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中哪種牛排的口感最好,西冷還是肉眼還是其他的?

陽光希望127306679


說起西餐,大概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牛排”吧,“煎牛排”是西餐中十分重要的一道菜品,喜歡美食經常吃西餐的朋友一定都不會陌生。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西餐大概都是從牛排開始的。牛排好吃,但對於平時很少吃西餐的朋友,如果第一次在飯店裡遇到吃煎牛排的時候,一定會有飯店服務人員詢問你要吃幾分熟的煎牛排?對於這樣的問題沒有經驗的朋友,上來肯定會有些犯愁,自己到底想吃幾分熟的牛排,真不知要如何回答。在我們中國人的習慣裡牛肉是不能生著吃的。中國人概念中所謂的熟就是就是肉嚼在嘴裡,會化成渣,吃在嘴裡要香、酥、軟,不能出現紅肉。

但是西方人認為肉的熟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肉口感不一樣,但都是可以食用的。這時候就出現問題了,如果按照傳統的中國人對肉“熟”的理解,那牛排就必須10分熟才能吃,也就是全熟。而在西方人的習慣裡,煎牛排的熟度就是在半生熟和全熟之間來選擇,一般煎牛排從1分熟開始計算,分為1分熟、3分熟、5分熟、7分熟、以及9分熟。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都是沒法接受5分熟以下的牛排的。也許有人覺得七分熟的牛排口感最好,入味又軟嫩。正來講七分熟的牛排已經接近熟,但是切開的時候還是會有血水的,怕是還是有人吃不慣。

之前國內有一個挺有名的綜藝節目,有個藝人因為要全熟的牛排而被同行的其他藝人嘲笑了,大家都覺得他不會吃西餐,是個土鱉。吃全熟牛排是不是就是不懂行的表現呢?首先,西餐進入了中國,就是應該因地制宜入鄉隨俗的,像遍地都是的肯德基、麥當勞,他們也是純正的美國血統,但是也是經常推出中國菜式的,否則就不會在中國這麼流行了。就算是在美國等傳統吃牛排的國家,客人到餐廳提出的不一般的奇怪要求,這些國家的服務員也是會盡量滿足客人的,而不會說帶有歧視的態度。

而且全熟的牛排也不是隻有中國人才提出的要求,就算在國外,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因為腸胃消化問題也是隻吃全熟牛排的。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估計面子,而強迫自己去吃帶有血絲的牛排。畢竟對於不愛吃生食的中國人來說,全熟的牛排才是最符合我們的口感的。而且為什麼西餐廳一般不做全熟牛排,這裡面還有個小秘密哦。因為真正厲害的廚師做出來的全熟牛排,應該也是鮮嫩多汁的,口感不會老,也不會柴。這實在是特別能體現廚師的廚藝的,能做好全熟牛排的廚師真的是少之又少。

一般的廚師是不敢挑戰去做全熟牛排的,這樣做出來很容易把自己的招牌做砸。做不好的全熟牛排,不是表面糊了,就是裡面口感太差。如果大家去一些高檔的西餐廳,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全熟牛排哦,這真的是非常能體現廚師廚藝的。當然,吃西餐還是最好尊重一下西餐的禮儀。西餐進餐時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用餐中,有事兒離席時,應該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後,就應該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這樣服務員就能根據你餐具擺盤的方式來給你提供相應的服務了,這也是非常方便的。



黃晞玲


說到西餐牛排,如果你吃過的話,就知道西餐牛排只是對牛排的一個統稱,在西餐牛排裡面,有著很多不同的牛排種類。不過,要是如果現在問你,“西餐牛排的種類究竟有哪些?”的話,那能夠說出個一二三的人估計就不多了!想要了解西餐牛排的不同種類嗎?那就要好好的閱讀以下的內容咯!

西餐牛排的種類一:菲力牛排

最細嫩的口感。如果想要得到最細膩的口感,那就要選用菲力,這是牛脊身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煎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都可以,在口感上,能夠令唇齒充分享受鮮嫩的感覺。

西餐牛排的種類二:西冷牛排

韌度超強的口感。西冷是牛外脊,含有一定數量的肥油,在肉的外延會有一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超強,肉質雖硬,但更有嚼頭。這種材質的肉千萬不能煎熟,以五分熟到七分熟之間的熟度最能表現西冷的美味。西冷是牛排老饕們的最愛,因為其具有天然豐富的風味,享用時不要加入任何醬汁,吃起來帶有少許甜甜的血絲,每切下一塊肉來,要注意帶一些白色的肉筋,咀嚼時,能夠體驗鮮美肉汁在口中四溢的美妙。

西餐牛排的種類三:肋眼牛排

筋肉焦脆的口感。此牛排選自牛靠近胸部的肋肌,由於此部分很少運動到,所以肉質很嫩而大理石紋路較多,並且分佈均勻,肥肉與瘦肉兼而有之,這種牛排非常適合煎製成全熟狀態,不過,喜歡肥肉的人不太適合食用此牛排,建議吃的時候不要加任何醬汁。

西餐牛排的種類四:T骨牛排

細嫩且勁道的雙重口感。T骨是美國人非常偏愛的牛排,由西冷與一小部分的菲力組合而成,中間則有一丁字形的骨頭,同時可以享用到兩個不同部位的牛排特色。燒烤是烹調此牛排的最佳方式,享用時最好不要加入任何醬汁,即使要加,也少加一些。

碎語: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大家對於西餐牛排的這四種主要的種類都瞭解了嗎?這四種牛排雖然都有著不錯的口感,但是卻各有風味!在吃的時候,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好點啦,總有一種能夠滿足你的胃


小段家常菜


哪種牛排口感最好呢?個人更喜歡肉眼,但也要從多方面來談談:(內付煎牛排秘籍)

1.我覺得口感好的牛排還是要看品牌。比如說安格斯牛排口感就很不錯,但價格比較貴…

2.牛排的口感和部位也很重要,常吃到的部位有西冷,肉眼,上腦,T骨牛排,我比較喜歡吃先這種纖維清晰,肉嫩筋少的牛排🥩,脂肪比例適中肉眼…雪花比較多的口感更嫩,但容易長胖…

3 .牛排的口感和烹飪方式也不同而語,太貴的牛排也不一定買得起,所以說烹飪方法就變得格外的重要了,包裝上會說煎多少分鐘比較合適…

4. 我煎牛排的的經驗是:先大火兩面各自封面,然後小火慢煎,單面小火煎2分鐘,出血水後再翻面小火煎2分鐘,注意⚠️,一定是小火哦!關火,讓牛排靜置在熱的煎鍋裡,蓋上鍋蓋等牛排的血水凝固,這樣煎出來的牛排外焦裡嫩,切開牛排裡有血水也不會四處橫流,看起來也沒那麼血腥…

誠意之作,獨門絕技都寫出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蜜糖親


大家去西餐廳用餐時,牛排是必點的菜品之一,可是當我們打開菜單,面對眼花繚亂的牛排種類時,卻又犯了選擇恐懼症,一臉懵逼卻不知如何下手。像什麼叫西冷牛排?菲力牛排怎麼比其他牛排小?這些問題就在腦海裡不停的翻滾,彆著急,看了這篇文章,以後去西餐廳吃飯時就可以自豪的告訴周圍的小夥伴們,如何挑選適合自己口味的美味牛排了。

西冷牛排:

西冷牛排也叫沙朗牛排,西冷是由法語(sirlion)翻譯成中文而得名。它取自牛背脊上一部分柔嫩的牛肉,即牛柳上方的肉。每塊重量在250-300克左右、肉細多汁,口感鮮嫩,有時候會有骨頭。一般情況下煎至四到六分熟時,口感最佳。西冷牛排中有一款特殊的品種叫“紐約客”,因牛下腰部運動量較菲力沙朗多,故此部位肉質較粗一點。

菲力牛排:

菲力牛排中的菲力是指牛裡脊肉的意思,也成為嫩牛柳。牛裡脊肉運動量少,肉質鮮嫩精神,脂肪含量低。每頭牛的裡脊肉就一小條,形狀不大,比一般牛排厚實,價格相對於其他牛排要貴。口感非常好,但是嚼勁不夠,適合牙齒不好活中老年人食用,一般情況下三至七分熟時口感最佳。

肉眼牛排:

肉眼牛排是從牛的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切下來,眼是指肌肉的圓形橫切面,由於這個部分的肌肉不會經常活動,所以肉質十分柔軟、僅次於菲力牛排,中間夾雜著肥肉,醇香多汁,並且均勻地佈滿雪花紋脂肪。一般情況下五到七分熟時口感最佳。

T骨牛排

T骨牛排位於牛的上腰部,是一塊由脊肉、脊骨和裡脊肉等構成的T字形大塊牛排,一邊是菲力的細嫩,一邊是紐約客的粗獷,一塊牛排兩種體驗。由於帶著骨頭,所以重量一般標為450—500克,除去骨頭和普通牛排差不多。T骨牛排一般煎至五至八分熟即可使用。

牛小排:

牛小排是牛的胸腔左右兩側,含肋骨部分。肉質鮮美,有大理石紋。適合用以烤、煎、炸、紅燒。牛小排帶骨帶筋,所以口感肥嫩鮮美,而且有很強的嚼勁。另外有一種叫做臺塑牛小排,它取自牛的第六與第七根脛骨,肉量充足,口感鮮美又不澀,即使是怕生的時刻也不會覺得有何不適,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全熟時口感最佳。

牛肩胛肉:

牛肩胛肉是牛的肩膀和脖子部分的肉,它是牛身上運動量較大的部位,因此肉質較為緊湊,含有比較多的筋,可以切出肩胛肉眼牛排,但由於口感比較硬,需要後期加工才會變軟,所以價格比較便宜,也無法媲美上面幾款牛排。

在中世紀的歐洲,平民百姓通常吃豬肉和羊肉,牛排是屬於王公貴族們的高級肉品,一份鮮嫩可口的牛排不但是一道美食,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以上幾款牛排中,除了牛小排要求全熟以外,其他的牛排一般優先選擇吃嫩的,一塊牛肉用煎烤的方式烹調成外熟內生來食用,可以嚐到有別於其他肉類烹調的原汁原味,這就是說的牛排。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布小戴哦


關於牛排,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該就是菲力牛排,可是,牛排可不僅僅只有這一種哦,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牛排的一些種類吧。

菲力牛排(FILLET)

菲力牛排應該是我們日常之中聽到次數最多的牛排了,關於菲力牛排,實際上是牛脊背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有肥膘,所以,不喜歡吃肥肉的朋友們對菲力牛排可以說是青睞有加哦,不管是三成熟,五成熟還是七成熟,都很不錯的呢。

肉眼牛排(RIB-EYE)

肉眼牛排,聽到這個名字恐怕就會有朋友感到陌生了吧,不過,小編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也鬧了一次烏龍呢,肉眼牛排可不是牛眼部分的肉,實際上,肉眼牛排是牛肋上的肉,瘦肉和肥肉兼有,由於含一定肥膘,比較適合煎烤,不過,不要煎的過熟,建議三成熟最好。

肉眼牛排

西冷(沙朗)牛排(SIRLOIN)

西冷牛排大家應該也聽到過很多次了,西冷牛排是牛外脊上的肉,含有一定的脂肪,在肉的外延帶有一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有嚼勁,比較適合年輕人和一些牙口好的人去吃,食用的時候要連筋帶肉一起切,不要煎的過熟。

西冷牛排

T骨牛排(T-BONE)

也叫作丁骨牛排,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西冷,量稍小的便是菲力,中間被肋骨隔著。不過這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一些,由於法餐講究製作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採用。







會飛的小小奇


肋排:嚼勁非常好,不含牛筋所以口感也不錯,不用擔心會嚼不爛,一般選擇肋排的朋友通常都是傾向於不是太細膩的肉質口感。

菲力牛排:菲力牛排的肉是被包裹於牛的腹腔之中的,肌肉沒有受到劇烈運動,所以它的肌肉纖維相當的細膩,肉質鮮嫩味美而且脂肪含量少,牛排中的絕對王牌。

西冷牛排:也被稱為沙朗牛排,它是最接近於菲力牛排的肉,它的位置處於牛胸脊肉的部位,口感和菲力牛排非常接近,但肉質會稍微偏老硬一點點,因為略帶一點恁筋,不過肉質細膩程度還是不錯的。

肉眼牛排:它的位置在牛肋骨中心,肉質柔嫩,顏色較淡,脂肪較多,表面有脂肪的紋路。

T骨牛排;它的位置在牛的上腰部,是一塊由脊肉和裡脊肉等構成的大塊牛排,口感相當好!

所以口感上喜歡有嚼勁的,推薦肋排和西冷。

如果喜歡肉質細膩一點的,推薦菲力和T骨。

如果喜歡有些脂肪,就推薦肉眼了。







創業青年的日常


西冷和肉眼的區別

西冷和肉眼都是牛肉的不同稱呼,兩者的區別是:

1、位置不同:西冷,是外脊肉;肉眼,是牛背上兩側前面的部位肉。

2、肥瘦不同:肉眼是半肥瘦,肉眼取自肋脊部貼近briast的位置,此部位較少運動,所以大理石紋脂肪(即「油花」或「雪花」)分佈較多。其中間往往有一塊大油花,就像眼睛一樣,因此有「肉眼」之稱;西冷肉質則偏瘦。

3、肉味不同:肉眼吃來香口,但論肉味,則始終遜於西冷。 西冷(Strip Loin)——肉質厚,肉味濃,又稱「紐約客」,肉質纖維較厚,因此頗具咬感,而肉味也更濃郁。基本上不需醃製太多,已能呈現肉味。

4、口感不同:西冷油花比重較高,所以吃來口感也較豐富。由於其肉質較厚,是以燒烤時間較長,適合喜歡咬感的人。肉眼除了有牛肉的嫩度,亦有油脂化開的甜味,最為大眾接受。

希望給大家帶來快樂😊


墨墨逹506


個人認為還是西冷的口味好些。下面對各種牛排的口味和選材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有所幫助!

菲力(Filet),也是人們常說的牛柳,是由臀部及腰肌肉取下的一塊軟肉,為牛身中運動量最少的一塊肌肉,所以特別柔嫩,又稱為腰內肉。

英文STEAK一詞是牛排的統稱,其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TENDERLOIN(嫩牛柳,牛裡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由於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

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食用時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

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於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

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採用。


A風呱的石頭A


西冷/沙朗(Sirloin):西冷取材於牛的腰脊部位,標誌是側邊外延的一圈白色肉筋。天生精瘦,脂肪分佈又恰到好處,煎熟後嫩度適中有嚼勁,適合牙口好的人。諸多牛排老饕就好這口,肉中帶筋,嫩而不肥膩,吃起來口感最豐富。 烹 調 貼 士:適合香煎或燒烤。不宜全熟,五到七分熟剛剛好。二:菲力/ Tenderloin:大澳人民叫做 Fillet Mignon。菲力取材牛腰內側,相當於豬裡脊。是牛身上中運動量最小的一塊肉,所以質地嫩得沒話說,肉瘦脂肪又偏少。愛吃肉的女神們自然最愛它啦!老人和小孩也很愛喔。 烹 調 貼 士:熱鍋煎烤,建議厚切(2cm 左右),是入門級別牛排的最佳選擇。三:眼肉/肋眼(Rib-Eye):選自靠近胸部的肋肌,外形酷似眼睛,肥瘦相間,肉質細嫩,大理石雪花紋明顯且分佈均勻。雖然沒裡脊那樣嫩,但“骨邊肉”的滋味極好。煎熟後質地柔嫩,一口下去汁水充溢口腔,還有淡淡奶香氣。肉味比菲力更濃又不會過肥。心情不好的時候來一塊,幸福的味道滿溢~ 烹 調 貼 士:五分熟即可,最能嚐出細膩柔滑的口感。新手也可以輕鬆搞定的牛排。


小鮮天天


孫小廚一直打算由點到面的系統講解一下牛排知識,卻苦於沒有時間,但這個事情還是要做的。先定為一週一篇慢慢來吧,大家也需要慢慢消化這些牛排呃牛排知識不是?

先從名氣大的兩兄貴開始吧。

這兩兄貴就是西冷牛排和肉眼牛排,為什麼是兄貴呢?因為他們是是從牛身上一整條肌肉上分割下來的,這條肌肉叫背最長肌,大部分脊椎動物都有這條肌肉,包括人類。

肉眼遠比西冷嫩、香、多汁,當然,肉眼也比西冷要貴。

如上圖所示,牛一共有26根肋骨,把整牛劈成兩半,單側就有13根肋骨。肋骨上附著的一個長條形肌肉就是背最長肌。

這條肌肉控制脊椎的側向扭動,牛隻在左右轉向的時候才會用到這條肌肉,這條肌肉用的比較少,所以肌肉纖維比較細膩,這也就是肉眼牛排和西冷牛排比較嫩的原因,三大牛排西冷肉眼菲力均集中在牛的腰背部。

這條肌肉長度不止紅框中那麼長,前後還有延展,但是,被劃分為西冷和肉眼也就是紅框中的那部分。其他部分下一篇文章再講。

上圖就是帶骨的背最長肌切下來的肉眼和西冷。從第6跟肋骨開始,一直到12根肋骨處,都是肉眼牛排的部分,這部分的脂肪大理石紋也是鑑別牛排等級的重要指標。第12跟肋骨之後,是西冷的部分。

肉眼牛排:

西冷牛排:

把上面的大塊肉如果再切成片狀,就是我們平常買到的西冷牛排和肉眼牛排。

切好的肉眼牛排,典型特徵就是像一個帶眉毛的眼睛:

切好的西冷牛排,典型特徵就是個斜菜刀狀:

但是,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都是說了,他們是兄貴,兄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難以割捨的。強行把人家割開,必然有一段長的互相像對方的部分。

那麼接下來要說的是,長的像西冷的肉眼和長的像肉眼的西冷。

那有一部分精益求精的人,是不喜歡長的像西冷的肉眼的,這都長的像西冷了,憑什麼硬說是肉眼?

於是,5肋肉眼和7肋肉眼的劃分方法誕生了。

5肋肉眼切出來的形狀是絕對的肉眼。5肋肉眼的損耗較高,所以價格比較貴。

7肋肉眼有一部分已經看起來像西冷了。

下面貼兩個示例:

像肉眼的西冷:

像西冷的肉眼: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講,自然是買像肉眼的西冷比較好,因為便宜。避免買像西冷的肉眼,買貴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