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的要知道,你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尊重,你認為是這樣嗎?

海雲海


首先表明我的立場,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家長是孩子成長中的引路人,家長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學會尊重他人的品德,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不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普通的人際關係,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在尊重的前提下要學會“恩威並施”。

尊重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向自己袒露心扉,家長可以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走向,更好的引導關愛孩子,把孩子成長路上的羈絆扼殺在搖籃裡面,可見尊重孩子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家長千萬不要以:“我是你老子的心態,你就該聽我的,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無數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家長壓迫抑制孩子有多厲害,孩子今後反彈就有多嚇人。

“高壓鍋政策”,虎爸狼媽式教育其實是不值得推崇的。父母一貫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管孩子的感受,最後的結果不是悲劇就萬幸了。

孩子是人,但孩子的思維不完善,容易被一些及時快樂所誘惑,沉迷遊戲,電影,玩樂......不務正業,這時家長就要拿出威嚴,關於原則性問題,家長絕對不能讓步,妥協。對於孩子的進步,關於一些事件的看法,家長要去了解,在一些可以商量的事情上,家長一定要拿出恩典,尊重支持孩子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在這種望子成龍心態下,也要看見自己的孩子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太過於苛刻,過度的愛其實也是一種傷害。


南木宸k



尊重與其他行為不大一樣,不像疊衣服、整理房間那樣能明顯地看出來。就算立的規矩中有「你要尊重他人」這項內容,孩子也並不能明白這到底是要讓他幹什麼。所以,即便要用立規矩的方式來教孩子學會尊重,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

應該以我們的尊重來贏得孩子的尊重。孩子可能沒有好好聽媽媽的話,但他卻一刻也沒有忘記怎樣去模仿媽媽。如果我們對他又吼又叫、毫無尊重之心,那麼就算我們教他尊重了,他也可能記不住,反而只記著我們是怎麼對待他的,然後也學著那個樣子對待他人。

在滿是不尊重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很明顯是學不會尊重他人的。就算我們的不尊重並不是針對孩子,但他卻會將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記下來,不管是針對誰,他學的只是我們待人的態度。因為孩子就是媽媽的鏡子,就是媽媽的複印件。

所以,要教孩子學習尊重,我們先不要那麼著急,好好看看自己,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尊重。先正己,再正孩子,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第一,弄清楚尊重孩子的真正意義。

總有媽媽覺得尊重孩子就是一種形式而已,就算不尊重,他不也一樣該學習時學習,該出成績時出成績嗎?再說孩子怎麼表現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的表現有什麼關係?

別把孩子的成長看成是他一個人的事,也別把孩子看成一個孤立的人,不管怎麼說他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從我們這裡獲得了尊重,他也會知道尊重自己,這能幫他正確認識自己,使他不至於產生自卑心理。更何況,我們尊重孩子,他也會尊重我們,這也有利於他孝心的培養。

第二,從進孩子房間敲門、不亂動他的東西做起。

要說尊重孩子,做起來並不算難,起點也很低,完全可以從「進孩子房間敲門」「不亂動他的東西」等這些小事上開始。

進孩子房間敲門,這是很多媽媽會忽略的一點。大部分媽媽都覺得,孩子的房間有什麼不能進的?又不是別人家,哪裡用得著敲門?當然用得著。孩子的房間已經是屬於他的私人空間了,若要進入,就需要敲門獲得他的認可。為了能保證全家人都做到這一點,可以在各自臥室的門上貼上這樣一張字條,寫上「進入請敲門」。我們敲孩子的門是給他做榜樣,同時也是鼓勵他在進入我們房間時敲門,這就是一種對等的尊重。

即使房門是開著的,媽媽進入前也應該敲一下門,「噹噹噹」三小聲即可,一是提醒孩子,不然我們的突然進入,可能會把正在專注學習或做事的他嚇一跳;二是表示進門需要徵得他的允許,以體現對他的尊重。所以,這樣做不是矯情,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不亂動孩子的東西也是很多媽媽會忽略的。有些媽媽自以為很勤快,每當看到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弄得一團亂時,她就會主動上前幫忙收拾,但是孩子那樣放也許是有目的的,結果好心卻辦了壞事。孩子對他自己的東西是有所有權的,要動的話就要提前打招呼,這樣才能避免之前提到的情況,同時孩子也才能學會動他人的東西前要打招呼。

第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良好的尊重素養。

除了進門敲門,不隨便亂動孩子的東西這些小事之外,還有很多與尊重有關的行為素養是我們不能放鬆的。比如,不要當眾揭孩子的短,別把他的糗事當成是笑話隨便說給別人聽。而當著孩子的面時,則要避免抱怨、議論、嘲笑他人,可以讚美、誇獎他人,要做到《弟子規》上說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以及曾國藩先生所說的「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等。


秋夜隨筆


當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

關於這個觀念,提出的時代可以說是年代久遠了,但是真正解決的案例可以說屈指可數。

父母不尊重孩子,其實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是很多家庭當中與孩子相處公開的規則,而為什麼會不尊重孩子,我們要一一分析背後的原因,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幾點。

第一,交換性生育,很多父母生孩子就不是奔著愛情的結晶進行生產製造,完全是奔著養兒防老的目的去製造,而這種心態的父母你指望他們尊重孩子,我只能夠說,天亮了,別睡了。本來就是打算將孩子當成養老保險而已,也別指望他們對孩子會投入太多的感情。

第二,社會競爭。由於社會競爭過於激烈,一不小心就可能萬刧不復,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適者生存,不用敗者為寇。管孩子擔子多重,一樣給你增加更多的負擔,可憐很多小朋友年紀尚輕,學習任務可以堪比血汗工廠的工作量。

第三,經濟困難。很多家長不是不願意去支持孩子的夢醒,實在上是經濟上的量明顯不足,窮人家的孩子也是人,也有夢想,但是很多夢想是需要一種更強大的武器,就是錢。當然有些夢想是不太需要錢就可以實現的,例如小偷,乞丐等低成本,甚至是無道德的理想,當然經濟上不需要太大付出,但是世界上很多夢想都需要錢。例如舞蹈家,音學家等都需要父母經濟上有海量的經濟扶持。

第四,眼光問題,由於有一些做父母的,長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對外面的變化程度就不是很瞭解。導致對孩子的心理活動上不是很瞭解,根本上就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很多孩子表達能力,本來就有待提高,第到提高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血鎖六界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我想分享胡適先生的一段話,“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兒子;我並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並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我始終堅定的認為,做父母的不要覺得你生了孩子給予了他生命,就對他有恩。生命的最初,你的孩子僅僅只是一個受精卵,他並不能求你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仔細想想,自己生孩子,是因為孩子想來這個世界嗎?還是你需要孩子?

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思想,你當然要尊重他。凡事推己及人,如果是你被安排,你作何感想?如果是你被大庭廣眾責罵,你覺不覺得丟人?

孩子一旦被你傷了自尊心,一是容易破圈子破摔,他會覺得反正我是一個壞孩子,我怎麼做都是錯的。二是容易叛逆,更難以管教。

父母在教育方面,不僅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去做孩子的益友,也要有自己的原則,不縱容不溺愛。不求成才但求成人。方才對得起你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一遭。


哆哆哆啦


有的家長錯誤的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可以給孩子做決定,孩子沒有權利。這是錯誤的,孩子也需要尊重。

如何尊重孩子?

1. 孩子的東西孩子自己做主。家長給孩子買了喜歡的玩具,孩子玩的很開心,當親戚家的孩子過來玩,親戚家的孩子看中了自己家孩子的玩具,這時有的家長就會大方的將自己孩子的玩具送給親戚家的孩子,來展現自己的大方。孩子玩具被奪,肯定哭鬧,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孩子不懂事,這個玩具是我給你買的,以後我再給你買就好了,有啥好哭鬧的。這樣的做發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容易怨家長。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玩具的歸屬,堅決捍衛孩子的物品。

2.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也許是錯誤的,也許是不太好的,但請尊重孩子的想法。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經歷的事多,懂得也多,就扼殺孩子的想法。其實家長可以去疏導,跟孩子講其中的道理,也許這道理孩子還不明白,但請尊重他。

3. 給孩子一個私密空間。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間,這個空間他自己可以做主。進出孩子的房間要敲門,這個是最起碼的尊重。

4.允許孩子有秘密。誰心裡還沒有一些秘密呢?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有秘密時,請尊重孩子,不要過分的逼問。


楊柳窈窈


當然,自己的孩子也要尊重。因為,孩子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尊重孩子,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尊自愛自重的人,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皇帝是一國之主,族長是一族之主,家長是一家之主。孩子是家長的私人物品,訓斥打罵是家常便飯,甚至打死也不負刑事責任。這樣,孩子成了家長,便開始了惡性循環。所以,中國的封建社會培養了很多聽話的奴才,沒有自我,沒有自尊,沒有獨立意識。最終,封建社會走向衰亡,也是很自然的。

當今社會,孩子也需要管教,但要注意方法,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任何不顧及孩子自尊的做法,都是揠苗助長,只能取得一時之效,貽害無窮。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絕不能頭腦發熱,簡單粗暴。你越把孩子當大人,尊重孩子,他(她)成長得越快,越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你總也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你可能會操心一輩子。

所以,作為家長,也要尊重自己的孩子。






天天向上的頑童


我當然認同這個觀點!畢竟我們都是從孩子時期走過來的,回想我們年少時,如果你做了什麼讓父母不快的事情,都會被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甚至暴揍一頓的話,你會覺得非常丟臉,甚至形成自卑的心理,也逐漸丟失自己的想法,做什麼事情都唯唯諾諾。

我們常說,要跟孩子做朋友,其實就是要給孩子最基本的一個尊重,多傾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多鼓勵,認可他們。經常被父母鼓勵的孩子和被父母打擊的孩子,他們內心的健康程度以及長大後的為人處世是會有天差之別的。

最後,祝你闔家歡樂,孩子學習天天向上!


芊芊媽的麻辣日記


當家長的應該明白,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尊重。孩子出生帶著一堆潛能來到這個世界,具有天生內在的積極主動的學習驅動力,其學習和適應生活的能力遠超成人的想象。家長還要清楚,尊重是相互的。家長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同時也要從小讓孩子養成尊重家長及他人的習慣,不能一味地無原則、無規矩地取悅、遷就、縱容孩子,那不是尊重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讓孩子失去了守規矩的磨練機會。特別是成全孩子通過哭鬧達到他不合理要求的目的,其結果是讓孩子變成一個蠻橫無理、脾氣暴躁、自私貪婪、自以為是的傢伙,則家長追悔莫及。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如何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平衡度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長敏銳的觀察力。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還要細心,謹慎揣摩,方得要領。

例1 孩子進食時間應該規律的問題。孩子一哭鬧,媽媽就餵食來解決問題,不找出哭鬧的原因,其結果是妨礙了孩子形成規律的進食習慣,是對孩子的胃應該規律進食權利的不尊重。

例2 孩子用貴重的玩具和同齡夥伴交換來了很便宜玩具的問題。家長當場不能有過激反應,不能訓斥和責罵。玩具能否交換是孩子的權利,家長要尊重。孩子有他們兒童世界的價值觀,評判標準只有喜歡與否,不會像成人一樣還考慮其經濟價值。家長可以在事後讓孩子明白兩個玩具的價值差異,切記要把交換的事情擱置一邊,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自己慢慢學會如何處理類似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

只要家長以身作則先尊重孩子,不無緣無故地“體罰”或“心罰”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養成尊重家長的好習慣。



優秀成長探秘


對。完全正確!

尤其是孩子們的所做所為。當做壞事的時候你要找批評的方法。而不是大聲吼!雖然你當時解決問題,但是給孩子留下了身影!沒有尊重孩子是孩子的方法!

要學會給孩子自己的尊嚴,就是學會修養自己的脾氣!孩子有孩子的發言權,有孩子們的選擇權,尤其是在初中三上升高中的時候面對選科目!理科還是文科,這時候更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去選擇,尊重孩子的權利。而不是大人所固定的!這樣孩子上自己選擇優勢也就大了


用戶74111453648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是人類的美德。同樣,一個家庭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尊重孩子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很多孩子在溝通上都有不尊重人的問題。我們肯定要教導孩子如何友善待人,尊重他人,也要教他們如何在衝突時有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正在生氣時,腦子裡負責思考的部分已經罷工了。他們正處於一種生存模式,有時被稱作“逃跑或者反抗“模式。

而且,當我們不尊重孩子時也很難教導他們要尊重別人。

如果你和孩子帶著憤怒和挫敗的情緒發生爭吵,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與其對孩子的每一句抱怨和批評一一回敬,你不如冷靜下來,這樣我才能明白你到底想說什麼。

所以,我們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是尊重我們自己,也是教會他怎樣尊重別人,孩子需要尊重,家庭和社會才能和諧相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