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每一屆奧運會過後,新的奧運週期到來,中國女排都會進行適當的人員調整,推陳出新為主旋律,但是也不能全部砍掉老隊員,也要留下少量的老將傳幫帶,曾經有輿論報道過陳忠和上任後,將悉尼奧運週期的陣容全部推倒重來,其實還是有部分留隊的老將,整個雅典週期四年中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的陳靜和李珊一直都在國家隊。

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2001年是雅典奧運週期的第一年,中國女排由於在悉尼奧運會僅獲第五名,隊伍進行了大換血,主教練陳忠和招入的基本都是年輕隊員。正值當打之年的諸韻穎、孫玥、邱愛華等人全部未能入選,但是吳詠梅、陳靜、李珊三人依舊成為具備大賽經驗的老隊員。最終吳詠梅在2002年落選世錦賽,老隊員只剩下了陳靜和李珊。按理說陳靜和李珊在悉尼週期並不是主要進攻點,她們何以在新一屆國家隊堅持四年?

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陳靜只有182CM,進攻非常有特點,二號位沒有單腳背飛戰術,只有二三號位的雙腳快球,穿插一些時間差戰術,陳靜身高差,但是能接一傳和攔網好的優勢,成為新一屆國家隊最看重的兩個環節。當時副攻位置還需要參與一傳體系中去,所以陳靜在2001年各大比賽還是作為主力首發,後期因為劉亞男的逐漸成熟淪為替補。

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李珊則是在接應位置上成為周蘇紅獨一無二的替補。當時周蘇紅的攻防突出,無人能及,但是也需要一個常備替補。國內與周蘇紅打法特點接近的只有李珊一個人,二人都是走跑動戰術,一傳能力突出,與國內聯賽中的強力接應白雲、陸倩形成鮮明的反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打法,一直到2006年世錦賽李珊還作為替補參賽的。

傳幫帶作用很大!中國女排作為強隊重建,球隊需要催生這二人留隊

其實很多時候國家隊的人員搭配都是應運而生,符合國家隊的構建思路,球隊需要這種類型的隊員,才會得到重用,不適合球隊的技戰術,再有實力也不會得到重用。陳靜和李珊就是這樣的例子,國家隊這兩個位置就需要能接一傳、經驗豐富的隊員,恰好她們符合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