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靈武:中國縣域經濟報、新華網等15篇報道

今日導讀:

【中國縣域經濟報】寧夏靈武:多措並舉保障民生

【新華網】靈武防疫檢驗一線:每天與病毒“面對面”

【新華網】靈武嚴把“四關”助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新聞網】寧夏靈武市“四個抓好” 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寧夏日報客戶端】保民生出實招,靈武市又出貼心舉措!

【寧夏電視臺】哈學雲:我是黨員 我必須向前

【華興時報】讓青年突擊隊成為衝在最前線的精銳之師

【華興時報】靈武一家六口黨員阻擊疫情齊上陣

【華興時報】一個“雲平臺”+兩支“小分隊” 銀川高新區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寧夏新聞網】村醫手繪疫情防控圖 全村822戶信息一目瞭然

【銀川電視臺】靈武市梧桐樹鄉防疫春耕兩不誤

【銀川發佈】靈武“四個抓好” 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銀川發佈】靈武“四色卡片”讓疫情防控更精準

【銀川發佈】靈武市金融系統多種方式助力疫情防控

【銀川發佈】中渠村志願者石生為村民解決“頭”等大事

寧夏靈武:多措並舉保障民生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疫情防控到了最關鍵的一步,為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流動,同時,最大程度的滿足廣大居民生活物資需求,寧夏靈武市多渠道、多舉措開展便民服務,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創新居民購買方式,農超精準對接,有效的保證了市民的生活供應,對平抑物價、穩定市民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一是開展“網上下單、線下配送”活動。以靈武市兩家新華百貨超市為重點,通過電視臺、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等方式向廣大市民宣傳“多點”APP,同時在超市門口對往來市民進行一對一宣傳,在小區門口設立宣傳點,設立“無接觸配送服務點”,全方位服務居民,開展“網上下單,線下送貨”方式。特別是針對居家隔離人員,在“多點”下單後,備註:居家隔離人員,可安排重點配送,從購買到配送、到送貨上門,與街道辦、社區、小區形成完整的工作鏈條。

二是開展“新鮮蔬菜進小區”活動。協調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局,優選部分無外出、無居家隔離史、身體健康的蔬菜配送員,統一著裝,統一安排,每天在小區內按照規定時間開展流動售賣蔬菜服務,菜品涵蓋西紅柿、辣椒、黃瓜、白菜、土豆等十餘種,基本滿足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對減少人員外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方便了居民的購買。

三是開展“多渠道無接觸配送”活動。動員市內多家電子商務公司,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社區圈,開展蔬菜、水果、牛羊肉等生活物資以小區生活圈為基本範圍的無接觸配送,與新華百貨的“多點”配送形成互補,極大的豐富和滿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四是開展“農超精準對接”活動。因疫情工作影響,本地蔬菜存在滯銷問題,靈武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積極主動作為,為本地菜農、合作社及農業公司對接大型商超,復工企業,同時推薦對接銀川市商務系統的大型商超、企業,積極為菜農解決苦菊、油菜、韭菜等15萬噸綠葉蔬菜的銷路問題。

靈武防疫檢驗一線:每天與病毒

“面對面”

新冠肺炎患者診療過程中,實驗室檢測是重要的依據。自疫情發生以來,寧夏靈武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快速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加班加點加快診療進度,向臨床提供有力的診斷指標。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在給急診病人進行常規檢測後,檢驗科的工作人員要忙著對發熱病人做血常規、CRP、血沉、降鈣素原、肌紅蛋白、凝血功能測定等8類30多項檢查。他們同樣每天要面對留觀病房裡病人的血液、尿液、痰、咽拭子、糞便等進行檢測,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沿,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精確的診斷。

靈武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馬榮芳說:“我們做著重複的工作,每天都和潛在的傳染性病毒打交道,但我們絕對不會退縮,我們一定能征服病毒,戰勝疫情!”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為了加快診療進度,檢驗科在第一時間完成了檢測試劑籌備、儀器調試、生物安全培訓、人員防護培訓等工作,規範標本送檢、檢測過程防護、檢測後標本處理等重要流程。截至目前,靈武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已檢查發熱病人達600餘人次,累計檢測項目達3000餘檢測次數。

靈武市嚴把“四關”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在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之際,寧夏靈武市嚴把“四個關口”,動員企業力量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嚴把企業主體責任關。指導督促轄區內各企業落實法人負責制和“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體系,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成專班負責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確保部署到位、措施到位、物資到位,排查到位。

嚴把在廠人員管理關。落實好“五個堅持”,科學調整職工上班時間,職工儘量在場內封閉管理,企業和職工所需物資由專人採購、配送。各企業確實不能安排住宿的,安排通勤車統一接送,每天至少兩次消毒和測體溫,並詳細登記,經過卡口時必須持有單位介紹信。

嚴把區外返崗人員管理關。目前在區外職工,儘量調整延長假期,避免人員流動造成疫情傳播。近期從區外返廠人員要立即向當地防疫指揮部、行業主管部門和所在鄉鎮(街道)報告詳細信息,同時通知職工到居住地社區併到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檢查,進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對來自湖北、浙江等重點省或有接觸史的入靈武人員進行排查檢查登記,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監督性醫學觀察。

嚴把企業內部防控關。設置廠區出入檢查登記點,嚴格執行體溫檢測制度,加強進出車輛登記和消毒,並做好登記記錄。嚴格執行企業公共場所消毒,取消食堂集中就餐,嚴格實行分餐制、盒飯制,分時段就餐,取消企業一切大型會議和重大活動。建立企業信息日報制度,及時將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如實反饋至市防疫指揮部、行業主管部門和所在鄉鎮(街道),保證信息溝通暢通有效。

寧夏靈武市“四個抓好” 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中新網寧夏新聞2月19日電(寧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靈武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壓緊壓實防控工作責任,紮實做好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抓好地毯式摸排,讓疫情“無處藏身”。通過電話問詢、入戶登記、個人在線填報等方式,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摸底排查,組織全市機關幹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開展普查,成立183個普查工作組,參與人員2200餘人。協調民航、鐵路、三大通信運營商、公安局指揮中心,多方彙集湖北等疫情較重省份返(來)靈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信息,多批次形成大數據庫,由數據分揀專班比對去重後,按地域快速分解到鄉鎮、街道,同時對篩查出的外縣區數據一併向外推送核查。對重點人群點對點短信提醒,要求立即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登記報到,並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隨訪管理。全面完成第二輪普查工作,全市共入戶普查登記10.1萬戶31.6萬人,核實外省來(返)靈人員4467人,其中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1887(湖北334人,包括武漢225人)。

二是抓好全方位管控,讓措施“精準有力”。組織46個單位包抓小區,設立155個小區查驗點,均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三班倒”輪崗、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對過往車輛和人員做到規範檢查、規範登記、規範測溫、規範管控“四落實”。 制定印發《靈武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模式》,設立“一部四組”(指揮部、宣傳摸排組、居家隔離組、查驗登記組、後勤保障組)組織架構,健全組織體系,規範工作流程,做到四個凡是”,即凡是不在小區居住的人員和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凡是小區居住人員進入一律詳細詢問並登記往來行程、人員檢測體溫、車輛檢查消毒;凡是進出小區人員一律配戴口罩,出示身份證件,夜晚臨時封閉管理後禁止出入;凡是從疫情較重省區返回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醫學隔離,其他省區返回小區人員一律實行居家隔離,由村(社區)工作人員監控、醫務人員測溫、志願者提供服務,隔離期間禁止出門,不得與任何外人接觸。

抓好信息化管理,讓服務“高效便捷”。充分利用“智慧疫情防控普查”小程序,積極發動居民在線填報,綁定個人信息和住址,每次進出小區時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居民掃碼登記的信息,非本小區居民一律勸返。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登記,並在查驗點區域施劃1.5米間距警戒線,避免扎推登記產生交叉感染。

抓好重點人群保障,讓管理“安全有效”。嚴格落實居家隔離人員“四包一” 工作要求,即社區每個居家隔離對象由一名社區幹部、一名部門包抓人員、一名黨員或志願者、一名醫護人員包抓。制定印發《靈武市居家隔離工作模式》,探索推行居家隔離藍、黃、橙、紅“四色管理”,藍色管控為外市縣及非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黃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從自治區、銀川市明確的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橙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已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紅色管控為出現體溫異常等疑似症狀人員,按不同類別在戶門口設置對應級別顏色的警戒標識,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控。為居家隔離對象提供“四個一”保障(即居家隔離人員1人1只口罩、1戶1支溫度計、1張測溫表、1瓶消毒液)。指導居家隔離對象下載“多點”APP,掌握網上下單操作流程,超市接到訂單後配貨,將物品配送至小區門口,由社區工作人員配送到戶。在各小區設置“特殊有害垃圾收集桶”,專門回收口罩等特殊物品,並進行妥善處理。組織心理輔導員志願者做好被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目前城區街道共居家隔離617戶1410人。

保民生出實招,靈武市又出貼心舉措!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哈學雲:我是黨員 我必須向前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寧夏公安系統民警聞令而動,冒風險,頂嚴寒,奮力投入防控疫情阻擊戰。在抗疫一線,一人請戰,眾人響應,上一線、打頭陣,已經成為廣大民警的自覺行動。截止2月10號,全區公安民警完成全區2898個社區村組的入戶排查工作,啟動省界疫情檢查點261個,共出動檢查力量8.1萬人次,累計檢查車輛163.3萬輛次、人員288.9萬人次。黨旗飄揚,警徽閃耀,護衛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毅然堅守衝鋒在前的公安民警——靈武市臨河派出所黨支部書記哈學雲。

讓青年突擊隊成為衝在最前線的精銳之師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一支青年疫情防控力量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堅守在對抗疫情的第一線,充分展現了青年生力軍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的名字叫做“青年突擊隊”。2月15日,靈武市團委為全市12支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授旗,並對一線青年進行慰問。

臨河鎮青年突擊隊:守護靈武的“北大門”

自靈武市團委發佈招募以來,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卡口突擊隊青年志願者於招募令發佈的次日夜晚就已經就位,奮戰至今。50餘名突擊隊隊員每天堅守在8個卡口執勤測溫;每人平均登記往來人員信息4000人次,排查過往車輛信息1300車次;發放宣傳彩頁和手冊等資料累計1.5萬份……志願者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有些甚至連續工作12小時。“地處靈武的‘北大門’,疫情防控工作更是責任重大,我們的使命就是守護好靈武的‘北大門’。”河東國際機場卡口站長彭程說。

交巡警大隊青年突擊隊:主動出擊,全面戰“疫”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靈武市交巡警大隊在阻擊疫情一線迅速集結,成立市戰“疫”青年突擊隊。在全市13個高速入口、交通要道的防疫檢查點,年輕的警員們嚴正以待,對過往車輛及人員開展全天候檢測排查;在各個街道巷口,15人組成的防疫小分隊不厭其煩的巡邏、勸返聚集人群;在村(社區),55名突擊隊隊員深入排查,廣泛開展防疫宣傳;在與疫情防控緊密相關的重點監管區域,來自全隊各個崗位的青年民警、輔警自願請戰,駐點把守。截至目前,突擊隊已檢測車輛12.6萬輛,檢查人員21萬人次,協調督促廠家製作標牌76塊。“困難面前,警察不退;疫情防控,青年爭先!我們這支隊伍中都是勇擔當、有作為的年輕人。”交巡警大隊長趙海東說。

衛健局青年突擊隊:防控一線的“疾先鋒”

1月23日至今,每個卡口和村(社區),都少不了靈武市衛健局青年突擊隊的身影。75人的隊伍,肩負著落實居家隔離“四包一”工作;協助各個卡點往來人員體溫檢測排查;幫助居民小區進行衛生清理和消毒;協助街道辦開展信息普查工作。駐守醫院的隊員們同樣忙碌,他們堅守在救死扶傷的一線上,以頑強的意志,詮釋著白衣天使的使命。一名負責醫院消毒的突擊隊員告訴我們:“疫情防控阻擊戰沒有勝利,市衛健局青年突擊隊就絕不收兵。”

截至目前,靈武團市委已組建了12支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隊伍以團幹部和共青團員為主要成員,同時吸收青年志願者,配合從事疫情防控期間的防疫知識宣傳、人員車輛排查登記、卡口執勤測溫及物品發放等工作。靈武市團委呼籲:當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青年突擊隊要打造成一支衝在最前線、幹在最實處,能幹硬活、善打硬仗的精銳之師,在戰“疫”中展示共青團新形象,體現團員新作為,彰顯青年新擔當!

靈武一家六口黨員阻擊疫情齊上陣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廣大黨員積極行動,主動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在他們之中,不乏一家老少齊上陣的鮮活事例。

22歲的李佳佳是靈武市東塔鎮最年輕的村幹部,在疫情防控期間,她所在的東塔村轄區範圍大,近3000戶家庭都在東塔村防疫範圍之內,人手嚴重不夠。李佳佳雖然有孕在身,卻主動認領任務。先是在鵬晨雅園小區門口幫助登記信息,後又負責全村人口數據摸排的整合上報,因為數據信息量較大,她經常一直工作到深夜。對此,她只有一句:“疫情面前沒有特殊,早點完成數據整合上報,就能對全村外出人員情況以及出入人員有更準確的掌握,這有利於開展疫情防控,我們就能離戰勝疫情更進一步。”

作為物業公司管理人員,李佳佳的父親李慶連續20多天來一直在小區門口配合值班人員對進出人員進行測溫登記,發放居民進出卡,積極勸解群眾少出門。

李佳佳的哥哥李陽陽、丈夫孫財寶都是警察,他們一個堅守在水洞溝防疫站點,“逢車必查”,一個進村入戶摸排登記疫情數據信息。面對艱鉅的任務,他們不約而同的表示,服從命令是警察的天職,為人民服務是警察的使命。

李佳佳的母親和嫂子都是醫護人員,雖然她們只負責小區、站點的防疫工作,卻絲毫沒有懈怠。“對於醫護人員來說,疫情就是命令,不論在何地,我們都會義無反顧的‘上戰場’,保障群眾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使命。”李佳佳的母親告訴記者,在這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像自己家庭這樣戰鬥在疫情防控前線的還有很多人,大家都堅守崗位,為奪取戰“疫”的勝利,默默奉獻著。

一個“雲平臺”+兩支“小分隊”

銀川高新區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2月17日,記者從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獲悉,為在防疫期間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高新區堅持採取一個“雲平臺”+兩支“小分隊”的精準防控措施,通過做“全”防控預案、備“足”防疫物資、嚴“篩”返崗人員、廣“宣”防疫警示、勤“測”員工體溫、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到主動靠前,全方位服務,確保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兩不誤”。

疫情期間,銀川高新區啟動一個“雲平臺”,即智慧園區安全監控巡查系統,對11處重點路段和重點生產企業進行24小時不間斷電子巡查,確保疫情防控在巡檢系統範圍內不留死角。其中,技術人員通過對安全巡檢系統進行軟件升級和維護,對正常生產的億美生物和興唐米業兩家企業路段加強電子巡查力度,落細落實重點企業、重點區域的疫情防控工作。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既減輕了人員的工作量,又有效避免了實地檢查交叉感染的可能。

銀川高新區還成立“非公企業黨員先鋒隊”,加大對園區企業復工人員的排查,全面掌握員工過去14天的出行軌跡,建立“一人一表” 登記制度,進行臺賬管理,確保人員“全覆蓋、零遺漏”;嚴格落實居家隔離“四包一”機制,及時跟蹤隨訪隔離人員情況;督促園區企業做好日常疫情防控,按時消毒,嚴格落實分餐制錯時就餐制,確保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疫情防控不耽誤。同時,成立“機關黨員突擊隊”,突擊隊員上班早到半小時、下班遲迴半小時;勇於擔責完成急難險重工作任務”的承諾,全面梳理企業開復工計劃、用工到位人數和防疫措施落實、物資準備情況,制定企業開復工辦理流程;針對企業節後復工可能面臨的招工、物流、供應鏈等問題進行專門服務,確保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不耽誤。

村醫手繪疫情防控圖 全村822戶信息一目瞭然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胡俊)在靈武市郝家橋鎮王家嘴村衛生室,牆面上的手繪“居民信息普查圖”格外引人矚目。這份手繪圖由多張白紙拼接而成,大大小小的方塊按照每戶居民的具體位置進行了排列,方塊裡還清晰地標註了戶主姓名及吳靈青路、南乾溝等主要道路。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據瞭解,王家嘴村村醫和苗用一份手繪“居民信息普查圖”,將全村822戶村民的住址標註的一目瞭然,為防疫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我做村醫時間不長,好多人家在哪找不見,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我就自己想辦法畫了一份手繪圖。”和苗說,為了能精準無誤地將這份信息圖繪製出來,她挨家挨戶進行摸排,對照材料和地圖細心研究,不太清楚的地方通過村上印證。在多天努力下,這份直觀、準確的居民信息圖畫出來了。

在這份信息圖的幫助下,王家嘴村疫情防控網迅速織緊織密,在短時間內,精準地完成了人員信息摸排工作,切實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為防疫工作的科學開展奠定了基礎。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郝家橋鎮衛生院史曉娟感慨道,去村上開展工作的時候,看見村醫花了這麼大的心血,覺得這個工作做得特別踏實,給這次疫情入戶鋪墊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靈武市梧桐樹鄉防疫春耕兩不誤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靈武“四個抓好” 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靈武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從抓好地毯式摸排、抓好全方位管控、抓好信息化管理、抓好重點人群保障四方面,壓緊壓實防控工作責任,紮實做好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抓好地毯式摸排,讓疫情“無處藏身”

通過電話問詢、入戶登記、個人在線填報等方式,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摸底排查,組織全市機關幹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開展普查,成立183個普查工作組,參與人員2200餘人。協調民航、鐵路、三大通信運營商、公安局指揮中心,多方彙集湖北等疫情較重省份返(來)靈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信息,多批次形成大數據庫,由數據分揀專班比對去重後,按地域快速分解到鄉鎮、街道,同時對篩查出的外縣區數據一併向外推送核查。對重點人群點對點短信提醒,要求立即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登記報到,並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隨訪管理。全面完成第二輪普查工作,全市共入戶普查登記10.1萬戶31.6萬人,核實外省來(返)靈人員4467人,其中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1887(湖北334人,包括武漢225人)。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抓好全方位管控,讓措施“精準有力”

組織46個單位包抓小區,設立155個小區查驗點,均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三班倒”輪崗、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對過往車輛和人員做到規範檢查、規範登記、規範測溫、規範管控“四落實”。

制定印發《靈武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模式》,設立“一部四組”(指揮部、宣傳摸排組、居家隔離組、查驗登記組、後勤保障組)組織架構,健全組織體系,規範工作流程,做到四個凡是”,即凡是不在小區居住的人員和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凡是小區居住人員進入一律詳細詢問並登記往來行程、人員檢測體溫、車輛檢查消毒;凡是進出小區人員一律配戴口罩,出示身份證件,夜晚臨時封閉管理後禁止出入;凡是從疫情較重省區返回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醫學隔離,其他省區返回小區人員一律實行居家隔離,由村(社區)工作人員監控、醫務人員測溫、志願者提供服務,隔離期間禁止出門,不得與任何外人接觸。

抓好信息化管理,讓服務“高效便捷”

充分利用“智慧疫情防控普查”小程序,積極發動居民在線填報,綁定個人信息和住址,每次進出小區時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居民掃碼登記的信息,非本小區居民一律勸返。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登記,並在查驗點區域施劃1.5米間距警戒線,避免扎推登記產生交叉感染。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抓好重點人群保障,讓管理“安全有效”

嚴格落實居家隔離人員“四包一” 工作要求,即社區每個居家隔離對象由一名社區幹部、一名部門包抓人員、一名黨員或志願者、一名醫護人員包抓。制定印發《靈武市居家隔離工作模式》,探索推行居家隔離藍、黃、橙、紅“四色管理”,藍色管控為外市縣及非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黃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從自治區、銀川市明確的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橙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已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紅色管控為出現體溫異常等疑似症狀人員,按不同類別在戶門口設置對應級別顏色的警戒標識,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控。為居家隔離對象提供“四個一”保障(即居家隔離人員1人1只口罩、1戶1支溫度計、1張測溫表、1瓶消毒液)。

指導居家隔離對象下載“多點”APP,掌握網上下單操作流程,超市接到訂單後配貨,將物品配送至小區門口,由社區工作人員配送到戶。在各小區設置“特殊有害垃圾收集桶”,專門回收口罩等特殊物品,並進行妥善處理。組織心理輔導員志願者做好被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目前城區街道共居家隔離617戶1410人。

靈武“四色卡片”讓疫情防控更精準

2月19日,記者從靈武市獲悉,為確保摸排工作的精準性,該市探索出了“四色卡片”管理方式,對重點關注對象進行分類管理,併為其提供精準化服務。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當日,記者在靈武市城區街道育才街社區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正將一張張不同顏色的卡片張貼在小區居民的家門口。據育才街社區書記何萍介紹,這些卡片用顏色將重點關注對象進行了分類,不僅可以起到居民間相互監督的作用,還為社區人員開展重點關注對象服務工作提供了便利。

“‘四色’主要是黃色、藍色、紅色和橙色,黃色是疫情較重地區來靈人員,藍色是除了疫情較重地區的其他省市的來靈人員,橙色是密切接觸者,紅色是身體出現異常的人員。”育才街社區書記何萍告訴記者,社區工作人員和衛生站醫療人員會根據“四色”對住戶進行分類管理,比如藍色住戶每日兩次的體溫監測,對其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消毒和處理,併為其提供生活物資送貨上門等服務。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在鎮河塔社區記者看到,小區北門口的“四色卡片”管理告知牌非常醒目,社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人員信息排查和貼卡工作。

在“四色卡片”管理過程中,臨河鎮臨河村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發動黨員幹部、村幹部切實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醫學觀察和服務保障工作,目前該村13戶35名居家隔離人員已全解除隔離。

臨河村婦聯主任徐彥梅告訴記者,臨河村在登記好返靈人員臺賬的基礎上,對符合居家隔離的人員,採取‘臺賬式’管理,登記他們返回的機票、車票及自駕車照片,衛生院同時出具隔離人員告知書,解除隔離的由衛生院出具解除隔離告知書。村裡的‘“四色卡片”有兩種,一種是家門口張貼的,另一種是單元門口和小區門口張貼的,目的是起到人人監督的作用。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隨著復工返潮的到來,外地返鄉人員開始增多,為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傳播,梧桐樹鄉梧桐樹村嚴格執行“四包一”制度,全面排查返程人員,要求所有外地返靈人員必須居家觀察14天,並安排社區幹部、網格員、醫務人員、民警每日上門查看其身體狀況,為其測量體溫,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同時實行“四色卡片”出入管理方式,以限制人員流動。

“我們實行了‘四色卡片’出入登記卡,對全村800多戶村民發放了784張出入登記卡,目的就是限制人員的流動,每戶每兩天只准一人外出採購生活必需品,在春耕備耕時期,憑卡出入從事農業生產作業,無卡人員是堅決不允許進入我們的區域範圍的。”梧桐樹鄉梧桐樹村第一書記龍秀告訴記者,為幫助居家觀察人員消除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梧桐樹鄉工作人員還通過打電話、微信聊天等方式,對居家觀察人員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幫助其積極面對疫情,為其解決生活困難,購買生活所需,切實做到了“隔離不隔關愛”。

靈武市金融系統多種方式助力疫情防控

2月19日,記者從靈武市獲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靈武市支行主動作為,指導轄區內金融機構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暢通金融服務渠道,通過政策引導,加大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金融支持,以實際行動助力靈武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在寧夏銀行靈武市支行記者看到,該行開設了兩個個人業務窗口,受理市民的辦理需求,市民進入該支行營業網點後,工作人員會進行體溫測量,並登記詳細信息,大廳內最多隻允許4-5人等候辦理業務。

寧夏銀行靈武市支行行長助理馬軍告訴記者,該行除了對員工進行體溫檢測,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外,還對大廳營業場所、工作區域以及運營設備進行全面定時消毒。

在中國農業銀行靈武市支行記者看到,當天該支行營業部網點沒有開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疫情發生以來,客戶辦理業務數量較少,該行在靈武的7家網點每天只有2家營業,這種錯時錯峰的辦法一方面可以減少客戶聚集,另一方面還能減少工作人員的聚集。針對客戶的需求,已引導儲戶通過ATM機自助設備辦理,併為自助設備消毒準備了三道防線。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對於個人用戶,我們通過張貼公號以及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告知,引導廣大顧客使用線上支付渠道。針對對公客戶,我們會通過企業專用APP以及企業網銀來實現網上支付。線上貸款也開通了自助申請渠道,通過在線辦理免簽字,避免人員直接接觸。”中國建設銀行靈武分行相關負責任告訴記者,除了對進入網點的客戶進行登記外,工作人員還會主動引導客戶使用該行的自助設備和手機銀行辦理各項業務,該行的對公業務窗口也從原先的大廳轉移到了銀臺。目前,該行的絕大部分業務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線上渠道進行辦理。

由於近期是我市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為了不誤農時,靈武農村商業銀行針對農戶無法出村的實際情況,推出了線上辦理貸款的渠道,即“黃河e貸”,並將各支行全體信貸人員的企業微信向農戶進行了公示,農戶可以隨時添加客戶經理的微信,通過線上渠道諮詢辦理春耕貸款的具體流程。

據中國銀行靈武支行黨總支書記白明介紹,在全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中國銀行迅速調整業務,推出了延期還款、徵信保護、應急貸款支持、優惠利率減免等舉措,助力小微企業阻擊疫情。截至目前,中國銀行靈武支行已經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了一千多萬元的授信支持。

中渠村志願者石生為村民解決“頭”等大事

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套簡易的理髮工具、一些村委會送來的消毒用品與設施。就這樣,崇興鎮中渠村石生的免費理髮室就這樣在自家的小院正式開張了。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當日,記者來到石生家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石生正在院子裡戴著口罩給村民理髮,簡陋的環境,並不影響石生的“手藝”,村民們對他剪出的髮型很是很滿意。

“見鎮裡為防控疫情,不僅取消了趕集活動,還要求村民不得隨意外出。因出行受到嚴格限制,好多村民的頭髮就算到了該剪的時候,也不得不忍著。在徵得村裡的同意後,我就在自家的院子裡為村民們服務。自2月17日開業後,每天都有八九位村民預約前來理髮。”石生告訴記者,他以前一直在中渠村村部附近開理髮店,有20多年了,剪頭髮的技術也還不錯,後來因為年齡大了,身體狀態不如從前,就關了理髮店,回家養老。此次突發疫情,作為村上的志願者,他也想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發揮一技之長,為本村村民提供生活的便利。

媒体看灵武:中国县域经济报、新华网等15篇报道

該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前來理髮的村民比較多,大多都是免疫力較低的中老年男性,考慮到人流密集的問題,村裡要求預約理髮,理完一位,再來下一位。同時也告知村民給予理解。

得知大夥兒都給他點贊時,作為一名中渠人,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還能用一技之長為群眾排憂解難,這讓石生很高興,也很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