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供應鏈金融,及運作模式?

做女人_要拽


一、什麼是供應鏈金融?

一家企業難以實現從源頭到終端所有業務的整合,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基礎的商務交易。一般的流程為: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採購,到製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

在這個供應鏈中,主體多種多樣,資質、規模、信用等均有所不同。一般的供應鏈結構是:存在少量(一般為1-2家)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地位強勢的企業,稱作核心企業,顧名思義,這類企業是這個供應鏈的核心。一般來說,核心企業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但是,供應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缺少傳統金融機構認可的廠房、土地等抵押物,規模較小,難以從金融機構融資,缺資金、難融資成為常態。此外,上下游企業資金量小,而從獲得訂單、採購原材料、生產製造、物流運輸,最終送達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需要質檢、驗收,付款審批,甚至會要求較長的賬期,整個過程的週期較長,墊付資金量大,從而出現資金需求及回收出現較長期限、較大金額的缺口。最後,在交貨、價格、賬期等方面,核心企業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常常存在較長的賬期,甚至會出現長期拖欠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狀況,放大了資金缺口。然後,這個供應鏈鏈條是互相依存、互相協同的,長此以外,中小企業的不利困境,也不利於核心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壯大。

而供應鏈本身互相依存、互相支持、協同運作的特徵,也存在較多的金融機會,產生一些低風險的優質資產,主要有:

一是,對於上游供應商來說,可以依賴於基礎商務交易,獲得融資機會:(1)獲得核心企業的訂單,意味著未來會有較為明確、可靠的現金流,而這個現金流可以用於融資。這個過程一般稱作“訂單融資:。(2)上游供應商在物流運輸時,已經提供的是可交付物,交付物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可以作為融資的風險緩釋手段。這個過程一般稱作”物流融資”。(3)供應商交付貨物,核心企業質檢、驗收之後,就得到了應收賬款(應付方:核心企業;應收方:供應商)。應收賬款是基於核心企業的付款信用,風險較低,是目前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方式,稱作“保理融資”。

二是,對於下游分銷商來說,可以依賴於貨物、銷售資金迴流,獲得融資機會:(1)對於先付款的情況,未銷售出去的貨物,存在價值,可以用於質押融資,一般稱作“倉單質押融資”。(2)基於歷史銷售情況,可以獲得一個未來銷售收入作為還款來源的融資。目前這類融資較少。

三是,對於核心企業來說,一般可以直接依賴自身信用獲得融資,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流動資金貸款等多種形式。但需要挖掘的是,如何根據自身的業務能力或者交易流量獲得融資,這是規模最大、風險較低的一類融資,但需要新技術、新模式的支持。

此外,由於供應鏈中,應收賬款管理、應付賬款管理,以及票據、信用證管理,資金頭寸管理、代付代收等,均是規模巨大、風險較低的金融業務。

總之,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資金管理、融資、支付轉賬為一體的金融模式。


二、供應鏈金融有哪些運作模式?

(一)應收賬款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是指在供應鏈核心企業承諾支付的前提下,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的一種融資模式。

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中,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是債權融資需求方,核心企業是債務企業並對債權企業的融資進行反擔保。

金融機構融資的還款來源包括:一是,債務人根據應收賬款要素,到期償付;二是,向融資企業的“追溯權”,向融資企業追溯。

應收賬款融資使得上游供應商企業可以及時獲得銀行的短期信用貸款,不但有利於解決融資企業短期資金的需求,加快中小型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和成長,而且有利於整個供應鏈的持續高效運作。


(2)未來貨權融資模式分析

很多情況下,企業支付貨款之後在一定時期內往往不能收到現貨,但它實際上擁有了對這批貨物的未來貨權。

未來貨權融資(又稱為保兌倉融資)是下游購貨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用於支付上游核心供應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交付貨物的款項,同時供應商承諾對未被提取的貨物進行回購,並將提貨權交由金融機構控制的一種融資模式。

在未來貨權融資模式中,下游分銷商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部貨款,即可從指定倉庫中分批提取貨物並用未來的銷售收入分次償還金融機構的貸款。

上游核心供應商將倉單抵押至金融機構,並承諾一旦下游購貨商出現無法支付貸款時對剩餘的貨物進行回購。

未來貨權融資是一種“套期保值”的金融業務,極易被用於大宗物資(如鋼材)的市場投機。為防止虛假交易的產生,銀行等金融機構通常還需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機構對供應商上下游企業的貨物交易進行監管,以抑制可能發生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謀給金融系統造成風險。

例如,國內多家銀行委託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對其客戶進行物流監管服務。一方面,銀行能夠實時掌握供應鏈中物流的真實情況來降低授信風險;另一方面,中外運也獲得了這些客戶的運輸和倉儲服務。銀行和物流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三)融通倉融資模式分析

很多情況下,只有一家需要融資的企業,而這家企業除了貨物之外,並沒有相應的應收賬款和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的信用擔保。此時,金融機構可採用融通倉融資模式對其進行授信。

融通倉融資模式是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經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估和證明後,金融機構向其進行授信的一種融資模式。

在融通倉業務模式中,抵押貨物的貶值風險是金融機構重點關注的問題。金融機構在收到中小企業融通倉業務申請時,應考察企業是否有穩定的庫存、是否有長期合作的交易對象以及整體供應鏈的綜合運作狀況,以此作為授信決策的依據。

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並不擅長於質押物品的市場價值評估,同時也不擅長於質押物品的物流監管,因此這種融資模式中通常需要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

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和運營能力,將一定的授信額度授予物流企業,由物流企業直接負責融資企業貸款的運營和風險管理,這樣既可以簡化流程,提高融資企業的產銷供應鏈運作效率,同時也可以轉移自身的信貸風險,降低經營成本。


(四)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融資

在供應鏈體系中,核心企業規模大,信用優質,常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可以以部分保證金(一般佔比10%-30%)和授信的形式,支付一定的手續費(一般0.3%-0.5%),向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並將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給供應商。

供應商持有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申請到銀行進行兌付、貼現,獲得資金。由於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均是銀行信用,所以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資金。

若核心企業資質足夠優質,可以直接以自身信用的方式,開立自身信用的商業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是基於企業自身信用,流動性稍微弱一些。

這幾種方式,類似於應收賬款融資,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五)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綜合應用

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是供應鏈金融中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融資模式,適用於不同條件下的企業融資活動。

但這三種融資模式又是供應鏈金融中幾大主要業務模塊,可以將其進行組合後形成一個涉及供應鏈中多個企業的組合融資方案。例如,初始的存貨融資要求以現金贖取抵押的貨物,如果贖貨保證金不足,銀行可以有選擇地接受客戶的應收賬款來代替贖貨保證金。

因此,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服務於供應鏈節點企業間交易的綜合融資方案。


三、不同角色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供應鏈體系中,主要的參與方有: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供應鏈金融對不同的角色主體,適用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具體如下:   

1、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方案

核心企業自身具有較強的實力,對融資的規模、資金價格、服務效率都有較高的要求。一般可以直接從金融機構獲得優質的金融服務,主要的融資方案包括:短期流動性貸款、信用證業務、票據業務(開票、貼現)、企業透支額度等。   


2、上游供應商的供應鏈融資方案

一般來說,上游供應商對核心企業大多采用賒賬的銷售方式。因此,上游供應商的融資方案以應收賬款為主,主要配備保理、票據貼現、訂單融資、政府採購賬戶封閉監管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模式。

  

3、下游經銷商的供應鏈金融方案

<strong>一般來說,核心企業對下游分銷商的結算一般採用先款後貨、部分預付款或一定額度內的賒銷。

經銷商要擴大銷售,超出額度的採購部分也要採用現金(含票據)的付款方式。因此,對下游經銷商的融資方案主要以動產和貨權質押授信中的預付款融資為主。主要的業務模式包括: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票據的開票、保貼、國內信用證、保函、附保貼函的商業承兌匯票等供應鏈金融模式。


刀劍笑miBanking


供應鏈金融的話就是在一條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與某商業銀行合作,其上下游企業在尋得核心企業同意的條件下,以核心企業為擔保與合作銀行進行融資業務.主要就是"1+N"的運作模式,1是核心企業,N是上下游企業.不過供應鏈金融才剛起步沒多久,還不完善,實體研究的話找深發展吧,人家是國內最早開展此項業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