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行註冊制,會不會引成蜂擁上市?你怎麼看?

來熱鬧一下唄


全面實行註冊制是我國上市制度的一項重要變革,對企業上市的評判機構和判斷標準發生了較大變化。

至於實行註冊制以後是否會引起蜂擁上市,我認為是可以控制的,畢竟上市公司的上市要求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另外交易所有權安排和控制上市的節奏和密度。此外,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並沒有降低。所以說,全面實行註冊制不太可能會引起蜂擁上市的情況。


羊先生的團團


說到註冊制,難免讓我聯想到了15年的熔斷機制。推行註冊制是貿然決定,還是深思熟慮呢。我覺得,註冊制的的全面實行並不會造成蜂擁上市。

為何說推行註冊制不會造成蜂擁上市,原因如下:


1、註冊制也是有門檻的

註冊制也是有門檻的,並不是所有的阿貓阿狗都能夠去上市,以現在的科創板為例,市值最少是不低於10億,而且近兩年近利潤不低於5000萬,科創板註冊制是以市值為基礎,提供多樣化的標準,不以持續盈利為唯一指標,在信息公開方面變得更加的透明,而且主要是針對高新技術行業,未來全面推行註冊制也是一樣,都是有門檻的,而且這個審核交給了市場、


2、監管力度加大

信證券法的修訂獲得通過,將在2020年3月1日實施,新的證券法在期債發行、信息披露違規、內幕交易上等都加大了監管力度和懲罰機制,這也無形的給那些蠢蠢欲動的企業敲響了警鐘,雖然說,目前的證券法可能還不是特別的完善,但是新證券法的修訂代表監管層對改革的決心,隨著註冊制的推行,我覺得證券法會更加的完善,懲罰的力度也會更加大。


3、上市也是有成本的。

上市也是有成本的,本不是真的可以空手套白狼,上市發行也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這裡也是需要資金的支持,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空頭企業未必能承受這個費用,說實話實施註冊制,是可以加快上市的節奏,但是供需超過平衡,市場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沒有真材實料的企業反而會被市場拋棄。


註冊制是A股與成熟市場接軌的重要一部,未來的投資者將會有更多 的選擇,不過註冊制的推行需要循序漸進,不能大躍進。各方為的配套都要跟隨才行、。


宋馳


現在的審批制都是出現IPO堰塞湖,如果全面實行註冊制肯定會出大塞車,也就是肯定會引起蜂擁上市,擺地攤的都可以上市上市了。

什麼是註冊制?

其實註冊制就是公開發行制度,也就是明文規定一個制度,只要達到上市條件的都是可以發起上市申請,等待相關部門審核之後就可以順利上市了。

比如說A股市場的註冊制規定,其一每年持續盈利10元;其二資產達到10萬。這是註冊制的規定,只要達到這個條件的公司都是可以通過註冊制上市。


為什麼全面實行註冊制會引起蜂擁上市呢?

現在的審批制是需要人工審核都沒用,什麼樣的公司都能上市,連網線都交不起,就幾個人的公司都能上市,可想而知,正因為這樣的公司扎堆上市,才會導致當前A股上市公司質量無法保證。

假如實現全面實行註冊制了,公司扎堆上市是絕對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公司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都是要達到註冊制的要求,這樣的話上市公司質量更加無法保證,從而讓股票的質量再度降低。

註冊制就是一個硬性的,從而對IPO上市門檻會降低,正因為上市門檻會造成更多的公司主動申請上市,這樣的話IPO堰塞湖更加嚴重,蜂擁上市的公司更加積極情。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是一家公司上市就是讓資產翻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公司一旦上市就是烏雞變鳳凰,尤其是大股東,自己公司一旦實現上市瞬間變成富翁,這個利益的誘惑誰不想呢?

類似現在的A股市場裡面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圈錢而來的,他們都是圈錢後就跑路,剩下的就是一個空殼留在市場。假如全面註冊制了,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這就是當前A股的病。

總之A股市場全面實行註冊制,對於市場IPO就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會讓更多的公司上市,會讓更多公司蜂擁上市,這一點都是毋庸置疑的。


老金財經


在新的證券法下,註冊制替代了以前的審批制,看上去上市是比較容易了,因為沒有發審委的審核。但是但是對於大股東來說是件好事嗎?還能像以前一樣搞一些小動作嗎?看看監管條例和處罰力度,那麼就知道,萬一被抓住,那未來也有可能會因為這些行為而被罰的傾家蕩產,被訴訟的褲子都剩不下來。

加大上市後的監管力度,完善處罰體系,開啟集體訴訟索賠,如果再開放做空機制。那麼上市真正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對於好的公司和誠信的大股東來說,上市可以融資,可以不斷提升公司估值,可以實現行業品牌度,最終實現股東的財富自由。但是對於壞的公司和不誠信的大股東來說,上市就意味著他們曝光在聚光燈下,一旦做壞事被發覺,那後續的悲劇你就都等著他。

這就跟讀大學一樣,到底是嚴進寬出好,寬進嚴出好?其實後者才能出現真正的人才,也給了大多數學生公平的機會。註冊制也是一樣,讓你寬寬的進來,降低了上市壁壘,但是在上市後設置了各種規範,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來去管理公司,用真正的獨立董事參與公司戰略,用監管各種處罰措施來控制公司的違規行為,用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各項措施來保障投資者權利,最後用集體訴訟的方式讓投資者得到賠償。

在註冊制體制下,上市公司行為和實控大股東就變成了聚光燈下被嚴密監管的對象。例如獐子島扇貝死亡事件,如果有新的證券法,我相信大股東和上市公司此次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是在老的體制下,監管部門也只能隔靴搔癢,中小投資者更是舉報無門。

同時採用註冊制,將對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大大降低,再也不會出現暴風集團只剩下10個人,所有業務都停止,淨資產是鉅額負數,但是仍然有10個億的市值,這種奇葩事情。當上市公司的殼不值錢的時候,自然蜂擁上市的想法也不會有了。

當然在註冊制體制下,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風險也會增加,但是如果想開了,以前監管部門包攬一切事務的時候,投資者的風險不是仍然很大嗎?也同樣時不時會遇到黑天鵝事件,也同樣會在48塊錢買入中石油。反而在註冊字體之下,一切信息都公開,投資者可以憑自己的真正投資實力,在證券市場上搏殺牟利。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全面實行註冊制並不會引起蜂擁上市。參考美國和香港,兩地現在實行的都是註冊制,實行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出現蜂擁上市的情況,而是進退有序。

註冊制雖然不需要像核准制一樣通過審核後才能上市,但仍然需要滿足很多條件,並不是申請了就能上市。公司要想上市,需要對公司的財務情況、研發能力、市場份額及前景等許多方面進行調研和披露,只有符合相關條件的公司才可以推薦上市流程,進行註冊上市。

我們都知道,公司要申請上市,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市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入場進行審計,對公司財務數據和法律事務進行披露。上市後需要定期和不定期進行信息披露和應對監管監察,也需要持續投入資金運作。對於一些規模不大的公司,上市的投入成本可能在其真正融到資金前就壓垮公司。

因此,對於想要上市的公司來說,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平衡是經營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經營者不會盲目得更風上市,而是會考慮上市對公司未來盈利和發展的影響。

另外,註冊制實行以後,由於有更多公司可以上市,上市公司就不再是稀缺資源,市場上的資金會向更有實力和利潤更高的行業和公司集中,資源會進一步優化配置,沒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會逐漸被投資者拋棄和邊緣化。既然這些公司上市後無法從資本市場取得資金進行發展,那將會有許多公司選擇退市,如果在市場上圈不到錢,維護上市的成本也是不小的。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新三板市場,很多小公司當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之後,活躍過一陣子,但後來由於實際經營不佳,沒有投資者對其進行投資,後期很多公司都撐不下去,紛紛撤牌了。所以掛牌上市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沒有交易和資金的支持,公司沒有理由選擇上市。

綜上所述,註冊制實行後,市場會逐步改善優化配置,很多公司不再會盲目選擇上市,所以我認為實行註冊制不會引起蜂擁上市。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反對註冊制,認為這會降低上市門檻,造成上市公司質量下降。但我認為,恰恰註冊制才是正常的、合理的發行制度,能夠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營造價值投資的市場氛圍。


50計劃


第四次證券法修改後已經落地,修改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全面推行實施註冊制度,並且取消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很多投資者紛紛討論註冊制的實行將會造成上市條件的放寬,原來上市條件中公司需要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改變為公司只需要具備“持續經營能力”,條件的放寬是否會造成企業蜂擁上市呢,下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註冊制的試用範圍

註冊制在科創板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探索,在科創板註冊制度的實施後,目前已經很大一部分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完成上市,上市之後讓更多投資者認識到了這類股票在交易過程中的一些風險,科創板成立之後並未對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反而今年各大指數出現了震盪上行的走勢,管理層的充分探索之後認識中國股票市場有能力逐步開放註冊制度。

雖說註冊的全面推行,並不是一次性的變革,仍舊存在很大的過渡期,目前註冊制的實施只是針對創業板,為什麼要以創業板為先鋒,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創業板上市條件本身就比主板和中小板低,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條件重要一點就是持續盈利能力在三年以上,而創業板只需持續盈利能在兩年以上,並且持續盈利的金額要求遠低於主板和中小板。所以由於本身上市條件低,大部分為小市值的公司,相比主板板塊,放開限制的幅度可控。

第二,科創板跟創業板的重疊,在創業板成立初期的目的主要是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特別科技類公司的融資難的問題,國家重點扶持行業在科技行業中,由於隨著人類科技行業的進步和科技很多行業的特殊性,並且資本市場經歷長期發展後逐步趨於成熟後,國家才考慮設立科創板,目前創業板和科創板本身重疊性過大,很多本身能夠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為了能夠上市順利而選擇科創板,即便這樣還不如直接放開創業板的上市條件,開始逐步實現註冊的發行制度。

第三,科創板的發行主要是在上海交易所,本身深交所成立之後主要是以改革創新為目的,為了兩大交易所的平衡發展需求,所以率先在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度。

通過了解國家為何在創業板率先實施註冊制後,我們可以瞭解到國家並未全面放開註冊制度,本身能夠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多了一條上市的渠道而已,是否會造成蜂擁上歲數的情況,我覺得這類情況概率較小。

是否會造成市場失血

很多投資者最為擔心的是註冊制實行會造成上市公司蜂擁而至,引起市場的大量失血效應,從而造成市場下跌的風險,我個人覺得概率較低,主要存在幾大原因:

第一,全面推行註冊制,並不是什麼公司都能上市,按照目前科創板上市的條件來看,對公司的研發投入,現金流,營業收入都存在一定要求,通過大半年時間實施的科創板的註冊制探索並未對市場失血造成很大的影響,目前上市的科創板數量仍舊可控,截止目前為止只有70多家企業在科創板完成上市。

第二,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制度並未放開,由於科創板和創業板本身定位為科技類公司,很多大型類或者傳統類公司所處行業本身很難再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上市渠道仍舊集中在主板。

第三,上市制度的放開後,需要配套完善的退市制度,這樣會減少對市場失血效應的衝擊,從去年到今天A股的退市公司逐步增加,不死鳥的神話已經破滅,今年已經有19年上市公司退市,創年內的退市新高,有著逐步完善的退市制度之後也是為註冊制度的到來創立條件。

總結:雖然註冊制的放開後,很多公司會去申請IPO的發行,但由於目前註冊制處於探索階段,管理層仍舊會選擇一些干預的手段,正如制度逐步放開而口徑缺失控制在手中,大規模公司完成上市的概率較低,大家能懂的道理國家肯定會考慮到,並且後期仍舊會出臺相關輔助政策來逐步的推行註冊制。註冊制度的實行,我們投資者需要更加註重價值投資,選擇基本面良好的個股,資金的導向效應會越來越強。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全面實行註冊制,並不會引起蜂擁上市。

美國實行的是註冊制,香港實行的是註冊制,也並沒有出現蜂擁上市的情況,而是進退有序。註冊制不代表所有公司都能上市,還需要有相關的條件,比如說你在街頭開了一家包子店,也並不能上市,需要看公司的研發能力、市場份額及前景等等因素。

再者,公司上市是需要錢的,從上市前到上市後,都需要大量的工作要作,也需要資金投入,上市後還有持續的邊際成本,還需要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披露相關數據等等,對於一些規模很小的公司,反而會被上市所累,把自己拖入死地。

如果實行註冊制,上市公司就不再是稀缺資源,那麼因為有更多公司可以上市,資金就會進行資源優化配置,要麼尋找真正有實力、能賺錢的公司,要麼尋找有核心技術、有前景的公司,這會使得那些既賺不到錢又沒有競爭力的公司被市場拋棄,被邊緣化,那麼這些公司上市後依然無法用資本市場來做大做強,最終有很多公司會主動退市。

比如新三板市場,有無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是後來又有很多撤牌了,為什麼呢?因為掛牌後,根本沒有交易,缺乏流動性的支持,最終這些公司掛牌後並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還不如退市。

當市場進入正常的優化配置狀態後,很多公司就不會盲目選擇上市了,而上市的公司也只有用優秀的業績回報投資者才能得到市場的支持,反而通過核准制,上市成為稀缺資源,使得只要能上市就如同中彩一樣大幅暴漲,大股東就可以實現增值套現,最終把股民全線套住,還會滋生權力尋租等問題。

所以,我並不認為實行註冊制會引起蜂擁上市,我和大部分股民反對註冊制、反對IPO的看法不一樣,我認為註冊制才是正常的、合理的發行制度,才能讓市場實行優勝劣汰,才能真正營造價值投資的市場氛圍。

只不過,註冊制的全面實施實施,需要配套的制度,包括退市制度的嚴格落實,以及對各類違法違規的嚴厲處罰和對中小股民的訴訟保護制度建設。所幸的是,這兩年退市公司越來越多,而且《證券法》的修訂在加強對違法行業的處罰和對股民的保護方面將有重大的進展,正在為註冊制的全面實施掃平障礙。


財經宋建文


當下實現全面的註冊制是不可行的,因為當下沒有一個完整的退市制度相扶持,就會造成市場的供需平衡。

毫無質疑的是,所有的企業都是想著快速上市的,畢竟上市可以融資,可以圈錢,可以1-2年就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讓自己獲得10倍,甚至100倍的回報。

所以,一旦全面開放了註冊制,許多企業都會以上市為目的,而不是為做好企業為標準,這就是會贊成市場的不健康,不穩定,不安全。

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退市制度加以扶持,跟進,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市場出現崩盤,所有的投資者沒有信心投資股票,屬於一堆老鼠屎還壞了一鍋粥的結局。

這樣的結果沒人願意看到,也是會損傷許多真心做企業人的心。

因此,我們看到了,在當下的A股市場是先在科創板上試點了註冊制和退市制,然後才會逐一在其他板塊上施行。

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也是一個利好股市的行為。

因為我們必須做出改變,必須完善市場,但是卻不能操之過急,那麼,從點到面的擴散,其實是一種最好的策略。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正好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證券法,明確了明年3月1日開始全面推行註冊制,將不再規定核准制,取消發審委。

推行註冊制以後,創業板的註冊制應該很快可以推行出來。

全面實行註冊制,是未來證券市場的明確方向。

我覺得前期肯定會有一波上市潮,原因如下:

所有新的政策推出都有紅利期。

看一下科創板剛開板的時候,首批上市的公司都有多火,估值都非常高。

首批上市的,審核速度快,市場認可度高,估值高,這些都是對企業非常好的。

據我所知,看著科創板上市公司眼紅的老闆已經有很多了,都已經開始著急的準備要上市了,這個示範效應對有一些規模,但按照以前的上市規則無法上市的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如果後面創業板註冊制推出,一定有很多公司會追趕這個政策紅利,搶佔先機去上市。

因為大家也害怕,後面上市公司太多了,市場理性了,可能有些條件不好的就發行不了了,或者估值不高,融不了多少錢,這些都是老闆害怕的。

上晚了會擔心發行不出去。

註冊制下的上市公司,一定會更多樣化,良莠不齊。

早期市場還沒有認知的時候,大家還抱著以前主板的想法去打新,以為穩賺。

以後註冊制不會穩賺了,破發一定越來越多,甚至根本發不出去。

註冊制和核準制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券商要做承銷了,雖然不用核准了,但推出的公司要能被市場認可,要是沒人買單,很可能是發不出去的。

很多公司其實本身條件有限,沒有那麼優質,那會擔心以後發不出去。

這樣肯定要趕早班車,趕緊去搶早班車上市。

生意不好做,每拖一年業績的不確定性會增大。

如果現在夠條件,或者勉強夠的上的公司,一般都要夠著上一上。

因為小几千萬利潤,或者還沒有盈利的公司,抗風險能力是很弱的,市場的風吹草動、宏觀環境的變化等,可能對其業績都有很大影響。

誰知道一兩年後業務會不會有很大波動呢。

其實以前很多公司挺可惜的,我就知道幾家,業務如日中天的時候老闆沒想上市,等到生意不好做了,想上市融資了,業績年年下滑,根本上不了。

所以估計現在,夠一點條件的都會去衝一衝了。

中介機構的推波助瀾

現在市場上中介機構良莠不齊,尤其很多小券商、小會計師事務所和律所,生意都不太好,所以會各種忽悠老闆去上市。

老闆也有了各種誘惑,比如:政策的利好,感覺也沒比自己好多少的同行公司都上市了等等,一定會讓很多老闆心動。

中介機構通常在這種時候會很活躍的,通常能不能上都會忽悠老闆去準備,反正前期也能收一些錢,關鍵項目太難搶,要早早拿到手上養著。

註冊制對中介機構也是紅利,能上市的公司變多了,上市速度變快了,業績就變好了,更容易賺錢。

這樣很多規模還比較小的公司也就開始準備了,這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

  • 公司儘早的規範財務、法務和內控對長期發展一定是有利的,如果合作的機構真正夠專業,對企業的幫助會非常大。
  • 很多老闆以前沒接觸過資本市場的人,這個時候突然接觸很多,有時候就會有點迷失,明明不符合條件也要硬衝,於是就走上了各種盲目擴張甚至財務造假的道路,這樣風險非常大。

所以我覺得如果全面放開註冊制,上市門檻降低了,一定會有大量企業準備去上市。

其實這也沒什麼,這是成熟資本市場必然的方向,關鍵後面法律法規要健全,對涉及欺詐和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事件要嚴厲打擊,同時要完善退市制度。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以後打新不會穩賺不賠了,需要對上市公司有更高的鑑別能力,要更具專業性,不能再盲目跟風,才能儘可能避免虧損。


歡迎關注”財經大表姐“,有趣且有深度的價值投資者!


財經大表姐


證券法修訂草案的通過一時間成為市場輿論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註冊制改革,至於引成蜂擁上市倒不是註冊制就決定了的。


首先,現階段全面實行註冊制還只是個方向

即將在2020年3月1日實行的新證券法,確實說明了不再規定核准制,取消了發審委,對有關板塊、證券品種分步實施註冊制的進程安排,留出法律空間,但是對於實際意義上的全面實行註冊制還是有過程的。


其次,上市節奏可控

此次修訂的證券法的內容確實重視註冊制,但也只是在上市條件、流程等方面做了簡化,具體實施範圍、步驟等還是有國務院決定。所以,上市的節奏還是可控的,至於蜂擁上市的情況,也是在一切可控情況下才會被允許。


再有,前車之鑑

如果沒有什麼限制,真正全面實行註冊制,引發蜂擁上市這個狀況還是存在的,比如當初的新三板。雖然性質上有區別,現在換成A股市場,能輕鬆上市那些企業更不會錯過了,但是會不會“悲劇”重演,這就是上層要考慮的了。

就現在國內所謂的全面實行註冊制而言,實則還是有條件的,所以,會不會引發蜂擁上市,這個壓根不是普通人現在擔心的。即使蜂擁上市了,也一定是有了應對方式的前提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