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後,全民對醫護表示敬畏,是否會改善以往緊張的醫患關係?

心依舊夢依然3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醫生還是那些醫生患者還是那些患者。全民對醫護人員的對立還會會不會存在?這就要看矛盾的起因。也就是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醫生和患者的對立,並且呈日益激化的趨勢。

醫生和患者的矛盾起始於兩千年以後,也就是說,醫療改革制度施行以後。通俗的講就叫做以藥養醫。到現在近20多年的改革說明,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治病救人的醫院要自己買藥養活自己。而不是毛主席號召的治病救人。那麼他賣藥的對象,當然就是患者。為了生存,為了自己買房買車,出國旅遊供孩子上學,每一個醫生都在拼儘自己的全身的本事,向患者推銷藥品,所以就形成了過度開藥,過度治療,千方百計榨乾患者身上的財產的現象。患者當然不心甘情願,因為他們本身患病就很痛苦,不能工作減少了收入,還要支付高昂的,不是患病必須的費用,那麼這一種矛盾,能通過這次瘟疫就解決了嗎?這次瘟疫只能說,是激活了醫生的救人治病的本能,讓患者受到了感動。說明,醫生和患者本質上都是好的。把人教壞的,引導壞的,還是哪項以藥養醫的政策,因此說,這項政策不改,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依然存在,也就無法緩解。


如金年華


我對醫生一向尊重,真正接觸了介醫生是我媽得心臟病求醫過程中體會到醫生的心情,品德及工作作風。醫生都希望治好病,讓病人早日康復體現自己的成績而自豪和寬慰。我們屬於祖國經濟發達地區,給醫生紅包是很平常,出去求醫紅包和醫保卡必帶,大家認為只要治好病,寧願給,給了放心,開始普遍收的是多數,但有少數醫生死活不收,你給他,他要反臉,病人之間會互通消息,大家都知道的。後來我媽媽病好了,我直到現在除了體檢,根本就不去醫院。看到有對醫生無禮之徒的新聞非常痛心,這種人本身就是反骨,今天對醫生明天對司機後來對…。反正不是省油的燈!這次教訓放在面前:先進人物衝在前面,你的感想是什麼?希望能扭轉這種壞現象,總之十四億人口很難的!


溪邊園公


當然不會,別說疫情過後如何如何,就是疫情當下,也沒見病人如何尊重醫務工作者。

作為一個報名支援武漢一線,在一線已經奮戰了一個星期的醫生說說我自己當下的狀態跟環境吧!

我們在這裡聽到最多,重複次數最多的一句話是,連著發熱都看不好,你們能幹什麼,一群庸醫!

每天面對病人別說收穫感動了,一天少捱罵幾次都是好的。

我就簡簡單單說下今天下午4點到5點這一個小時,我所遇到的三件事情,大家感受一下在疫情狀態下的醫患關係吧!

第一件,一個年輕女患者來發熱門診的時候,說她口罩掉了,讓我給她一個口罩,我就從我口袋裡拿出一個沒帶過的口罩給她,她當場把口罩扔垃圾桶裡,說我怎麼知道乾不乾淨。我與之爭論幾句,她對我大罵。為了不耽誤其他病人診療,我就去導醫臺借了幾個口罩給她。她依然大罵,說不是n95的,你們搞服務行業的服務態度太差,病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揚言去衛計局投訴等等。

第二件,一男性患者氣勢洶洶的闖進門診,開口問我,都一個多小時了ct結果怎麼還不出來?我說,這我不太清楚,應該是影像科病人比較多的原因,你耐心等候下。他憤怒的說到,我是病人,病人能等嗎?等死了怎麼辦?和我大吵大鬧,非說別人送紅包結果出來的快,他是老百姓,就出不來結果。

第三件,一患者問我路,我說我是過來支援的,我不是這裡的醫生,我也不清楚,你去問問導醫。然後此患者抓起我的胸牌,記下我的名字,憤怒的說到,我記下你了,沒有醫德,你怎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一個小時,三件小事,一個星期受的多了去了,不勝枚舉。我想說來武漢支援的醫生,沒一個為了升職加薪,沒一個為了提高待遇。

理由很簡單,第一,救人。第二,同行不易,我們來幫一把。

疫情過後又是一堆改行的。


一枚心內科醫生


肯定不會!!我在醫院工作三十多年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醫鬧的核心是利益索求。只要你沒治好我的病,我就要鬧,鬧點“補嘗”回去。君不見網上有人呼籲按療效付費了嗎?!還有一個問題是,醫院既使有理,對那些無理擾三分的人也肯願賠錢“息事”,反正公家的錢,可以買自己的安,從而助長了醫鬧。由此,各地居然有人成立了“醫鬧公司”,醫鬧己成產業。我院曾出現過一樁醫鬧,一個病人本身腎衰,卻隱瞞病情,感冒輸液死亡,病家要求賠八萬,我院出價五萬,於是開始“鬧”了,很快,“醫鬧公司”介入,承諾給病家十萬,只要病家全權委託他們代理。醫鬧公司向醫院獅子大開口,索要八十萬,而且很快以每天一百元的價格僱了上百農村老頭老太,佔據門診、病房,癱瘓了醫院,並對醫院設備及醫務人員打砸。後市政府動用警力平息,數名鬧事者被判刑。所以,醫鬧的產生,原因是複雜的,道德的滑坡不可能靠一時感動而改變。


犛牛615


我認為醫患關係不會因為新冠肺炎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而得到緩解。理由如下:

第一、有些人是健忘的生物。事過情遷,今年春天這樣對於醫生的感恩和讚美會被遺忘,在有些人的心裡也許留不下一絲半點痕跡。

第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種本性為什麼只在少數人那裡有強烈的體現,是因為這些人缺少同理心、同情心。一切以自我的得失為中心,一旦他們認為任何一個行業的人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一定會拿出極端的手段,醫生也不例外。

魯迅先生說過,他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我在這裡說了這兩點理由,不是我想以惡意揣測,實在是根據多年來對於人性的觀察得出的。哪一個時代沒有惡人?對付惡人最好的辦法是法律,讓他們作惡的成本高企。解決醫患關係也同樣,國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給醫生穿上法律的保護醫,才能保障醫生的人身安全。

一個國家的文明素養的提升,不僅靠公民的道德自律,更靠嚴格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最鮮明的事例便是酒駕問題,法律一出臺,讓酒駕者看到了喝酒駕車的高額成本,因此,自然形成開車不喝酒的共識。

一句話,文明是靠管出來的!


隔著千山萬水吃餐飯


我倒是想勸勸醫務工作者,付出很多,功勞很大。但千萬不要以功臣自居,回來後繼續夾著尾巴做人,小心翼翼行醫。媒體正常報道,少一些歌功頌德。看病難不免費,醫患矛盾永存。


向191827577


不會改變什麼。

首先惡性的襲擊醫生事件只是個案,而且極少發生,從報道來看,一年發生數起。

其次,看病難,難看病,看病貴在這次疫情中徹底的暴露出來,一箇中原重鎮,國家級大型城市,湖北省首府,常駐人口一千萬,竟然無法消化新增的幾萬病人。現在幾乎調動了全國的醫療資源,仍然捉襟見肘,可見醫療資源是多麼匱乏。

第三,在醫藥科研和相關人才培養方面應該一直再走下坡路,或者說在論文方面有所發展,而實際醫療方面不停的在退步。這次疫情亮眼的年輕醫療人才沒有出現,已經八十多歲的鐘院士依然衝鋒在最前線。

唯一好一點的就是大部分醫療工作者自然心存醫德,從全國各地支援武漢,願這些人平安歸來,並以後成長為我國醫療領域的核心人物。


大鳥5573


這次疫情暴發,我們確實看到了醫護人員衝鋒陷陣,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事蹟令人感動,催人淚下。

如今,全國各地共派1809支醫療隊,2萬多名醫護人員支持湖北:

防護設備短缺,病毒傳染力強,很多醫護人員被感染,因此,各地送行援助武漢的醫護人員,很有點風瀟瀟兮易水寒的悲壯。

非常時期,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本性得到最充分的體現,讓我們看到了白衣天使光彩照人的一面,這對改善醫患關係,確實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醫患關係的形成也絕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

等戰疫結束,迴歸正常,醫生還是那些醫生,患者還是那些患者。

收紅包的,不會因為抗擊疫情受到了心靈的洗禮就從此金盆洗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開大處方拿回扣的也不可能對遠遠超過工資收入的回扣視而不見,堅決拒絕,放任煮熟的鴨子飛去吧!

這次小妹得了乳腺癌,讓我又一次看清了有些醫生的嘴臉。在鉅額的利益面前,誰也別指望醫生立地成佛,無動於衷。

元旦前,小妹原定要做雙靶向治療,其中一款叫帕捷特的藥品,一支18800,總共需要20支!小妹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沒有用,實在太貴了!這是自費藥,一分都不報!

而大夫一直在積極推薦,說這個藥如何如何好,如果條件許可,還是要用。

謝天謝地!過了元旦,這個藥居然進入了醫保!從18800,一下子降到了4950!而且還能報銷!

靶向治療得用一年,小妹趕緊去申請用這個藥,結果,沒藥!

18800一支的時候,大夫極力推薦;進入醫保了,沒藥!

我的粉絲們都知道,小胖就是醫生,因此,我是不願意去評論這個群體的。

但一些三甲醫院的醫生,收回扣要紅包的確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境地。

我不知道小胖到了這樣的環境,是不是也跟他們一樣,我想是極有可能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窮人,是無法抵擋那鉅額的金錢誘惑的。特別是所有人都在收,你不收你就成了另類,成了規則的破壞者。

還是引用胡適的一段話吧:“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解決醫患關係的根本出路,在於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規則,而不是靠醫生的職業道德。



這次疫情過後,全國人民都會對醫護人員肅然起敬,我們的白衣天使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不顧疲勞,在缺少防護服的情況下,也要衝在了對抗疫情的第一線。有的人在等電梯時睡著了,有的人累得倒在了手術臺前,還有的年輕護士母親過世了,她卻不能回去再看最後一眼。

白衣天使們的努力和付出,減輕了不少病患的痛苦,拯救了不少病患的生命,事蹟讓人垂淚。還有李文亮醫生,這個作為此次肺炎疫情的第一個吹哨人的事蹟,讓人感到年輕生命剛剛逝去時的那種痛心。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用了極為精彩的“謝謝你曾嘗試拯救地球”這句話來由衷的感謝和哀悼李文亮醫生。

可以這麼講,這次疫情過後,全民對醫護人員是印象會改善很多,對他們的救死扶傷的品格感到讚賞。未來估計醫療科研人員的收入也會得到一定的改善,社會各界也會開啟更加尊重醫生和護士的好風氣。現在大家更把抗疫第一線,勇於付出的鐘南山、李文娟等人,奉為自己的偶像。社會風氣也將為此一變。

但是醫患關係緊張,我們並不認為會輕易的結束,這其實是制度的問題,不是醫生的問題。1998年,中國將醫療、教育、住房等完全市場化,卻忘記了對貧困群體進託底。特別是醫療制度規定,醫生的收入是與藥品或業績掛鉤,那麼人們就難免會懷疑我看病時,醫生是否讓我有過度檢查,過度配藥的嫌疑呢?我有一同事眼睛發炎去醫院看病,醫生直接問他身上帶了多少錢,爭取是身邊帶了多少錢,就儘量給你配多少藥品。我這同事從此對醫生的印象跌至低谷。

我們認為,如果將以藥養醫,改為醫生靠技能收取診療費,來養活自己,將醫和藥分開,這樣病患可以心甘情願的支付診療費,醫患矛盾就此化解。如果繼續把醫生收入和業績掛鉤,那即使是醫生的社會地位再提高,醫患矛盾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患者家屬覺得自己在治療上吃了虧,一股氣是要出在醫院和醫生身上。

實際上,要解決醫患關係問題,是需要我們國家在醫療上面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多拿一點財政支出投在公共醫療,提高百姓健康福利待遇,讓有能力的醫生既能享受到較高的薪酬,又要讓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安心看病,爭取用最少的支出,換來最大治療效果,這樣醫生和患者都能獲得各自所需要的東西,達成共贏。這樣醫生的社會地位才能得到提升,醫患矛盾緊張關係就會劃上句號。



不執著財經


不會改變,防疫抗疫不能解決產生醫患矛盾的根本問題。其實醫患都是中國現行醫療體制的犧牲品,醫療成了特定壟斷商品,它沒有保質期,它沒有售後服務,不論大小優劣一經售出就是不退不換…這個商品的又一特點是:購買者只有被動地無條件購買權力。因此,不平等的商品買賣自然而然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