、吳蔚然成為連襟。黃淑瓊是中國首位在西方出版英文書籍的中國女士,她倡導和支持伍連德回中國建功立業,1907年,伍連德應清政府特別聘請,出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校長職。

由於伍連德採取了一系列正確措施,到1911年2月,鼠疫逐步得到了控制。3月1日,哈爾濱第一次出現零死亡報告。此後,再也沒有收到人員感染鼠疫的報告。伍連德成功地撲滅了東北鼠疫。

可以說伍連德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洛示申


1911年伍連徳做了什麼?

先來說說伍連徳是誰?

伍連徳 ,祖籍是廣東人,18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醫學博士,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的創始人,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

1910年12月我國的東北爆發了鼠疫,清政府認命伍連徳為東三省的總防鼠疫醫官,到哈爾濱進行防治。

伍連德指揮撲滅了1910年在東北爆發的鼠疫,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例以科學防疫專家實踐與政府行為相結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疫。他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設計“伍氏口罩”,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之後,伍連德又分別組織撲滅了1919年、 1920年、1926年、1932年在東北、 上海等地爆發的肺鼠疫和霍亂。


佳伊媽媽講歷史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人,是一個醫學博士。1911年東北發生了非常嚴重流行性的鼠疫,因為東北很多人吃旱獺,也就是野味。而伍連德指揮撲滅了這一次東北鼠疫。他為了東北人民的健康發明了伍式口罩。然後東北人民戴上這種口罩,很有效的阻止鼠疫的繼續傳播。伍連德,可以說國士無雙,要是沒有他在1910年對東北鼠疫防控的貢獻,有可能這個鼠疫會東北帶來很大的打擊。當然五年的在做疫情防控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因為伍連德非常嚴格地防控,加上很多官員們的配合與監督,東北鼠疫很快就被撲滅了。因此伍連德也被清朝政府授予了功德勳章。在這種非常嚴重的災難面前,總是會有這樣一些人,勇往直前的站出來,向他們致敬!



軒哥Stomach


伍連德,祖籍廣東,18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從小成績優異,先後留學於英、德、法等國。1910年我國東北很多人發高燒、打寒戰、胸悶、咳嗽、出血,沒多久便窒息死亡。疫情所到之處,棺材綿延數里。12月,伍連德被緊急派往東北處理疫情。經分析,他判定是“肺鼠疫。”首先他設計了“伍氏口罩,”限制了飛沫傳播。接著採取隔離措施,並嚴格消毒。經朝廷同意,實施火化。採取一系列措施之後,疫情得到控制。經此一役,我國的衛生系統逐步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