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新世界》把20多天的事,拍成了70集的電視劇?

海賊船王886


可以拍那麼長,如果劇本好,人物立得住。

而且1949年年底那段時間面臨著和平解放,中共和國民黨最終對決,面對世道變遷,相信有很多很多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何況是20天呢。



但是這部劇讓人無法容忍的是70集的篇幅,講的人和事都太單薄,人物比如徐天,田丹,柳如絲這些都立不住,徐天的角色有斷裂感,除了一腔熱血,腦子似乎並不好使,還經常給大哥惹禍不道歉不反思。田丹角色太神化,是劇中最大的敗筆。柳如絲角色不夠豐富,可能是演員演技問題,也可能是劇本的問題,總之就是欠了點火候。故事也不夠豐富,偏單薄,雖然有好幾條線同時進行——鐵林的上進線,金海的善後線,徐天的小紅襖線,雖然都最後匯到一處了,可是說服力卻不夠,也可能是人物塑造不夠的緣故。


看精品影視品百態人生


電視劇注水現象是很多電視劇的通病,由於廣告,運營收益等等的多方面因素決定。

我記得前些年由於電視劇注水現象過於嚴重,廣電總局還特意發過文件限制這種行為。

所以電視劇情節緊湊,內容連貫的不多,我個人也幾乎不看電視劇。


虎皮貓大人啦


多長時間和集數沒有必然的關係。

《新世界》把20多天的事拍成70集,理論上是沒錯的,結果卻錯了。其實按照《新世界》的開局,氣魄宏大,場面壯觀,孫紅雷、張魯一、萬茜、李純四大演技派作支柱,真實的還原了老北京的許多細節,更過份的是,影后周冬雨和老戲骨王勁松都只混了一兩集,這麼宏大的舞臺,這樣強大的歷史背景,周冬雨和王勁松親自拉開舞臺帷幕,牛吧,如果能這樣延續好勢頭,別說70集,140集都不嫌長。

可惜了,編劇講故事的才能配不上《新世界》這個宏大的主題,故事多條支線的發展託不起新世界的宏偉構架,塌了。

演員其實沒錯,都挺好,即使是在做著沒什麼道理可講的荒唐事,也把那個味道演繹出來,錯的是編劇導演的功力不夠,想從小人物的變化中反映新世界的到來,挺好,但是要架構一部小人物的史詩,心太大了,功力不夠。

一部如新世界的大劇,要有眾多精彩的人物相互襯托,每一個主要人物的智商和行為都要在線,金海在線,鐵林在線,柳如絲在線,小耳朵在線,但穿針引線的田丹和徐天人物不在線,這就難了。

對於前期神話後期無腦的田丹,以及一貫愣頭青的徐天,吐槽得太多了,故事的主線圍繞著這兩人的行為去展開,他們立不住,整個劇就立不住。

可惜,大場面,大氣魄,沒有好故事來支撐,核心人物不在線,所以處處都是漏洞。周冬雨和王勁松開局這個調也起得太高了,讓觀眾們的期望值無限拔高,等到發現後面的故事撐不起這個大骨架時,自然會有失落罵人的心。

要是能把周冬雨和王勁松的生命多延續幾集,該有多好?如果數經典形象,這兩個龍套式的人物居然都能排在前面,周冬雨溫暖動人的微笑貫徹全劇,王勁松的一番言語直接作為提及新世界的開幕詞。這樣好的演員,用來拉舞臺幕布太浪費了,這部劇,也配不起這麼高的規格。


雷火1973


首先,這部劇我是被迫去看的,真的是在家待的無聊,今天終於算是基本上看到大結局了,評價一下,二十多天的事能拍這麼多,我真的佩服導演還有編劇,之前還說小紅襖一年殺一人,這快到年底了加上賈小朵,還有挑白菜那個應該有三個了吧,還說什麼一定是有什麼外界刺激才突然行兇,我真的是無言以對。

還有這鐵林升職戲,簡直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這部二十多天的戲裡面,他從一個小職員晉升成為北平獨擋一面的風雲人物,我就納了悶了,憑沈世昌,他隨便找個誰不比鐵林辦事好,就因為他大哥是徐天,進出獄裡面方便?他後面一句話都能把金海給換了,難道進監獄對他來說這麼難嗎。你說剛開始金海還沒被田丹說服的時候就拍自己人進去審訊田丹,殺人,這不是多方便的,真不知道導演多出來非要讓鐵林來這出戏是為了什麼。

誒,二十多天的事,讓人看著像是好幾年的事,真的是一眼萬年,最後小紅襖交代的也太直白了,徐天剛去找照相機老闆的時候他怎麼沒有說出這些樣貌特徵,到最後一看見照片全都想起來了,直接拍了“小紅襖”正面照,等了那麼久,一下子出來,沒什麼樂趣了。

如果不細究這部劇的話,還是有可圈可點,但是這部劇到現在來說已經讓觀眾扒的差不多了,估計能排的上“神劇”稱號了。


劇說超好看


作為“三一律”的拓展,《新世界》集中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前22天的內容,拍了70集,注水嚴重。

細節,反覆交代。"小紅襖"被反覆假設,攝像師、維修師、醫生……“金條”被反覆折騰,一個故事緊接著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看似懸念頻出,卻情節拖沓。

細節,交代不清。“小紅襖”殺人的動機極不明朗;次要人物金海戲份過重,佯死脫身,有些牽強;田丹神乎其神,最後卻莫名腦殘,在追捕鐵林、緝拿小紅襖一事中力不從心;沈世昌勢力大,卻缺少有力的同僚、團伙支持,僅有手下幾個小嘍囉;大特務馮清波直接聯繫南京,卻一直處於單打獨鬥狀態,讓人莫名其妙。包括鐵林夫妻、監獄車行警署等等,種種一切,都是為了延長故事、劇情。

“新世界”這個詞被反覆提及,就連刀美蘭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都掛在嘴邊,有點不可思議,主旋律的宣揚很牽強、很生硬。甚至拋棄北平和平解放這條線索,整部劇也能完整。

徐天的馬虎、暴躁,人物性格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如果說單純就能解決問題,那這個世界就太完美了。


致遠君說


《新世界》一開始是想看,後來是硬著頭皮往下看,到最後是想看看這部劇究竟有多爛。結論是爛的可以。我感到集編劇導演為一身的徐兵對北京解放這段大歷史瞭解的很少,知識很差。甚至對北京的地理知識也瞭解很少。全部戲就讓人記住了徐天的奔跑,田丹的先神後蠢。沒有好故事支撐,把一眾好演員的演技都淹沒了。1949年底的北京,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國共的鬥爭十分激烈。百姓生活在惶恐期盼和矛盾之中。而電視劇開篇,展現的是老北京一片祥和溫馨的場面。熱鬧的街市,熙攘的人群,物資還挺豐富的生活,孩子們追逐嬉戲歡樂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兩位共產黨員田丹和他的父親田懷中登場了。他們是要給這座城市帶來新世界的。一番槍戰之後,田懷中犧牲,田丹被捕。而以後的一個星期之中,田丹卻全然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成了幫助那個亡命奔跑的徐天兒的破案軍師。追捕小紅襖兒成了主題。在以後的幾十集中,在排除了許多嫌疑人之後,小紅襖被牽強的安在了形象清秀,安分守己,不貪錢財的十七身上。而幾場能勉強說得上和解放北京有關的橋段,都成了田丹不依靠組織單打獨鬥的獨角戲。全劇故事的推進都是和各種巧合連在一起。編造已經不是痕跡而是粗重而濃烈。好像北京的解放也都是由這些偶然湊成的。儘管劇組費了很大心思搭建了老北京的街景,明顯看出劇組的人員根本不知道四九城是怎麼回事兒。祥子分分鐘就能從白紙坊跑到什剎海,鐵林也能轉個鏡頭就能從南城飛到東郊民巷。東西走向的絨線衚衕到了17嘴裡會出來北口,曾堆滿垃圾的天安門前和太和殿前廣場能變得乾乾淨淨。沒有大片水稻種種植的石景山,會出現稻菽千重,剛剛發明不久的日光燈會高懸在一個小小司法處停屍房的屋頂。二次世界大戰中才問世的半導體收音機竟成了刀美蘭家的普通擺設。小楊坡上三座墳的墓碑碑文怎麼看怎麼像20世紀80年代的文體。再說遠點。1938年日本轟炸寧波,炸燬了寧波車站和周邊鐵路,國民黨為了阻止日軍侵略,又把蕭甬鐵路刨的只剩下路基。劇中1949年11月,竟然有火車開往已經不存在的寧波火車站。等等等等。當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兩位男女主角竟然十分淡然的在相視而笑,對真正到來的新世紀熟視無睹。難道這就是導演要表現出來的新世界嗎?一部好劇不在於把22天的故事拍成70集,而是要真正講成好故事。而《新世界》沒有完成這樣的大任。編劇的功力和導演的能力都沒能使這部大戲立住,到是肆虐的新冠疫情把無數觀眾被迫留在了電視機前,成就了還算不低的收視率。但導演真不能沾沾自喜,那是億萬人民躺在家裡在為國家做貢獻,在為國家分憂解難,可不是為了一部評分很低的爛劇。


秋陽亦爽


時逢劇荒又逢疫期,加上這個劇裡基本都是知名演員,於是還真的堅持把它看完了。但是我是把它按神劇看完了,這劇七十集演二十多天的事兒,它不能不神呀。賈小朵才死了幾天呀,她媽媽就能跟沒事兒人是的幹這幹那,田丹想幹嘛幹嘛,比超人還超人,隨心而動,而且怎樣都不會犧牲,最後的大棉褲穿出了棉褲的最高境界。金海還算正常吧,但是他沒死感覺好不正常[捂臉][捂臉]。其實鐵林我感覺發揮不錯,雖然有些誇張。秦漢的沈士昌挺正常的,還有就是他依然那麼帥[呲牙][呲牙]。七十集主要記住了豪橫這個詞,覺得霸氣。用70集演20天的

事兒,在各種不合理中等來新世界,我覺得編劇導演真豪橫

!!!!





最圓


 用70集講述22天內三兄弟的命運轉變

  這次徐兵設計的諜戰世界,從《紅色》的上海弄堂搬到了《新世界》的北京胡同。《新世界》通過金海(孫紅雷飾)、鐵林(張魯一飾)、徐天(尹昉飾)三兄弟的命運轉變,講述了1949年前夕,北平城在22天的時間裡發生的變遷。

  《新世界》努力還原了老北京的生活特色,開篇抓賊的長鏡頭伴著京味兒的小曲兒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縱橫交錯的街道與小衚衕兒、冰糖葫蘆、駱駝、耍猴藝人、茶樓說書、黃包車等元素無不再現了北平城的生活百態,京味兒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故事發生在22天內,但敘事長度為70集,這已勸退了不少觀眾。有劇迷表示,《紅色》48集,《北平無戰事》也不過53集,《新世界》的慢節奏自然引發“注水”質疑。對此,徐兵也對媒體做過回應表示,沒有注水,但需要觀眾耐心一些。當然了,也有觀眾表示,當情緒被劇情和人物調動進去了,細節都是值得看的。





新疆棟仔


我不建議用級數多少來判斷一部劇的好壞

《新世界》這部劇從開始我就一直在追,個人感受是,這部劇人物角色刻畫得特別讓我喜歡。

大哥孫紅雷扮演的金海,重道理重情義,特別講道義道德底線

二哥張魯一扮演的鐵林,想翻身的小人物,最後因德不配位,定位不準,局面難以控制的悲劇角色,他的每個動作都是小人物的嘴臉,很形象

三哥尹昉飾演徐天,內心公正的小警察,到處都得論是非的形象

……

每個人的形象細節我都喜歡,可能有很多人會因為電視劇情節走的太慢而詆譭,其實我感覺現在大家都追求快節奏,靜下心來好好欣賞一部劇,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影視小赫


20多天的事,拍了我70多集,如果沒有這些個好演員支撐著整部劇,估計早就棄劇了!

劇情拖沓,磨嘰,有時一個眼神能看兩三分鐘,劇情細節太誇張,這可能就是拍70集的支撐吧!

不過本劇該有的精彩片段還是有的,結局也是觀眾想看到的!驚喜就是金海上線!整體效果感覺還可以!一直追到劇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