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也欺軟怕硬,是真的嗎?死亡病例最多的是哪幾類患者?

高考志願報考


新冠肺炎並非欺軟怕硬,而且,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很多身強力壯的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後,更容易出現劇烈的免疫反應,發生炎症風暴,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其實,免疫力良好的年輕人,感染此病毒,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結局,要麼短期自愈,要麼病情很重。
從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特點來講,該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沒有特定人群感染的特點。從目前收治的患者來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危重病例比例較低,總體病死率在3%左右。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再就是上文提到的身強力壯但恰好感染嚴重的人,此種情況常發生在青壯年人群中。


近期,全國各地區疫情已經有所緩和,每日新增確診患者總數呈持續下降趨勢,雖然鍾南山院士告誡大家,疫情拐點尚未出現,但這已經是振奮人心的變化了。


同時,近期有個別地區出現小規模疫情爆發,比如山東濟寧監獄疫情爆發事件。其實,病毒的傳染性沒有降低,疫情的初步控制,是全民抗疫的成果。3月份將進入攻堅期,防控壓力依然很大,不可放鬆警惕!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重症行者阿鋒


新冠肺炎不僅僅是一個欺軟怕硬的病毒,還是一個愛耍流氓,喜歡用兵法的病毒,除了傳染力強,傳染方式眾多,破壞力也更大,但是對於身體素質價高,免疫較高的人,它還是有懼怕之心的,打不過呀,也有數據表明,有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後,不僅沒有症狀,還能夠在不用任何藥物輔助治療的情況下,自愈了,但是有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後,不僅症狀明顯,還有可能發生危重的情況,以及還會出現治癒後居家隔離後,再複檢的時候又被感染的情況。

所以新冠病毒狡猾之處就在於,裝傻充愣,耍賴皮,還會死灰復燃,這也是新冠病毒控制的艱難的原因,雖然現在全國已經控制的情況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這個成果主要來源於隔離,這是避免傳染最好的方式。而對於死亡病例來說,危險最大的基本上都是有基礎性的疾病的人,因為這類人的集體免疫力本身就較差,而在治療的過程中,會用到藥物,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因此也就是最危險的。


而在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當中,老年人佔比會比較大,加上老年人的免疫力也稍差,所以是比較危險的,其實一線的醫護人員也算是高危的人群,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是超負荷運轉,人在高度緊張和疲勞的時候也是影響機體免疫力的,所以除了我們要注意家人以及自己的防護,希望一線人員也能好好的保護自己。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是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在疫情期間,確實是稍微緊張一點好,因為你會緊張,那才會重視,但是太過緊張、害怕、胡思亂想就容易引起心理問題了,如焦慮、煩躁、恐懼等等。說到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其實也是一個討論的熱點,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①事實證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普遍易感染的現象,在初期是發現合併基礎疾病的易感,但是隨著疫情的進展以及對疫情深入的瞭解,發現新冠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注意了,最關鍵還是在於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



②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很強,也可能患病。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在被感染後更容易轉為重症患者,不容易康復,相信前段時間寧波某男子買菜15秒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還有印象吧,後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這其實和所接觸新冠病毒毒株數、病毒毒力有關,如果毒性強,毒株數量多,那接觸2-3秒都有可能感染。


關於發病人群的臨床數據調查分析

①說白了,我們要想了解它具體感染得哪些人群,是吸菸的多還是不吸菸的多,年齡大的多還是年齡小的多,基礎疾病的多還是沒有基礎疾病的多,都有賴於大量的臨床調研。其中最大量的臨床樣本分析是來自鍾南山院士2月6日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佈約1100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

②隨後在2月11日,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國國家疾控中心領銜,在醫學預印本雜誌medRxiv上再次發佈臨床回顧性研究,此次研究分析截止到1月26日,包含來自30個省共8866例患者(包含4021例實驗室確診病例和4845例疑似病例),其中確診病例有約41%來自武漢市。此次研究預估新冠肺炎基本傳染數R0約為3.77,潛伏期約為4.8天,病死率約為3.06%



③基於以上的這兩大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從年齡分佈來看,確診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於女性患者。超過7成分佈在30-65歲,其中56歲患者最多。50歲以上發病率最高,20歲以下發病率最低。疑似患者中情況類似;從肺炎症狀來看,確診患者中,25.5%被診斷為重症肺炎,69.9%為輕症肺炎,約4.5%無肺炎症狀。且重症肺炎在40-70歲患者和男性患者中比例較高。疑似患者中情況類似。重症肺炎患者從出現症狀到住院的中位時間為8(4-12)天,輕症肺炎患者為4(2-7)天,無肺炎症狀患者為3(1-5)天。如下:

※根據病例類型和基線特徵分層,新冠肺炎患者的預估病死率▼▼▼

※確診病例中,不同報告率設置下的R0值▼▼▼


如果某個人不幸被確診,如何確定他治癒成功的概率多少,哪些人容易痊癒,哪些人群死亡率高?

①其實這一點我覺得要求有點高了,為什麼?因為新冠病毒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腦外科收了一個急性硬膜下血腫的病人,需要急診開顱手術治療,術前醫生和家人進行術前談話,這時家屬問,醫生,聽說腦子動手術很危險,你有多少概率能手術成功?或者有多少把握手術後恢復的很好?說白了,沒有答案,這不是概率的問題,疾病能否治癒成功和疾病本身才有關係。


②言歸正傳,如果一個人感染新冠肺炎後能否治癒成功沒有概率可講,因為“他”是一個個體,每個感染的人情況都各不一樣(感染時間、個人體質、感染時病毒毒力、毒株數等),醫生治病可不是半仙能掐會算,就像有報道年輕醫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一樣,這是他們接觸的病人所有都是隔離病房裡面的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這首先就是一個高危環境,能說年輕就不容易感染,年齡大更容易感染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主要還是和接觸的病毒數、毒力、暴露時間、所處環境等有關係。


③關於哪些人容易治癒,哪些人群死亡率高這個疑問,以上的臨床樣本分析其實已經給出答案,男性、年齡≥60歲、基線診斷重症肺炎、延遲診斷患者,預後較差,其病死率明顯升高。從當時列入調查的病例中來看,預估病死率最高的是老年男性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達到9.47%

綜合總結

以上我所列舉出來的死亡人群、病死率百分比等都是根據當時所納入臨床樣本分析的病例來推算的,它不能替代整體,它只是局部的反映,如果在接下來再納入更多的樣本分析、回顧性研究可能還會更精準、更客觀。我們認識這個疾病,其實就是在疫情的不斷進行中逐步熟悉、瞭解,作為普通人,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積極做好個人防護,保護好自己。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會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內容為主,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先來看看全國的疫情形勢: 目前已經有77027人確診為新冠肺炎,5365人為疑似病例,治癒人數達到22724,但也有2444人因此而去世。前段時間多篇頂級國際文獻報道指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其實是不高的,也就是2-3%左右。從上面的數據我們也可以大致看出死亡人數比例確實還不算高。但是,大家肯定會好奇,為什麼有的患者可以在方艙裡跳廣場舞,而有的患者卻只能上呼吸機躺在重症監護室裡和死神搏鬥,甚至離我們遠去?

難道新冠肺炎真的是欺軟怕硬?新冠肺炎死亡最多的病人是哪些?

一,新冠病毒並不欺軟怕硬!從全國患者的年齡分佈來看,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抵抗性,只要滿足傳播條件均可以感染。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新冠病毒既可以感染嬰幼兒也可以感染八九十歲的老人!當然,年輕力壯的男青年也逃不過它的魔掌。雖然新冠病毒有人群易感者,但是這不代表人人都會感染。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一點,新冠病毒肺炎是傳染病,作為個體來講我們能做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大家知道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是新冠的主要傳播途徑,所以我們個人能做到的就是佩戴口罩,洗手,和其他人保持安全距離!我想新冠病毒並不欺軟怕硬,它是欺負防護措施弱的,害怕防護措施做的好的。


二,死亡病例最多的是哪幾類患者?

1. 通過對死亡病例的回顧性研究分析,目前認為新冠死亡的高危因素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比如患有心臟病、糖尿病、哮喘的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其實,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年紀大了,還有基礎疾病,人體機能特別是免疫能力必然要差一點。而大家知道目前治療新冠沒有特異性的藥物,人體免疫力很重要,所以上面這部分在抵抗病毒方面自然是弱一點。

2. 醫護人員是高危人群!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和病人的接觸時間最長!她們長期暴露在滿是病毒的狹窄空間裡,所以很多醫護人員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有一篇針對1099個新華確診病例的回顧性分析發現確診醫護人員佔了2.09%。14號衛健委發佈會上也透露了有1700多醫護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另外,大家也知道有一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已經離我們遠去。希望所有一線的白衣戰士們都能早點平安歸來!


骨科木匠劉醫生


新冠肺炎有人戲稱之為“流氓病毒”,我們想象一下現實生活中的流氓是不是坑蒙拐騙、欺男霸女,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就服軟?其實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也是如此!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它可以逃避我們人體免疫細胞的識別,會被誤認為是正常的組織細胞;隨後綁架、破壞細胞內蛋白組織,並且不要臉地大量繁殖,最後到處去打砸搞破壞。當人體進行積極治療後以及免疫細胞重新識別、追捕病毒後這些臭不要臉的病毒又裝可憐求饒而導致“假陰性”及出院後再次復發的情況出現。病毒這一系列的操作與流氓無異,稱之為“流氓病毒”再合適不過!


目前死亡的病例最多的是哪幾類人?

一、年邁體弱。這類病人本身年紀大,身體各個器官大不如前,一旦感染該類病毒,無疑是雪上加霜,對身體而已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二:慢性病多。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由於慢性病的原因存在,會消耗身體大部分能量,加上感染此病毒,更加是背後捅刀子一樣地打擊;

三、醫務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作為抗擊疫情的戰士,直接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這是風險最大的一類人,加上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

總的來說,病毒也是欺軟怕硬的。死亡最多的三類人是年邁體弱者、慢性疾病眾多者已經醫務工作者。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關注和點贊姚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傳遞科普知識,守護您的健康!

姚醫生


病毒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下來聊聊:1,感染者現狀?

下面是截止2020年2月21號,22:50的數據。可以看到,除了湖北外,其他確診排行前十的省份,死亡率比較低了。

新冠肺炎的本質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毒需要侵入人體細胞,然後才能進行生殖繁衍,以及對人體的危害。但人體免疫系統也不是吃素了,必然會發起反抗,最後體內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抗爭。

2,那種人嚴重?

上面說了免疫系統很重要,但是免疫系統和人體是一個整體。還有病毒感染後,可不僅僅只在呼吸系統。參照前幾天新聞報道,在糞便中測出病毒。所以病毒會隨著血液到全身的,所以有慢性病的人,或基礎疾病的人,前面在抗病毒,結果後院失火,更容易變重症。由於大多老年群體有慢性病,且免疫系統弱,所以重症,死亡病例中,老年群體比例大。

3,應該怎麼做?

對於老年群體,有基礎病,或者慢性病毒。首先管理自身原有疾病,然後就是核心的防禦了,最主要的就是防止感染,而防止感染最有效辦法,就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這幾天隨著復工,人口流動開始。但是作為老年群體,更要提高意識。要知道人口流動是積極復工,不是說可以隨便溜達了,所以更要提高警惕。哪怕概率是百萬分之一,你遇到了就是百分之百。

總的來說,甲冠肺炎主要還是輕症患者,重症患者大多數,身體本身就不好,尤其老年人。所以老年人要提高意識,不能鬆懈,直到數據徹底變0的那天。


90後聊基因


新冠肺炎也軟軟的怕硬,是真的嗎?

新型冠狀病毒對所有的人普遍易感,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中老年人,所有的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機會是一樣的,並沒有欺軟怕硬的表現。



只是老年人、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發展到重症和危重症的機會比青壯年和免疫力正常人要大得多,而且引起死亡的概率也比較大。

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否發病出現症狀和出現症狀的輕重,和很多因素有關,具體情況如下:

1、病毒侵入人體的方式,如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或者手觸摸被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而手又通過摸嘴巴或者摳鼻子通過口和鼻感染 ,不過病毒一般會選擇對自己複製一下代最切實際的傳播方式。



2、病毒侵入人體的數量的多少,病毒產生毒素的強弱,病毒是否發生變異,病毒適應人體的能力。也就意味著病毒侵入人體的數量越多,產生的毒力越強,適應人體的能力越快,越容易發病出現症狀,或者發病出現症狀越早,甚至在短時間之內發展到重症或者危重症。

3、人們的免疫力和體質,如果體質很好,免疫力正常,侵入人體的病毒數量不多,產生毒素也不是很強,則有可能不發病患者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即便發病也只有輕微的症狀。



從前面可以看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並沒有專挑軟柿子捏,所有的人均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只是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的患者或者有慢性心肺疾病等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發展到重症和危重症,甚至發生死亡。


佳園道


沒錯,新冠肺炎確實是欺軟怕硬的,其實每個感染性的疾病都是這樣的,都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力強弱和被感染者的免疫力強弱。本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人群普遍易感的病毒,對於所有的人都可以感染,上到八九十歲的老人,下到剛剛出生的嬰兒。

有的感染者自身免疫力強,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後並不會引起嚴重的病變,患者的症狀和器官損害並不嚴重,而且,很快就能將病毒清除,恢復正常狀態。

有的感染者自身免疫力弱,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後就容易引起較嚴重的病變,患者的症狀和器官損害就會比較重,而且,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清除,容易引起嚴重的病變和後遺症。

關於死亡病例的特點目前還沒有大樣本量的數據報道,但是已有的死亡病例顯示,如果患者以往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方面問題的人死亡率更高。總體來講,年輕的成人、平時體質好的人更容易痊癒。當然,這些都是針對整個人群的概率事件,對於某個人而言並非絕對。


韓一聲醫學博士


其實可以這麼說,肺炎病毒對於免疫力強的人來說,是很難感染的,而且我們也看到了,死亡率最高的那一批人,大部分都歲數比較大的人,而且尤其以老年男性為主。

最新的統計是,男性死亡比例比女性要多三倍,65歲以上的人死亡率要更高一些,因此,可以說新冠肺炎“欺軟怕硬”…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免疫力強的人感染新冠肺炎也更容易痊癒



對於年輕免疫力強的人,及時感染了,也很容易治癒,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癒來說,多數從開始到結束為5到10天,少數有超過14天的。而這個天數就和免疫力強弱有很大關係了。

免疫力強的人,抵抗力強,雖然可能會有炎症風暴,但只要治療的及時,也很容易就治癒。但是對於免疫力弱的人,或者有慢性病,三高疾病的人,肺炎病毒還是不怎麼友好的。

從免疫力和治癒率來看,新冠肺炎確實欺軟怕硬,怕的就是免疫力強身體素質好的人。

絕大多數病毒其實都是欺軟怕硬


對於病毒來說,基本所有的都是欺軟怕硬,只要免疫力強大,抵抗病毒的感染,或者在治療上都有優勢,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想辦法增加免疫力。

增加免疫力我所知道最好的辦法就是運動,運動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增加活性,而且效果非常迅速,只需要有氧運動三十分鐘,身體裡的吞噬細胞就會快速分裂增多,它主要的能力就是吞噬病毒細菌。

所以,日常我們應該多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天運動超過三十分鐘,對於病毒的預防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自從有了人類,病毒就一直糾纏著這個地球上智能最高的生物。所有的病毒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找到一個“舒適”的繁殖宿主,一直紮根下去。

病毒的目的絕不是毀滅人類,而是要把人類當成自己的孵化場,所有最強壯,最優質的個體被留下來。

這也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欺軟怕硬”的原因,一切不抗揍的,身體虛弱的個體都會被侵蝕。

鍾南山院士團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篇回顧性論文中總結髮現,重症患者多是年紀大、伴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1099名患者當中,發病年齡的中位數是47歲,這個年齡已經是接近老年。人體在40歲之後其實已經開始出現衰退。

老年人、體弱者、嬰幼兒在傳染病橫行中是最容易受到攻擊和導致病重的人群,需要特別地關注。

同樣,在對抗這場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注意自己有沒有下面的這些情況。

一、吸菸。疫情期間請戒菸,有謠言說吸菸著感染幾率低,這是沒有經過任何研究確認的。反而如果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更有可能因為肺功能不全而進展為呼吸困難、低氧。

二、熬夜。熬夜在任何時候都是對人體摧毀最大的行為,疫情期間請十二點前睡覺,睏倦時適當補充睡眠。

三、情緒激動。情緒激動是壓力大的表現,壓力來襲,免疫力也隨之下降。疫情期間,也許很多人被憋在家中,情緒到了崩潰邊緣,但是還是希望大家繼續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