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聽電音或者DJ改編的音樂?

冰劍夜琴


華語音樂市場從來不缺模仿能力,但是卻始終沒有能夠做到文化輸出的品牌效應。電子音樂這樣一種新潮的音樂形式,從衍生到發展再到一度火爆,從西方漂洋過海而來,也越來越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電子音樂是一種結合了旋律、節奏與科技的新型音樂類型,從國外流行樂壇各大榜單上來看便可得知,電子,這一科技與靈感的碰撞,正在劇烈發酵,逐漸成為主流音樂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

所以理所當然的,華語音樂市場在引入了部分國外爆紅的電子音樂後也開始了模仿,並雄心壯志試圖打造真正的中國風的電子音樂。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內地雖然不缺少優秀、富有才華的電子音樂人,諸如徐夢圓、PENTA.Q、冷炫忱等人。但是在這個流量至上的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歌手的成就並不去取決於其音樂質量的高低,而是在於他有多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有多少流量能流向他的創作作品。

在這種格局下的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的“執牛耳”者成了一些打著電音旗號,卻仗著電子音樂給人帶來的快感而加入大量低俗而不堪入目的內容,漸漸演變成了具有“土味ID”的電子音樂。

土味ID的製作者們大部分以喊麥、DJ為主,每個人都在極力想要創造直接的品牌,搶佔市場高地,從前幾年的“一人我飲酒醉、醉把佳人成雙對”到抖音上氾濫成災的DJ背景音,快手上不知所謂的土味情話,這些容易引起噱頭的異類卻似乎成了普通受眾眼中真正的中國電子音樂。然而事實上,熱門歌曲無一例外存在懸而未決的抄襲、版權問題,喊麥DJ總是伴隨著頹靡腐敗層出不窮。

所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還是有許多恪守電子音樂本質的才華橫溢的製作人,像上面說過的PANTA.Q的電音單曲《什麼鬼》甫一發布,便成為歷史上第一首被錄入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年度專輯中的中文歌曲,徐夢圓的一首“CHINA-X”更是以中國風旋律廣受好評,令真正熱愛電音的中國聽眾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鼓舞而重拾信心。

電子音樂吸引人的地方不止囿於其強烈的打擊感,在許多熱門電子音樂下的評論可以看出,電音對許多年輕人而言往往都伴隨著堅持、不放棄這樣積極向上的內容,這也是電子音樂另一方面的魅力所在,以其強大的震撼衝擊力給予人們一個釋放壓力、發洩苦痛的平臺。

如同80後90後在失戀或感情受挫時會聽傷感情歌一樣,95後00後在電音中釋放的情緒更加直接,電音也絕不是生活的失敗者逃避的港灣,而是暫時受挫的精神加油站。所以那些拒絕土味ID的中國電音,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給予迷茫麻木的人一絲強大的精神力量。當然這種新的音樂形式也存在著很多的不理解,有時還會被打上“叛逆”的標籤,不過這也是流行發展的必然,潮流總會被更替。





湖南流行音樂傳播者


我是一個50多歲的二胡愛好者,我喜歡二胡,記得是我在小時候,在鄉里舉辦的秧歌隊裡。那個時候比較落後,長見樂器也就那麼幾種,有二胡、嗩吶、笛子等等。可我就喜歡聽二胡發出的聲音,著迷的看著大叔們手裡的二胡,那裡還顧得上管什麼樂曲的高級還是低級呢。[我想靜靜]可能是歲數小的原因吧!越是簡單重複的小調越喜歡聽,而且是快樂的聽,因為聽懂了呀。[捂臉][捂臉]

當然也在戲臺下看過秦腔大戲,小夥伴們都說不愛聽,不愛看,說是在聽驢叫呢。[捂臉][捂臉]為啥呀、不就是聽不懂嗎?[捂臉][捂臉]所以我覺的那個時候的我,和現在的年青人很相似。他(她)們喜歡聽電音的原因,可能就是對聲音感到好聽,感覺新鮮刺激。因為電音我們最近幾年才知道,聲音很好聽的,很有可調控性,特別是能加工聲音,很先進的。

我們年青的時候也曾把歌詞改掉,改成能讓大家聽了都捧腹大笑的低級的詞。[捂臉]所以說,不管什麼時候的年青人,都有喜歡刺激的這個特性,最簡單的刺激、搞笑就是從低級中來的嗎!。[笑哭][捂臉][捂臉][捂臉][祈禱]個人愚見!。


金員力


土味ID的製作者們大部分以喊麥、DJ為主,每個人都在極力想要創造直接的品牌,搶佔市場高地,從前幾年的“一人我飲酒醉、醉把佳人成雙對”到抖音上氾濫成災的DJ背景音,快手上不知所謂的土味情話,這些容易引起噱頭的異類卻似乎成了普通受眾眼中真正的中國電子音樂。然而事實上,熱門歌曲無一例外存在懸而未決的抄襲、版權問題,喊麥DJ總是伴隨著頹靡腐敗層出不窮。

所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還是有許多恪守電子音樂本質的才華橫溢的製作人,像上面說過的PANTA.Q的電音單曲《什麼鬼》甫一發布,便成為歷史上第一首被錄入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年度專輯中的中文歌曲,徐夢圓的一首“CHINA-X”更是以中國風旋律廣受好評,令真正熱愛電音的中國聽眾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鼓舞而重拾信心。

電子音樂吸引人的地方不止囿於其強烈的打擊感,在許多熱門電子音樂下的評論可以看出,電音對許多年輕人而言往往都伴隨著堅持、不放棄這樣積極向上的內容,這也是電子音樂另一方面的魅力所在,以其強大的震撼衝擊力給予人們一個釋放壓力、發洩苦痛的平臺。

如同80後90後在失戀或感情受挫時會聽傷感情歌一樣,95後00後在電音中釋放的情緒更加直接,電音也絕不是生活的失敗者逃避的港灣,而是暫時受挫的精神加油站。所以那些拒絕土味ID的中國電音,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給予迷茫麻木的人一絲強大的精神力量。當然這種新的音樂形式也存在著很多的不理解,有時還會被打上“叛逆”的標籤,不過這也是流行發展的必然,潮流總會被更替。


浩瀚獨醉920


你好!其實無論是誰,當聽到音樂時,大腦會對接下來的走向進行預測。如果預測準確,就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舒適……所以在曲子裡添加過多的“驚喜”成分會使人厭倦的。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聽電音?原因很簡單。因為電音的和絃編配和走向相比於其他音樂風格更簡單(雖然日系電音多數使用的jazz和絃)就比如這一首《faded》,它的和絃就是6415大法,而且旋律也很好記,所以更多人就會去聽。Alan Walker的歌曲使用的都是差不多的手法,所以更容易預測。由於年輕人不太喜歡動腦(你絕對是這樣的)



XLD樂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你的問題我的解答是: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聽電音,音樂為什麼電子音樂有不同的風格眾口難調,隨著時代的變化慢慢的也就衍生出很多電子音樂的分支,其次電子音樂不像傳統的古典或者民族音樂會將配器,音樂,調式調性固定下來,電子音樂可以說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更多的是創新,而且也和科學技術相結合了,畢竟現在好多的音色都是濾波器的旋鈕擰出來的,對於音色上更多的是創新意識,而且創作手法上也可以天馬行空,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不同的風格。

推薦兩款:

第一個是蝦米音樂,它能搜索更多的音樂。當初我也是找好聽的電音,發現蝦米網滿足了我的需求!還有就是新人註冊會送兩個月的VIP,但高品質音樂需要用VIP下載。裡面也有很多訂閱的電子音樂精選集,你會發現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第二個是:網易雲音樂。首先他所有的歌曲(正版)不需要VIP來下載高品質音樂。總之它的音樂質量很高,使用的人也很廣。

不知道,反正聽電音就感覺不孤獨了,也覺得有人做出和自己內心感覺相似甚至一樣的東西了,會感覺有人理解自己,至少感覺自己不是孤軍一人。

易被情所傷,外表堅強內心脆弱,外表善良,喜很內向,卻懂得如何改變自己,懂得如何尊重一個人。喜歡吃苦,喜歡安靜,為人孤獨,即成熟又穩重,幫助別人不求回報,笑一笑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對了我還有強大的自制力,這就是我。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





用戶名佔用


某一類型的音樂流行從來都不是單一因素原因導致的。音樂是載體,它既是歷史要素的記錄體裁,也是人類各種技術交織的最終成品。它既能表達宏達的英雄史詩,也能表達內心人最深切的慾望。關於電音或者DJ改編的音樂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1、人們對音樂的喜愛程度是和當時科技水平發展相關的

從古至今,新類型的音樂流行都和當時科技水平相關的。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典音樂,在當時也是流行音樂一般的存在。音樂之父巴赫為什麼偉大,因為他使器樂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工業水平的發展,樂器也在利用紛繁的發音原理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不屬於自然界的聲音。在工業時代,人類迷戀機械水平帶來的和諧音色,在信息時代,人類迷戀動感的節奏帶來的快速的情感衝擊。

電音技術是科技水平與藝術在這個時代最好的體現,而且由於信息的發展1960年代晚期以後,因為摩爾定律造就了可負擔得起的音樂科技,意味著使用電子方式製作音樂變的越來越在各國不同區域流行的領域普及與發揚起來。所以說,電子音樂是人類科技水平的體現。

2、人們對音樂的喜愛程度是和當時社會文化情況相關的

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是展現人類文化最好的載體。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思想橫跨大陸,人們認為音樂更多的是表現人的重要性,所以一些牧歌類的世俗音樂興起。在巴洛克時代,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們追求的是人定勝天的豪邁,所以,具備對位技巧的宏達的巴洛克音樂應運而生。在上世紀60年代,由於戰後給人們帶來心靈的創傷,搖滾等吶喊系列的音樂流行起來。

現在的社會,雖然智能工業帶個人類更多的便利,但是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著多重信息的衝擊,對自由的渴望成為這一代年輕人的主體。電子音樂強烈的節奏感分、主題鮮明等特點給了年輕人釋放的舞臺,隨著節奏盡情跳舞,是年輕人最喜歡選擇的方式。

3、電音和DJ改變音樂的特點

電音音樂是藉助於三極管技術、信號分析技術等發展而來的具有科技特性的音樂種類,一般而言,可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來區別。使用電子機械製造聲音的設備有電傳簧風琴、漢門式電風琴與電吉他;而純粹的電子聲音製造設備則有特雷門、聲音合成器與電腦。使用電音,人們不用受樂器的束縛,可用鍵盤模擬各種音效甚至做出現實樂器無法完成的效果。其音樂特點更重視藉助爵士、哥特搖滾的節奏感,旋律更重視簡單化,朗朗上口化,短時間內直奔主題,減少古典音樂思考的時間,被當代年輕人所深深喜愛。


發升與喜豆


你好,很高興一起討論這個話題。😄

根據你說的這個現象,我作為音樂行業的從業者,簡單說一說個人的看法。

音樂有很多風格種類,每一種都有它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價值,也就決定了任何一種風格的音樂都會有人喜歡。DJ我不喜歡但不會排斥它,至於你說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聽電音,也許確實有這個現象,但相信那只是一小部分,應該他們本身就喜歡或者壓力大想要釋放一下,如果是我,累的時候會聽一些輕音樂才能減壓。😄

從平時的工作中得到的信息來看,年輕人喜歡的風格還是很多元化的(r&b、流行、搖滾、民謠、布魯斯、爵士甚至融合的東西都有),所以說他們喜歡的音樂質量還是蠻高的。DJ只會出現在它該出現的地方,並不會成為大眾喜歡的主流音樂。但也不排除浮躁的音樂環境會帶偏一些人的審美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音樂基礎教育還真是蠻差的,貌似有點像足球的感覺😄,學校裡的音樂課老師根本不講什麼東西,並且更多時候還是把課送給其他老師,所以說學生們有時候還是挺悲哀的,如果不是自己在音樂機構學習的話,幾乎連基礎的音樂知識都學不到。音樂基礎教育應該好一點,該把屬於學生們僅有的音樂課程還給他們,讓他們多學點關於音樂的知識。

以上是我的看法,大家一起多多言論。😄





聲音守望者


因為當代年輕人工作壓力太大,生活過的比較單一,聽dj,可以釋放壓力,特別是有些年輕人喜歡去蹦迪,跟著音樂跳動,盡情的搖擺,釋放自己的壓力,你看下面的視頻,年輕人聽dj,蹦迪的樣子,多陶醉[大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9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d6e6178db814e8186e6ba974df5bcc0\

超凡音樂


但不全面,因為不僅是年輕人喜歡蹦迪,我身邊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喜歡蹦迪,當然我在這裡說的蹦迪是一個大的概念,而不僅僅是在夜場喝酒跳舞的蹦,可以說隨著有節奏的音樂讓身體跳動都算是蹦迪。現在不是很流行蹦養身迪、蹦野迪嗎。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音樂使我快樂,律動使我快樂,和朋友在一起使我快樂。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理由了。

音樂和舞蹈真的永遠是最棒的東西,使人快樂,讓人忘掉煩惱。再孤僻的人可能都要聽音樂,不管喜歡的是什麼樣的音樂風格。當旋律和唿吸一起觸動著你的時候,你感覺自己被理解,被感知,被慰藉。你感覺每一個細胞都是活的,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吧。所以說喜歡蹦迪首先是因為喜歡這種音樂風格,節奏輕快讓人愉悅,積極向上讓人充滿激情和活力,聽著旋律像是陽光照著自己,沒有悲傷沒有煩惱,只有滿滿的歡愉,喜歡這種音樂風格!

歌伴舞,這是永恆的搭配。廣場舞大媽喜歡,幼兒園小朋友喜歡,當然我們年輕人也喜歡,我們的節奏伴隨我們喜歡的音樂,我們的律動就是我們青春的代表。整個身體沉浸在音樂裡,身體可以有古典舞的美,有拉丁舞的秒,當然也就可以有蹦迪時候的簡單快樂。這節奏,這動作簡單到身體不協調的人都可以跳動,所以有誰能拒絕呢?

有人說不喜歡夜場,不喜歡吵所以不喜歡蹦迪。不是蹦迪一定要去夜場把耳朵震聾,也不是所有的迪都是從頭吵到尾。選擇去夜場,是因為他的氛圍更專業更有代入感,更能夠和一樣愛好的人產生共鳴,難不成你打王者榮耀是和不會玩手機的爺爺嗎?夜場,有社交的功能,和陌生人打交道是個不錯的體驗,在這裡不要一來就聯想到撩與約的直白,還有拓展視野,見識不同的人們,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其次,和好朋友一起去,這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增進大家的感情。而且現在電音的聚會已經不再侷限於夜場了,露天的迪空氣更清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像學生時代有那麼多的時間聚在一起,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用來玩耍。我們努力工作,我們更加關心家人,我們與世界更近,同時我們也更迷茫。那不如回到音樂本身來,蹦迪就像一場運動,有時候就想要大汗淋漓讓自己睡個好覺,這沒有什麼不妥。既喜歡古典樂也愛蹦迪,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吧。我們更包容,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我們也更願意創新。一個新時代需要的年輕人喜歡蹦個迪,無可厚非!!!




音樂小曲庫


  我來答答這個問題裡的“電音”部分吧。其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電音哦,電聲音樂(以下簡稱“電音”)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被很多人喜歡哦,有一首曲子,相信大部分人不但聽過,還很喜歡,一聽到這個音樂響起,就有種莫名的快樂記憶,這就是86版《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對,就是那個“biubiu~biubiu~~登登登登、登登登登”那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電音是一種結合了旋律、節奏與科技的新型音樂類型,從國外流行樂壇各大榜單上來看便可得知,這一科技與靈感的碰撞,正在劇烈發酵,逐漸成為主流音樂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

  電音吸引人的地方在其強烈的打擊感、節奏感,以及可模擬各種樂器音效的特性,在許多熱門電子音樂下的評論可以看出,其在年輕人當中確實非常有市場,其以強大的震撼衝擊力給予人們一個釋放壓力、發洩自我的平臺。

  如同80後在失戀或感情受挫時會聽傷感情歌一樣,現在的年輕一代中的一部分人,在電音中釋放的情緒更加直接,是這部分人精神加油站。當然這種新的音樂形式也存在著很多的不為大眾所理解的地方,有時還會被打上“叛逆”的標籤,不過有人喜歡就有其應有的市場,存在就是合理的,就像過去,剛開始流行吉它的80年代,老人們看到年輕人玩吉它,很多都認為這是“不學好”、“不務正業”的表現之一呢。

  回到之前我們提到的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其創作者許鏡清老師說到,其在裡邊用了電聲,用了電吉他、電子鼓等,在這個曲子之前,沒人在電視劇裡用過電聲音樂。當時由於是80年代,用電聲在這部重頭戲裡,也是有非常多的反對聲的哦,許鏡清老師因在片頭曲中用到了電聲音而受到了部分人的嚴厲批評,“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怎麼能用電聲音樂呢?”最後是楊潔導演的堅持下才得以最終使用,結果成了經典中的經典哦。我是小小音樂愛好者(喜歡拉二胡和唱歌,主頁有自娛自樂時拉二胡和唱歌的視頻哦),水平有限,謝謝看我嘮叨這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