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全國蔓延,形勢嚴峻下為什麼很多養豬場還在大量購買後備母豬?

天府農人劉洋


這真的是實話,經過非洲豬瘟這一輪的淘汰。大家看一看現在的養豬市場,誰在領頭呢?雛鷹已經把生豬給餓死了,大北農的老總賠的特別多,把股份都給倒出去了。這兩年養豬最賺錢的就是牧原、新希望六合、溫氏、正邦,其中牧原的工資已經開了1萬多,正邦的工資也已經高達7000+等。為什麼這些公司都在不停的購買後備母豬呢?

搶佔市場資源

既然有人倒下,就要有人站起來。就要有人不斷的吞噬他的資源,慢慢的成長,養殖大公司有一個倒下,其他的大公司就要吞食它,高薪挖人才、挖他的客戶等,這兩年這幾個大公司在向廣西、四川、江蘇、安徽等這幾個地方發展。

我們公司的去向:我就不說我是哪個公司的了,以前的時候在一個5500頭的養豬場裡面,我們養殖的是可繁母豬,後來發生非洲豬瘟全部被撲殺,今年5月份引進的生豬,我又不在那個豬場裡面了,又被調到廣西3.7萬頭母豬場,整整是這個廠面積的8倍左右。我們公司不斷的挖人才,再向西南地區擴展,3000畝以上的養殖場現在非常多。

未來大型養殖戶的天下

未來也可以這樣說,準確來說,正邦集團預測三年之內,我們國內的生豬都是盈利的狀態。其實我也比較贊成這種觀點,將來生豬必定賺錢,但是養殖戶分得的卻越來越少。

①保險拿不住:我們國內很多大型養殖場買保險比較容易,相應的理賠也比較容易。在平常的年份,一頭生豬能夠得到保險賠償非常不容易,非洲豬瘟的當下也不容易。因為很多保險不願意賣,當然了,這種情況下養殖戶不買保險。因為他將死豬流入市場,這樣賣到錢比保險還要多。

②補貼拿不住:現在養豬補貼也拿不住,人家補貼的基本上都是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有哪些散養戶能做到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而且還要符合環保的要求。

現在雖然說我們在鼓勵生豬養殖,而且環保也一改再改。但是你不得不說未來真的是大型養殖戶的天下,小型散養戶逐漸的落敗。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非洲豬瘟全國蔓延,形勢嚴峻下為什麼很多養豬場還在大量購買後備母豬?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觀點,對防控疫情充滿信心,對防疫充滿決心,對養殖業充滿希望。不能說,發生了非洲豬瘟就要停止生產生豬,不能養殖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過後,還要迅速恢復生產,恢復養豬,要生產出更多的生豬和豬肉製品,滿足市場的需要,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疫後,要恢復養豬,就得要仔豬補充豬欄,要仔豬,就必須要母豬,沒有儲備母豬,哪能恢復生產養豬,滿足市場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呢。


目前,有些規模較大的養殖戶,擁有優良的養豬設備和設施,擁有先進的養殖技術和養殖人才,同時擁有雄厚的養殖資金。他們是以養殖業為終身職業,靠養殖業興家創業,吃的是養殖業的飯,享的是養殖業的福,佔的是養殖業的光,以養殖業為榮,靠養殖業發光。他們心繫養殖業,心向養殖業,心為養殖業,一心一意從事養殖業。如何沒有他們的辛勤養殖,哪有豐富廉價的養殖業產品,哪有人民群眾美好的日常生活,又怎能提高幸福生活水平。

這些養殖戶,在疫情當前,有勇氣,有膽量購買後備母豬,不是想當然的事情,也不是一時大腦發熱,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金錢來打水漂,來燒錢譁眾取寵,博得一時的歡笑。他們籌備養豬後備力量和資本,並非出自偶然,是一種自舉的充足自信心的必然舉動,是通過深思熟慮的選擇。他們有能力,有信心,戰勝非洲豬瘟,戰勝不敢面對現實面對困難的自我意識和個人私利。他們的行動是積極向上的,是有為社會分憂解難的先進思想。

他們購買後備母豬,不用說,肯定已經做好了應對非洲豬瘟防疫的一切準備工作。從豬舍的日常消毒滅菌工作到養豬環境的整治防疫,從豬飼料的安全配製到精心飼餵和管理,從養殖的技術支撐到具體的疫情防控工作,從個別現象到整體應急處理,都作好了詳細的計劃和佈置,每項實際小事都會落實到實處。他們做到了心裡踏實,心裡有底,心有成竹。所以,在疫情當下,敢儲備後備資本,是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持和經濟實力以及超前的觀念。

所以,我非常欣賞這些在疫情當頭的特殊情況下,有實力,有勇氣,有膽量,能為養豬業積蓄後備力量而點贊!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非洲豬瘟全國蔓延,形勢嚴峻下為什麼很多養豬場還在大量購買後備母豬?對於這個問題,愚人有如下看法:

一、2019年春節後的豬價開始啟動了上漲的模式。目前生豬市場缺豬,豬週期已經啟動,市場補欄情緒高昂。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生豬存量大幅下降。根據農業農村部最近公佈的數據,目前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20左右。連同生豬下降的還有能繁母豬,目前下降的幅度同樣達到了20以上。在市場缺豬的一片利好聲中,大家補欄的積極性都比較高。

二、除了生豬價格高,目前的仔豬價格越來越高。目前市場上的仔豬價格基本上都要800元一頭,高的甚至於已經超過了1000元。這樣高的仔豬成本,累計的風險比較大,養豬場為了降低風險,因此購買後備母豬,計劃自己繁殖,以降低仔豬的成本。

三、購買後備母豬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雖然目前豬價行情不斷向好,大家都普遍預測下半年的豬價還會再創新高。就連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在近期的新聞發佈會也承認,目前的生豬存量低,按照豬週期的規律,今年四季度很可能呈現更加緊缺的局面,豬價很有可能創出2016年來的新高。但畢竟目前補欄的積極性很高,大家都在補欄,後市的風險未可預料。而目前的仔豬呈現了一豬難求的局面,價格高昂。如果賣仔豬則利潤空間大,並且見效快。因此,有部分人開始謀求繁殖仔豬賣,很可能比養殖生豬更見效益。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的觀點請點贊和關注!


華南農小白


俗話說,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非洲豬瘟在全國的蔓延,已經造成全國生豬存欄下降了20%,這還僅僅只是官方數據。而要保證生豬存欄能夠回升,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具有足夠的能繁母豬,沒有母豬,哪裡來的豬仔呢。因此,許多大型企業也是看中了這一機遇,便抓緊了能繁母豬的引進與購買,簡單的說就是,今後的競爭便是能繁母豬的競爭。

可能在許多小型養殖戶和散戶看來,當前形勢下購買母豬是非常不明智的,一旦發生非洲豬瘟,損失將會更大,但這僅僅是承擔風險能力有限的小型養殖戶而言,真正的大型企業具備了相應的技術實力和防控手段,是可以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相比成功之後的彙報,購買母豬的風險就不顯得那麼重要的。中國有句俗話叫:“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結合現在許多生豬企業的運作模式,其主要還是在於控制能繁母豬,同時結合帶動地方農民脫貧致富,企業主要在於向農戶提供豬仔,而生豬養殖由農戶分開進行養殖,這樣一來,企業實際上是控制了整個養殖行業,哪怕農戶養豬出現了非洲豬瘟疫情,但畢竟數量有限,損失可以降到最低。


Power泡兒


非洲豬瘟全國蔓延,形勢嚴峻下為什麼很多養豬場還在大量購買後備母豬?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非瘟是可怕,但還沒有到達洪水猛獸的程度,科學的餵養可以讓風險降低到最小。而如今的市場中豬肉缺口還是很大的,已經達到了上百萬噸。目前因為屠宰企業大量的拋售冷凍豬肉,因此市場中的豬肉供應不是太稀缺,因此豬肉的價格上漲並不是太明顯,而到了下半年,隨著銷量的增加,供應的缺少,價格還會繼續的上漲。

要說豬價迎來的大漲期,首先就是3月份的猛漲,從4-5元的收購價直接上漲到7.5元左右,之後的幾個月裡一直都是在這個價格範圍內波動。而到了本月,豬價再次迎來了上漲,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突破了9元大關,其他的省份也都達到了8元大關,可以說以目前的行情來看,農民養上一頭豬,可以賺取500元左右的利潤,這個行情可是非常利好的。

前天看了一個新聞,養豬場餵養了半年,賺取的利潤達到了38萬元,這可是過去都沒有過的。因此養豬場大量的購買母豬,說白了還是看中了未來的生豬市場,今後的價格還會持續的提高,破10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我國的豬肉缺口太大,而國外也在鬧豬荒,想要進口滿足國內的市場,難度有點大。

而目前養殖場就算是購買母豬,也不需要擔心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情變差問題,專家更是預測在2020年的缺口達到1000多萬噸。非瘟帶來的是高風險,在風險下卻是高利潤,因此養豬場都想要抓住機會,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我的觀點是,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首先,現在非洲豬瘟全國蔓延造成的局勢是,能繁母豬數量急劇下降,在10個月以後,能夠出欄的肥豬將非常的少,到時候物以稀為貴,生豬價格必然大漲。保守估計能到達21塊錢每公斤,以現在的盈利平衡點11塊錢每公斤來算,到時候一頭100kg的肥豬至少能賺1000元,幾乎是一倍的利潤啊。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面說過,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說豬場老闆是資本家有點過,但是說他是生意人卻是錯不了的。

其次,非洲豬瘟造成大量散戶退出生豬市場,市場上留下大量的空間,如果現在不買後備擴群佔領市場,就會有其他豬場老闆,擴群佔領市場。所以說,如果就想繼續靠養豬發財,想繼續在以後的生豬市場混下去,現在不購買後備擴群,等生豬價格漲上來了,就沒有機會擴群了,或者說那時候的擴群成本,將高出三倍不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頭條新人,需要您的關注,收藏,轉發和點贊。謝謝!





臥枝匯仰竹


非洲豬瘟形勢那麼嚴峻,為什麼還有很多豬場購進後備母豬?可能這個現象會讓很多人不解,因為現在非洲豬瘟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相關疫苗面市,這個時候別說是購進後備母豬了,就是購進大量仔豬育肥養殖也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那麼到底為什麼呢?其實有一句話用在這裡很合適,那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這個所謂的“重賞”是什麼呢?不用著急,我們接下來分析這一個問題。


市場豬肉缺口。

非洲豬瘟傳染率和患病豬死亡率極高。2018年8月,在黑龍江發現我國首例非洲豬瘟,截止2019年8月,我國生豬存欄率和能繁殖母豬存欄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了三十幾個百分點,分別是38.7%和37.4%。豬肉的供應減少,而人們的長期飲食習慣導致需求並沒有改變,供需矛盾不斷加大,市場豬肉缺口越來越大。

高利潤空間刺激

“物以稀為貴”,目前我國豬肉因為供應缺口太大,雖然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從國外進口大量豬肉,某些地區政府限價限量等,雖然有一定緩衝作用,但對於非洲豬瘟造成的豬肉缺口來說,這些都只能算是隔靴搔癢,已經到了消費者轉向禽肉蛋類消費的程度,豬肉均價都是二十幾元,生豬價格在12-15不等,部分地區如四川高達17元,這樣除去仔豬成本、人工成本、藥物成本等,一頭生豬出欄的淨利潤空間,大家都可以想象計算。且現在沒有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很有沒有技術支持的豬場難以生存,生豬存欄率和能繁母豬存欄率持續下降。這個時候,哪個豬場有生豬、能繁母豬,哪個豬場就能夠在這個時期獲得最大的利潤。而且就算疫苗上市,生豬存欄率恢復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時候,最大利潤獲得者是誰可想而知。



政策鼓勵

價格和政策的現狀變化都起因於非洲豬瘟,因為豬肉供應少,價格高,消費者一片唏噓,這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國家不僅是對於生活困難的人群給予一定的補助補貼,更是短期內製定了很多養殖業的優惠鼓勵政策。比如對大型養殖場、種豬場、禁養區異地復建的豬場給與一次性補貼,生豬養殖用地不需審批,對病死豬的補貼空間增加,現在更是增加了對於家庭養殖戶的鼓勵政策,包括用地、培訓、金融等方面,所以現在雖然有非洲豬瘟這個巨大風險,但因為這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一些規模養殖場的底氣更足,所以有很多豬場會願意在這個“風口浪尖”博弈。

技術、經濟優勢

關於養殖技術自己生物安全體系建立理論和技術這一方面,不可否認很多規模養殖場做得更好,一些散養戶或者農戶,缺乏相關的技術指導,這個時候的養殖就如同“碰運氣”,運氣好,沒出事就有收益,如果運氣不好呢?養豬的投入都收不回。而且很多規模的養殖場,在承擔經濟風險的能力這方面更強,一些散養戶、家庭養殖戶,想要擴大養殖量,幾乎是拿自己所有家當投入,一旦出問題,經濟損失的後果可能一時難以承受。


最後,我們總結來看,就是因為高價利潤的驅使,以及優惠鼓勵政策的推動,還有就是養殖場的經濟、技術底氣,所以有很多養殖場在這個時候大量購進後備母豬。個人建議,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和技術支持,最後不要貿然行事,跟風加大養殖規模這些都需要根據自身條件,斟酌行事。


三農實事分享


因為他們有做好生物安全體系,有條件和非洲豬瘟抗爭到底。

在疫苗出來前,養豬業都是處在如履薄冰的狀態,能走過這冰面去到對岸的肯定不是湊巧,在非瘟面前沒有僥倖心理。

哪怕只有很少的機會成功,都會有人願意去拼搏一下。誰成功了誰就佔領了市場。

每次新的疫情都是惡夢,但也是機遇。大型豬企現在都在搶地、搶種源、搶人才。誰保留下來了,誰就是下階段的王者。現實就是這樣的!

為廣發豬農加油!




動物好醫生


1、老母豬產仔率下降必須要淘汰了,沒有辦法因為是自繁自養,不買就會造成無豬可養,前期的投資怎麼可能收回了。

2、高風險必然就會有高利潤,豬週期到了前兩年價格低,環保又搞得嚴,在環保上面就投入了幾十萬,攤子越來越大了需要賺錢來保證豬場的運作。

3、購買後備母豬一定要找大廠家,知根知底的大廠,大廠管理嚴格國家監管的嚴,如果有問題曝光快,大廠敢往外賣豬他們自己當然瞭解豬的品質,千萬不要投便宜隨便找人買豬,如果遇到黑心的商人哪就麻煩大了。

說白了大家都在賭,要麼大富大貴要麼從頭再來。


用戶37608666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