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傳一句話“疫情提高國人素質、讓中國更快崛起”你贊同嗎?

哥瀟灑聊資訊


話說得很漂亮,事就沒那麼簡單。首先,暴露出我們的體制出了問題,有許多體制內的佼佼者遇到突發事件就不知所措,驚慌失措。要麼不會幹了,要麼胡亂幹。不深入調查,不敢前出一線危境。其次,所屬機構倉慌應戰,危險未至,先亂陣腳。平時這個專家那個教授多如牛毛,危難之時廖若晨星。平時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疫情來時,裝聾作啞、閉口不語。自己沒主意,也不信好建議,等著上天降個神仙來幫助解決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靠著本本考出來的公務員這個體制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重理論,輕實踐。沒有實幹精神,沒有科學態度,沒有我黨初創時期的革命精神。臨危不懼,勇往直前。連這一點都沒有,只會聽下屬彙報,不到底層瞭解狀況,那必然會瞎指揮。


波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疫情提高國人素質、讓中國更快崛起”。看這句文字,感覺有點納悶。

這次為了防控疫情,國家化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家安排了軍隊、各省市的醫療隊支援湖北、武漢,掄救被病毒感染的數以千萬計病人的生命。為了解決當地防控疫及民生物資的緊缺問題,從國家各部門到全國各地大力支援,日以繼夜地向湖北、武漢運送各類物資。至今,國家財政為確保防控疫經費需求,已撥付款達數百億……。

可以說,國家以舉國之力,發動全國人民,投入了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防控疫鬥爭。工廠停工、學校停學、各行各業停頓。國家經濟嚴重受挫,社會生活各方面幾乎停擺。這次疫情過後,如何吸取教訓,如何反思應對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後的路該怎麼走等等,應該好好加以重視,進行深思總結。

如果因此加強了我國防控疫體制(包括行政、衛生醫療及科研)的建設,加強和完善了防控疫法律,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防控疫應急信息系統。使今後防控疫,能做到完全主動、有序、可控,能遏止疫病迅速擴散肆虐的話,那就是這次疫情的最大收穫。

在防控疫全民參與的鬥爭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優秀傳統,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光大;黨中一聲令下,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全部投入防控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普通老百姓嚴格遵守防控法規,顯示了令世界震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人民對黨和國家的高度信任、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充分激發了全國人民愛黨愛國的熱情。

可以相信,偉大的防控疫鬥爭精神,一定會轉化為全國人民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奮鬥的巨大物質力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但是,是有條件的。)


Achangdd


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國人素質提高是必然的,中國崛起也是必然的,跟疫情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從你的第二個問題開始回答:中國人自清朝之後,經歷了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事件,有天災有人禍,多災多難,國家百廢待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趕走了日本鬼子,推翻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到現在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是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國家制度的優越,是中國人民的勤奮努力。所以中國崛起是必然的,跟疫情沒有多大關係。第二個問題,建國之後,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振興教育,從九年制義務教育,到讓大多數人接受大中專教育,培養了幾億高素質的各行各業的人才。所以,不管有無疫情,國家都會下大氣力,投入教育,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積累人力資源。換句話說,教育就是培養提高國民素質和專業技能的,不因發生一件公共衛生事件,來判定會否提高國人素質。

不知我的答覆,讓你是否滿意。謝謝!


焊割之家


這次就等於預演了一次,未來的生化世界大戰。代價有點大,有很多的經驗教訓可吸去,應對未來的突發事件有很大的幫助。


用戶1648857162711723


欠揍的說法!是不得已的說辭!就像一個人 誰沒事願意得一場可能危及生命的大病而再更快地成長?而且病了 未必能提高體質 只是讓人凡事更小心些 也算最大收穫。


彥祉


一般,應該是發現了需多嚴重失職,庸職等嚴重問題。


落幕無悔1008


國人素質的提高,非一場疫情既可改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們從疫情中思考,積累,轉變,從而提高。

國家的強大,中華的崛起,是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與疫情摻和在一起,亳無意義。我到是認為,這次疫情,考驗的是人心,人性。是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如何共存。


雲霧禪心


我認為此疫幹部下沉,做到了幹部一塊磚黨那需要往那裡搬,白衣戰士,祖國需要在那裡,而中央政府.總在關健時刻做關健決定,建方艙,收盡病者,戰時狀態,為犧牲了的戰鬥烈士,壯膽在沒有消煙的戰場成為最可愛的人與共和國共存


於二3


疫情使國家蒙受巨大損失,整個社會正常運轉全部打亂,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說更快崛起真是無恥之言!當然,吃一塹長一智,我們更加認識大自然和人和諧相處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把自已的事情辦好!


賀孝先


我贊成此觀點。不單單是百姓,通過這次疫情也看到了中央高層對貪汙腐敗,懶政惰政處理的決心。挽回了黨在百姓心中的一些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