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張惠榮:用初心和行動踐行錚錚誓言

寫在前面的話:歲末年初,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正在全面打響。盛世之下,總有人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他們不忘過去,更不懼未來。這個世界上,從來沒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護佑平安!


  張惠榮是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以大局為重,視疫情如命令,舍小家顧大家,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和亮麗風采。


  2月3日22:00,看到醫院緊急招募支援湖北武漢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通知後,張惠榮急切地打電話給兒科主任谷強,問需要兒科醫生嗎?她認為疫情當下,已經不只是關乎整個武漢市的事情了,更關係到全國人民的安危,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尤其是黨員,更應該奮勇向前,爭取為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約20分鐘後,張惠榮接到醫院醫務部主任劉克堅的電話,隱約猜到了她被選中援鄂,果然劉克堅告訴她:“時間緊迫,明天就出發!”


  張惠榮立即告訴家人,儘管家人很擔心很不捨,但仍然支持她的選擇,並幫忙收拾行李。


  2月4日10:00,張惠榮仍堅持上班,帶領著醫生逐一查房,交代注意事項,做好交接。11:30接到通知,要求立刻到醫院學術廳集合準備出發。14:00由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鋒、黨委副書記吳向未、醫務部主任劉克堅、重症醫學二科主任程青虹、康復心理科主任張桂青、兒科副主任張惠榮、院感辦孫潔等32人組成的第39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


  2月5日凌晨5:30,救援隊抵達武漢東西湖區後,迅速成立了臨時黨總支,張惠榮被任命為救援隊臨時黨總支生活委員,主要負責隊友們日常起居相關事宜。


經過穿脫防護服、操作規範及新冠肺炎知識的集中培訓後。2月9日20:00,張惠榮正式進艙,負責約100名患者的收治工作,工作期間穿著紙尿褲、隔離服、防護服、雙層手套和鞋套、護目鏡、面屏,剛開始呼吸還順暢,時間長了會出現缺氧、胸悶、頭痛。儘管如此,張惠榮很快適應了方艙的工作環境,始終全程參與輪班,明確各班工作職責,掌握HIS系統開具醫囑、書寫病歷的方法,53歲的她絲毫不輸年輕人。她查房時會認真重點查看患者的體溫、氧飽和度、呼吸、咳嗽咳痰情況,篩查出哪些患者需要做核酸檢測、CT、血常規,哪些患者需轉院或者出院。2各小時的查房後,她會回辦公室開具醫囑、書寫病程。


  面對患者,張惠榮會主動詢問對方的需求。很多患者不瞭解方艙醫院的宗旨,不知道自己將何去何從,張惠榮都會耐心解釋溝通,緩解他們的緊張恐懼情緒,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2月13日,與張惠榮搭班的一名醫生進艙後突感不適提前出艙,張惠榮便主動承擔了她的工作,雖然增加了約50名患者,但雷厲風行的她完美地完成了所有工作。層層厚重的防護服下,她扛起的是一名黨員和醫者的使命擔當。


  張惠榮在日記中寫到:回到宿舍我才感到渾身疲憊,但想到自己能為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點貢獻,感覺很幸福,想必每位進艙工作的醫護人員,能順利地把自己的工作完成,都會感到欣慰、自豪。


  這就是一名黨員、一名醫者的情懷。工作之餘,作為總支的生活委員,張惠榮關心每位隊友,為身體不適的隊友買藥,為過生日的隊友準備蛋糕、為隊友發放各種生活用品……不管是下夜班還是休息,她都是隨叫隨到。


  看到忙碌的她,隊員們很心疼,也疑惑:“張老師,您已經50多歲了,熬夜班累不累啊?身體能吃得消嗎?”或許正是因為有她這樣可敬可愛、充滿正能量、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存在,才能鼓舞人心,激勵大家勇往直前,直面困難,戰勝疫情。


  可張惠榮信心滿滿:“相信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去的山;眾志成城,沒有過不去的坎。這場疫情防控戰,我們堅信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通訊員:彭金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