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歐洲的出海口被鎖得死死的,為什麼不在遠東建設一個經濟中心呢?

LFKO



月林6491


俄羅斯海岸線雖然很長,但真的沒幾個出海口,遠東有價值的出海口還不如歐洲多呢!

咱們先說出海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總面積為17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面積的之和,而這兩個國家的面積排名分別是第二位和第六位。

遼闊的國土面積也為俄羅斯帶來了漫長的海岸線,但是一個國家的海岸線和領土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繫。雖然通常情況下,面積越大的國家海岸線也不會太短,不過海岸線最長的前十個國家中,基本都是島國和擁有大量的島嶼的國家。

目前世界海岸線最差的國家是加拿大,加拿大的海岸線極為曲折漫長,總長度達到了20多萬公里,而俄羅斯的海岸線只能排到世界第五位,約3.75萬公里。

當然,海岸線的長短都是相對而言的,相比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俄羅斯的海岸線還是極為漫長的。

不過由於俄羅斯緯度太高,一半的海岸線都在北極圈內,冬季根本無法使用,而其餘的海岸線在冬季也多是被大雪冰封。

(俄羅斯海岸線雖然漫長,但可利用的天然不凍港很少)

目前俄羅斯在歐洲的不凍港之有四個,分別是:摩爾曼斯克、索契、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

這其中索契、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都是位於黑海內,雖然這哥仨冬季不結冰,但是黑海是個內海,而且還是個“超級內海”。

什麼是內海?內海就是位於大洋周邊的邊緣海,黑海就是大西洋的內海。

這些內海普遍都要通過海鮮與大洋相連,如果想出入大洋,就必須經過這些海峽。若他國封鎖住這些海峽,位於內海的船隻就很難出入大洋。

通常情況下,從邊緣海進入大洋只需要通過一個海峽就夠了,例如從東海進入太平洋只需要通過宮古海峽就可以,我軍艦艇也經常從此海峽出入大洋。並且除了宮古海峽,東海進入太平洋還有許多其他的通道。

反觀黑海,只有一個土耳其海峽與外界相連,如果土耳其卡主該海峽,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除非長出翅膀,否則根本出不去。

而且即便是俄軍衝出土耳其海峽,俄軍也不能進入大西洋,擺在他們面前的將是另一個內海——地中海。只有再衝過直布羅陀海峽,俄軍才能進入大西洋。所以如果北約與俄羅斯開戰,俄軍的黑海艦隊就只能待在黑海了裡面。

(如果土耳其關閉土耳其哈夏,那麼黑海就是一個大湖)

除了黑海以外,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也有出海口,並且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兼最大的海港城市聖彼得堡就坐落於波羅的海。

但波羅的海也是個內海,出入波羅的海要收到愛沙尼亞、芬蘭、瑞典、丹麥、挪威的監視,一旦打起仗來,照樣是寸步難行。而且聖彼得堡冬季也是結冰的,不是完全的不凍港。

目前俄羅斯在歐洲最具價值的港口就是位於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這個港口直面北冰洋,可以自由出入大洋之中。而且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然緯度極高,但摩爾曼斯克港冬季竟然不結冰,北極圈內難得一見的天然良港,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海軍基地。

這幾個港口就是俄羅斯在歐洲的幾大對外門戶,但是除了摩爾曼斯克以外,其他的港口都可以輕易被封鎖。(俄羅斯在歐洲的三大出海口,只有最北部的摩爾曼斯克可以隨意出入大洋)

那麼俄羅斯在亞洲的港口怎麼樣呢?

真的還不如歐洲呢!

提到俄羅斯在亞洲的港口,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這個港口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也是俄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在很多人記憶中,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一個不凍港,但其實這裡冬天海面也結冰。只不這裡的海冰稍微薄一點,通過破冰船還是能夠進出港口的。可如果沒有破冰船開闢航道,軍艦和商船是無法停靠的。

並且即便是冬季不凍,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是一個內海港口,俄軍太平洋艦隊從這裡出入太平洋也需要經過宗谷海峽,其一舉一動都在日本和駐日美軍的掌控下,所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利用價值遠不如摩爾曼斯克。(俄太平洋艦隊出入太平洋的路線)

而除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以外,俄羅斯在遠東地區便再也沒有很大的港口了,只有勘察加半島上還有幾個潛艇基地。

綜上所述,俄羅斯還是通過歐洲的港口與外界交流比較方便。而且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和人口中心也都在歐洲,這不是說遷走就能遷走的。這就如同讓中國放棄東部沿海地區,在帕米爾高原建一個新的金融中心一樣,根本不切實際。


千佛山車神


如果俄羅斯採取大清的”湖廣填四川“政策 把歐洲部分的俄羅斯強行遷移到外東北 也許外東北不是今天的這個模樣 也改變了今天的東亞局勢

俄羅斯在1858年搶佔外東北後,就開始了其漫長的移民進程,只是進展緩慢——俄羅斯人不願意萬里搬遷到外東北。無論是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都沒有采取大規模遷移俄羅斯人到外東北的舉措,如大清的湖廣填四川政策,只是依靠發配罪犯、鼓勵俄羅斯人自願遷移。

雖然俄羅斯帝國內非俄羅斯族人口也多,但俄羅斯帝國也不放心讓非俄羅斯人大量聚居在外東北。

今天外東北的人口數量:

阿穆爾州,88.11萬;猶太州,17.65萬;濱海邊疆區,195.64萬;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133.83萬;薩哈林州,49.79萬。

除了濱海邊疆區和薩哈林州人口密度高一些之外,其餘州人口密度都低。

蘇聯時期的人口遷移政策

蘇聯時期雖有人口遷移政策,但目的不是為了增加在外東北的人口,而是在於強奪被遷移人口的土地。

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時期,不論國籍的蘇聯富農都被遷移到西伯利亞和中亞。根據蘇聯檔案,從1930年到1950年,合計有1803392人被遷移,能夠活著到達目的地的只有1317022人,路上死亡了50多萬人。

1932年-1936年,蘇聯驅逐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俄羅斯歐洲部分波蘭人到中亞。

1939年,新徵服的波蘭東部有1.5萬人被驅逐出境。波羅的海三國有10%的成年人被驅逐出境。

1943年1944年,蘇聯驅逐了190萬人到中亞和西伯利亞。最出名的就是對克里米亞韃靼人和車臣人的驅逐。

二戰後蘇聯割佔德國的哥尼斯堡,將本地的德意志人全部驅逐,遷移俄羅斯人填補。

俄羅斯為什麼不建設遠東經濟中心

1、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歐洲部分,思想觀念根深蒂固,不願意萬里迢迢到陌生地方重建。除非俄羅斯歐洲部分發生長時期、大規模的被佔領時期。

2、中亞、西伯利亞成為俄羅斯歐洲部分遷移到遠東的阻力。如果歐洲部分俄羅斯人要遷離,最有的地方是在中亞或者西伯利亞,有什麼理由辛苦折騰去遠東?

3、除非有新建另一個俄羅斯的想法,否則俄羅斯不會大力建設遠東經濟中心。如果俄羅斯遠東出現人口集中、經濟發展的局面,就會出現和俄羅斯歐洲部分不同的文化,面對和俄羅斯歐洲不同的威脅,因此很有可能導致俄羅斯遠東部分獨立建國。

如同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一樣,強大的俄羅斯遠東,和俄羅斯歐洲部分,除了俄羅斯人這個身份之外,再無相同,獨立建國是自然而言的事情。

因此,俄羅斯要保持為完整國家,只能有歐洲部分這個中心,以此向中亞、西伯利亞、遠東進行輻射。

俄羅斯一旦出現兩個重心,必然分裂。

4、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重心,不能同時兼顧。俄羅斯認定是歐洲部分,就不能另外新建。因為一個國家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絕大部分都在亞洲,這部分大概有1300萬平方公里(3/4),俄羅斯現在人口大概1.45億,絕大部分(4/5)即1.15個億左右集中在歐洲那邊,亞洲這邊大概只有三四千萬人。

從這樣的數據來看就很明顯了,亞洲部分人口只有三四千萬,但是坐擁的土地面積高達1200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3個多人每平方公里,這麼點人還建啥經濟中心~



同時,看地形圖就可以發現,亞洲部分幾乎都是高原山地,即使是西伯利亞平原,也是寒冷的凍土區,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俄羅斯亞洲部分的人口基本集中在南邊,也就是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分佈。

在亞洲部分,俄羅斯也是有經濟中心的,最主要的就是海參崴,海參崴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俄軍太平洋艦隊的駐地也在這裡。



建立經濟中心並非說幹就幹,得有人有市場,俄國遠東就這麼點人,就這麼點經濟用量,要人沒人,要市場沒市場,建立經濟中心也是挺難的。從另一方面講,俄羅斯的礦產資源也幾乎都集中在亞洲部分,所以遠東這邊的經濟也是以採礦業為主。


大熊頻道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國家,也是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海岸線達到了3.38萬千米,美國約為2.27萬千米,中國約為1.8萬千米。如果僅看紙面上海岸線的話,俄羅斯絕對可以發展成一個超級海洋大國,俄羅斯也可以大力發展海外貿易,俄羅斯可以擁有大量優良港口。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由於俄羅斯緯度比較偏高,所以俄羅斯北部海岸線不僅無法建設優良港口,甚至不適合發展海洋運輸。

俄羅斯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海域,比如阿爾漢格爾斯克、德卡利斯特、加里寧格勒、馬加丹、摩爾曼斯克、納霍德卡、諾沃羅西斯科、聖彼得堡、圖阿普謝、瓦尼諾、符拉迪沃斯託克等。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港口大多集中在歐洲部分,這一區域一來緯度較低,二來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有一些非常優秀的港口,甚至有一些長年不凍港。

俄羅斯的港口主要集中在歐洲,但是俄羅斯也面臨著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俄羅斯歐洲大部分港口都分佈在內海,許多港口運輸如果想進入大洋一定要經過別國領海。俄羅斯分佈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港口,如果想進入遠洋非常困難。波羅的海海岸線曲折、分佈國家眾多,俄羅斯要經過多個國家才能進入大西洋。黑海要經過土耳其海峽,才能進入愛琴海,然後進入地中海。俄羅斯進入地中海之後,還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才能進入大西洋,如果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話,還要經過紅海。也就是說,俄羅斯的一艘商船要經過好幾個國家,多花許多冤枉錢,奪走許多冤枉路才能進入公海。和平時期倒還好,一旦發生戰爭俄羅斯的大部分港口將會被牢牢鎖在內海里面。

俄羅斯在西部港口大多被其他國家鎖死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轉而在遠東地區修建一個大型港口,建設一個新的經濟中心呢?

其實俄羅斯近些年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發展遠東地區,俄羅斯也投資了一部分資金髮展遠東地區,實行“東部大開發”,但是現實的效果卻不佳。俄羅斯即使想發展一個遠東經濟中心,也會面臨重重困難,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不具備建立一個新經濟中心的必要條件。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土地面積非常遼闊,達到了六百多萬平方千米。但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卻非常少,遠東地區只有差不多六七百萬人,遠東地區的經濟總值大約為五百六十億美元。遠東地區的領土超過俄羅斯的三分之一,人口卻不到俄羅斯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經濟只相當於3.4%。整個遠東地區在俄羅斯經濟中所處的地位非常有限,也難以形成一定經濟規模。六七百萬人口的規模也就是我國一個大一點的地級市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大型城市人口的規模。這點人還要分佈在六百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人口是發展經濟的先決條件,沒有足夠的人口自然難發展經濟,更難以建立一個經濟中心。俄羅斯即使想在遠東建立一個經濟中心首先要解決人口問題,要靠自然生育自然困難重重。但是要靠移民的話,俄羅斯西部土地人口也不是很充足,西部人民又為什麼要遷移到寒冷的遠東地區呢。

俄羅斯遠東地區自然條件非常差,遠比我國東北差得多。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冬天寒冷而又漫長,一到冬天到處是冰封雪國之地,人類活動尚且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從事各種經濟活動。俄羅斯若想戰勝嚴酷的自然環境,自然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而現在俄羅斯缺少的正是這些。俄羅斯雖然已經向遠東地區傾斜政策,但是相對來說收效甚微。現在遠東地區大部分還都是一片荒蕪,到處都是原始森林和未經開發的荒地。遠東地區只有在靠近中俄、朝俄邊境,日本還沿海人口相對較多,自然條件相對較好。其餘地方根本不適合發展經濟。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並沒有不凍港,即使是海參崴也不完全是不凍港。一旦冬天來臨的話,那麼整個遠東地區將會變成一片沉寂之地。

建設一個經濟中心或者重要港口,需要有許多配套設施。比如需要有一個廣大的經濟腹地。我國的上海有整個華東地區,甚至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做為經濟腹地。由於上海腹地廣大,所以才造就了世界級大港口,也造就了世界級經濟中心。荷蘭的鹿特丹有歐盟國家做為經濟腹地。日本東京有整個東京城市圈和日本經濟發達區做為腹地。俄羅斯的遠東有什麼,他們只有分佈在六百多萬平方千米土地上的六七百人和五百六十億美元。這樣的經濟腹地很難支撐一個經濟中心,也很難支撐一個世界級港口運行。

建設一個經濟中心或者重要港口還要有便捷的海陸空交通。由於遠東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加上人口稀少,遠東地區的交通也不便利。海上運輸受到天氣環境影響,路上運輸也主要靠近中俄邊境,空中運輸能力也非常有限。世界上一些經濟中心也基本上都是交通中心。比如上海也是我國的航運中心,廣東、深圳海陸空交通都非常便捷。

遠東地區遠離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俄羅斯若想發展遠東地區,則無形中增大不少困難。如果坐火車從莫斯科到海參崴至少一個多星期,如果要是在運輸物資的話則更加困難。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周邊國家較少,而且經濟環境也不是特別好。俄羅斯遠東地區靠近我們的東北地區、朝鮮、日本北海道、中北部附近。這些地區在本國並不是經濟中心,而且有些地區和俄羅斯遠東經濟模式相類似。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經濟中心並不能發揮本國的經濟優勢。反而容易,被別國賺取外匯。

其實即使俄羅斯建立遠東經濟中心,也擺脫不了被封鎖死的命運。如果俄羅斯建立港口經濟中心,勢必會在日本海沿岸地區。但是俄羅斯想出日本海也比較麻煩。俄羅斯想出日本海要經過朝鮮、韓國、日本的領海區域,除非往北部繞。日本和韓國又都是美國的小夥伴,如果美國要死掐俄羅斯的話,俄羅斯又將會被美日韓三國鎖死。現在俄羅斯在遠東的實力,又不足以衝破美國的島鏈。俄羅斯發展經濟也面臨重重問題。

俄羅斯本身經濟實力有限,國家財政收入也非常有限。2018年,俄羅斯的財政收入為2539億美元,俄羅斯需要用這些錢維持整個國家運行。俄羅斯每年僅軍費開支大概就有500億美元。俄羅斯歐洲部分建設也需要大量資金,俄羅斯真正能用於建設遠東地區的資金則非常有限。俄羅斯現在雖然有意識發展遠東地區,但是想建立一個強大的經濟中心則相對比較困難。


依稀說史


俄羅斯遠東的資質稟賦不適合建立經濟中心,別說經濟中心了,連經濟發展都困難,要是能做的話蘇聯和俄羅斯早做了,以為是深圳?畫個圈就能經濟騰飛了?

俄羅斯在歐洲的出海口被封的死死的,在遠東的出海口同樣不敞亮,從地形看,海參崴港口照樣被日本包圍,通往太平洋的要道對馬海峽處於韓國和日本之間,這個交通形勢其實跟黑海和波羅的海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海參崴不是不凍港,每年通航時間只有半年,

建立經濟中心可不是有個港口就行,還需要其它條件,俄羅斯同樣不滿足,

俄羅斯遠東人口太少,一共六百萬人口,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地級市,既然是經濟中心要麼是發展製造業,要麼是發展服務業,而製造業和服務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勞動力不足啥事辦不成,一個富士康就幾百萬人,俄羅斯有沒有條件?

人口不僅是勞動力,而且還是消費者,人口太少消費市場規模不夠,只有靠出口,遠東附近的國家有日本,韓國,朝鮮,中國,除了朝鮮情況特殊,其它都是出口強國,俄羅斯能否有競爭力?

遠東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不適合人類居住,以及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開展,別說遠東了,比遠東更靠南的中國東北地區都受制於氣候條件,孔雀東南飛,經濟活力遠遠比不上南方,



萬事皆空70


俄羅斯土地擴張之路,與其說是對土地的貪婪,倒不如說是追尋理想的出海口,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歐洲、亞洲還是北極圈內,俄羅斯出海口都不多,並且還有各種缺點。

俄羅斯在歐洲有5個主要港口,其中索契、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都位於黑海內,要去大西洋、印度洋要經過2個海峽或運河,容易被封鎖。

聖彼得堡去大西洋也很曲折,同時被北歐5國的監視,也容易被封鎖。

俄羅斯在歐洲最具價值的港口位於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港,由於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摩爾曼斯克港居然在冬天不結冰。

反倒是維度更低,位於亞洲的海參崴在冬季海面也會結冰,並且海參崴出入太平洋也需要經過海峽,還需受到美日監視。

通過以上分析歐洲出海口還是比亞洲出海口強。

還有一個原因俄羅斯是歐洲國家,大本營在歐洲。經濟、人口等重心都在歐洲。俄羅斯亞洲部分不管是自然條件還是人口、俄羅斯國家政策都不適合建經濟中心。





上帝看地圖


其實這個問題提得本身就稍微有些小問題。問起來簡單,答起來很難。

站在我的角度理解,我猜測題主的想法應該是這樣的:

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幾個港口、出海口,彼此之間不能相連,譬如說從北冰洋出海口的摩爾曼斯克港航行到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聖彼得堡,需要兜一個大圈子。而且從出海口向大洋航行,一路上會經過各種不受自己控制的半島、海峽、岬角、島鏈……



這種地形怎麼看都說不上優點,以俄羅斯歐洲部分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為例,假設俄國海軍要從這裡向外航行進入大西洋,首先要經過芬蘭灣(南岸屬於愛沙尼亞,北岸屬於芬蘭)駛入波羅的海,而愛沙尼亞的反俄立場鮮明大家都懂。過了愛沙尼亞這關不代表萬事大吉,到了波羅的海,沿岸除了俄羅斯控制一個加里寧格勒以外,其它港口大都屬於瑞典、波蘭、德國,從波羅的海進入大西洋,還要繞過丹麥半島,一路上受到挪威、瑞典、丹麥這些北約、歐盟國家的監視……是不是已經覺得夠費事,但沒完,俄國軍艦繞過丹麥半島不代表萬事大吉了,這只是進入了北海,後面還有屬於北約和美國穿一條褲子的英國虎視眈眈……



俄羅斯黑海地區的港口想要出海就更麻煩了,在此不再贅述。俄國海軍通向大洋之路,可真是“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還未必成功”啊。



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了看地圖,就覺得俄羅斯地形“彆扭”,甚至有人提出了“出海口”和“出洋口”的定義:“俄羅斯出海口雖多,其實不受其它國家島嶼、半島、海峽控制可以自由進入大洋出洋口少得可憐,因此俄羅斯始終不能發展出美國這樣強大的海軍”。



縱觀俄羅斯,由於控制了千島群島,因此能不受外國阻隔,自由進入大洋的“出洋口”其實只有遠東的鄂霍次克海以及勘察加半島一帶。題主的問題就來了:俄羅斯為什麼不主要發展這些地方呢?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其實島鏈阻隔,只是軍艦出海諸多不利因素中的一個而已。這個單一不利因素,在更多情況下,是可以被其它有利因素所抵消,甚至能反向發展的。實際上,港口本身的條件如何,相比島鏈阻隔要更重要一些。

看看世界地圖,除了俄羅斯,還有哪個國家的“出海口”要進入大洋,是被其它國家的海峽、島嶼、半島、岬角重重阻隔的?

很不幸,是我國。



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撰他群島、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這一串島嶼、海峽構成了我國前出大洋的重大障礙,就算我國軍艦駛出馬六甲海峽,前面還有印度控制著的安達曼群島……但是能據此說明我國的海岸線質量不好,港口條件極差嗎?那可就是放了一個天大的“地圖炮”了。

來,看看世界上吞吐量排名前列的港口排名,大家會發現,世界名港“一半屬於中國,一半屬於外國”。中國各大港口的吞吐量,甚至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港口吞吐量的總和……



為什麼?道理簡單,中國獨自掌握了兩條大河的入海口和河流下游平原——這裡千萬別說長江黃河,是長江和珠江,沒有水量太低,不足以通航的黃河——這兩條大河水量大,通航能力強,河流下游土地肥沃,人口承載力極高,入海口處還無急流(亞馬遜河、剛果河退出競爭行列),無淤塞(黃河、密西西比河放棄),無倒灌(恆河口撤退)還不上凍(黑龍江、馬更些河以及俄國諸多河流都一票PASS了),因此在這兩條河流的入海之處,有建設超級港口的能力,可以孕育世界級特大城市群。縱觀世界,這樣的大河河口都極其少見,只有非洲尼羅河口、北美聖勞倫斯河口、南美拉普拉塔河口可以媲美。世界六大特大城市群裡就有長三角城市群,而在這六大城市群以外,珠三角城市群當仁不讓的排第一……



光有兩大河口還不夠,中國還有三個世界級的灣區:旅順灣、膠州灣、杭州灣,對應的大連港、青島港、寧波舟山港,港闊水深,不淤不凍,更重要的是,後接平原無遮無攔,鐵路可以四通八達。世界上類似的灣區在各自國家都是當寶貝的,譬如說日本集中全國一大半人口開發東京灣,美國西海岸、硅谷、好萊塢以及一票巨頭的總部就因為一箇舊金山灣才能存在……



這種地形,一國獨佔兩個河口城市群,三個灣區大城市,這種出海口的質量之高,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要羨慕得跳腳的。這時候有島鏈阻隔算什麼???克服克服就過去了……

羨慕我們的海岸線質量?這裡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我們的兩個大塊頭弟兄:印度和巴西。

先看印度,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哪裡?恆河平原。恆河平原下游的恆河三角洲入海口歸誰?孟加拉國。



莫迪:在這裡我有一句mmp不知道當不當說,這還不如島鏈呢……



這時候可能還有很多人覺得:印度不是還有很長的海岸線嗎?印度的軍艦從這些地方出海,海岸線外頭可沒有島鏈攔著啊?

是沒有島鏈攔著,可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島鏈是沒有了,可是有個和島鏈同樣難纏的東西:海岸山脈。



看看印度半島的地形吧,可不是平板一塊,東邊一道“東高止山脈”,西邊一道“西高止山脈”,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印度最大港口城市孟買後面通向印度經濟腹地核心地區——恆河平原——的所有道路,直接被一道海拔1000-1500米的大山封死了。換言之,對於孟買而言,基本相當於蘇州市和泰安市換了個地方。上海港卸了貨,送到蘇州的工業園區可以直接加工,孟買的港口卸了貨,送到哪裡加工??結論很簡單,和爬個南天門送到泰山山頂上差不多。



莫迪:我在這裡還是有一句mmp不知道當不當說,你們是隻看到自己的遠洋巨輪要經過日本控制的島鏈就在這裡哀嘆自己地形不好了,不知道什麼叫“山路十八彎,望山跑死馬”嗎??



博爾索納羅也忍不住插了一句:莫迪老哥,你們印度這還有個加爾各答往恆河平原能修鐵路已經很好很不錯了,看看我們巴西有多慘吧,中國那幫文人騷客到了我們里約熱內盧,一個個還在讚歎我們美妙景色世界獨一無二,人家中國歐陽修說“環滁皆山也”是浪漫,誰能知道我們“環里約皆山也”,里約熱內盧周邊連一個大型加工廠都放不下的抓狂與無奈?



沒錯,相比印度的海岸線,巴西其實要更慘烈一些。巴西的兩大海濱城市,里約熱內盧四面被群山包圍,連個出口都沒有留。聖保羅市更慘,離海不過幾十公里,市中心海拔居然超過一千米!

巴西不是懸崖就是峭壁的海岸線有麼令人多絕望,到青島爬一次嶗頂,或者到臺灣花蓮看一次太魯閣就明白了。從海邊到山腳也就是能修兩條路的距離,偌大一個聖保羅,港口規模被群山限制到只有一個村子(桑托斯港)的大小。這種“江浙滬X小時生活圈”的概念,在巴西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巴西雖然一把海岸線,實際上能用的沒多點,也就是比剛果金、伊拉克這種“口小肚大”的國家強點有限。這時候巴西的“資源豐富”“風調雨順”全部被修濱海公路、鐵路的天價成本抵消掉。更重要的是,巴西連個像樣的軍港都沒得修……



聽完印度、巴西兩位總統大倒苦水以後,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

看看俄羅斯的地形:歐洲部分是廣袤平原,河網密佈,西伯利亞中、東部都是山地,崇山峻嶺。



再看看俄羅斯的氣候:歐洲部分相對溫和,西伯利亞地區苦寒,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甚至有“北半球寒極”之稱,氣溫比北冰洋、北極點更低。



就這兩點就決定了,俄羅斯不太可能因為一個島鏈、海峽的封鎖問題,就把國家的經濟中心遷到遠東地區來。



這時候還有人說,即使不是全部,一部分也好啊……其實哪怕一部分也是不現實的。我們來看看俄羅斯當年從我們國家搶走的外東北地區的地形到底如何。

答案是:不知道俄羅斯是不是歐洲部分平原太多,港口太少,“缺什麼想什麼”的緣故,俄羅斯在掠奪我國土地的時候,是盯著海岸線和港口下手的,搶佔了我們外東北的出海口的同時,竟然對黑龍江流域最適合人類生存、土地最肥沃的三江平原視而不見,很幸運的把這一塊土地留在了中國的手中。



問題是俄羅斯搶走的海岸線質量如何呢?答案同樣是“不咋樣”,同樣存在“海岸山脈”這個大殺器,黑龍江以北是外興安嶺,至於黑龍江以南,那就是曾經被我們叫做“老爺嶺”的錫霍特山脈。換言之,黑龍江出海口往南,需要一直走到圖們江口附近才有港口可用。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當年搶佔我們領土時候,非要一直劃到朝鮮邊境,把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佔了才肯收手的原因,因為站在掠奪港口的角度上講,劃少了的話,跟沒劃沒有任何區別。



這種結果對我們和俄羅斯而言,是雙輸。一方面,我們的東北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優質的平原,但出海口被徹底封死“有腹地沒有港口”,另一方面,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需要繞行1000多公里,繞過錫霍特山脈才能得到符拉迪沃斯託克一個港口。而這個港口實際上已經處於俄羅斯領土終端,幾乎沒有輻射能力,“有港口沒有腹地”。



很明顯,海參崴要是目前還是中國領土的話,它的發展將不會比青島、大連、寧波這些計劃單列市更差。但是在俄羅斯手裡,符拉迪沃斯託克實際上完全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迄今無非是一個不到百萬人口的小城市罷了,港口吞吐量更是小到可憐,到現在年吞吐量不過是寥若晨星的700-1000萬噸(對比一下,丹東新港這種在我國“排名不上道”的港口的吞吐量就已經超過1億噸,大連港則是4.5億噸,北方最大的青島港超過5億噸,青島港集裝箱吞吐能力是海參崴的好幾百倍,這是多麼慘痛的事實)。不過很可惜的是,歷史事實已成,說什麼都晚了。



感慨了一番,再度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為什麼俄羅斯沒有辦法在遠東建立一個經濟中心?道理很簡單。俄羅斯在遠東,找不到合適的港口是關鍵。相比被島鏈封鎖,沒有落腳點是更大的問題。就目前來看,俄羅斯在遠東只有符拉迪沃斯託克一個港口的條件可以用,受錫霍特山脈阻隔,其它的港口的位置都非常靠北,如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同時受到水淺淤塞和冬季嚴寒的困擾,實際上條件很平庸甚至可以認為基本沒法使用,再往北又是海岸山……至於勘察加半島上的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港就更慘些了。同時受到嚴寒、山脈和地震——勘察加半島本身是不亞於日本的地震帶——三大不利因素制約,實際上形同孤島,完全只能靠飛機與外界交流,雖然位於陸地之上,但是形同孤島,發展經濟就更別想了。



更關鍵的是,符拉迪沃斯託克本身也是個受到島鏈制約的城市,船舶從這裡出海,需要經過日本控制的本州島、北海道島以及韓國控制的朝鮮半島南部之間形成的諸多海峽,如果俄羅斯因為歐洲地區的出海口受到封鎖而建設遠東的話,豈不是“才離虎口,又入狼窩”,有什麼意義嗎?


Magic6981045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有能力搞大規模基建的都屈指可數,特別是平平無奇的俄羅斯經濟,那麼點兒規模實在對不住它那龐大的疆域和資源。所以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計劃才會受到中亞,俄羅斯,東南亞很多國家的熱烈歡迎。



目前而言,無論是從政治還是經濟的角度來說,在遠東建造經濟重心對俄羅斯來說都是得不償失,而且力不從心的。

首先,經濟中心,需要人口,需要消費能力,需要一定的優勢基礎,而遠東地區除了達成第三條的木材,礦產資源基礎外,其他都是遠遠不夠的。





縱觀我國中西部城市開發的戰略,比如中部經濟中心武漢,西部的重慶,成都,西安等,莫不是自古以來龐大的人口聚集地,正是有人口才有消費能力。

俄羅斯的遠東聯邦區包括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薩哈林州,馬加丹州,勘察加邊疆區,楚科奇自治區,雅庫特共和國,9個聯邦主體。總面積617.99萬平方公里,佔俄國總面積的36.4%。但人口卻只有600多萬,只有俄羅斯人口的4%左右。600多萬人放在中國也就是一個三線城市的水準,況且遠東的經濟結構一直以來都是充當俄國的原材料供應地,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作為最賺錢的能源礦產業國家是不會交到私人資本手中的,因此遠東的民營經濟基礎實在太脆弱了,只能依賴生產最低端的原材料能源出口,以及漁業,林業這些不能形成龐大產業鏈的行業來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所以說,目前遠東聯邦區根本沒有一個有開闊前景的市場,內部消費水平不行,而且即便發展起來了,只有中國有實力幫襯一下,日本的話不搞破壞就算不錯了。

其次,發展一個經濟中心,不光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軍事問題,當初蘇聯牛氣哄哄時才有遠東,東歐,中亞三面開拓的底氣,而現在的俄羅斯爛攤子已經夠多了。考慮到投資的回本時間,遠東聯邦絕不是當今俄羅斯孤立政治格局下的優選。

中國推行地域均衡發展不光是經濟的,也是政治和軍事的。歷史證明過分依賴邊陲區域經濟往往會帶來很被動的局面。因此,一帶一路政策也是增加我國在油氣能源上貿易上的主動權,為中國締造一個後方的經濟中心和生產基地。這既是發展策略也是保險政策,是中國海軍力量成長到能夠從容應對國外威脅前所選擇的後手棋。

而俄羅斯在遠東能夠保持現有狀態就是目前的短期需求,它沒有必要,也沒有足夠的海軍底蘊來護航遠東經濟帶。可以相信,除非和中國結盟,否則俄羅斯沒有信心獨自在遠東和美日集團對峙,雙頭鷹的力量和目光還是主要集中在東歐。



普魯士之魂


俄羅斯在歐洲的出海口即便被歐洲國家鎖得死死的,但是遠東地區的價值依然沒有歐洲部分重要。首先,俄羅斯的海岸線恐怕是世界上最長的,但是真正的出海口並沒有太多。這也造就了俄羅斯在近代以來其所對外擴張的所有戰爭都是為了圍繞奪取天然不凍港,獲得更大出海口。當今世界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總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如此遼闊的國土,自然也給俄羅斯帶來了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但是這個國家的海洋利用率卻比較低,因為本身處在緯度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俄羅斯真正的天然不凍港非常之少。



俄羅斯近一半的海岸線都位於北極圈以內,到了冬季根本無法使用,而且冬季的時間要遠比我們長的多。現在的俄羅斯在歐洲的不凍港也有分別是摩爾曼斯克,索契,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但恐怕令俄羅斯崩潰的是其中的三個都在黑海境內。黑海是一個典型的內海,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峽則不被俄羅斯所掌握。所以俄羅斯的咽喉一下就被西方給掐住。不論是俄羅斯還是英國很多歐洲國家在近代都極其看重這一海峽的軍事作用。在與土耳其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當中多次要求土耳其將其,國際化或國際共管或者非軍事化。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軍事輻射基本上就侷限在黑海。



即便越過土耳其的這個海峽也只能進入地中海東部。俄羅斯在此只能有海軍而不能有藍軍。因為大洋對於俄羅斯而言太過遙遠。當然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也有出海口,而且是現在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但同樣是波羅地海也是一個內海,還要經過北歐國家,而蘇聯與北歐國家的關係並不好。而且緯度較高,冬天依然結冰。所以對俄羅斯而言,海軍基本上就被限制住了。這也提到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俄羅斯在歐洲的海軍艦隊基本上都被限制住,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重點發展靠近太平洋一側的海軍和經濟呢?其實俄羅斯領土靠近太平洋一側並沒有我們宣傳的那麼優良。




俄羅斯在亞洲的港口最大的就是弗拉迪沃斯托克。在國內經常有人說是海參崴,也一直被國內的很多人耿耿於懷。這個地方如今已經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有人說這是一塊不凍港而且位置優良,但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海參崴到了冬季也會結冰,可以通過破冰船開闢航線。而且令俄羅斯同樣崩潰的是海參崴的地理位置,雖然較為優越,但是依然是一個內海的港口,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動向依然會受到日本和美國的嚴密監視。而且沿海地區的經濟等基礎設施都不算配套,所以相比於歐洲部分這個地方雖然不可忽視,但是若想起到大的作用,其實也很難。



別看俄羅斯的東亞部分它的海岸線也較長,除了冬季容易結冰的海參崴以外俄羅斯的其他港口就沒有那麼優良。最多隻能建立軍事據點,沒有辦法發展經濟。同時雖然俄羅斯與歐洲方面經常對峙,但雙方之間的經濟聯繫卻是實實在在的。俄羅斯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等重心全在歐洲,包括80%以上的人口也在歐洲。所以到現在來看,即便歐洲對俄羅斯制裁,俄羅斯也無法擺脫對歐洲的依賴。因為俄羅斯的領土雖然廣大,海岸線漫長,但是真正能夠轉化為國力的似乎只有歐洲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