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經常跟我抱怨家人不好,聽了他們的事我沒法仍用好的態度對待家人,我該怎麼辦?

莫寧_Morning


很高興來回答此問題,就是不知道提問者是兒子還是女兒,現根據實際可能的情況,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吧!

如果媽媽訴說的對象是兒子,抱怨的是與媳婦之間的不愉快,那麼作為兒子應起到一個很好的橋樑作用,絕不能意氣用事。既不要指責媽媽(一輩子感恩不盡的親人),更不要責備媳婦(一輩子需呵護的愛人),想辦法來融合之間的矛盾,如果真的化解不了,那就選擇分開住,畢竟距離產生美。

如果媽媽訴說的對象是女兒,抱怨的是與兒子兒媳之間的不愉快,那麼作姑子的應起到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而不是一個挑事的人。既要安慰好自己的媽媽(畢竟回到孃家,原則上講,媽媽是最疼愛自己的人),也不要跟任何人談及關於弟媳或嫂子的不是,即使弟媳或嫂子對你有些不尊重,你也要多容忍些,絕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她們大吵大鬧,相信你友好待她們,她們也會待你如親姐妹的,畢竟人心都是相互的。

如果媽媽訴說的對象是兒子或女兒,抱怨的是與自己爸爸不愉快的事。那麼作為兒女更不應指責哪一方的不是,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自己最親的人。

哪一方受傷都會讓自己不好受,只有想方設法來調解父母間的矛盾,讓其和好如初才是兒女應該要做的。想要讓父母的感情融洽,作兒女的首先得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因為兒女年幼時,是父母給其樹立好榜樣,而當父母年長時,時光輪到成家後的兒女給其增長見識。

話說回來,要是我本人的話,不會以一己之言就來判斷家人的好壞,甚至當媽媽過多跟我抱怨家人不好時,而我又沒有親耳聽到和親眼見到,出於尊重,表面上我不會反駁媽媽說的話,但我心裡應明白:可能是媽媽強勢了一些,誤會了家人的好意,也許家人沒有她說的那樣,即使家人真的做的那些事如同媽媽說的那樣,我還是會以原先的態度友好待家人的,當然也要安慰好媽媽的情緒。畢竟維持一家的和諧是一個家擁有興旺的硬性條件。

以上回答純粹為個人看法,因具體不清楚是麼情況,真誠希望對提問者還是有些用處。


莉俐的生活啟示錄


你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我媽媽也會經常向我抱怨我身邊的親人不好的地方,剛開始我聽了也很氣憤,像你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媽媽抱怨的親人很不友好。

但慢慢的我開始發現,媽媽抱怨的很多事情,站在她自己的立場上看,別人可能不對,可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或者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話,別人那樣做是可以理解的。

在那以後,媽媽再跟我說什麼事情的時候,我都要在心裡把這件事情思考一下,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問題,發現情況並沒有媽媽說的那麼嚴重,所以當然就不會生氣了。


瀟湘紅玉影


大家好!我感覺你提的問答沒什麼,老人家就喜歡這樣比較誰對誰好,要是要妯娌這種問題更多,你要學會安慰自己的媽媽,要把事情看淡看開,可以學跳廣場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整天想那些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