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從某種意義來說,職場的本質是通過交換得到各自的利益,各取所需。講奉獻是在形式上求和諧,如果一方單純的付出,一方只是索取,肯定不能長久。而奉承也是為了交換利益。

1、老闆交換的是工資,員工交換的是時間和能力。

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是僱傭關係。企業的發展一靠老闆的運籌帷幄,二靠員工的工作創造力。員工通過花費時間完成工作獲取工資。而老闆也通過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認可付出成本。通過這樣的僱傭關係,員工的工作能力是首位,只有具體了老闆認可的工作能力,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在這種關係中看似員工被動性強,但員工的工作能力強就有一定的話語權。一般情況下,員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是職場生存的根本。

(1)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心態,不把經驗當成鐵飯碗,要時刻學習當下新的知識。

(2)善於總結,看到自己的短處和長處。學會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多發揮自己的長處。

(3)遇到問題不迴避,想盡辦法解決問題。

(4)學同事的優點,不恥下問,提升自己。

(5)接受批評的能力。面對批評,保持一顆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問題要敢於承認。

2、只談奉獻的老闆離他遠點,他的目的是少付工資。

如果一個老闆只跟員工談情懷和奉獻的偉大。他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有三點。

(1)目前他處境艱難,需要員工和他共同面對。

(2)他只想要員工的勞動力,不想付工資。

(3)在他的心理價位上,你的工作能力和你的工資報酬不匹配。

如果是第一點,做為員工的你要判斷公司是否有發展前景,值不值得你用情懷和工作的付出堅守。也就是說這樣的交換對你而言,值不值?值就留下,不值就換個新工作。

如果是第二點,那就沒啥可討論的,離職找新工作。

如果是第三點,判斷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低於老闆的預期。這也不是情懷能解決的。如果老闆認為給你的工資高,他肯定會找個理由降薪的,而你要做的是不是認可老闆的評價。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根本。

3 奉承也是某些人職場生存之道,你可以不屑,沒必要較真。

身在職場這個江湖中,什麼樣的人都可能碰到。但大家知道的是這樣一個原則,凡是業務能力強的人都不太會奉承,或者說他們不屑於做這件事。而業務能力一般的人專門鑽於此道。也是生存之本。其實他們比業務能力強的人更辛苦,他們放棄的是自己的尊嚴。想想,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吧。


虛度時光讀吧


這話說的很難聽,但確實是真相。

舉個例子,我手下有三個員工,張三、李四、王二,他們是幾乎同一時間入職的,學歷差不多,做的工作也類似,但工資拿的有差別:

張三月工資12,000,李四8000,王二隻有5000塊。他們的差別為何這麼大呢?

我曾專門測試了他們,有一次有個重要客人(實際上是我的老熟人)來訪,我先找來王二,讓他跟客戶聯絡一下,問對方什麼時候過來?

不一會兒,王二就跑過來告訴我,他終於打通了對方的電話,客人在後天下午2點的飛機,預計4:00會到達。

我點點頭,問他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他說沒有了,我揮揮手讓他出去了。緊接著我又找來李四,把情況又說了一遍,李四拍著胸脯說,保證完成任務。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四胸有成竹的跟我說:"客人將於3月2號下午乘坐飛機從上海起飛,預計4:00到達。為了提前做好安排,我打聽了我們的司機剛好有空,如果需要接機的話,我們可以派他去,您看怎麼樣?"

好,我點點頭,覺得他比王二要稍微好一點。

不過我還是想看看張三的表現怎麼樣,於是又讓人把張三喊到我的辦公室,同樣把那番話跟張三重複了一遍。張三聽完之後就問我:"方不方便知道客人這次來公司的目的?是否安排接機?要不要安排晚餐?是否搞一個行程安排?"

好傢伙,本來讓他直接執行就好了,沒想到他還問出這麼多問題。不過他一問,我的心裡有底多了。

好吧,於是我就跟張三講了一些重點,他趕緊拿出手機在記事本上記著,然後又跟我確認了一遍才去操辦。沒過多長時間,他就回來跟我彙報了詳細情況。

不僅說了客人達到的具體時間,還安排好了相關車輛,路上說什麼話題都有提醒,晚餐也準備了,就連在哪家飯店吃飯,誰作陪,主要吃什麼都有了安排,並且還遞給了我一個行程安排表!

乾的太漂亮了!這就是為什麼別人只值5000塊,而他值12000的原因。

作為老闆,我願意花更多的錢招更能做出結果、給我帶來價值的員工。因為這種員工能夠節省老闆的時間,能夠創造更高的效益。反之,那種拿低工資的,其實成本更高,因為這種員工做事總是很被動,不去想,也不去謀劃,自然做不出什麼業績。

我就是要用手上的錢買員工的產出和價值,這就是交換,跟馬老師說的購買員工的上班時間和才華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從來不提什麼奉獻,也不需要跟我奉承什麼,真要是討好我,你就把工作幹好,幹出價值,就是對我最好的討好,也是對公司最好的奉獻。沒有比這更講職業道德了!

我反對洗腦,也反對無腦執行,我要的是創造價值,員工要的是工資,交換而已,不要說的那麼高尚,這才是商業本質。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喻派職言


話糙理不糙。

我們辦公室有個老員工,工作認真、能力強,有時甲方委託的工程,會特地指派給他一人做。因此,他特別賣力,老闆也頗為賞識。

但是,雖是這樣,到年底發工資的時候,老闆並沒有給他多發。有一年,反而發得比新人還少。他氣不過,第二年遲遲不來上班。

領導也裝傻,雖然打電話慰問了下,但也沒有提工資的事情。他氣不過,過幾天跑到公司和領導大吵了一架。領導被他一吵,反而敗下陣來了,而且把這幾年少發的都給他補上了。另外,他們兩人還談好了年薪。(我們公司是按項目拿提成,算工資的。)

有了補貼和承諾後,第二天,他就開開心心地來上班了。而且現在比之前更賣力了。

其實,職場的本質說到底是:用價值來換取工資。

要說奉獻,也有,但是很少。而且你還得遇上好的領導。如果遇人不淑,你一味奉獻,得不到自己該得的,時間長了還是會心生抱怨。畢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還是需要錢來生活的。

另外,光靠奉承也是不會長久的。畢竟你不能給對方帶來實際的成績。幾句好話,是不能把工作完成的,關鍵還是要靠實打實的行動。

因此,要想在職場得到自己想要的,還是靠實際行動去爭取。同時,也不能太軟弱。如果報酬和實力相差太大,還是可以去爭取一下的。因為有些老闆會專挑軟柿子捏。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逆風成長。不管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做全職主婦,學習永遠是不可丟的一件事。

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人,體驗不同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歡迎關注@魚豐徐徐,一個既工作,又帶娃,還寫作的職場寶媽;一個靠不斷學習,努力靠近夢想的新時代斜槓青年。

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魚豐徐徐


不管是職場也好,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事也好,其實核心本質本來就是一種對等交換。

我有個朋友,他畢業後去了一傢俬企工作,雖然他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他特別的能說會道,懂得拍領導的馬屁。

因為經常拍領導的馬屁,所以這個領導就非常高興,很快就把他提拔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然後還搞了幾個項目給他做。

但是當他去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問題出來了,他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項目做的很爛,所以他當上經理沒多久就又被領導給撤下去了。

其實類似的故事在職場裡經常發生,那麼這背後恰恰說中了職場生存的一些本質:

投機取巧,阿諛奉承只能夠一時得利,職場生存的核心是自己有足夠的價值

其實在職場裡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像這種懂得樂於奉承喜歡投機取巧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他們最終都獲得長遠的發展了嗎?並沒有。

雖然可能在某段時間內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大多都會夭折,因為他們只是在投機取巧,並沒有把自身的能力真正的提升到一定層次,所以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應付不了。

職場的本質本就是價值交換,你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公司才會用更好的福利條件留住你。

我經常說公司不是福利院,不養閒人,如果你這個人不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那麼公司肯定不會把你留下。

這本來就是一種交換,你給予公司想要的公司給予你想要的,雙方達成了一種友好的合作關係,這樣才能夠一起往前走。

如果說你們雙方誰違背了這個底線,那麼這種合作的狀態就會被打破,要麼是你主動離開公司,要麼就是公司會辭退你。

職場的人際關係,核心也是一種對等交換。

很多人經常說自己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在職場裡不能夠和大家好好相處,其實這問題的本質就是他們沒有搞懂人際關係的核心也是交換。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和一個人的關係很好,但是你結婚的時候,對方給你包了2000塊錢的紅包,但是對方結婚的時候你只包了200,那你們的關係馬上會破裂,為什麼呢?因為你們之間的這種交換不平等了,不存在了,那麼再深厚的關係也會開始出現裂縫。

包括一些深厚資源不對等的人,他們之間是很難建立起聯繫的,比如說你現在去跟馬雲搞人際關係去跟他交換是很難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馬雲的身後有著大量的資源,人脈,但是你身後的資源不能夠跟它相比,所以說你們如果進行交換,那就是不平等的交換。

所以你在職場想把人際關係搞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層次提升上來,你要擁有更多的資源,擁有更高的實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跟你交換,更高層次的人給你交換,你的職場才能夠更加順風順水。

作者 :王心傲,《銷售局》系列書籍作者,職場老司機,成長型學習博主、nlp、心理學、權謀學研習者,喜歡讀書、寫作。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暗黑的操控策略,幫助你逆襲人生,歡迎關注我,一起成長!

王心傲


年前的時候和幾位線上認識的朋友,約好一起去河邊釣魚,其中一位釣友老李,和我們閒談的過程中,就說到了自己無情的被公司裁掉了。

老李今年45歲,在這家公司裡整整工作了10年,經歷了3任高管,帶出了無數的實習生,與公司一起跨越了無數道“生死”的難關。

然而去年年中,公司的老總選擇了退居二線,把企業交給自己從海外歸來的兒子,要知道,年輕人和老一輩人對於市場、對於管理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在經歷了半年的學習和摸索之後,這個年輕人做出的第一個決策,就是將公司徹底年輕化,而老李,就這樣因此離開了公司。

老李在和我們說起這些的時候,臉上難免帶著一點失落和不爽,話裡話外透露著埋怨與無奈,可是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殘忍。

說實話,我很能理解老李的心情,包括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也這樣覺得,工作了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怎麼能說辭就給辭了呢,這樣的管理者太無情了。

可不得不說的是,職場還真就不是一個講感情的地方,資本的無情和市場的無情已經把身處其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定義成“機械的工具”,只有按規矩辦事,才能確保不被淘汰。

從這個角度來看,職場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交換,而且對於打工者和創業者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交換。

對打工者而言,這種交換其實是用能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和資源。

我們都知道,公司存在的根本意義,其實就是解決某種社會問題,而解決問題就需要有專門的人,組織專業的人來貢獻解決方案。

於是就有了創業者和打工者,創業者發現某一項社會問題,他們清楚的知道需要什麼能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開始招募打工者,並且為他們支付薪水,來買斷他們的能力和工作時間。

反過來看,打工者通過貢獻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從創業者那裡換取金錢、換取其他的社會資源、工作資源。

而作為創業者,他們去和誰交換呢?答案就是資本和市場,他們要拿著打工者付出的能力所打造的產品,投入市場,去換取財富、換取更大的機會。

仔細想想,我們在中學歷史書中其實就已經學過,商業市場的本質就是交換,而職場則是商業市場催生出的產物,其內在必然也遵循這一規律。

至於奉獻也好、奉承也好,這些其實都是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額外價值,其存在的意義,只針對於特定情況,為了讓交換變得更加輕鬆、更加容易,並不是交換本身所需要的價值。

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可能大多數人的公司裡都存在著這樣一種人,幹活兒的時候躲的遠遠的,而且本身的工作能力也並不突出,但就是特別會奉承、會“拍馬屁”,深得老闆的喜歡。

這就是特定情況,他遇到了一位喜歡聽好話的老闆,因此也就發揮了奉承的價值,而如果換成一個不在乎這些的老闆,那這樣一個要工作成績沒有,要工作能力也沒有,你覺得老闆和這樣的人交換什麼呢?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可能大多數職場人內心都會有一種“很冰冷”的感覺,但在我看來,認清了反而是一件好事,這有助於我們重新對自己進行反思:

我們如何能最大化的避免被職場淘汰呢?

我覺得以下兩點內容,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

01.保持學習,保持自己的價值得到提升

交換的前提在於有價值,有了價值才有交換的條件和可能。

而讓自己始終“保值”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學習,讓自己處在一個動態的成長狀態。

從我們身邊的職場環境中,其實就是不難發現,那些能夠長久立足、並且越來越好的職場人,幾乎都在保持學習、保持成長。

換句話說,學習成長之所以能夠“保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跟隨市場的需求在成長,始終都能成為被市場需要的人,而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輕易的被淘汰呢?

02.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讓自己擁有不可被替代的價值

職場裡,一個人被另外一個人取代的情況非常常見,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不被取代的“終極奧義”是什麼?

答案就是成為解決某個問題的高手,讓自己沒有辦法被取代,我早年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公司裡有一位老師傅,不是高管也不是班長,但是工資跟我們的部門經理差不多,而且公司幾乎每半年都要進行一次裁員,他都能保持不敗之地。

原因就在於,他工作的年頭非常多,見過很多問題,處理過特別多的突發情況,公司留著他,其實就為了解決意外出現的問題。

所以你會發現,這就是這位老師傅的價值所在,儘管不是最優秀的,但卻是最獨一無二的,這就是一種不能被取代的價值。

現在回看開頭老李的故事,可能你就會感到有些釋懷,職場是一個講究“論功行賞”的地方, 價值的作用要大於價格,這才是互相交換的本質。


職男小凡


講兩個我身邊的故事:

一位遠房的堂哥,畢業了就一直在一家汽車4S店做售後。他的人生信條就是:不會搞關係的人沒有大出息。他畢業到這家公司工作快10年了,說實話,帶了很多徒弟,但被提拔組長後就在也沒動過了。昨天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說:公司領導明明跟他關係看起來還不錯,但比他後來的人都被提拔了,很是苦惱。

另外一個故事就是我自己,曾經剛入職場的時候,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只要同事或者領導交到我,我都會義無反顧的接受。因為我相信能者多勞,領導總會看到我的付出。但直到有一天,我一位要好的老同事要離職了,跟我說了一句話我恍然大悟。他跟我說:你做得很多工作,其實領導都以為是你師傅做的。

上面兩個故事,一個是喜歡奉承,一個是堅信奉獻,但結果其實都不太如意。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的只是奉獻或者奉承,價值真的不太高。那什麼樣的“奉承”和“奉獻”才是高價值的呢?

一,“奉承”不是唯命是從,而是懂得審時度勢。

看到“奉承”這個詞的時候,我想到了一位歷史人物——和坤。編劇和作者都喜歡用他的阿諛奉承來映襯乾隆的昏庸。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其實並不是唯命是從。我記得有個場景是他手下的貪官把賑災糧換成了喂牲口的糧食,而當乾隆質詢的時候,他卻是打著為天下安穩著想。因為這樣做可以讓真正的災民能有糧食吃,而讓濫竽充數的人卻不屑吃。

和坤既能搞定乾隆,又保持了和貪官的關係,這種“奉承”並不是唯命是從,而是懂得審時度勢。

二,“奉獻”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懂得價值呈現。

職場中,奉獻本是沒有問題的,但不懂得價值呈現的付出,就可能會自尋煩惱。

信奉“付出總會有回報”的人,其實不是真的是從內心只關注了付出,也就是他們其實還是期待有回報的。

但往往一味的付出式的奉獻,會讓領導認為你這是自願的(當然你確實也是自願的),但沒有哪個領導會一下子為你漲太多薪水和升太快的職位的。就算你跳槽,新公司也會懷疑你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另外一方面,從損失延誤的心理來說,如果你一直是一味的付出,但假設每一段時間你稍有懈怠,你的領導其實反而會對你更不滿意,因為這會讓他感覺有所損失。

三,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但也離不開正確的“奉承”和“奉獻”。

其實,職場的本質確實是價值的交換。你用時間和能力換取報酬,老闆用資源和成本換取利潤。

但如果在職場中,除了能夠呈現自己真正的價值之外,如果還懂得正確的“奉承”和“奉獻”,職場進階就會如虎添翼。

畢竟,你的“奉承”會讓領導和同事更高興,人際關係會更好,人嘛,沒有不喜歡被誇獎的,有能力又有好的人際關係,職場進階肯定不會太差。

同時,有能力又不計較付出,這樣的員工一定也更搶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思考。

我是張小巖,專注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歡迎關注交流。


Mr張小巖


職場工作就是一個互相利用互相妥協的過程。老闆用員工是看中員工能為企業帶來的利潤,員工上班是為了獲得報酬來養家餬口。大家雖然各取所需,但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也存在相互選擇,優勝劣汰。

  • 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越掙錢的項目投資的人越多,基本上都是大魚吃小魚,最後剩下實力雄厚的幾家。公司不會養閒人,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存在的價值,通過領導衡量每個人具備能力大小來分配對應的任務和資源。不要老是抱怨單位開的少,能力不如你的人卻晉升啦,你手裡沒有足夠資本來和公司交換,沒給企業帶來足夠的利潤,如果你確實有能力,可能其他企業早高薪來挖你到他們公司啦。職場用來交換的不光是你的工作能力,還有你的資源人脈,公司是通過給你報酬來換取你擁有的東西,你只有不斷髮掘自身潛力和經營關係網給企業帶來足夠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多話語權。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得到多少就要付出的足夠多。職場同樣是互相取捨的地方,有人為了上位放棄了友情和尊嚴,同樣有人過於優秀公司為了挖他付出了足夠的報酬,什麼讓步了部分權利和股份。越有錢的人越缺錢,越缺什麼就願意炫耀什麼。我們有認清事情的本質就是老闆最大限度壓榨員工的一切價值來為自己帶來更多財富,通過財富來獲取更多的市場地位爭取淘汰更多對手,讓錢來的更容易。

職場就是利益交換的地方,你能付出的必須和你得到想匹配,要不很難持續下去。我們要認真分析自己利用價值,不可能二十年後還像之前那麼拼命來獲取工作業績,你經歷和體力根本隨著年齡在慢慢退化,要居安思危,不斷整合自己擁有的資源,通過擴大自己交換的範圍,積累足夠人脈,在整合資源過程中壯大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話語權。


三人行成行


“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一針見血,但職場也是由人組成的,後半句也過於絕對。是人都有七情六慾,也會分個遠近親疏。人不是機器,絕對的理智等同於冷漠,要不然也不會有“小人得志”“拍馬屁”之流的生存空間。

職場詩是個極其複雜的生態系統,交換隻是維持這個生態系統運行的基礎條件,沒有奉獻就沒有團隊協作,沒有奉承上下級之間冷冰冰的仇人一般麼。他們都是職場之中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乾巴巴的時間長了機器也會出故障,何況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事。

《職場動物進化手冊》把職場員工以7種動物加以代表:狗、野牛、狐狸、笨豬、蠢驢、刺蝟、老鼠。

狗:任何公司都需要,且數量稀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脫穎而出

野牛:能力強,不服從

狐狸:奸猾狡詐,能力一般

笨豬:服從,不被領導欣賞

蠢驢:吃苦耐勞,承擔大部分工作

刺蝟:能力不足,滿腹牢騷

老鼠:存在感弱,小透明

單純以等價交換而言,其中應該蠢驢的薪資最高,畢竟他的工作量最大,但現實是狗是領導。

所以嘍交換在職場中只是基礎,決定薪資的是所處位置和工作內容。奉獻和奉承也是有存在價值的,可能更多時候要比交換來的重要。職場中,不能只低頭拉車還得會抬頭看路。

以上,謝謝。

喜歡就給個關注吧,我是壹凡,每天與你一起聊職場。


壹凡文創


【吱己職場的觀點】非常認同這句話!職場或者說僱傭關係的底層邏輯就是“等價交換”。我們換句話說,就是“員工創造的成果”和“企業給予的回饋”分別是兩者手上的價值貨幣。你要得到對方的貨幣,就必須付出對等價值的,如果長期無法實現對等,那麼關係將無法維持。


員工A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員工,為公司“貢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升遷和加薪。認為公司沒有看到他的付出,所以憤然離職了。

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它告訴我們的是:“奉獻”不一定就會產生成果,它可能代表的是無用功,也可能代表的是員工的付出比企業多,這樣的關係無法長久維持。而“奉承”只是企業內部的交際手段,無法實際為公司創造效益,不產生對等價值。


職場的等價交換邏輯

這句話不是新興語言,其基礎理論源自於20世紀60年代,由明尼蘇達大學提出的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該理論簡單來說就是隻有當工作環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內在滿意),個人也能滿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滿意)時,個人在該工作領域才能夠得到持久發展。這個理論說的就是“等價交換”的邏輯。

  • 這個過程的良性循環是:

個人能力=工作要求(且)工作給予=個人需求 → 個人和組織滿意度高 → 達成持久工作;

  • 而不良的情況則會造成合作的調整:

個人能力≠工作要求(或)工作給予≠個人需求 → 個人和組織滿意度不高 → 解僱/辭職。



這就啟示我們,人與環境都是動態發展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個人需求會變,工作的要求也會隨時間或經濟趨勢而調整,個人必須通過不斷的努力去適應新的要求,而企業也要通過調整不斷地滿足員工的需求!


你和企業做到“等價交換”了嗎?

想要知道你和工作是否做到了“等價交換”,可以通過CD(Career Development)模型即職業發展模型進行判斷,這是古典老師基於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開發了一個職業生涯診斷工具。

用於找出員工能力、員工需求、職業要求、職業給這四方面的關係,並進行逐一診斷,迅速定位你的職業盲點,找到解決職業發展的脈門。

如果你的能力滿足工作的需求,那麼圖中的成功線是匹配的,組織的滿意度較高。

如果企業的回饋滿足你的需求,那麼圖中的幸福線是匹配的,個人的職業滿意度較高。


  • 如果員工能力無法匹配公司的需求,有兩條調整路徑:

一、對不匹配進行調整。也就是更換工作,或者調崗,通過崗位的變化,找到與自身技能更匹配的工作,以達成滿意度;

二、加強技能訓練。能力的缺失可能是缺態度、缺標準、缺技能、缺經驗,而只要態度正確,那麼剩下的都可以通過刻苦學習提高。



  • 如果員工對企業的給予不滿意,兩個處理方法:

一、找準員工的需求。有的時候員工的職業滿意度低,不一定是公司的薪酬不高,可能他所需要的不是金錢的獎勵,而是個人價值感的體現等,所以在滿足員工的個人需求時最好在對症下藥;

二、讓員工客觀認識企業的給予。當一個員工認為他所獲得的和他的付出不對等時,企業的HR有必要先幫助他了解,在同行中,他的獲得處於哪個水平,以客觀瞭解他是否覺得調整工作可以解決他的問題。如果不行,那麼就應該提升自己,以驅動更高的組織滿意度,提高企業回饋。



【總結】職場本質就是交換,不斷地讓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得到提升,讓自己在企業前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就是職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邏輯!


--END---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有關於職場權術的疑問,或者有趣的職場故事我願與你一起分享!

我是知己職場,90年職場寶媽,8年資深職場人,自媒體新人。職場就是江湖,關注我,一起成長,不迷路。

吱己職場


這句話聽起來貌似很市儈,但是卻揭露了職場的本質——價值交換。

下面描述的小A和小B都有他的原型,大家不妨預測一下,最終誰會混的更好?

小A呢,是一個特會來事兒的員工,每每見領導就笑得滿臉褶子,特會拍馬屁;

小B,則是一個老好人,勤勤懇懇,誰有麻煩他都樂於幫忙,特熱心腸。

大家不知道有木有自己的答案。根據職場相關調查顯示:出現以上特徵的AB最終都不會混得很好。

這是為什麼呢?有些支持小A的可能會不服辯論說“小A多會表現自己啊,領導怎麼會不開心?”的確,小A這樣的員工,老闆剛開始當然是眉開眼笑,說不定還給他安排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但這也可能是他的生涯巔峰了,跟他配合的同事逐漸都會意識到他是一個只會說不會幹的人,多次之後誰會真心願意跟他合作?沒有人合作了。小A自己也只會吹,就算沒有人向老闆打小報告,沒有結果地拍胸脯怎麼可能讓老闆放心呢。

有些支持小B的可能會說“小B,多好的員工啊,遇到這麼一個員工大家怎麼會不喜歡?”

小B呢什麼事情都樂意幫忙初心是很好,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心懷感激,慢慢地很有可能出現,小B哪天有事拒絕幫忙了,或者顧不上幫所有人的忙了,抱怨與不滿就會發生。很可能會有人找小B理論”為什麼你幫他不幫我呀?”小B本來是好心,但是長此以往不僅忙得跟條狗一樣沒時間管理自己的事情,人際關係也會一團糟。

那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會混得好呢?堅持等價交換的人。小A小B為什麼混不好,就是沒有等價交換。小A的奉承,使他的價值被高估,但路遙知馬力,長久總會露餡兒,沒點硬本事天天打嘴炮怎麼行。小B的奉獻,使它的價值低估,反倒會讓他的付出顯得廉價,每天為別人做嫁衣裳,到頭來還落下埋怨。

那怎麼才能做到等價交換呢?根據我的經驗及職場調查顯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首先,能力上對得起你的崗位職責。

比如說你是程序員,你就需要知道怎麼寫代碼,怎麼調測吧;你是財務,就得懂會計報表、財務指標以及相關的稅務知識吧;你是銷售,就得回說話,會點換位思考心理,會把東西賣出去吧……這些都是能力,要想比別人獲得更大的價值,那首先自己得變得更強。

2、 有效的結果展示。

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為一個無法創造結果的人發工資。做銷售,你做多少客戶拜訪都不會比賣多少產品更具說服力;做程序員,你寫多少行代碼都不會比代碼發揮效果更能得到認可;做財務,你加多少班都沒合理財稅知識幫助企業節流更能讓老闆開心。


3、 將善意用在刀刃上。

我們也常聽說,在自己本職工作至上,多走一步就會有更多的收穫與機會。那麼這個多走一步與上面描述的老好人小B不同。我們當然要善良,要多走一步,但是這個多走一步,最好用在刀刃上。哪裡是刀刃呢?

(1) 支持領導。與自己直屬領導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可以評價你並且掌控著你的工作資源。所以確實要主動的關心領導,當領導有壓力和挑戰時,要拿出同舟共濟的姿態和行動。日常給領導朋友圈點個贊,在群裡響應一下,也是極好的。

(2) 表達觀點。在各類團隊會議上,不要覺得有領導或其他人決定就行了,所謂開會就是出席的意思。這就很浪費了,畢竟會議是最關鍵的資源和信息集散地,也是職場小白在領導和同事面前錄出的關鍵時刻。所以會議前要做功課,會議中要勇敢表達觀點。

(3) 重大項目,積極參與。有時候公司需要組成工作組的形式完成大項目,那麼也可以積極參與。因為這樣的項目,能讓你結識其他部門的同事,也能真的開闊你的眼界。

所以,精進能力,有效結果、在刀刃上主動付出你的價值會在這過程中躍遷,相信會得到等價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