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教育培訓補習機構,是當地最後一批學生開學後,再14天隔離期才能營業嗎?應該如何?

三人行教育賴帥


理論上應該是這樣,但是培訓機構和學校不同,學校出事了有政府擔著,培訓機構出問題了只能法人和負責人承擔,所以我覺得應該疫情徹底結束後再開業。


孟15543


點擊右上角【關注】習維柱Randall頭條號,共同打造被動收入。

本文共514字,閱讀全文約1分鐘


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可以算的上是新型肺炎疫情下的重災區了。高額租金、工資開支以及獲客難、線上教育的競爭、退費風險等等壓力使得機構苦不堪言。

<strong>

疫情拐點出現後,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年初心理還平和點,但到了開學之際不免開始緊張起來。其實大家的心理都一樣,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速返校,工作一族希望能快速上崗,企業主則希望公司能快速復工。何時能恢復正常營業?

資源管控

教育培訓機構尚多如體培、舞蹈、職業技能、民營幼兒園,基本以民營居多,在衛生監督、防護措施和防護設備如口罩等方面遠不如由公立資源支撐的公立學校。

風險規避

最後一批學生開學後,是否會引發疫情再次大爆發,目前不得而知。倘若趨勢向好,則皆大歡喜;但如若不然呢?會第一時間上報上級管控部門,做到及時有效處理。民營機構卻不同,個別機構或許會因為怕事隱報瞞報而延誤最佳處理時機。

是否隔離14天

從全球來看,中國疫情拐點已經出現,但是國外形勢卻沒那麼好。這將會是一場全球戰役,且期間是否會出現其他疫情,都不得而知。所以14天的隔離期,想想也就算了,還是敬候佳音吧!

總結:無論資源管控,又或是風險規避,線下培訓機構都無法與公立教育機構並肩齊行,國際形勢不容樂觀,各機構也只能等待管控部門的通知!

建議:雖無法與大品牌培訓機構作線上競爭,但依然可以利用線上教育如打卡等方式穩定現有生源,避免出現退款退費等損失的惡化。

—— The End——

  • 歡迎關注【習維柱Randall】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就燦爛人生~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謝謝!

改變習慣,刷新認知,規避風險,快速逆襲。堅信時間的複利效應,一點點的積累,日後定會收穫碩果累累!


習維柱Randall


應該不是。我覺得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就是按照您提出的這個建議,比較安全。畢竟這些培訓機構,不是政府做決定的事情。一旦有事情發生,往往負責任的還是機構本身。那麼機構承擔不起那麼重要的責任,我覺得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好吧!畢竟虧就是虧了,現在各行各業虧的也不止培訓行業。萬一事情發生了,背不起這個黑鍋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而且還會把以前賺的都會賠下去。為了自己,放寬心點吧!


原來你也在這裡


我就是做培訓的 現在是 學生不能來上課 房租要交 不能拖 二月三月還要生存吧 孩子要養吧!現在只能祈禱疫情快點過去!要不然 死定了!煎熬啊!


彈指繽紛


教育機構所培訓的對象基本都是10歲左右的小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國家未來的棟樑!應該隔離14天或者更多時間!


海是天空的鏡子


這次疫情,教育培訓機構受傷最嚴重,高額的房租,培訓老師的工資,還要面臨沒有完成課時的費用的返還,而且學生開學後,教育機構會面臨生源的缺失,一些學生肯定會為了安全,而不參加機構的教學培訓。


zx人生百態


應藉機取締關閉擾亂教育界丶教育思想的各種以蠃利為目的教育培訓機構,正本清源,還教育學術以淨土氛圍……[抓狂][抓狂][抓狂]


教育工具包1369


應該等開學後14天再營業,因為開學後,各個學校會採取更為嚴格的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擴散,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一是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一旦感染,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本人,同時整個家庭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二是為了他人的安全。培訓是聚集性的,傳染起來非常厲害,學校開學後14天營業,如果攜帶病毒的早發病了,其他的都是安全的。

三是保護培訓機構。如果培訓的學生有一個感染,那培訓機構不僅會關門歇業,還會受到嚴厲處罰。

因此建議謹慎營業。



渦陽那些事兒


我認為這是好事,首先。第一批最早入學的學生如果存在高風險的話,而這部分都是國家可以直接掌控的公立學校,也就是公有資源來管控的,更能夠管控到位。而補習班的學生。是恰恰從這一部分學生群體進入補習班的,那麼經過第一輪的管控,降低了風險,那補習班就可以順利的開展工作了。如果反過來讓補習班先入學的話,那補習班需要靠個人或者叫私營經的力量來投入的,這個是很難和國有資源和公共資源來抗衡和匹配當前形勢,更何況家長對機構信任度遠遠沒有公立學校高,就算放開了,同步開學,那麼家長也不見得認同。總之降低風險和避免風險是第一位的。



全民抗住疫情


如果機構裡出現疫情,這就不是再停多少天開學的問題了,也不是什麼房租的問題了。其代價,就不再是簡單地用賬面上的數字可以衡量的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者,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